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海蓮娜:畫布人生》等說開去

2020-11-19 中國經濟網

原標題:在隱秘的角落,她們開出意想不到的狂花朵朵——從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海蓮娜:畫布人生》《掬水月在手》等說開去

《海蓮娜:畫布人生》的女主角海蓮娜是個被遺忘的畫家,只開過一次畫展,此後寂寂無名地生活在芬蘭農村。

電影是現實的延伸,電影從業者積極介入了女性議題,渴望行業結構甚至社會性別結構調整的聲音從現實滲透在作品中。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徵片、選片階段,即發現當下電影創作的重要趨勢是「女性對男性凝視的反抗」「女性挑戰性別刻板印象」。在參賽參展的多個單元裡,觀眾能看到這些或「由女性拍攝」或「為女性發聲」或「與女性在同一立場」的作品,它們從不同視角思考女性的自我發現、自我實現,以及女性之間的關係,多樣化的類型和題材揭開一個個隱秘的角落。

女性闊達的精神世界

《海蓮娜:畫布人生》是今年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之一,女主角海蓮娜是個被遺忘的畫家,只開過一次畫展,此後寂寂無名地生活在芬蘭農村。影片的觀賞性來自絢爛的色彩和光影濃烈的質感,而女主角的表演帶來有衝擊力的能量感,海蓮娜雖是在親情和愛情中都被辜負的農婦,但是她把自我實現的能量付諸於繪畫,在她的畫裡,人們看到一個俗世定義的平凡女子能夠擁有多麼驚人的精神世界。

入選金爵獎紀錄片單元的《掬水月在手》和展映片《屏住呼吸》是從不同領域的傳奇女性經歷裡,探尋女性闊達的精神世界。《掬水月在手》的女主角是研究中國古典詩詞的大師葉嘉瑩,她經歷過動蕩的人生,在漫長的時間裡,她是一個在生活和精神上都得不到支持的孤獨者。極端孤獨的她在詩詞中為自己創造了一個富足的世界,她從詩詞中跳出私人的苦難和欲求,抵達廣博的對芸芸眾生的愛。《屏住呼吸》的內容來自俄羅斯「自由潛女皇」娜塔莉亞·穆爾查諾娃的真實經歷。片中的瑪麗娜是退役的遊泳運動員,離異後偶然發現自己具備水下閉氣的才能,遂改行自由潛水,挑戰極限。這不是常規的勵志傳記片,影片的重點不在於女主角經歷人生低谷後怎樣在新的領域逆襲,導演用自由潛水運動中不斷增加的下潛深度和被打破的紀錄,傳遞女性一往無前地突破自我、重塑人生的信念。

女性的成長可以與男性無關

關注女性傳奇和成就的同時,更多影片把視線聚焦於女性成長中面臨的並不友好的環境。

西班牙導演皮拉爾·帕羅梅洛深度採訪了一千多個中學女孩後,寫出長片處女作《女生們》的劇本,十一二歲的女孩們,似懂非懂,身體和欲望都在蠢動著萌芽。一群非職業演員的姑娘們,懵懵懂懂、全無痕跡地在攝影機前交付著自己的衝動和迷惘。接連的特寫鏡頭下,青春少艾,美得炫目,但1990年代西班牙的大環境保守得讓人窒息,未婚母親是恥辱,女孩對身體的好奇和主動探索,是被汙名化的,針對各年齡層的蕩婦羞辱無處不在。對女性而言,以為「只道是尋常」的成長,卻要蹚過偏見的驚濤駭浪。恰似影片結尾的大合唱,女孩們是被噤聲的,她們被要求對口型,能有勇氣放開聲音真唱、唱出自己有特點的聲音,就已經是千難萬難的勇者冒險。

《女生們》裡1992年的西班牙或許可以推說是「近30年前的年代劇」,但保加利亞電影《姐妹》揭示這類對女性的禁錮和暴力仍殘忍地存於當下,這頑固保守的風氣讓人厭憎。青春期的妹妹出於衝動、好奇,以及閉塞環境裡貧乏的想像,編造了一個與身體和性有關的謊言,少不更事的她哪裡會料到,「妹妹失身」「姐夫不貞」的流言幾乎摧毀長久欠缺溝通的母女三人。影片的最後,險些分崩離析的母女和姐妹在真相前平靜,三人一起做起陶器,人人不響,只有鏟土的聲音一聲接一聲。那是一個充滿隱喻意味的片刻,風波度盡,總還是女人們依傍著走下去。

女性在承受和克服非難的日日夜夜,男性的缺席是常態。今年入選亞洲新人獎單元的《迷走廣州》《親愛的她》,展映單元的《愛情三部曲:重生》和《亞當》等影片,對這個主題有不同視角的講述。《迷走廣州》裡的兩個女孩,一個中性,一個甜美,性情剛烈的米淇要尋找失聯已久的父親,傻白甜的晶晶想去戀人的身邊,於是她們結伴去廣州,結果她們各自認為對自己非常重要的男性留給她們的都是失望,唯有她們互相扶持的「在路上」的那份情分,帶來安慰的溫度。日本電影《親愛的她》裡也是一雙相濡以沫的女孩,小春陪伴著好友彩乃經歷孕期,看著她做出當單身母親的決定,然後她們一起撫養小孩。這個女孩的小聯盟固執且團結地不與現實妥協,勇敢地說出:「即便沒有美景相伴,依然未來可期。」

「狂花」肩負起黑暗的閘門

在《愛情三部曲:重生》裡,艾維蓋爾既是母親也是護士,她為身邊的人付出了一切,痛苦於無法找到自己的位置;雅兒難以從被父母拋棄的童年創傷中恢復;娜瑪自幼被繼父虐待,卻承擔著照顧繼父的責任,並為此不得不在夜晚從事聲色行當。三個徘徊於毀滅邊緣的女子,因性情中難以磨滅的「愛」而產生交集,那一點命懸一線的「愛」把她們牽繫在一起,也拯救了她們。所謂的「女性力」莫過於此,即是在絕境中仍本能般對不完美的同類和他者付出將心比心的體恤。也正是這份微弱且珍貴的「愛的能力」,讓看似羸弱的女人們肩負起黑暗的閘門,擁有改變現狀的勇氣和能力。

巴西電影《普蕾薩》的女主角是一個毫不妥協的母親,紀錄片出身的導演,以質樸的電影語言講述一個母親為了尋找失去音訊的兒子,深入亞馬孫叢林深處,單槍匹馬揭開巴西奴役勞工的黑幕。《孟加拉製造》裡23歲的年輕女孩,面對服裝廠惡劣的工作環境,拒絕「苟且求平安」的妥協,堅持和同事一起建立工會,為自己和工友的權利而抗爭。在法國喜劇《熱血狂花》裡,當小鎮足球隊被禁賽時,球隊教練找來一群姑娘們臨時組隊,這些本是家庭主婦、餐廳服務生、片兒警的鄰家女子,終在綠茵場上成為不讓鬚眉的熱血狂花。

這部詼諧的喜劇和更多嚴肅的正劇交織出一股振奮的力量:當電影裡有了「她看」「她說」的空間,隱秘的角落裡會開出意想不到的狂花朵朵。

(記者 柳青)

來源:文匯報

相關焦點

  • 剛剛,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名單(第一批)公布
    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名單(第一批)公布,其中電影《風平浪靜》(中國)、《感受你的記憶》(義大利 )、《海蓮娜:畫布人生》(芬蘭)、《孩子不想理解》(日本)、《謊言的島嶼》(西班牙)、《吉祥如意》(中國)、《盲琴師》(波蘭)、《盲人》(阿根廷 )、《群駒》(希臘)入選金爵獎劇情片。
  •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入選影片
    本屆電影節官方海報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第一批金爵獎官方入圍影片名單。近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網站發布了各獎項完整的入圍名單。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  《風平浪靜》:畫布人生》  HELENE  國家/地區:芬蘭  導演:安提·喬金恩 Antti J.
  • 芬蘭頭號畫家重獲關注 |《海蓮娜:畫布人生》入圍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劇情片
    由芬蘭導演安提·喬金恩執導的 HELENE《海蓮娜:畫布人生》入選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影片 - 劇情片,並於下周在上海放映🎬2020年初,赫爾辛基阿黛濃美術館(Ateneum)舉辦的海蓮娜·謝夫貝克畫展收穫了創紀錄的觀眾人次。
  • 《風平浪靜》等兩部華語電影入選上海電影節金爵獎
    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了第一批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李霄峰導演的《風平浪靜》、大鵬導演的《吉祥如意》兩部華語電影入選。此外,大鵬導演的《吉祥如意》入圍本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首映在即。故事講述一位喜劇片導演突發奇想,回到東北農村老家,希望將一家人如何過年拍成一部文藝電影,結果遭遇一系列意外的故事。
  • 上影節金爵獎首批片單 黃渤監製《風平浪靜》入圍
    1905電影網訊 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了第一批金爵獎官方入圍影片名單。劇情片單元共9部。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第一批金爵獎官方入圍影片名單如下(按影片中文名首字母排序):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
  • 上海電影節丨金爵獎官方入選劇情片全介紹
    由於疫情原因,今年金爵獎主競賽不設評獎,僅公布官方入選影片,它們分別來自亞洲、歐洲、南美洲,包括有:青年導演李霄峰攜手人氣演員章宇揭開十五年前殺人真相的《風平浪靜》、將本我、自我、超我大衝撞的義大利意識流影片《感受你的記憶》、日本鬼才導演衝田修一的最新力作《孩子不想理解》、基於芬蘭著名現代主義女畫家海蓮娜·謝爾貝克真實經歷拍攝的《海蓮娜:畫布人生》、根據1921年西班牙薩爾沃拉島沉船事件擴展的
  • 上海電影節丨金爵獎公布第一批官方入選影片名單
    7月18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宣布了第一批金爵獎官方入圍影片名單。李霄峰執導的《風平浪靜》、大鵬執導的《吉祥如意》入圍金爵獎劇情片單元。入圍名單如下:金爵獎劇情片官方入選影片《風平浪靜》BACK TO THE WHARF國家/地區:中國導演:李霄峰 LI Xiaofeng《感受你的記憶》
  • 《海蓮娜:畫布人生》海蓮娜:我的畫是用來感受的 | 北影節雲影院71廳
    本篇為北影節雲影院第二場《海蓮娜:畫布人生》的映後文章,當晚,我們和藝術家潘琳、極地光影策展人王凱梅聊了聊芬蘭藝術家海蓮娜抽象又前衛的創作風格,坦率又執著的生活做派,並各自分享了對於女性藝術家爭取平等機會的渴望。
  • 上海電影節丨金爵獎官方入選紀錄片和動畫片全介紹
    上海電影節丨金爵獎官方入選紀錄片和動畫片全介紹 第二十三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動畫片和紀錄片由於疫情原因
  • 《海蓮娜:畫布人生》獨立人生,畫作力量
    第10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第三場觀影芬蘭影片《海蓮娜:畫布人生》。這也是本次北影節女性之聲單元裡我特別精選出來很想看的一部電影。隨著社會不斷發展,女性地位越來越高,而這也緣於女性的不斷抗爭和努力。其中我注意到海蓮娜的母親一角,她一生都依附於兒女存活,完全丟失了自己,對女兒進行瘋狂的性別歧視和精神控制,最後在孤獨和懊悔下鬱鬱而終。而在海蓮娜的眼中,母親是她最大的煩惱,以及她成功路上的終極障礙。最近熱播的《三十而已》中,童瑤飾演的顧佳說到:自從她兒子出生後,她就感覺顧佳自己已經死去了,她變成了另一個人——許子言的媽媽。
  • 《海蓮娜:畫布人生》她的野心與愛情 | 8.29北影節雲影院
    點擊 👆和觀映像 關注我們引進外語文藝佳片,創立「和觀雲影院」國內首家雲影院,陪你線上觀影,邀嘉賓映後北京國際電影節雲影院第二站《海蓮娜:畫布人生》,與影迷交流,聽嘉賓導賞!活動免費,參與方式見文末。——導演安提·喬金恩影片改編自拉克爾·列胡(Rakel Liehu)的同名小說。故事發生在1915年。海蓮娜是一位被遺忘的藝術家,她與年邁的母親一起生活在鄉下。距離她上一次辦畫展以來已經過去了很多年,海蓮娜繼續堅持著自己的熱愛——繪畫。
  • 《海蓮娜:畫布人生》一位芬蘭女畫家的一生
    影片《海蓮娜:畫布人生》開頭的這句話,瞬間吸引了我的注意力,也道出了影片的主題。看完了確定它是一部很美的芬蘭傳記片,其配樂和攝影賞心悅目,以悠揚舒緩的節奏臨摹了畫家海蓮娜尋常又動人心扉的美麗人生。事實上,她希望資助他去她曾經去過的位於挪威的一個小島旅行,而他更想留下來和她一起畫畫,可她卻堅持著:「我希望,我要求你去經歷我已經經歷過的事情。你需要獨自一人去經歷。我等不及聽你說你對斯凱的看法了。」最終,等待她的並不是歸來的他與她分享相似的生命體驗,而是他愛上了一個年輕的姑娘並與她訂婚的消息。
  • 《海蓮娜:畫布人生》字數太多,又來這裡了。
    海蓮娜:畫布人生,梵谷:畫語人生。同樣的片名,卻是完全不同的故事。海蓮娜在畫埃納爾的時候,明顯也在對抗凝視與被凝視的二元論,反轉讓男主成為被凝視的對象,進行身體的欣賞。這就是該片作為女性主義題材,其中一個很小的點吧(我也不專業,求同存異吧)這部片子,雖然不是兩人的完美結局,但是海蓮娜最後的豁達與寬廣,帶著希望,繼續自己的生活,依舊是一個很讓人欣慰的結局。
  • 《海蓮娜:畫布人生》幀幀美如畫,讓人震撼讓人心疼
    芬蘭天才女畫家海蓮娜·夏白克,便是在這樣的大潮中被推到我們面前。前不久一部以海蓮娜為題材的電影《海蓮娜:畫布人生》,在北影節的雲觀影中低調出現。,鼓動畫商去購買海蓮娜的畫作,這才讓她的生活和事業出現了轉機。
  • 金爵獎官方入選片│《掬水月在手》葉嘉瑩一生傳遞中國詩詞美
    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上,陳傳興的新作紀錄片《掬水月在手》又入圍了金爵獎紀錄片單元官方入選片單。昨天,《掬水月在手》出品人廖美立、製片人沈禕出席了影片映後見面會,向媒體講述了銀幕前後的經歷。廖美立說。廖美立認為,佐藤聰明的創作「不算是背景音樂,而是隱含了影片的第三條敘事線」。《杜甫〈秋興〉八首集說》正是葉嘉瑩最重要的研究著作之一,《秋興八首》以景以人為視角切入,反映了中國盛唐時期的社會興衰,電影藉此隱喻葉嘉瑩的經歷,她一生從中國再到美國、加拿大,最後又回到祖國,是一個時代的縮影。對於影片成為金爵獎官方入選片,廖美立和沈禕都感到欣喜,她們表示會爭取讓該片在今年內公映。
  • 《海蓮娜:畫布人生》人生如畫,畫如其人
    看完這部電影才認識海蓮娜,一名獨特的芬蘭裔瑞典畫家。她生活簡陋,卻從不放棄作畫。與母親住在一間破舊的小木屋裡,她日復一日地在畫布上練習。由於缺乏模特兒,她只能畫自己和母親,以及較少的風景畫與靜物。她曾說:「沒有人真正的認識我,包括我自己」,她筆下的自己總是憂鬱而沉靜。直到畫商找上門來,她的畫作才漸漸為人熟知。她是個敢愛敢恨,忠於內心的人。埃納爾短暫出現在她生活中,照亮過她脆弱的心,卻如流星般迅速划過,陪伴她的仍是孤獨。
  • 《海蓮娜:畫布人生》痛苦是我們寶貴的財富,還是束縛的枷鎖
    只有白牆,讓人可以發揮想像力海蓮娜是痛苦的獨自和母親幽居在鄉下十年,避世創作,潛意識裡卻還殘留了想要組建家庭的願望而面對突然降臨的明明帶來了內心如此熾烈情感的愛情,卻壓抑了內心的衝動和波瀾,她以為他會懂,用著自己的方式愛著他和表達愛,卻註定是個遺憾遭遇感情的重創,鼓起最大的勇氣平復,繼續創作,母親問她為什麼還要畫畫,為什麼不利用自己的手藝去為紡織女工做圖樣
  • 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金爵獎入選影片名單
    中國電影《風平浪靜》《又見奈良》《吉祥如意》出現在入選影片名單中>1905電影網訊 7月20日,第23屆上海國際電影節公布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名單。
  • 上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風平浪靜》公映:它始於態度,最後走向了許多人的內心追問
    上周末,2020年上海國際電影節金爵獎官方入選影片《風平浪靜》公映,1990年代被篡改命運的優等生宋浩走到觀眾眼前。看似沒來由的橫禍背後,其實都有因果淵源;風平浪靜的表面,一切驚濤駭浪都已發生過。影片上映後,觀眾對人物的終極選擇、劇本的細節處理頗有不同見解,但對其間營造的氛圍感、製造出的「後勁」一致稱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