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你不刻意付出和努力的情況下
依然有人願意愛你
這篇文章是我思考了很久的結晶的一半。有點燒腦。如果你願意細細品味,你會明白我在說什麼。
>> 1
對於無條件的愛是否存在這個哲學問題,不可證真,也不可證偽。因為只要你去證明,你總能找到大量的證據和理論去證明它存在與否。
這就像是要證明「叢非從是不是一個好男人」一樣,無從談起。除非你開始限定,好男人是什麼。除非你選擇了角度,從哪個角度來看。
要去論述無條件的愛之前,我們先限定一下「無條件的愛」,不然你較真起來真的會可怕:
在你不刻意付出和努力的情況下,依然有人願意愛你,願意對你好,並且不期待不要求你回報他什麼。
(較真者的極致是:父母無條件愛你,那不還得你是他們的孩子?無條件愛你,你得活著吧,你不活著怎麼愛你,所以你必須得活著算不算條件?太陽無條件愛你,也得有條件吧,條件就是你別把太陽作沒了呀。)
長期以來,當我們討論無條件的愛的時候,都掉入了一個怪圈:
把客觀存在與主觀體驗混為一談了。我們經常在討論「他人能否給出無條件的愛」,而很少討論「我是否體驗到了無條件的愛」。實際上愛作為一種主觀體驗,它並不是給予者單方面決定的,還有體驗者。
除了他有沒有給我愛,我有沒有感受到被愛也很重要。
無條件的愛是一種感覺。談論感覺的時候,怎麼能不談論體驗者呢?
無條件的愛也是一種愛。既然是愛,就要涉及到兩個部分:
提供方有沒有付出無條件的愛。
接受方有沒有體驗到無條件的愛。
一個是客觀現實,一個是心理現實。從不同的角度來說,你就會得出不同的結論。
比如說:
陽光是存在的嗎?
客觀現實來說,陽光是存在的。但不是所有人和所有鬼都能感覺到陽光是存在的。一個人有沒有感覺到陽光的存在,除了太陽有沒有發光外,這個人出生的時候有沒有帶著眼也十分重要!!
何況還跟烏雲、地域、星球等有很大關係。宇宙中總有很多外星人一生不知太陽為何物。
但是一個從來沒見過也從來沒聽說過陽光的人,和一個見過陽光的人,他們就會陷入爭執:陽光到底是不是存在的。
正如在某些人的世界裡,他只要相信上帝的存在,並且感受到了來自上帝的愛,上帝就真的在無條件愛著他,這是他的真實感受,跟客觀上帝是否存在沒有關係。
我們不去評判誰對誰錯。從不同的角度出發,就會有不同的結論。如果我們再加上體驗者這個角色,無條件的愛就好討論了。
>> 2
從付出者來說,人會付出無條件的愛嗎?無條件的愛客觀存在嗎?
是的。當你陷入黑夜,熬過夜漫漫,太陽會給你光明,從未索取;當你提個大箱子上不了臺階,有人幫你拎上去不計性別,從未留名;在陌生城市問個路遭遇熱心回答,不被人計較……太陽,陌生人和我正在無條件愛著你。
連跟你不熟的這些人都這麼愛你,你身邊的人給與你的會更多。當朋友失戀,你願意給予他你力所能及的安慰;當伴侶哭泣,你願意給他你最真心的擁抱;當孩子落難,你義無反顧上去可以犧牲性命。還有比這更真實的無條件的愛嗎?
人一開始對一個人好,多數時候都是無條件的。然而一個人在付出的時候,會消耗自己,透支自己。慢慢地付出就開始變得有條件了。
人的付出,會從無條件變成有條件。
人在自己富足的時候,願意把自己的愛給到別人,分享,流動。這就是一種無條件的愛。付出本身,就是一種愉悅的感受。他人不需要刻意回報什麼,他人接受本身就是一種回報。正如人覺得自己不缺錢的時候,會經常匿名贊助與捐款,不期待要回來。
人在匱乏的時候,對他人一分好就想要十分回報,愛就變得有條件了。最常見的索取理由就是我曾經付出過啊,現在我需要了你也付出點唄。這時候就成了有條件。
一個人的付出是個持續的過程,中間有一個拐點。前面的付出都是無條件的,後面的付出都是有條件的。
這個拐點,我在以前的文章裡寫過。就是付出的舒適值。就是我們付出多少量,自己感覺剛剛好舒服。
世界,我,還有他都在無條件愛著你。只不過人有自己的局限,不能無限制給出來。當人開始強迫自己付出的時候,愛才有了條件。當人匱乏的時候,愛才有了條件。
你的他一直都愛著你。如果他在對你索取和要求,一定是他對你付出太多了,超出了他的承受能力還在付出著。
>> 3
客觀現實來說,他人對你是有一定程度的無條件的愛的。為什麼你感覺不到他人在愛你呢?
上帝愛你,神愛世人。你正在被神無條件地愛著。然而主觀上感受不到的話,祂在你的心裡便不存在。
陌生人給你一碗麵吃,你熱淚盈眶感覺到被世界無條件溫暖著。老媽給你煮了幾十年面卻糟你吐槽不被她愛。陌生人給你一個擁抱讓你感覺到莫大安慰,某人在床上抱了你那麼多年你卻感覺不被所愛。
太多人明明被愛著,卻總感覺自己不被愛。
你能否感受到來自另外一個人的愛,是兩個因素共同決定的。不僅是他有沒有愛你,更是你的需求有多少。
我們有一個公式可以大致計算一個人能體驗到的愛。這個在以前文章裡也講過,在此再講一遍:
愛的體驗=他人的付出—你的需要
當你對他人的需求超出了對方的實際付出量的時候,你就體驗到了他一點都不愛你。當你對他的需求是80分,而他只給了你60分的愛。那麼你對於愛的體驗就是-20,就是他一點都不愛你!!
當你對他人的需求少於他的實際付出的時候,你就體驗到了無條件的愛。我需要100塊錢,你卻給了我1000塊!!我就感受到了900塊無條件的愛。
太陽是無條件愛你的,還是傷害你的。這不僅是太陽決定的,還是你對太陽的需求決定的。
極端一點說就是:
當你很需要無條件的愛時候,它就沒了。這時候你只有需要無條件的愛來證明自己是被愛的,才有安全感,你的需求是100分。你體驗到的都是不愛。
當你不是很需要的愛時候,它就有了。這時候你的需求幾乎是0分。你體驗到的就是撿了很多愛,正在被這個世界溫暖著。
心理學中很多規律跟物理學都是一樣的。正如量子物理中的波函數坍縮,對於電子云,你不觀察它的時候,它是存在的。你一觀察它,它就沒了。
如果你總感覺到無條件的愛是不存在的,總覺得自己不被愛,那麼一定是因為你對愛的需求太大了,超出了他人實際能付出的量。
這裡的需要是指你潛意識裡認為的對方理所當然應該為你做的,而非你實際的所有需要。你只要認為他應該你對你做,開始了理所當然,你就開始了感受不到他的愛了。
>> 4
綜上:
無條件的愛是存在的。
對付出者來說,在一定範圍之內不委屈自己的時候,他願意付出無條件的愛。超出了這個閾值,愛就變成了有條件了。越委屈自己付出,愛越是有條件。其實有條件的愛也不錯的,更糟糕的是,當超出了另外一個閾值後,有條件也換不回愛了。
對於體驗者來說,對別人的需要小於他的付出的時候,就體驗到了無條件的愛。需要大於了他人能給的,就總體驗到不被愛。人越愛自己,越容易體驗到無條件的愛。越匱乏,越體驗到自己不被愛。
無條件的愛是一個相對概念,絕對化的時候就不存在了。無條件的愛不是無論你怎麼作別人都愛你,而是你不刻意做什麼你也是被愛的。只是你那麼能作,什麼樣的愛都能被你作沒。
給自己一年多時間,
去浸泡,
去發現,
去改變,
你也可以擁有更加輕鬆、快樂的人生,
成為一個充滿溫暖與力量的人。
每周三晚上網課,一年陪伴,
無論現在幾點,歡迎添加微信撩我們的老闆,18500215199
如果你喜歡這篇,就轉發分享給他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