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不到葡萄就說酸,是人性的弊端!搞懂這個邏輯,你才能活得通透

2020-12-23 王心傲

你好,這裡是《影響力控心術 | 頂尖高手密不外傳的暗黑技術》,不講生硬苦澀的道理,只跟你分享那些操控高手的思維觀和暗黑技術,幫你重塑認知,開啟逆襲之旅!

嘿!在深度的閱讀這篇專欄文章之前,老規矩!先看一下,你是否注意到生活中總有這樣有意思的現象:

1、面試時遇到的困難越多,拿到offer後,我們對公司的認同感會越強,即使加入以後你發現那個公司其實不怎麼樣2、在感情上,越付出,越愛。正用梁靜茹的歌詞:如果女人總是等到夜深,無悔付出青春,她就會對你真。哪怕周圍的人都告訴你對方是個渣人,你還是會義無反顧;3、買彩票前我們對選擇哪張彩票左右為難,一旦做出決策,被選的那張似乎中獎概率就增加了;4、我們喜歡和我們觀點相符的事物,而對於異己或不同觀點有天生的厭惡。所以我們總是在找證據來支持自己已有觀點,而對於新觀點往往內心拒絕,甚至直接過濾;

哈哈,沒錯!我想你會伸著脖子大喊:TM的,生活確實如此,甚至我也屬於這類人!

那麼,這些有趣的現象到底是如何發生的呢?我們又該如何加以利用,掌控人生,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主題!

認知失調理論,讓我們總是陷入「合理化解釋」的深淵

為什麼生活中總是會出現上述講到的有趣現象?其實,這些都源自社會心理學的一個有趣現象:認知失調(Cognitive dissonance)。它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理論現象,用於解釋「態度」轉變的原因。

1957年美國心理學家費斯丁格(Leon Festinger)指出人類的思想和行為不一致時,就會陷入失調。而人類會期望這兩者是一致的,故會傾向調整思想使其符合行為。

費斯丁格以吸菸為例做了說明,一個老煙槍知道吸菸有害身體健康,但是戒菸很困難,他的「思想」和「行為」之間就會產生落差,這就是認知失調。

再比較常見的,就是我們有聽人講過: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這個也是認知失調,行為上我們吃不到葡萄,思想上卻又想吃,出現了認知失調,為了緩和這種失調,我們便開始了合理化解釋,告訴自己:不是吃不到葡萄,是葡萄酸

認知心理學指出大多數的人類於這種矛盾都會感到不舒服,並期望思想和行為是一致的。但是改變行為比改變思想困難(由於惰性、利益、權勢等各種因素),所以人類會聽一些想要聽的話、找尋贊同自己意見的人來減輕矛盾感,修正自己的思想。

換言之,老煙槍可能會找出許多吸菸的好處,比如說如同英俊明星、壓力減緩等各類型的說法來安慰自己,甚至說「現在我要開車出遠門,不吸菸的話我會精神不好,那可能會導致車禍。相比之下,吸菸的危害太小了,所以我應該要吸菸」,這就是「藉口」 (借他人的口來贊同自己) 。所謂的藉口,就是「合理化」自己的行為,讓自己思想和行為一致,消除認知失調。

為了讓你更清楚的看破本質,我們來看一些案例!

案例:費斯丁格的有趣實驗

在論證認知失調中,費斯丁格做出了一個很有趣的實驗,可以很明顯的解釋。

他找來一批民眾,把他們分為兩組,A組和B組,讓他們說謊話宣傳某產品,他告訴A組,只要說謊話宣傳某產品,事後會支付他們一定的報酬;對於B組,則是讓他們自己付費或者自願購買該產品。

結果是怎樣的呢?

沒錯!那些接受報酬說謊話宣傳某產品的人,他們根本不會相信那些廣告商品(因為他們知道這是有人給錢) ;但如果是自己付費或自願買該產品,往往都會相信那些廣告,甚至自願為該商品宣傳。因為他們沒有獲得實際的金錢收益,所以他們必須自圓其說,避免出現認知失調。

於是,費斯丁格提出了他的結論:假設某人十分相信一件事,並以此信念採取了不可挽回的行動。萬一最後他無法否認自己信仰之錯誤時,他不僅不會消下去,反而會產生更堅定不疑的信念自我解釋。

案例:買了假貨,卻反過來維護商家的「傻女」

我曾經有一個朋友,人是比較聰明睿智的,可是卻做了一件糊塗事

她有一次去逛商場,看中了一個包包,花費了差不多1200元錢把它買了下來。可是買下來沒多久,有一次她拿著來上班,被我們的一個女同事當場撞見!

這個女同事是一個包包控,對各種皮包都非常精通,她一眼就看出了這款包包並非正品,於是就問及我朋友買包花了多少錢,當我朋友坦言後,她大呼:你可能被【殺豬】了,這種包包一兩百就能買得到!你該去找商家退貨!

結果,我的朋友怎麼做的?她不但是沒有聽我們的,還非常堅定的告訴我們:你們懂什麼?包包也有很多種類的,我這個是正版的,價格自然貴,而且材質更好……等等。

沒錯,面對質疑,她不僅沒有反思自己,反而是拼命證明自己沒有被騙,維護起商家來了!為什麼?其實,這就是受認知失調的影響,在合理化她的行為,畢竟沒有人會願意承認自己是個傻子,買了個假包,即便這是真的。

一言蔽之,「承認自己錯誤很難」 ,誰都不願當【傻子】,即便真的是【傻子】!

案例: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的「窘」實驗

1959年,社會心理學家艾略特做過一個實驗,他們發現忍受了讓人超尷尬入會儀式才可以加入性學討論小組的女大學生,會覺得自己參加的這個小組及討論非常有價值,儘管事實上小組成員「要多無聊有多無聊,要多無趣有多無趣」

另一些女生的入會儀式比較溫和,甚至完全沒有通過入會儀式就參加了討論會,他們覺得自己新加入的這個小組「沒意思」

後面又做了進一步的研究,發現,當女生需要忍受的痛苦越大,她就越容易說服自己:新加入的小組及活動非常有趣、聰明。

費周折才得到某樣東西的人,比輕輕鬆鬆就得到的人,對這件東西往往更加珍視。

類似的故事太多!!!往下看!

企業在招聘時故意增加面試的難度和維度,咪蒙曾寫過一篇文章,通過提高試用期轉正的難度來提高員工的歸屬感;

女生在面對男生追求時,多製造一些困難會讓男人更愛自己;

相關焦點

  • 原來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是酸的典故出自這個故事,酸葡萄效應
    常聽有人說某人得不到一件東西或事物,然後發牢騷說:「其實那東西我就沒想要」等,就用「吃不到葡萄就說葡萄酸」來形容對方,那麼這典故是從哪來的呢?有這樣一個故事,在一個山腳下有一個葡萄園,綠色的葡萄架上,掛滿了沉甸甸的葡萄,看著各個飽滿晶瑩透亮,非常誘人。
  •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善良
    世界上有兩種善良:吃不到葡萄也並不說葡萄酸的善良,以及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善良。前者是大善,簡直像聖母;後者是小善,是普通人的善良。你或許會質疑:怎麼可能這也善良那也善良?那還有沒有不善良的?有啊——吃到了葡萄還一臉嫌棄的說葡萄酸的,以及吃不到葡萄卻不肯說葡萄酸而要硬吃葡萄的人。前者不過是道德敗壞,其實還不打緊;後者就嚴重多了,人間悲劇,多源於硬要吃葡萄。人間無用是深情!!!這道理我明明多少年前便懂了!如果是吃不到的葡萄,你卻偏留戀它,執念它,為它神魂顛倒,為它再三再四,為它成魔——你固然會為魔火焚身,而如果那火足夠旺,連葡萄樹也會燒掉。
  •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艾力,我邱晨就煩你那股勤奮積極勁
    有一個朋友曾問我: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在領導面前低三下四,而在同事面前又目中無人?
  • 影響力控心術|吃不到葡萄就說酸?總是騙自己,是認知失調搞得怪
    哪怕周圍的人都告訴你對方是個渣人,你還是會義無反顧;3、面試時自己遇到的困難和問題越多,在拿到offer後,對公司的認同感就越強,即便加入後你發現這個公司其實並不怎麼樣; 4、我們總是喜歡和我們觀點相符合的事物,而對於不同或異己的觀點帶著天生的厭惡。所以我們總在找證據來支持自己的觀點,而對於新出現的觀點往往內心拒絕,甚至會直接過濾掉;沒錯!
  • 你知道「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的地道英語表達是什麼嗎?
    你是位醫生,我是位音樂家,你沒法比較咱倆的工作,因為它們風馬牛不相及。2、rotten/bad apple從字面上來看,「rotten/bad apple」是「爛/壞蘋果」的意思。3、go bananas這個大白沒記錯的話,之前專門為大家介紹過,「go bananas」大家可千萬別把它翻譯成「去你的香蕉」吧!根據其英英釋義to become extremely angry or excited,該短語意為「發瘋、發狂;情緒失控」,是不是很有趣!
  • 千奇百怪的效應——酸葡萄效應
    於是狐狸開始用盡全力的跳,還是沒夠著葡萄,只抓落了幾片葉子。狐狸試了很多次,怎麼跳都夠不著,旁邊的小動物都開始笑話他了。狐狸累出了一身汗,有點惱羞成怒,對著小動物們說:「這葡萄還沒有成熟,一定很酸,不好吃」。猴子輕鬆地摘了葡萄,滿是高興的說這葡萄是甜的,超級好吃。狐狸垂頭喪氣地離開了,心裡酸酸的,不停地安慰自己:「葡萄還沒有熟,肯定是酸的」。
  • 王思聰嘲諷鞠婧禕,吃不到葡萄說它酸?
    ,還不僅僅是因為她的這個名頭來自於日本,還因為,她的這個名頭,實在有些誇張。不少刻薄的網友,提起她的整容,並不說是整容,居然說是「換頭」。視頻裡,鞠婧禕小姐姐的那個形象,可以說是慘不忍睹,和她現在這個「四千年美女」的靚麗形象,根本就不可同日而語。小編估計,看到那個視頻的人,恐怕百分之百的人,會認為,鞠婧禕小姐姐整過容,甚至是整過形。這才有所謂的「換頭」之說。
  • 每日英語小故事:狐狸和葡萄(酸葡萄)
    The fox and the grapes00:45來自每日讀英語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酸葡萄心理:當人們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困難或挫折時,內心自覺或不自覺地會產生一種希望解脫緊張狀態、恢復情緒平衡的適應性傾向。就像寓言中的狐狸那樣,對得不到的東西就貶低它,以平衡自己的心理,這是人的一種自我保護的機制,在心理學上就稱之為「酸葡萄心理」。下面我們就來一起看一下這篇文章吧。
  • 生活,就是一串葡萄,吃到的說它很甜,吃不到的說它很酸
    生活,就是串葡萄,吃到的說它很甜,吃不到的說它很酸。而我們每個人正走在採摘葡萄的路上,此時葡萄正在走向成熟的季節。走到葡萄園吃到了葡萄的人,會說很甜,而沒有吃到的則會說它很酸。有些人在採摘葡萄的路上,看見了又大又甜的西瓜,於是放棄了採摘葡萄。所以他們到最後也沒有吃到葡萄。
  • 課堂 為什麼狐狸吃不到的葡萄都是酸的?
    此時的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他知道自己下山後,孫臏在先生教誨下,學問才能更高於從前,十分害怕孫臏搶佔了自己獨尊獨霸的地位。於是龐涓便想方設法陷害孫臏,並最終致使孫臏被削去膝蓋。 來源於美國氣象學家洛倫茨說的一隻蝴蝶在巴西扇動翅膀會導致在德克薩斯產生龍捲風。在心理學上,蝴蝶效應指當一個人可能在小時候只是受到微小的心理刺激,但長大後這個刺激會被放大。
  •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或許,這樣說「我就是不想成為韓寒、郭敬明這樣的作家」,有人會說,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了吧? 與此類似的例子並不少,比如網上一些比較刻薄的噴子,只要你對某個名人有些負面的評論,他們立馬跳出來噴你,你不就是比不上人家麼?你不就是妒忌麼?你有什麼資格這麼寒磣人家?這都是所謂認為別人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的邏輯。
  • 教你妙用脫落酸,夏黑葡萄不再上色難!怎麼做?從3方面講解
    如何促進葡萄著色也是果農所關心的問題,今天就以葡萄中比較熱門的一個品種——夏黑,來說說影響其著色的主要因素以及如何用脫落酸來有效促進著色,一起來看看吧!影響夏黑葡萄著色的三個因素為啥有的果園的夏黑葡萄著色均勻,果面亮麗,而有的果園的夏黑葡萄卻著色困難,果實品質差?其實這就要先搞懂影響夏黑葡萄著色的因素。
  • 酸葡萄效應:千萬不要只盯著你沒有的
    酸葡萄心理來源於一個小故事:狐狸想吃成熟的葡萄,但是葡萄架太高了,狐狸怎麼也夠不到,於是它就想:反正葡萄是酸的,我也不是很想吃。於是就有了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一說。這事人們想得到的東西無法獲取,而產生自我安慰以達到自我的解脫的方法。墨菲定律說:「沒什麼事情像看上去一樣簡單。」
  • 名偵探柯南動畫版:小島元太發現真相,柯南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小島元太總是比較遲鈍,這次難得敏銳一次,說江戶川柯南是因為收不到巧克力,所以才會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平時小島元太說話很少有靠譜的時候,這次真的是一語中的,江戶川柯南還真的就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好好的情人節,如果他被琴酒餵藥,還是高中生偵探工藤新一的話,肯定會收到毛利蘭親手製作的情人節巧克力,就算毛利蘭害羞不送本命巧克力,起碼也會送個義理的。
  • 其實,這是孩子「酸葡萄心理」在作祟
    一、引言"媽媽,我想要妹妹手裡的那個棉花糖""你這個跟妹妹手裡的是一樣的,一個袋子裡拿出來的""媽媽,不一樣的,妹妹的是心形,我這個是小花形狀,妹妹那個比我這個好看,你讓妹妹跟我換一下當他們拿不過來時,就會"吃不到嫌棄葡萄酸",孩子的這種心理是典型的"酸葡萄心理"。二、什麼是"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是來源於一則寓言故事,大致意思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站在葡萄架下面說葡萄酸,形容的就是得不到就否定事物的情況。
  • 酸葡萄效應:為什麼我們會莫名其妙的討厭一個人呢?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這句耳熟能詳的話相信很多人都深有感觸。比如,最常出現的一種情況就是我們會莫名其妙的討厭一個人或者莫名其妙的被別人討厭。很多時候,站在面前的那個人即使從來沒有傷害過我們,甚至在別人的眼中是一個完美的存在,然而我們就覺得她不順眼,怎麼看怎麼討厭。
  • Uzi因為說了一句話,被吐槽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自己羨慕去吧
    Uzi現在的心態和年輕時大不相同了,Uzi在遊戲中首次使用了LWX的冠軍皮膚,這也讓很多玩家嗅到不一樣的味道,紛紛讓Uzi點評一下這款皮膚的優劣,畢竟作為全球頂尖AD玩家,更是他帶火了這個英雄,所以Uzi的點評還是很值得信賴的,畢竟Uzi的評價可以間接影響他的銷量,本著實事求是的態度,澡子哥在對線過程中就吐槽說這款皮膚平A手感不好,走A的時候很容易被打斷,這一吐槽直接讓直播間的觀眾沸騰了
  • 狐狸真的吃不到葡萄嗎,真相是什麼
    狐狸與葡萄/外門雜役弟子真的是這樣嗎?我不相信。我也不相信,肯定是人類誣陷我們的那位祖先。一個有水,光線足夠,有果樹的,有如世外桃源的山洞裡,一群小狐狸對著狐狸大王說道。端坐在龍椅上的狐狸大王面對著眾多小狐狸們的疑問,笑而不答。
  • "我酸了"用英語怎麼說?
    「我酸了」在英語當中是「檸檬精」附體?還是跟其它水果有關?一起來學習下叭「我酸了」 用英文怎麼說?「sour grapes」 就是大家所說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伊索寓言》中,有一篇膾炙人口的故事《狐狸和葡萄》,想必大家一定不陌生吧。故事中飢餓的狐狸看見一串串晶瑩欲滴的葡萄掛滿了枝頭。它想嘗嘗,偏偏就是夠不著。最後只好走開,並且自己安慰自己說:「反正那些葡萄都沒成熟,還是酸的。」
  • 孩子有「酸葡萄」心理,可能是產生「積極錯覺」
    聽說了這件事後,小俊媽媽給他講了《狐狸和葡萄》的故事,告訴兒子應該擺正自己的心態才是。小俊的行為其實是典型的"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心理學上稱之為"酸葡萄心理"。01什麼是"酸葡萄心理"?"酸葡萄心理"表現也非常典型,總結起來有以下3種:說那樣東西不好擁有"酸葡萄心理"的人通常會說"那樣東西不好",通過貶低那樣東西表達自己的不屑一顧。比如有個小姑娘叫悅悅,有一次去學校的時候帶了一盒車釐子,分給同學們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