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星推薦《利刃出鞘》:沒有兇手,只有贏家

2021-02-22 劇王

經典最不缺的,就是致敬

我們越抗拒,數量就越多。

我們期待越高,被打臉就來得越快。

這就導致,在「致敬經典」的世界,總有一類愛和觀眾死磕:

打著致敬經典噱頭的爛片。

比如文藝內核和商業外衣難以平衡的《攻殼機動隊》

放棄了劇本中原有的悲情內核和思索的它,是一部誠意滿滿的商業片,卻不是合格的漫改電影。

比如沒邏輯、沒劇情、沒演技的《我的新野蠻女友》

全片純粹是一場屌絲男的YY,而一個「新」字,立馬把男主角唯一可取的「專一痴情」給砸得稀碎。

再比如節奏拖沓、劇情弱智的《功夫之王》

「致敬」了《功夫》、《西遊記》、《少林寺》、《醉拳》等多部中國經典影片,卻透著一股對東方文化的無知和半吊子的愚蠢相。

好久不見一部「好看」的致敬片。

難嗎?

有點兒。

既要做到致敬,又要擺脫模仿、抄襲、融梗、翻拍...

既要有自己的思考,還不能讓人覺得「哪裡致敬了」名不副實。

這不,最近有一部致敬經典的影片,就做到了兩者兼顧——

利刃出鞘

Knives Out

還有4天正式上映。

期待太多:

美隊和007主演。

一刀未剪。

爛番茄99%新鮮度.

小王很幸運,被「盜夢觀影團」邀請,提前觀影。

沒看過的朋友,可以先啃啃「北美首映口碑預告「過過癮~

(提示:以下內容涉及劇透)

有一說一,我看完的感受,一個詞來形容的話:

意外之喜。

我愛它,因為它致敬了那個人。

誰?

「推理小說女王」。

毋庸置疑,後綴只能有一個——

阿加莎·克裡斯蒂。

這個作品銷量僅次於《聖經》和莎士比亞的女人,是真·人氣直逼上帝·流量女王。

我愛它的致敬,但我更要表揚它的大膽——致敬阿加莎,卻又「反」阿加莎

不賣關子,上硬菜——

致敬·創新

說故事前,先給大家科普一個知識點:鄉間別墅派

「鄉間別墅派」:阿加莎·克裡斯蒂開創了偵探小說的「鄉間別墅派」,即兇殺案發生在一個特定封閉的環境中,而兇手也是幾個特定關係人之一。

說回故事。

一個女傭出現在鏡頭裡,端著準備好的早餐和咖啡緩緩上樓。

臥室空無一人,女傭早已見怪不怪,又緩緩走上了閣樓。

緊接著,一生尖叫響徹別墅。

逼仄的閣樓書房裡,一個滿身是血的老頭躺在沙發上。

現場無打鬥痕跡,死者面相安詳。

儘管在頭一天,死者剛和家人一起慶祝了他85歲生日,還是被判定為自殺。

也許是因為再也不想受病痛的折磨,急於擺脫剩下不多的難熬日子呢?

說不定人家就是覺得人生圓滿,想要時光停留在最幸福的時候呢?

扯淡!

一個推理小說家,邏輯思維、心理素質均在線,怎麼可能因為這麼虛無的理由結束生命?

一個要啥有啥的富豪,卻堅持每隔一段時間就出一本新書,對創作如此熱忱的他,只會嫌活得不夠久吧?

最關鍵是,來了一個偵探。

一個被匿名邀請來調查富豪死因、頗具聲望的名偵探。

以偵探一對一的審訊形式展開電影,死者的家人們如走馬燈般一個個亮相——

藉助父親的投資發展了個人事業的大女兒,明明是吃軟飯的倒插門卻出軌的大女婿;

一個一天到晚只知道網上懟天懟地,但生活中唯唯諾諾的鍵盤俠外孫;

幫助父親打理所有作品出版等事宜廢柴二兒子;

對長輩們一臉鄙視,卻又玩世不恭的孫子——桃總;

死了丈夫卻還是依附於夫家,不斷揩油生存的兒媳婦;

靠著老爺子每年給予巨額學費才能上學的孫女;


每個人都竭力隱藏自己的秘密,使勁兒往別人身上甩鍋,在大家長死後紛紛撕破虛偽的面具。

乍一看,竟有些「劇本殺」的意味。

發現沒?

看似和諧卻分崩離析的大家族,疑似自殺卻留下巨額遺產的富豪,布景奢華卻壓抑封閉的鄉間別墅,擁有血緣關係卻互相推脫的嫌疑人們,以及浮出表面的「遺產繼承」的殺機.

這些都是致敬阿加莎的地方。

導演選擇大大方方地把這些「致敬」拿給你看,是因為他深知,自己取勝的關鍵並不靠這些。

反而,是要將這些一一打破。

比如,影片中出現的「嗎啡」,正是阿婆小說中常用的毒藥,可這個藥是死者死亡的關鍵,卻不是死亡的原因。

導演通過蒙太奇手法進行多次反轉,將看客利用以往觀看看阿加莎影視劇所得經驗,自己推測出來的「真相」一一反轉。

而最聰明的,大概就是「沒有兇手,只有贏家」的結局。

不懂?自己去看吧。

閉環·破局

影片一開始,那些有著阿加莎影子的情節,很大程度上幹擾了大家的判斷。

每位家庭成員都有殺人動機,可是不在場證明又都很清晰。

就好像,他們之中好像真的沒有兇手。

還真沒有。

大家互相指責的口供,其實形成了一個完美的閉環

最後見過死者的女主走後,在家門口外孫和二兒子還見過下樓的死者;兒媳婦覺淺,誰要上樓都會把她驚醒,在死者返回樓上後她再沒被吵醒過。

這麼一看,難道死者真的是自殺嗎?

不。

至此,影片雖然給出了「劇本殺」的首輪投票,還原了全知視角下的第一次「完整的真相」。

但還有一個非常大的bug——死者的護工兼保姆

和死者關係親密的她,又會帶來什麼破局的線索呢?

時長還未過半,一看就有隱情。

既然是毒殺,為何屍檢報告中未發現任何毒品呢?

既然毒殺了死者,為何最終調查結果顯示死者是自殺呢?

小保姆是不能說謊的,如何迴避了偵探的審訊呢?

小保姆離開後,死者孫女凌晨三點聽見的狗叫暗示了什麼?

最早離開的孫子蘭森真的沒有任何嫌疑嗎?

看似痴呆的死者母親無意中提供的破案關鍵線索又是什麼呢?

劇情一而再再而三地在「自殺」與「謀殺」之間徘徊,在不同階段揭示了不同的秘密,而不是一蹴而就。

愛推理的我,愛極了它。

悲劇·喜劇

阿加莎的作品,大多充斥著陰謀、暴力、血腥、兇殺,還有人性深處的罪與罰.

無論充滿正義的復仇,還是惡意地為錢所使,故事總是偏向於悲劇,充滿暗黑的色彩。

可是《利刃出鞘》卻不一樣。

它「反阿加莎」的最大創新,就是讓一個悲劇擁有了溫暖內核,並走向喜劇的和解

即使在探案過程中,影片也儘可能的通過「喜劇」方式,去淡化懸疑推理帶來的嚴肅悲劇氛圍。

而且那些喜劇化的處理,並不低俗,讓看客不自覺就笑出來。

一個例子。

小保姆逃跑,被偵探堵住。面對偵探關於遺產和蘭森的相關疑問,她撒謊了。

然而下一秒,她就在偵探眼皮子底下吐了。

為了掩蓋痕跡,她吐在了可樂杯裡。

大部分的喜劇片會選擇非常低俗的處理方式,讓上車的偵探喝掉(我要吐了……)。

然而,《利刃出鞘》屬於少數。

它將這個梗拋出來,就不管了,放任觀眾在「天吶,他不會喝了吧」和「拜託,千萬別喝」的擔憂中徘徊。

最後發現偵探並未中招,偵探躲過一劫,觀眾會心一笑。

除開喜劇,影片對政策的針砭時弊、嘲諷移民政策的部分也拍得很有深意。

比如這家人對待小保姆的態度。

表現得是如何善解人意,視小保姆為「一家人」,可是連小保姆來自哪裡都不清楚。

死者的葬禮也沒有邀請她。「我想讓你來,但他們不讓」,這番話不止一個人對小保姆說過,那到底是誰不願意讓她參加葬禮呢?

還有遺產宣布前後的變臉。沒有涉及到自己的利益時,他們就是高高在上的施捨者,「我們是一家人,我們會照顧你的。」

當發現有人動了自己的利益,馬上對小保姆圍攻辱罵,還拿她母親偷渡者的身份威脅她。

呵,多麼虛偽!

而這樣一個精彩的故事能呈現出來,除了劇本精彩、導演優秀,自然也少不了主角們的演技加持。

007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在影片中出演了英國紳士拽著濃厚的美國南方口音、卻又穿著英倫風格的花格呢外套大偵探。

美國隊長克裡斯·埃文斯顛覆出演桀驁不羈的少爺蘭森,後半場才正式登場,卻不容忽視。

恐怖片專業戶託妮·科萊特(《厄運遺傳》、《夙願》)飾演兒媳婦、女強人大女兒由《月光光心慌慌》主演傑米·李·柯蒂斯扮演、《被解救的姜戈》主演唐·詹森則是那個倒插門女婿、以及「反派」專業戶麥可·珊農則飾演努力證明自己地位的二兒子.

群咖雲集,神仙打架,不可謂不精彩。

這不用影片有很多個譯名,《福比利大宅謀殺案(港)、《上流謀殺案》、《致命遺產》.

但或多或少,都有些流於表面。

我最喜歡的,還是《利刃出鞘》。

契科夫說過,「如果你在第一章說牆上掛著一支來復槍,那麼在第二或第三章,槍必須響。如果槍沒響,那麼它就不該掛在那兒。」

電影中有很多關於「利刃」的意象:富豪自殺的匕首,讓保姆逃過一劫的伸縮刀,致敬了《權利的遊戲》裡的鐵王座的滿牆刀劍.

那柄對人性進行考驗的「利刃」出鞘,刺破了人性的虛偽,刺破了人心中的成見,刺破了很多人看到的所謂真相。

而那被一個個謊言編制的迷霧掩蓋下的真相到底是什麼?

那個印著「MY HOUSE,MY RULES,MY COFFEE」象徵著權利的杯子,又會落到誰手上呢?

答案,11月29日,得你們自己去找了。

相關焦點

  • 「新影觀後感」《利刃出鞘》真相只有一個,蛋殼君告訴你誰是兇手
    年度口碑神作《利刃出鞘》《利刃出鞘》早在9月份多倫多電影節就已經上映,並被稱為年度口碑神作,至今豆瓣的分數依然保持在8分以上。「兇手」,嫌疑人也毫無忌憚的直接說出真相,讓整部影片呈現出:「當我以為會猜到結局之前,你卻直接告訴我結果的措手不及感!」
  • 《利刃出鞘》,能猜出兇手的偵探片,算不算好的推理電影?
    《利刃出鞘》有一點它至少做得完美,它是一部純粹的偵探推理電影,一部參與感很強的沉浸式推理片,每一位觀眾都可以成為偵探。全片既沒有影響觀眾理性分析的愛情戲碼,也沒有隱藏任何可導向真相的人設和線索,更不會惡意誤導觀眾的推理方向。《利刃出鞘》像是一部真人電影版的《明星大偵探》遊戲。
  • 《利刃出鞘》:在電影中體驗一場劇本殺.
    沒有多少賺錢能力的帶貨網紅,曾做假帳找死者要錢。「六號嫌疑人」——死者的女護工。最接近死者的移民外來者。特點是一說謊就會嘔吐。《利刃出鞘》劇照圖片來源:豆瓣儘管所有人都面露無辜,但是兇手,就是以上六人之一!
  • 《利刃出鞘》:經典的致敬與反經典的升華
    在和死者至親至近的人群中,誰是那把隱藏其中的出鞘利刃?這就是最近上映的電影、被譽為「2019年最好看推理片」的《利刃出鞘》向觀眾講述的故事。  從觀感上講,《利刃出鞘》有著極其顯著的、向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致敬的意味。
  • 《利刃出鞘》好看在哪?不劇透拆解洋蔥式劇本,4個層次精彩疊進
    這也是電影給予的第一層次推理疑問,開篇是對參與生日聚會所有人的常規調查,觀眾也會在此時不自覺地參與進判案過程中,試圖發現蛛絲馬跡,嘗試找出是否兇手藏在其中。這是《利刃出鞘》丟給觀眾的第一個任務,在每個人的故事裡,尋找線索,發現兇手是否在其中。
  • 《利刃出鞘》:在電影院裡玩一場「劇本殺」
    《網絡迷蹤》即是本格派別的佼佼者,《利刃出鞘》也是一部地地道道的本格派推理電影。此外,《利刃出鞘》還試圖向我們傳達更多的東西,如通過排除遺產諷刺了內在空殼的「精英人群」、通過著墨「移民」呼籲人們認可移民者……甚至無懼口號式的臺本,不斷強調著「善良」的本心。編輯、版式:藍二「真相只有一個!」
  • 電影《利刃出鞘》:經典的致敬與反經典的升華
    在和死者至親至近的人群中,誰是那把隱藏其中的出鞘利刃?這就是最近上映的電影、被譽為「2019年最好看推理片」的《利刃出鞘》向觀眾講述的故事。從觀感上講,《利刃出鞘》有著極其顯著的、向推理小說女王阿加莎·克裡斯蒂致敬的意味。
  • 《利刃出鞘》真假利刃
    剛看完還有點想不通為什麼叫利刃出鞘,直到看了某細節貼裡提到的,老爺子曾說過蘭森分不清真刀和道具刀。蘭森最後拿著道具刀刺出的那一刻,看著刺激卻對女護工毫髮無損,像極了這部電影裡蘭森所做的一切。從剛開始的調換藥物坑害到後來的燒房子殺人毀證據,做的事很像樣子卻對結果無力改變。蘭森這個角色就是一把假刀。而與之相對的利刃,即是老爺子本人了,一切都在他的安排之下。
  • 電影《利刃出鞘》:善良的兇手也有福報!
    《利刃出鞘》是一部正在熱映懸疑電影,這類電影一般都是大偵探抽絲剝繭般地尋找出真兇的,然後將兇手繩之以法。但這部電影裡的真兇太善良了!以致,被害者不但幫她脫罪,還給她全部遺產!真是善有善報,連善良的兇手也有福報!
  • 《利刃出鞘》,你真看懂了嗎?
    和很多人習慣消費的超英類動作大片不一樣,《利刃出鞘》這種電影,可不會給你在座椅上打半小時盹兒的餘裕,你漏掉的每一句對白,都可能是攸關最終真相的重要信息。換言之,在善意地為你提供「大腦保健」同時,對你的膀胱,它則是極度不友好的。進場之前,最好別喝水。
  • 《利刃出鞘》:絕非另一部《尼羅河上的慘案》
    《利刃出鞘》是很久以來看到的最出色的偵探懸疑電影。對於我這樣的中老年觀眾來說,自然會想到兒時看過的《尼羅河上的慘案》之類的阿加莎偵探電影。最後會有一場眾目睽睽下的案情復盤,兇手當場顯出原形……《利刃出鞘》看了一小半,都還覺得是這樣的套路(連故作古怪的007也其實就是另一個波羅)。錢,看起來腐蝕了這個豪門裡每個人的心靈,他們都可能是殺害老父親的兇手。但小護士出場時,電影離開了那個阿加莎的套路。
  • 《利刃出鞘》利刃出鞘,磨牙吮血
    利刃出鞘——一部打開了3次沒有觀看超過5分鐘的電影,最後在第4次看完。可能在於對異國文化不了解,問話式的劇情開端便是我3次放棄的理由,一個推理小說家家族,一座房子,圍繞著一起命案,將金錢與人情以最諷刺的方式糅合在一起,以最遺憾的方式展現在我面前。我以為早就猜到的真相其實只是表面,最後一階段一切真相全部被推翻,真真的醜惡才被揭開。
  • 《利刃出鞘》Choose to Be Kind
    少有的,我會在偵探喜劇類電影中感受到欣慰和溫暖,而《利刃出鞘》恰好做到了。雖然電影開場方式有些突兀,但整體節奏不緊不慢,高潮部分的推理在安排得邏輯縝密的同時也不失喜感。蘭森是劇中最隱秘也最可疑的存在,按照一般電影劇情的套路,在劇情開始不到一半的情況下就把瑪爾塔,這個明線中所謂「兇手」的「作案過程」描述得淋漓盡致,說明這個角色身上有更大的疑點,或者簡單地說,真正的「作案過程」不可能讓觀眾這麼快摸透。
  •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劇情解析看點揭秘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劇情解析看點揭秘  《利刃出鞘》這部電影一上映就引起了口碑爆棚,那麼這部豆瓣口碑怎麼樣,有彩蛋嗎,電影有哪些看點呢?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吧!  《利刃出鞘》口碑豆瓣有彩蛋嗎  《利刃出鞘》一部懸疑電影,豆瓣6.5分,現在飆到8.3分。
  • 從《利刃出鞘》看「老黑屋電影」
    兇手是誰呢,他為什麼要殺人,他又是怎樣殺人的?這三個問題,是黑屋電影的核心。阿加莎的[無人生還],希區柯克的[牙買加旅店],皆屬此類。也因為此,[利刃出鞘]上映後,坊間都在傳,稱其雜糅了希區柯克與阿加莎的風格。©️[利刃出鞘]裡陰雲籠罩的古堡,如片中警察所說,「這簡直就是住在一部犯罪電影裡」說句公道話,[利刃出鞘]沒有雜糅任何人的風格,它不過是一部標準的老黑屋電影而已。
  • 《利刃出鞘》:挖出真相背後的真相
    《利刃出鞘》群星雲集,整部影片從主角到配角,每個都是重量級演員,每當觀眾提起這部影片時,往往會用「好萊塢最強陣容」來形容它。《利刃出鞘》中的鄉村偵探布蘭克因為土氣的美國南方口音被大家嘲笑,但扮演他的卻是有著一口紳士英倫腔的丹尼爾·克雷格。這位標準的美國男演員為了更貼近角色,特意在拍攝《利刃出鞘》時參考了一位來自美國南方的歷史學家的說話風格,說出了一種節奏有頓挫,語速拉長的美國肯塔基州口音,而這個小細節也確實為影片增色不少。
  • 「衢州今日電影推薦」《利刃出鞘》:憑什麼躋身2019電影十佳?
    作者:吳玫去年12月,《利刃出鞘》在院線上映。我是007最年輕的扮演者丹尼爾·克雷格的影迷,在海報上讀到《利刃出鞘》的男主角、私家偵探布蘭克的扮演者是丹尼爾·克雷格,趕緊去影院看了電影。2個小時10分鐘後,回家路上我回味剛剛看過的《利刃出鞘》,這部以弦樂四重奏開頭和結尾的電影,總讓我覺得故事不如音樂那麼有內涵。
  • 陰影記錄《利刃出鞘》:意外的結局是懸念故事的亮點
    我在五一小學看了電影《利刃出鞘》。雖然這部電影是去年上映的,但它應該是我最近看過的少數幾部可以評為好電影之一。首先,電影是懸疑片,然後是家庭劇,即家庭之間的懸疑片。懸疑小說家哈蘭的神秘自殺,揭示了一個家庭成員關係的群體事件。
  • 《利刃出鞘》:既燒腦又「社會」的精彩偵探片
    我上一次的電影記憶是《利刃出鞘》,2019年年末,電影的一款道具水杯受到了影迷們的追捧。雖然這款杯子也沒有什麼特別的設計,但杯身上的文字和電影主題十分的契合,因此很多影迷在影片散場那一刻就開始第一時間去尋找同款的水杯。
  • 《利刃出鞘》:作為他者的移民「謀殺者」
    《利刃出鞘》海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看,由萊恩·詹森編劇和導演的這部《利刃出鞘》都充滿了黃金時代偵探故事的特點,尤其具有阿加莎·克裡斯蒂偵探小說中的諸多核心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