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區分Ⅰ級、Ⅱ級指的是中國香港的電影分級制度,主要區別是定義和代表符號的不同。要真正理解Ⅰ級、Ⅱ級的制度,我們需要從以下四個角度來分析。
1988年11月10日,香港第一部真有有關分級制度的《1988年電影檢查條例草案》正式生效,將電影分為三個等級。
從這一年起,香港電影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進入繁榮時期。然而,這樣的發展也暴露出了許多的問題。
於是到了1995年,香港重新修訂了《電影檢查條例》,將Ⅱ級又分為ⅡA、ⅡB級,其餘兩級不變。此後送審上映的電影均依據「四級」來評判。
香港電影分級的目的是為了保護18歲以下的未成年人,不受不良電影內容的影響,因此是根據年齡來進行定義的。
1、定義
Ⅰ級指的是適合任何年齡的人觀看的電影;
ⅡA級指的是兒童不宜的電影,這類電影在內容和處理手法上不適合兒童觀看,但是影片可以使用輕微的不良用語和少量恐怖等內容,兒童觀看的時候建議有家長指導;
ⅡB級指的是青少年及兒童不宜的電影,這類電影可能有些粗俗的語言,含蓄地描述兩性行為等,其程度比ⅡA級激烈,觀看的時候強烈建議家長指導。
2、符號
Ⅰ級符號是黑色圓形內有白色Ⅰ字樣;
Ⅱ級符號是黑色正方形內有Ⅱ字樣,區分ⅡA、ⅡB級後,分別是ⅡA、ⅡB字樣。
Ⅰ級電影代表作有《女人四十》《小倩》《麥兜故事》等;
ⅡA級電影代表作有《寶貝計劃》《媽媽咪呀》等;
ⅡB級電影代表作有《功夫》《喜劇之王》《十面埋伏》等。
ⅡA級電影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著名影星周星馳和成龍的電影基本都被判為Ⅱ級電影,不同的是周星馳電影大多為ⅡB級,成龍電影大多為ⅡA級。這就是說12歲到18歲的未成年人還是能夠看成龍的電影,卻不宜看周星馳的電影。
ⅡB級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