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這裡是《影響力控心術 | 頂尖高手密不外傳的暗黑技術》,不講生硬苦澀的道理,只跟你分享那些操控高手的思維觀和暗黑技術,幫你重塑認知,開啟逆襲之旅!
嘿!在深度的閱讀這篇專欄文章之前,老規矩!先看一下,你是否注意到生活中總有這樣有意思的現象:
1、面試時遇到的困難越多,拿到offer後,我們對公司的認同感會越強,即使加入以後你發現那個公司其實不怎麼樣;2、在感情上,越付出,越愛。正用梁靜茹的歌詞:如果女人總是等到夜深,無悔付出青春,她就會對你真。哪怕周圍的人都告訴你對方是個渣人,你還是會義無反顧;3、買彩票前我們對選擇哪張彩票左右為難,一旦做出決策,被選的那張似乎中獎概率就增加了;4、我們喜歡和我們觀點相符的事物,而對於異己或不同觀點有天生的厭惡。所以我們總是在找證據來支持自己已有觀點,而對於新觀點往往內心拒絕,甚至直接過濾;
哈哈,沒錯!我想你會伸著脖子大喊:TM的,生活確實如此,甚至我也屬於這類人!
那麼,這些有趣的現象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加以利用,掌控人生,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
認知失調理論,讓我們總是陷入「合理化解釋」的深淵
為什麼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上述講到的有趣現象?其實,這些都源自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有趣現象: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現象,用於解釋「態度」轉變的原因。
1957年美國心理學家費斯丁格(Leon Festinger)指出人類的思想和行為不一致時,就會陷入失調。而人類會期望這兩者是一致的,故會傾向調整思想使其符合行為。
費斯丁格以吸菸為例做了說明,一個老煙槍知道吸菸有害身體健康,但是戒菸很困難,他的「思想」和「行為」之間就會產生落差,這就是認知失調。
再比較常見的,就是我們有聽人講過: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個也是認知失調,行為上我們吃不到葡萄,思想上卻又想吃,出現了認知失調,為了緩和這種失調,我們便開始了合理化解釋,告訴自己:不是吃不到葡萄,是葡萄酸。
認知心理學指出大多數的人類於這種矛盾都會感到不舒服,並期望思想和行為是一致的。但是改變行為比改變思想困難(由於惰性、利益、權勢等各種因素),所以人類會聽一些想要聽的話、找尋贊同自己意見的人來減輕矛盾感,修正自己的思想。
換言之,老煙槍可能會找出許多吸菸的好處,比如說如同英俊明星、壓力減緩等各類型的說法來安慰自己,甚至說「現在我要開車出遠門,不吸菸的話我會精神不好,那可能會導致車禍。相比之下,吸菸的危害太小了,所以我應該要吸菸」,這就是「藉口」 (借他人的口來贊同自己) 。所謂的藉口,就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思想和行為一致,消除認知失調。
為了讓你更清楚的看破本質,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案例:費斯丁格的有趣實驗
在論證認知失調中,費斯丁格做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可以很明顯的解釋。
他找來一批民眾,把他們分為兩組,A組和B組,讓他們說謊話宣傳某產品,他告訴A組,只要說謊話宣傳某產品,事後會支付他們一定的報酬;對於B組,則是讓他們自己付費或者自願購買該產品。
結果是怎樣的呢?
沒錯!那些接受報酬說謊話宣傳某產品的人,他們根本不會相信那些廣告商品(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有人給錢) ;但如果是自己付費或自願買該產品,往往都會相信那些廣告,甚至自願為該商品宣傳。因為他們沒有獲得實際的金錢收益,所以他們必須自圓其說,避免出現認知失調。
於是,費斯丁格提出了他的結論:假設某人十分相信一件事,並以此信念採取了不可挽回的行動。萬一最後他無法否認自己信仰之錯誤時,他不僅不會消下去,反而會產生更堅定不疑的信念自我解釋。
案例:買了假貨,卻反過來維護商家的「傻女」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人是比較聰明睿智的,可是卻做了一件糊塗事。
她有一次去逛商場,看中了一個包包,花費了差不多1200元錢把它買了下來。可是買下來沒多久,有一次她拿著來上班,被我們的一個女同事當場撞見!
這個女同事是一個包包控,對各種皮包都非常精通,她一眼就看出了這款包包並非正品,於是就問及我朋友買包花了多少錢,當我朋友坦言後,她大呼:你可能被【殺豬】了,這種包包一兩百就能買得到!你該去找商家退貨!
結果,我的朋友怎麼做的?她不但是沒有聽我們的,還非常堅定的告訴我們:你們懂什麼?包包也有很多種類的,我這個是正版的,價格自然貴,而且材質更好……等等。
沒錯,面對質疑,她不僅沒有反思自己,反而是拼命證明自己沒有被騙,維護起商家來了!為什麼?其實,這就是受認知失調的影響,在合理化她的行為,畢竟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傻子,買了個假包,即便這是真的。
一言蔽之,「承認自己錯誤很難」 ,誰都不願當【傻子】,即便真的是【傻子】!
案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的「窘」實驗
1959年,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忍受了讓人超尷尬入會儀式才可以加入性學討論小組的女大學生,會覺得自己參加的這個小組及討論非常有價值,儘管事實上小組成員「要多無聊有多無聊,要多無趣有多無趣」。
另一些女生的入會儀式比較溫和,甚至完全沒有通過入會儀式就參加了討論會,他們覺得自己新加入的這個小組「沒意思」。
後面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當女生需要忍受的痛苦越大,她就越容易說服自己:新加入的小組及活動非常有趣、聰明。
費周折才得到某樣東西的人,比輕輕鬆鬆就得到的人,對這件東西往往更加珍視。
類似的故事太多!!!往下看!
企業在招聘時故意增加面試的難度和維度,咪蒙曾寫過一篇文章,通過提高試用期轉正的難度來提高員工的歸屬感;
女生在面對男生追求時,多製造一些困難會讓男人更愛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