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前沿】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

2020-12-23 澎湃新聞

【科技前沿】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2020-09-15 17:00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責編 ∣吉 佳

2020年9月9日,國際學術期刊《Cell Death & Disease》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的合作論文"KAP1-associated transcriptional inhibitory complex regulates C2C12 myoblasts differentiation and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via miR-133a repression",這是衛濤濤課題組與屠亞平課題組長期合作所取得的又一成果。研究人員發現miR-133a表達的上調促進了線粒體生物發生和肌細胞分化,並進一步通過"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找到了調控miR-133a表達的上遊調控因子KAP1,從而加深了對miR-133a轉錄調控機制及重要功能的了解。

microRNA(miRNA)在多種生理及病理生理過程中起著重要的調控作用。在前期工作中,衛濤濤課題組與屠亞平課題組密切合作,通過分子、細胞及動物實驗證明TGF-β1誘導表達的miR-133a可通過負反饋調節的方式作用於TGF-β1受體及其效應分子,負調控TGF-β1信號通路,從而抑制甚至部分逆轉特發性肺纖維化(IPF)的進程,相關論文"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TGF)-β1-induced miR-133a inhibits myofibroblast differentiation and pulmonary fibrosis"於2019年9月11日發表於《Cell Death & Disease》雜誌。

鑑於miR-133a的重要生理及病理生理學作用,探明其調控機制將對治療肺纖維化等相關疾病提供重要的線索。衛濤濤課題組與屠亞平課題組進一步以成肌細胞分化過程中miR-133a動態表達為模型,使用基於CRISPR/Cas9的"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CAPTURE)"技術,結合高通量測序及生物信息學分析,系統研究了miR-133a表達的調控機制,發現KAP1相關的轉錄調控複合物可抑制C2C12成肌細胞中miR-133a的表達;敲低KAP1可增加miR-133a的表達,此過程伴隨線粒體生物發生和C2C12成肌細胞分化;miR-133a的上調足以誘導線粒體生物發生和C2C12成肌細胞分化,而miR-133a抑制劑則顯著抑制細胞分化。本研究首次使用"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鑑定了細胞分化過程中調控miR-133a表達的重要因子,為理解microRNA的精確調控機制提供了新思路。相關論文"KAP1-associated transcriptional inhibitory complex regulates C2C12 myoblasts differentiation and mitochondrial biogenesis via miR-133a repression"於2020年9月9日發表於《Cell Death & Disease》雜誌。

衛濤濤課題組的博士生韋朋(與屠亞平教授共同培養)為2019年論文的第一作者,博士生張佳齡為2020年論文的第一作者,衛濤濤研究員、屠亞平教授為這兩篇論文的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的資助。

圖1. 用"定向染色質構象捕獲"技術富集與miR-133a基因上遊調控區域結合的調控蛋白,質譜鑑定發現KAP1等轉錄抑制因子可結合於miR-133a基因上遊區域(A);過表達KAP1下調miR-1/133a的表達,而敲低KAP1促進miR-1/133a的表達(B)。

圖2. miR-133a顯著增加線粒體的膜電位(A),通過PGC-1 /Nrf1途徑上調多種線粒體電子傳遞複合體亞基的表達(B),並增強線粒體的氧化磷酸化(C)。

文章連結: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20-02937-5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19-019-1873-x

由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主辦的

「第十八次中國暨國際生物物理大會」

將於2020年11月15-18日

在廣東省廣州市召開

歡迎全國各研究機構、高等院校

和企業的科技工作者參加

中國生物物理學會官方訂閱號,為BSC會員及生物物理領域專業人士服務。

投稿及授權請聯繫:bscoffice@bsc.org.cn。

微信號:BSC-1979

原標題:《【科技前沿】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miR-133a的轉錄調控機制並闡明其在細胞分化中的作用》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衛濤濤課題組合作揭示蛇床子素舒張氣道平滑肌的分子機制
    2020年11月24日,國際學術期刊《Science Signaling》發表了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衛濤濤課題組與美國Creighton University屠亞平課題組以及中國藥科大學曹徵宇課題組合作完成的論文"Airway Relaxation Mechanisms and Structural
  • 【前沿進展】石莉紅/周家喜課題組合作解析「剪接因子轉換」調控人...
    【前沿進展】石莉紅/周家喜課題組合作解析「剪接因子轉換」調控人多能幹細胞造血分化機制 2020-12-17 16:57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研究揭示中樞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發育調控新機制
    另外,一些轉錄因子(如Phox2a和Phox2b)也對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的分化和維持起關鍵作用。Phox2a和Phox2b直接調控去甲腎上腺素生物合成的關鍵酶(酪氨酸羥化酶TH和多巴胺-β-羥化酶DBH)的表達,Phox2a或者Phox2b的基因敲除都會造成去甲腎上腺素能神經元缺失。
  • 研究首次闡明SepSecS在雞腦硒調控機制
    SepSecS在雞腦硒穩態調控中發揮著關鍵作用。 O-磷酸絲氨醯-tRNA:硒氨醯-tRNA合成酶(SepSecS)在硒氨酸的合成與轉化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並通過硒蛋白合成調控在硒(Se)生物學功能中扮演重要角色。過去的研究證實硒和硒蛋白對大腦功能起關鍵性作用。然而對於微量元素硒攝取如何影響基因表達,以及大腦中硒代謝的調控機制卻並不清楚。
  • 促進或抑制:bHLH轉錄因子對植物庇蔭反應的三級調控機制
    bHLH(basic helix-loop-helix)轉錄因子PIFs(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參與調控植物庇蔭反應。PIF4通過轉錄激活特異性靶基因促進SAS。另一種bHLH轉錄因子HFR1(LONG HYPOCOTYL IN FAR-RED 1)同樣參與調控植物庇蔭反應。HFR1可以通過直接結合抑制PIF4,從而負調節SAS。
  • 肌醇多磷酸激酶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調控自噬活性
    regulate autophagy activity"的研究論文,該文揭示了肌醇多磷酸激酶IPMK通過調節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進而調控自噬活性和溶酶體產生的機制。IPMK通過抑制轉錄因子TFEB的液-液相分離而調控自噬活性細胞自噬(autophagy)是指細胞通過形成雙層膜的自噬體包裹部分細胞質,如受損傷的細胞器或錯誤摺疊的蛋白質等,並運輸至溶酶體進行降解的過程。自噬對細胞應對各種應激條件以及維持穩態平衡至關重要,但對自噬在多細胞生物發育過程中的調控機制還知之甚少。
  •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武維華/陳益芳團隊闡明低磷脅迫條件下...
    【學術前沿】中國農業大學武維華/陳益芳團隊闡明低磷脅迫條件下植物氮磷協同吸收的分子調控機制 2020-09-24 16: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癌症治療的有效解題思路——清華大學藥學院廖學斌課題組合作揭示...
    清華新聞網9月7日電 近期,清華大學藥學院廖學斌課題組與中山大學魏來課題組合作發現造血祖細胞激酶1(HPK1)通過有效調控T細胞功能,可成為T細胞免疫治療的藥物靶點。該工作是提高T細胞療法抗腫瘤療效的關鍵,為癌症治療提供了有效思路。
  • 陸前進/趙明團隊揭示E4BP4調控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機制
    腺病毒E4啟動子結合蛋白-4(E4BP4)是哺乳動物細胞核內的一種鹼性亮氨酸拉鏈(bZIP)型轉錄因子,參與調控細胞的存活和增殖【6】。已有研究表明E4BP4參與調節免疫細胞譜系的發育和功能,還可以調節B細胞的IgE類別轉換,T細胞極化反應和細胞因子的表達【7-10】。
  • NAR|西南大學羅克明團隊揭示次生壁生物合成的表觀遺傳調控機制
    因此,解析次生壁合成的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遺傳和分子研究表明,次生壁的生物合成受到多級轉錄調控網絡的精確調控,其中幾個NAC家族轉錄因子被鑑定為次生壁發育的開關基因:在擬南芥中, NST1和SND1兩個NAC家族轉錄因子的同時突變特異的導致纖維細胞中次生細胞壁增厚的嚴重減少。
  • 武漢大學宋保亮課題組《自然》發文揭示膽固醇合成調控新機制
    北京時間11月12日,武漢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宋保亮教授課題組在國際頂級期刊Nature(《自然》)發表論文,揭示了進食誘導膽固醇合成增加的調控機制。這項研究有助於認識人體膽固醇代謝的規律,並為治療高脂血症、肥胖、脂肪肝和糖尿病等代謝性疾病奠定基礎。
  • 微生物所揭示肺結核、肺腺癌及肺結節病的分子病理學相關性和標誌物
    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劉翠華課題組致力於研究Mtb等病原菌與宿主相互作用的分子機制,近年來在Nature Immunology、Nature Communications、The Journal of Immunology、Cellular Microbiology和Cellular & Molecular Immunology等發表系列研究成果,揭示結核病的致病新機制,為結核病治療提供新思路和新靶點
  • 【前沿】上海兒童醫學中心多項研究揭示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機制
    01揭示環狀circRNA調控肝母細胞瘤發生發展的分子機制在過去十年中,非編碼RNA因其在癌症發生發展中的重要作用而備受關注。研究表明,一些lncRNA和microRNA可能作為肝母細胞瘤的調控因子或診斷標誌物。然而,circRNA在肝母細胞瘤中的表達譜和作用機制尚不明確。
  • 【科技前沿】張宏團隊揭示SARS-CoV-2抑制自噬溶酶體形成的機制
    而在MHV,MERS-CoV和SARS-CoV等冠狀病毒的侵染過程中,其複製和轉錄複合物(RTCs)能夠錨定在細胞內的雙層膜囊泡(DMV)上行使功能,而複製形成的病毒RNA產物被儲存於DMV中【10,11】。這些病毒RNA能夠通過跨雙膜的孔道被運輸到細胞質中進行翻譯或病毒組裝【12】。研究表明冠狀病毒侵染細胞中,DMV的形成並不需要自噬機器的參與。
  • 唐珂/景乃禾/何水金合作研究揭示基因突變引起孤獨症的機制
    由於以孤獨症為代表的神經發育疾病在臨床表徵和遺傳背景上的異質性與複雜性;因此,闡明孤獨症致病機理是現今醫學和生命科學領域面臨的難題。 NR2F1(又名COUP-TFI)基因位於人第5條染色體。
  • 【學術前沿】Development丨王強團隊揭示咽囊在弓動脈前體細胞特化...
    咽囊是否直接調控咽弓動脈發育,目前還有待深入探究。2020年12月17日,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王強研究員課題組在Development在線發表了題為「Pharyngeal pouches provide a niche microenvironment for arch artery progenitor specification」的研究論文。
  • Nature揭示人體結構細胞在免疫調控中的「大作用」
    他們在最新研究中,通過對人體結構細胞的表觀遺傳和轉錄調控進行系統的、全基因組分析,來闡明結構細胞在免疫調控中的作用。相關研究結果發表在《Nature》雜誌上。這個數據集揭示了免疫基因在結構細胞中的廣泛表達,以及基因調控模式的高細胞類型特異性和器官特異性。生物信息學分析檢測了控制結構細胞和造血免疫細胞之間複雜相互作用網絡的基因,揭示了結構細胞參與對病原體反應的潛在機制。
  • ...高紹榮/鞠振宇/樂融融合作揭示Dcaf11調控小鼠胚胎發育端粒延伸...
    該工作揭示了早期胚胎ALT過程中的關鍵因子及作用機制,為進一步理解早期胚胎ALT機制提供了重要線索。然而參與胚胎ALT機制的因子及分子機制還尚不明晰。為了解答這個問題,高紹榮課題組利用高靈敏的蛋白定量質譜技術,檢測了小鼠植入前胚胎受精卵,2-細胞,4-細胞,8-細胞,桑葚胚和囊胚等六個時期的蛋白質組信息,成功確認了植入前胚胎中四千多個蛋白的含量變化信息,並首次繪製了小鼠植入前胚胎蛋白質組動態圖譜【15】。
  • 【學術前沿】任超然/李浩洪/蘇國輝合作揭示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
    但目前光影響記憶功能的神經機制尚不明確。2020年11月9日,暨南大學任超然課題組、華中科技大學李浩洪課題組及暨南大學蘇國輝課題組合作在Neuron雜誌發表了題為A Visual Circuit Related to the Nucleus Reuniens for the Spatial-Memory-Promoting Effects of Light Treatment的研究論文,深入闡釋了光療增強空間記憶的神經環路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