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徐海東出生於湖北一個貧苦家庭,12歲的時候就輟學跟著哥哥學習窯工手藝,做了整整11年的窯工。在25歲的時候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55年舉行的授銜儀式上,徐海東在大將中排名第二,當時也引起了爭議,很多人表示不服氣。但他們不知道的是,在共和國十位開國大將中,徐海東可以說是出身最苦、戰鬥負傷最多最重的一位。打仗十餘年,負傷九次,全身上下17處傷疤。
第一次參加戰鬥
徐海東曾說:自己在18歲之前,他未曾吃過一頓飽飯,未穿過一件新衣。1925年,他毅然投身革命,為了能夠交其黨費,他還去挑水賣,好不容易才湊夠黨費錢,從此踏上革命之路。
1926年,北伐戰爭開始,徐海東在第四軍當代理排長,這是他第一次參加戰鬥。敵軍一路進攻到汀泗橋,徐海東有些傻眼,要知道對面的敵軍卻四個連,而他卻只有一個連。
就是這樣一場多數中眼中無法完成的任務,徐海東帶領著部隊奮戰一天一夜,他衝在最前邊,帶領全排一舉將敵人四個炮兵連衝垮
組織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
1927年,徐海東回到了自己家長,憑藉著一支手槍,8顆子彈,他深入群眾,發動群眾。就這樣,第一支工農革命武裝在他的組織下成立。這隻隊伍在他的帶領下,多次參與各種戰役,在戰爭中學習戰爭,不斷成長。而他後來也成為了紅軍高級指揮員。
徐海東在戰場上英勇善戰,總是衝鋒陷陣,被紅軍戰士們譽為「虎將軍」。一次,敵人將村名們全部圍起來,威逼利誘他們交出共產黨。
一位村名知道這些人害怕「徐老虎」,便在村口大聲喊道「徐老虎」來了,「徐老虎」來了。敵人一聽,嚇得轉身就跑。徐海東曾說:無論是在生活還是在戰場上,每一次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他從不服輸,也不能輸。
嚴待子女
徐海東不僅對自己嚴格,對於子女們的管教也十分嚴格,他堅決杜絕孩子們憑藉自己的職務做「走後門」的事情。1925年,長女徐文金出生,1927年因為一些原因,徐文金不得不離開父母,跟隨三伯父生活。
後來新中國成立,徐文金在得知父親做了大官後,便想著與丈夫一起找父親討一份好工作。當見到闊別24年的父親時,徐文金十分激動,陪父親住了2個月。
當徐文金將自己想要到城裡找一份好工作的想法告訴父親後,徐海東看了看外面,說到:「現在政府的擔子很重,你自己又沒有什麼文化,更何況我怎麼能搞特殊呢?」停頓了一會兒,徐海東繼續說到:「現在農村有田,又可以種地。多少貧困的百姓翻身做了主人,你為啥不可以回到農村與鄉親們一起種田呢?」
徐文金在告別父親後,回到農村繼續做農民。生育了四男一女。後來因為自然災害,五個孩子因為飢餓時常生病;1962年,丈夫因為飢餓與疾病離開人世。徐文金一個人靠種田養育著五個孩子,就算是再苦再難,她都時刻謹記著父親曾告誡自己的話,一個人辛苦將五個孩子撫養成人。
徐海東在家中,但凡是與公家二字沾邊的任何東西,他都不允許孩子們使用。他常說的一句話:「這是公家配給我用來工作的,不是給你們私自使用的。」包括公家配發的墨水,信封信紙他也從不讓孩子們使用。
他曾對孩子們說:「錢分為兩種,一種是公家的,一種是私人的。公家的錢是不可以私人花的,私人的錢也不能隨便亂花。」
打仗有癮,當官沒癮
因為長期作戰,1940年1月,徐海東在一次幹部大會上作報告時,口吐鮮血。這導致他在後來的30年裡,生活基本是在病床上度過的。
1955年,徐海東被授予大將軍銜,在得知自己被授銜後,他深感不安,說到:「我整日臥病在床,沒有為黨做出多少貢獻,卻授我大將軍銜,我受之有愧啊」。
後來相關部門要重新給他修建房子,當然這是他應該享有的待遇。但他在知道後,堅決表示拒絕:「國家正在搞建設,政府負擔很重,我的房子暫時不需要修建,而且我現在有房子住,很好了。修房子的事以後再說吧。」
第二年他搬到北京,徐海東也當選了中央委員。但徐海東卻說:「我這個人最上癮的事情就是打仗,生活中喜歡喝點小酒,但當官是真沒癮。」
他在《生平自述》中這樣寫道:「我這一生,所經歷的道路雖曲折,但都是光榮的。我一個沒有文化,什麼都不懂的手工業工人,被黨培養成一名軍隊高級將領。但讓我感到不安的是:我為黨,為人民做的工作太少。以後也不能再為黨做更多的工作了,但我一定會永遠忠於黨,忠於人民。」
1970年3月25日,徐海東將軍因病情加重醫治無效不幸離世,享年70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