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閔行區人民政府 楊德妹
近日,教育部等九部門印發了《中小學生減負措施》,為切實貫徹落實文件精神和要求,閔行區將以「標本兼治、內外聯動、部門協同、綜合施策」為總體思路,以提高區域教育質量、規範學校辦學行為、規範管理培訓機構、強化政府監督管理、構建「三結合」教育網絡等系列措施,切實打好「減負」攻堅戰,優化區域教育生態環境。
一、堅持標本兼治,整體提升區域教育質量
以推動教育公平、提升每一所學校的辦學品質為目標,促進區域教育優質均衡,著力緩解非理性擇校與家長焦慮。區委、區政府整體設點布局,連續多年對教育基礎薄弱的區域加大建設投入,2010年到2018年,全區共新開辦中小學、幼兒園88所,區級財政對教育的投入平均每年增長率約10%。引進並融合優質基礎教育資源、高等教育資源促進本區中小幼學校發展,推動緊密型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成立以街鎮為主體的學區13個、以品牌學校為核心領銜的教育集團6個。推進義務教育階段的「新優質學校」建設,市、區兩級布局城鄉學校攜手共進,點、面結合實施「初中強校工程」,讓老百姓可以就近選擇「家門口的好學校」。
二、加強源頭防控,抓好學校教育「主陣地」
1.嚴格執行課程方案
貫徹落實「零起點」、「等第制」、「基於標準的教學」和「綠色指標評價」,規範高中自主招生選拔。切實保障「三課兩操兩活動」和學生每天在校體育鍛鍊一小時,實施小學拓展性「快樂活動日」。圍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化科教、藝教、體教、醫教四個結合工作機制。協調利用全社會資源為學生開設遊泳、圍棋、足球、網球、擊劍、啦啦操等課程和項目,要求全體學生逐步掌握2項及以上體育技能,培養學生科學、體育、藝術方面的興趣和愛好。
2.建立校長與教師信譽機制
執行教育部關於教師有償補課等六條禁令,建立懲罰機制和退出機制,對違反國家課程安排的「陰陽課表」、違規進行考試和測試、組織跨校聯考、與校外培訓機構存在利益輸送等違規違紀行為的相關責任人嚴格懲戒,並記入其信譽檔案。
3.規範民辦學校招生行為
監督區域內各民辦中小學執行招生「三個承諾」,不提前開展報名和面談等工作,不收取各種特製的學生個人簡歷及各類獲獎證書,招生錄取不與任何社會教育培訓機構掛鈎。限定民辦中小學「校園開放日」時間,不得提前遴選學生,嚴禁舉行紙筆測試或學科考試。倡導創新面談方式,面試全程錄像,加強對民辦學校招生監管,將其納入區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標。
三、強化監督管理,規範民辦培訓機構
2017年初,閔行區率先啟動了規範教育培訓市場的行動,至2018年12月,共排摸了區域內688家教育培訓機構,勸退關閉了150家,分類落實整改301家。發布了《閔行區關於民辦培訓機構設置指引》、《閔行區民辦培訓機構設置辦事指南》等工作方案,強化資質審查,優先設置青少年藝術類、科技興趣類、社會生活類課程的培訓機構,依據「六個嚴禁」加強對文化類培訓機構監管力度。建立了由街鎮、市場管理局、教育局、消防等部門聯合執法的網格化管理並制定了長效管理機制,開展日常常態管理檢查,寒暑假開展專項整治,對違法培訓機構堅決予以取締。
四、形成工作合力,建構「三結合」教育網絡
發揮社會紐帶作用,以學校教育為龍頭,充分發揮家庭教育指導中心職能,構建學校、家庭、社會深度融合的「三結合」教育網絡,發揮區家庭教育指導研究中心職能,分類別、分層次構建家庭教育課程框架,指導學校開展家庭教育指導和實踐活動。開展閔行區家庭教育示範校評估,不斷探索家庭教育指導典型案例和成功經驗。以「現代家校合作課程」培養教師家校溝通能力,建構家長委員會、家長學校、家長開放日、家長微信群等多種方式暢通家校溝通渠道。通過市民誦讀活動、讀書節、社區大討論等多種形式引導家長樹立健康的教育理念,科學履行監管職責。建構依託14個社區家長學校、476個社區家庭教育服務點,提供家庭教育課程服務。發揮學校少年宮「1+22+X」工作模式,強化22所學校少年宮聯動「X」個社區,將傳統文化類、科技創新類、體育健身類、益智趣味類、陽光心理類和實踐體驗類六大類特色課程,以豐富課程吸引家庭參與,減少盲目培訓。
五、加強政府監管,強化「減負」專項督導
加強組織領導,完善「減負」督導。結合社會滿意度測評、綜合督導、日常隨訪,開展專項督導。嚴格查閱相關減負文件資料、開展教師、學生、家長滿意度調查,排查「十項重點」,建立問題清單,逐項解決,督促學校整改。建立「減負」追責制度,納入區政府教育工作考核指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