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發貸受限負債率紅線 高槓桿房企拿地擴張比拼銷售回款速度

2020-11-17 房天下

2020年06月03日10:15 來源:中國證券報

近日,房企境內外債券發行規模井噴,而利率下降較明顯。房企發債用途多為借新還舊。多數房企明確指出,發行債券不用於拿地。多位房企融資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拿地資金主要來源為銀行開發貸。同時,信託、ABS、非標融資佔比較大。在去槓桿的背景下,融資渠道趨緊,拿地的關鍵在於項目回款,內生現金流成為房企擴張的關鍵。

負債率一般不能超過80%

「銀行開發貸佔拿地金額的7成左右。」某TOP20房企融資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銀行開發貸是以房企此前拿到的土地作為抵押物進行融資。銀行對土地的評估方法基本一樣,能否拿到貸款主要看房企自身的槓桿。」

根據行業發布的《2020中國房地產上市公司測評研究報告》,2019年末,上市房企資產負債率均值為69.96%,較2018年上升1.87個百分點;淨負債率均值為95.77%,較2018年末上升3.25個百分點。

據上述負責人介紹,房企的銀行授信額度通常較大,但授信額度並不意味著可以融到資金。具體到每筆融資,都需要經過銀行的總行審批,且銀行都有內部放款參考指引,不能超過銀行規定的負債率底線才能拿到相應的放貸額度。「負債率一般不能超過80%這一紅線,否則開發貸會受到限制。」

行業數據顯示,大悅城、金科、陽光城、佳兆業等15家房企2019年年報數據的淨負債率超過100%。

記者了解到,除槓桿率需達標外,房企負面輿情、戰略轉型、管理層重大變動等都會影響銀行的放貸額度,並會影響到貸款利率。
「如果房企各項指標不太理想,融資利率會上浮較多。」某頭部房企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頭部房企融資較為順暢,主要在於上述負面因素相對更少。」

除了銀行開發貸款,信託、ABS、非標融資、定金及預收款、銷售回款、股權質押與引入戰投、境外融資、向大股東借款等,都是房企融資拿地的手段。其中,信託融資僅次於銀行開發貸。隨著監管趨嚴,信託融資比例出現一定程度下滑。

監管機構對信託公司開展房地產業務提出了嚴格要求,重點關注直接或變相為房地產企業繳納土地出讓價款提供融資的問題。「政策發布後,房企通過信託融資流程更為複雜,用於拿地更謹慎。」某頭部房企融資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公司債規模受管控

「房企公司債券規模受到嚴格管控,公司債規模只能降、不能新增。新的公司債券必須等原有債券到期後才能發行,且新債只能用於償還舊債。因此,房企拿地擴張,只能通過銷售回款或其他途徑的融資。」某上市房企融資部負責人對中國證券報記者表示。
2016年10月,上海證券交易所和深圳證券交易所先後下發《關於試行房地產、產能過剩行業公司債券分類監管的函》,明確房企公司債券募集資金不得用於購置土地。

在此背景下,近年來不少房企大力海外融資。行業數據顯示,1-5月房企債券融資5627億元,前5個月房企融資規模佔2019年全年的48%,2020年規模有望超越上年。5月單月境內外債券融資總額約617億元,同比上升31%。5月境外融資規模仍處於較低水平。海外疫情仍存不確定因素,預計6月境外債券市場將受較大影響。

「公司債券不能用於拿地,但企業通過借新還舊,可以緩解現金流壓力。」多位房地產企業人士指出,「2020年以來,房企發行公司債券比較順暢。對於高槓桿企業而言,抓銷售回款,降價促銷拿回現金流,比拿地擴張更為迫切。」

行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盤和林稱,2019年房企整體融資較為困難。融資成本高,房企百強拿地銳減。監管新政頻出,融資渠道收緊。房企加速回款獲取資金,成為拿地的關鍵一環。

業內人士表示,2016年10月出臺的政策讓前期依靠債券融資獲取土地的房企有些措手不及。從TOP100上市房企的營收結構看,多數房企的銷售收入處於支柱地位,提高銷售回款率成為房企越來越重視的目標。

「如何加速回款面臨考驗。」潘浩指出,「在工程端,在確保質量的前提下,利用科學化管理、裝配式建築等技術手段,加快工程進度,快速達到預售、交付、結算等相應節點;在銷售端,利用優惠政策刺激消費者適當提高首付比例;在管理端,企業要制定科學的管理系統。實現加速回款需要房企多條線通力合作。」

業內人士指出,中小房企相對於大型房企實力更為薄弱,資金鍊抗禦風險能力較低,融資能力較弱。而頭部房企在融資渠道和成本方面具有優勢,資本更加充裕,獲取土地資源的機會更大,從而將進一步提升行業集中度。

潘浩特別指出,一些中小房企早期儲備了優質的土地資源,可以採取聯合開發模式,藉助大型房企的資金及品牌優勢,維持企業的良性運轉。

相關焦點

  • 三道紅線終結房地產「三高」:房企拼規模速度時日終結
    三道紅線8月中旬,趙斌所在的銀行召開一次內部會議,對向來輕車熟路的開發貸業務列出一份「五限」名單:第一,全國百強及深圳十強之外房企開發的項目;第二,開發資金來源於信託資產計劃或財富類管理公司的企業;第三,現金短債比低於0.4的房企;第四,資金緊張的激進房企或閩系房企,或涉及重大違約訴訟的房企;第五,總貨量剩20%的尾盤項目。
  • 「三道紅線」維穩房地產市場!購房者機會來了?
    可以看出,這「三道紅線」的劃定,不單是強制要求房企降低負債率,還要限制房企的融資規模。如此看來,這「三道紅線」就是房企的「緊箍咒」。面對持續發展的房地產市場,寸土寸金的地塊越來越少,房企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持續的融資可以幫助房企不斷拿地,拓展新城市、新市場。在主要熱點城市全面限價的大環境中,土地溢價率偏高對所有房企都是一個沉重壓力。但是,隨之而來的是負債率越來越高,樓盤銷售的回款又不及時,最後將會殃及購房者。
  • 「五道紅線」重塑房地產
    但中國人民銀行(以下簡稱「央行」)、中國銀行(601988,股吧)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以下簡稱「銀保監會」)新近發布的一則《關於建立銀行業金融機構房地產貸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將開發貸、銷售回款這兩個房地產資金的主要入口拉上了紅線。伴隨而來的還有商業銀行績效管理考核標準的微妙變化。
  • 朱耿洲:「三道紅線」下 房企如何化解融資壓力
    跌宕起伏的融資發展之路  2020年上半年,受疫情的衝擊,全國房地產行業的銷售及開發投資規模一度大幅下滑,使融資有了一個窗口期。  然而,國家調控「三道紅線」、」四檔管理」房企融資新規出臺,又整體從嚴控制了房企高槓桿風險。整體而言,2020年房地產市場形勢複雜,房企經營壓力增大,在資本市場的表現也呈現震蕩波動。
  • 「三道紅線」終結地產金融紅利:房企鯉魚跳龍門已基本不可能
    不能用貸款買地,這是國家明令禁止的,但項目公司拿地的錢一般都來自股東借款。」前述房企融資部門人士解釋說,「一般由項目公司拿地,其會向股東,也就是集團公司借款,支付土地款,再從信託公司獲得一筆貸款償還這筆借款。很多信託項目的資金用途就包括『償還股東借款』,規避了買地,而集團公司在收回借款後可能再用於投資其他地塊。」
  • 多數規模房企踩中「三道紅線」借新還舊難以持續
    房企普遍踩中紅線此前,有關房企有息債務規模年增速將面臨「三道紅線」限制的消息在市場傳得火熱,被稱為是房企債務的「緊箍咒」。《華夏時報》記者了解到,三道紅線分別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淨負債率大於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0倍。若3道紅線全部踩中,房企將被歸類為紅色檔,有息負債規模不得增加。
  • 2020樓市關鍵詞|房企赴港IPO:破產危機下 流血上市成自救出路?
    這一年,雖負重前行,但韌性十足,從變相鬆綁限購到城市再掀搶人大戰,從多地樓市躁動、萬人搶房到政府出拳、重申「房住不炒」……這一年,更有一大波關鍵詞貫穿且影響了中國樓市,諸如「房住不炒、因城施策、人才引進、三道紅線、長租公寓、房企赴港IPO」等。我們今天著重要提的樓市關鍵詞是「房企赴港IPO」。
  • 銀行業人士:房企融資料收緊 按揭貸款仍將穩步走
    而與房地產按揭貸款密切相關的房地產銷售規模和房價走勢方面,從近期多家機構對2021年的預測來看,普遍相對樂觀。近期,中國社科院財經戰略研究院發布《中國住房發展報告(2020-2021)》認為,2021年全國房價平均上漲5%左右;商品住房銷售面積增幅可能將保持正增長,並創歷史新高。「我們對於2021年的個人房貸業務還是比較樂觀的。
  • 大唐地產崎嶇上市路,負債率高企融資受限,如何從中小房企中突圍...
    閩系房企以激進著稱,上市前,大唐地產淨負債率曾超1000%,如此高的淨負債率在房企中很少見。上市後,大唐地產表現平平,市值在60億港元上下浮動,成交量極少。與大唐地產幾乎沒有波動的股價相比,其背後兩個階段的發展歷程、實控人黃晞所掌控的福信系資本卻十分吸引人。招股書中隱去的發家史大唐地產源於臺灣,興於福建。
  • 近兩年最快上市房企,祥生控股究竟是在控制負債,還是飲鴆止渴?
    2017年,祥生進一步提高周轉速度,提出「25710」的策略,即2個月內動工、5個月內開盤、開盤當日銷售去化70%、10個月內現金流歸正。相比於桂園拿地4個月開盤,5個月資金回籠,6個月資金再周轉的「456模式」可以說不相上下。
  • 為什麼要給開發商劃三條紅線?樓市玩法或生變,下半年買房窗口打開?
    既然負債會與拿地節奏拿地規模緊密掛鈎,為了降低負債,地產公司一定會進行更大規模的拋貨走量,通過降價這一簡單粗暴的方式,不斷的將自己的負債率降到標準線以下。所以,類似疫情期間你看到的恆大大規模的打折活動,在下半年,或許會成為一種新的常態,下半年的買房窗口期,也大概率會打開。
  • 閩系房企告別「黃金時代」!曾是「地王收割機」,今成負債高企!
    此外,還有多個閩系房企出現了債務違約、項目停工、資金鍊斷裂的現象,那麼,現如今的閩系房企發展如何呢?所謂的閩系房企,其實指的是最初從福建省走出來的房地產企業,這些房地產企業最初都是在福建省完成了原始積累,之後才走出福建,並開始邁向全國發展的,經過多年的發展,閩系房企在全國多個城市均站穩了腳跟,憑藉「高槓桿、快周轉」的發展模式,實現了快速的發展,並且很快就成為了千億房地產企業。
  • 持續收緊,房地產高槓桿時代已結束!未來三年,房價穩了?
    作者:政知事 來源:功夫財經近日「三道紅線新規加碼,踩線房企需在2023年年中之前完成降負債」的消息傳得沸沸揚揚。從表面看,對房企的金融監管「加碼」更為嚴厲了。恆大更是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的發展戰略,通過銷售高增長帶動回款高增長,大幅降低有息負債,七折賣房便是為了加速回款降低負債的一個知名案例。近期多家撞線房企均在極盡全力降負債,房企們祭出的各種手段,不難看出其內心的急切。
  • 逆戰2020丨「三道紅線」兵臨城下:房企的減負謀變之旅
    相反行業「三道紅線」要求的浮水,無疑是對房企的一次集體「雪上加霜」。2020年年中,監管部門對12家試點房企提出要求:即能否增長有息負債,將掛鈎於房企對三道紅線(剔除預收款後負債率≤70%;淨負債率≤100%;現金短債比≥1)的滿足程度。
  • 房地產行業最後的紅線
    原標題:房地產行業最後的紅線 來源:觀點地產網觀點地產網 房地產行業越來越真切地看到「三條紅線」迫近的樣子。據媒體9月26日消息,監管部門要求「三條紅線」試點房企在2023年6月30日前完成降負債目標。
  • 去紅線行動,哪家房企安全了
    按照設置標準,紅線1: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大於70%;紅線2:淨負債率大於100%;紅線3:現金短債比小於1倍。根據「三道紅線」觸線情況不同,將房地產企業分為「紅、橙、黃、綠」四檔。如果「三道紅線」全部踩中,開發商的有息負債將不能再增加;踩中兩條,有息負債規模年增速不得超過5%;踩中一條,增速不得超過10%;一條未中,不得超過15%。
  • 房企「躺賺」終結!千家房企改行賣豬?專家:再賺2年
    假若你還想著能從樓市「撈錢」,還是儘快收手吧,在今年早些時候,房地產行業的「三道紅線」出爐,該政策將會在2021年1月1日正式全行業全面推廣。這意味著,房企們又將「承壓」了!據報導,這次「三道紅線」的內容分別是「房企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房企的淨負債率不得大於100%」、「房企的『現金短債比』小於1」。除了這「三道紅線」之外,住建部、央行同時也會將「拿地銷售比是否過高」、「經營性現金流情況」這兩個方面,一併納入監管考察的重要指標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