彈琴與蓄甲

2021-02-23 古琴自學平臺



琴譜 | 課程 | 演奏 | 欣賞

古琴音樂  


© 點擊上方,聆聽最美音樂

關於彈古琴時右手是否蓄甲,這是初學者常關心的一個問題。古琴在古代多為文人雅士或大家閨秀所玩之物,習琴之餘,很少從事太多的體力勞動,加之古人也常有蓄甲之好,尤其女性,常以纖纖玉指為美,如常用「四寸玉簪」來比喻所蓄之甲,即如同盛開的玉簪花,讓人浮想聯翩,美不勝收。所以習琴者右手的蓄甲,對古代古人來講,不成問題,但對於現代人來講,因衛生習慣、審美差異、工作要求等諸多因素原因,使琴人右手的蓄甲確實成為習琴者的一道坎。究竟蓄還是不蓄?或蓄甲的原因?下面簡略解之。

當然,本文所說的琴人右手的蓄甲,並不同於上述的「四寸玉簪」,因為右手並不需留那樣長,只要能夠彈出亮而不燥的琴聲便可,無需太長,太長反而不便。至於右手指甲應蓄多長為好,因人而宜,沒有定法,具體要根據個人的彈琴習慣,右手觸弦感覺舒服便好。


中國民樂中如箏、琵琶等樂器,右手彈撥不需蓄甲,常借用義甲來彈,即以金屬、牙骨、竹木等材料製成的義甲,如古箏今多用玳瑁來做義甲。為何古琴不需義甲,只能自蓄指甲呢?箏、琶之義甲與琴之蓄甲,孰是孰非?誰優誰劣?是演變中進步還是固守傳統呢?此題無法回答,純屬婆媳之爭,但古琴用蓄甲之聲最具琴味,這一點不容爭辯,卻是真理!

 古人彈琴也曾經試驗過用義甲來代替右手的蓄甲,如《資暇錄》記載:

「今彈琴或削竹為甲,助食指之聲者,亦因汧公(李勉,唐代著名琴家)也。嘗因代指,而舊甲方墮,新甲未完,風景廓澄,援琴思泛,假甲於竹,聊為權用。名德既崇,人爭仿效。好事者且曰:『司徒甲夫琴韻在乎?輕清指聲在於自然,乃棄真用假,舍清從濁,人蓋靡知其由也』。」

 

李勉以削竹代甲,雖也有人相效,但被世人譏之少「琴韻」,何為琴韻?簡面言之,就是古琴的味道,就是能發揮出古琴最獨特的東西。比如現在新創作或新移植的琴曲,常被人譏之少「琴韻」,就是缺少古琴的特色,所作曲子雖是古琴曲,但沒能完全發揮古琴韻味,如果用其它的樂器來演奏此曲,或許效果更好,這就是缺少「琴韻」。如《平沙落雁》、《梅花三弄》等經典琴曲,古琴味可以說是體現得是淋漓盡致,用其它樂器也能演奏,但超越不了古琴,有一個很重要理由就是,這些經典琴曲太有古琴味了!

右指的託、抹、勾、打等指法,古法均要求「先肉後甲」,以出其自然之聲。甲音謂之陽,肉音謂之陰,陽陰相和,始能稱妙!才能彈出「不輕不重,中和之音也」,否則琴音便「浮而不實,晦而不明」。


雖說右手「先肉後甲」之音最得琴韻,但也並非盡然,近代大師管平湖先生右手便不多蓄甲,只用純肉指操縵,但並不礙其琴藝,琴曲仍能稱妙。(此處需說明的是,管先生並非是刻意如此,只因其甲質不好,無法蓄其指甲,實屬不得已而為之。)

如若習琴只是業餘愛好,古琴也僅作修身養性之器,那大可不必以此為界,右手有甲無甲,均可習琴,並無大礙。兒童習琴者也是如此,因血肉未定,故指薄質軟,常無法蓄甲,也能勉強為之,並非不可。從事醫務工作的習琴者,也常有此惑,職業要求,不可蓄甲,但也不礙其習琴。習琴有兼習他藝者,如二胡、古箏、琵琶等樂器,蓄甲並無大礙,唯習鋼琴者多有不便,彈鋼琴要求勤剪指甲,而古琴則要求蓄甲,故與此多有相背,難以取捨。

然法無定法,理無常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蓄甲問題在愛好面前便顯得微不足道。明白上述此理,取捨之間便自可從容。

相關焦點

  • 古琴彈奏一定要「蓄甲」嗎?
    所以習琴者右手的蓄甲,對古代古人來講,不成問題,但對於現代人來講,因衛生習慣、審美差異、工作要求等諸多因素原因,使琴人右手的蓄甲確實成為習琴者的一道坎。究竟蓄還是不蓄?或蓄甲的原因?下面簡略解之。 當然,本文所說的琴人右手的蓄甲,並不同於上述的「四寸玉簪」,因為右手並不需留那樣長,只要夠能彈出亮而不燥的琴聲便可,無需太長,太長反而不便。
  • 光遇如何彈琴 彈琴技巧介紹[多圖]
    以及詳細的彈琴技巧介紹又是怎樣的呢?許多小夥伴還不太清楚,現在小編將為大家帶來光遇手遊中如何彈琴的技巧,以及詳細的彈琴技巧分享,感興趣的小夥伴快來看看吧。 【彈琴技巧介紹】 1、以上圖中的1234567,熟知簡譜的大大們肯定都明白,是哆啦咪發嗦,由於光遇是15鍵,所以光遇的音階其實也只有2個音階附帶一個更高音階的哆。
  • 彈琴吧一周記 Ⅱ
    <彈琴吧一周記 Ⅱ>新鮮出爐,請不要吐槽我土鱉的名字,謝謝! 本周分享的彈友視頻精彩的拔不下眼睛來,整理了最有價值的問題、介紹了最受歡迎的頭牌...啊 不對,彈友……經驗豐富的趙錦老師長期以來在彈琴吧社區錄製詳細的鋼琴教學視頻,其車爾尼849系列獲得彈友的一致好評。本周已更新至第14條,快來看看吧~每周藝人視頻精選《彈琴吧脫口秀》第5集:神奇的背景音樂!
  • 劉長卿 聽彈琴
    劉長卿 聽彈琴 泠泠七弦上,靜聽松風寒。古調雖自愛,今人多不彈。 這首詩另題為「彈琴」,在《劉隨州集》中題作「聽彈琴」。 因古琴有七根弦,「七弦」就成為琴的代稱,首句點明了所詠的意象。「泠泠」原用於形容山泉擊石所發出的清越響聲,此處用以描摹琴音,清越之外有一種澄明清澈之感,古時上品的琴音用高山流水來形容,可見古調之超俗清逸。松為高潔品性的象徵,古來多有隱者士人於山間臥聽松聲。
  • 如何讓彈琴做到「耳濡目染」?
    「打字快」跟「寫好文章」是兩碼事,手指彈琴快跟學不學得好音樂也是兩碼事。很多琴童在學琴過程中,只用眼睛看和手指彈,耳朵用得不多,所以學得難而無趣,甚至放棄。鋼琴學習,只有從聽覺訓練開始,才是最自然、最正確的入門方式,可很多家長和一些老師沒有重視這個問題,所以引導孩子入門感到困難吃力,也就說一入門就在走彎路。
  • 鋼琴小精靈的故事——讓不愛彈琴的孩子也會愛上彈琴
    88個小精靈姐妹們經過商量,決定每星期派一個小精靈下去。第一個下到人間的鋼琴小精靈,每天都跟雲朵飛船一起在遼闊的天空漫遊,飄過森林的上空,沿著河流,越過高山.她走遍了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希望能找到可以認真彈琴、努力彈琴,邊彈邊大聲歌唱的小朋友,只有這樣的小朋友才能用美妙的歌聲和琴聲餵飽她,照顧好她,可是到哪兒去找這樣的小朋友呢?
  • 彈琴應該養成的十六個習慣
    【老同學】點擊右上角,轉發或分享本頁面內容。    習慣一:彈琴前做些手指拉伸的動作。  動作以手指韌帶的拉伸為主,不要太用力。目的類似於跑步、遊泳前的準備運動,能使你更快地進入彈琴狀態。冬天的話可以先抱會兒熱水袋暖暖手。  習慣二:堅持每天彈一段哈農。  只要你開始彈哈農了,就堅持每天彈一段。
  • 現代鋼琴——重量彈琴法【精華】
    現代鋼琴的一個彈奏基礎就是重量彈琴法。其要求就是手臂手腕的自然鬆弛與手指的強韌支撐。在初學的時候,可以用把手指搭在某一個平面的邊緣,然後胳膊從高處往下掉的方法,或者其它很多種讓胳膊完全放鬆的方法,來體會單獨的重量支撐的肌肉感覺。一定要記住這種感覺。而後進行小連線(二音連線),三音連線等練習,慢慢體會「胳膊的重量在鋼琴上轉移運動」的感覺。
  • 朗朗的花式彈琴,學鋼琴手型是最重要的?
    朗朗是四到六歲開始跟她學琴的,她對朗朗的指導,幾乎沒有糾正過他的手型,這或許是朗朗後來彈琴非常個性化的一些基礎原理。在教學過程當中,隨著孩子對琴譜的駕馭能力越強,他的手就會越自然,所以避免過度糾正孩子手型,免得顧此失彼,使孩子對鋼琴失去興趣或者反而不會彈了。
  • 「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
    詩云:「獨坐幽篁裡,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意思是說:我獨自坐在幽深的竹林,一邊彈琴一邊高歌長嘯。沒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處,只有明月相伴靜靜照耀。詩中每一個字都好似能將我拉回他獨自在竹林深處彈琴的那一場景,今日偶聽一曲《獨坐幽篁》,迫想眾樂樂之。
  • 文化時尚|賴聲川教你《彈琴說愛》
    12月12日至13日,著名導演賴聲川領銜的臺灣表演工作坊製作的舞臺劇《彈琴說愛》將在文博中心大劇院連演兩天。
  • 【彈琴說愛】看不見的人,看得到的感動
    2013年11月底,看了一部臺灣賴聲川表演工作坊的音樂話劇--《彈琴說愛》, 這是一個視覺障礙的學生和他的老師,所表演的舞臺劇。
  • 彈琴啦2019尾牙,攜手並進,共創未來
    在2020年1月10日之際,為感謝大家在彈琴啦一年之中的努力,公司在五緣水鄉酒店鷺鳴樓舉辦年度總結表彰暨2020年迎新年會,對2019年公司發展成績總結,以及制定2020年公司總體規劃,包括新年度計劃、方向、目標等。
  • 一周一詩:《聽蜀僧彈琴》
    先白話直譯這首詩:四川僧人抱彈名琴綠綺,他是來自巴蜀的峨嵋峰。「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我不知道李白在聽蜀僧彈琴的時候,看到的是不是真的綠綺,但我想,他也和我一樣,就願意是綠綺的。一廂情願,意化,是創作的必須。這首詩是李白在天寶十二載(753年)遊歷到安徽宣城時所作。李白本是四川人,遊歷在外的人從來都有故土情懷,所以他的詩裡峨眉山月不止一次出現。
  • 《戰神3》彈琴攻略 通關流程圖文分享
    導 讀 彈琴過關方法:1、在鋼琴的上方有齒輪。先從右邊跳上高臺,轉動齒輪,對應齒輪的轉動,下面會行成一把劍,劍柄在左邊,劍鋒在右邊。
  • 一起來彈琴|第十二期 《風吹麥浪》
    一起來彈琴|第十二期
  • 彈琴的時候,你「坐」對了嗎?
    他說,彈琴,首先自己要舒服,同時還要讓其他人聽著舒服、看著舒服,並撫琴示範。黃先生並沒有直接批評我的坐姿,但我已經很受傷了,也明白了他的意思,原來多彈了幾年琴,我還沒有坐好!此後一年內,我就十分注意糾正自己的琴姿,讓琴友幫忙看,自己對著穿衣鏡糾正,各種方法都用,儘量糾正。次年黃先生再來蘇,便沒有再提身法一事了。
  • 蒙曼:李白《聽蜀僧濬彈琴》
    今天跟大家分享李白的五律《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抱綠綺,西下峨眉峰。為我一揮手,如聽萬壑松。先看題目《聽蜀僧濬彈琴》,蜀僧濬,自然是來自蜀地的名叫濬的和尚;那「彈琴」也就是彈奏古琴。很多人可能會覺得,這跟白居易聽長安娼女彈琵琶、李賀聽梨園弟子李憑彈箜篌沒有什麼區別,其實不是這樣,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