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白馬非洲」(ID:baimafeizhou),作者:舒四,36氪經授權發布。
離開創投行業到非洲快一年了,每次和朋友說,我現在是既出海又下沉,一次性橫跨2019年兩大創投風口。
雖然媒體上的非洲火熱又豐滿,但是現實的非洲冷靜還有點骨感——不過絲毫也不影響對非洲的看好,正如題目:謹慎樂觀 道阻且長。
(非洲大陸最西邊的赤道極光,每次僅持續十幾分鐘:天空連成一片粉紅,雲朵翻騰,宛如最浪漫的世界末日。)
非洲大陸:為何應許之地
很多人說非洲是30年前的中國,其實這句話只對了一半,因為三十年前的中國可不一定有非洲好:左邊是1980年的非洲,只有紅色標記的為數不多國家人均 GDP 低於中國;右邊是2016年的非洲,只有藍色標記的為數不多的國家人均 GDP 高於中國——在地圖上幾乎找不到。
所以,先上小結:非洲幾乎不可能是下一個中國,任何一個國家也很難複製中國奇蹟;但是非洲一定是中國公司出海/國際化性價比最高的市場——想想曾經和現在的華為,如何最先在非洲邁出了國際化最堅實的一步,並隨著導演了一出國際版農村包圍城市的好戲。
公司如此,員工也一樣。
正文主要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生活工作日程、第二部分是這一年關於非洲創投的觀察和思考,儘量客觀真實——看官們各取所需,看看就好。
工作生活:拉各斯過成芝加哥
來非洲後,除了和大多數人一樣更愛國了之外,最大的感受更是,這才是生活!或者更準確的說是,工作生活終於平衡了。
非洲的生活狀態,簡單戲謔的說就是,被「包養」了的生活:住宿起居、交通出行、一日三餐基本都被公司包了,幾乎沒有任何後顧之憂。
(坐在老宿舍院子裡看著隔壁的施工現場和椰樹,恍惚以為自己在東南亞)
所以,首先,生活和工作狀態自然都更專注了。剛抵達奈及利亞最大城市拉各斯的前兩周還是很不適應的:機場外肉眼可見的爛尾擴建工程、機場高速周邊的矮破小房屋、每天不定期的斷電都不斷地提醒著我,你真的來非洲了,你怎麼來非洲了?
好在最大的慰藉就是食堂——只要有美食就能拯救中國人——幾乎每天蝦蟹魚肉輪流上,蔬菜水果及時供,米麵粗糧不停歇。不出兩周,我這在國內被外賣「荼毒」了數年的社畜就被徹底治癒並降服了。在這裡真的要衷心誇讚我們的集團平臺同事!再到一年後的現在,已經沉迷於拉各斯的網紅餐廳,不能自拔。
(拉各斯旱季的傍晚,薰衣草色的天空——不過和同事在塞內加爾看到的赤道極光相比,只能是小巫見大巫了)
所以兩周之後,就開始越來越享受單純專注的工作和生活了。生活上,不可置否,遠不如國內豐富;但同時,充足的閒暇時間也讓你更能沉澱:我一位大學時期的朋友,在非洲常駐三年,作為一名英語文科生,把 CPA 六門齊刷刷全部考過了——真的讓我打開了新世界。
工作上,狀態更集中,重點更明確。不僅是上班期間更專心更有效處理業務——畢竟來了非洲還不好好工作,難道想在非洲待一輩子?下班期間你也想工作——反正沒什麼事,那就順便加個班吧,在宿舍待著也是待著。更加理解賈伯斯的黑 T 牛仔褲理論了——減少每天在無畏選擇上耗費的精力。
(19年中秋節在住所的小型 PARTY,與故鄉同在)
工作上的得心應手同樣歸功於奈及利亞較突出的勞動力素質。從人數上來看,奈及利亞是全球第三大以英語為官方語言的國家,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作為曾經的英殖民國,奈及利亞有超過1億人口使用英語,不僅長期持續為英美國家提供優秀人才——美籍尼日人的平均家庭收入遠高於平均;留在奈及利亞的白領們綜合素質也是比較突出的。
舉個簡單的例子,由於業務上需要,在當地與律師及律師群體有過幾次深入的接觸,發現在職業素養、專業度、溝通談判等方面都讓人印象深刻,並不遜色於國內的律師——以至於有一次在和多方律師輪番辯論完之後,還感慨,把拉各斯的生活過成了芝加哥。
(每個辯手都有個律師夢,沒想到會在非洲演練一把)
當然關於這一點,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看法;不過在實際經歷過之後,我只能實名反對。尤其考慮到當地員工人均不到2000人民幣的工資水平,你還想要什麼自行車?
中國創投 Battle 國際巨頭
由於前一份工作是在創投,職業習慣驅使,在非洲的這一年也一直在思考,非洲到底到底是怎麼樣的最後一片藍海,以及有沒有所謂的結構性紅利。
首先,金融科技。19年非洲創投最熱鬧的領域必須是金融科技。崑崙萬維旗下的 Opay 累積融資近2億美元,創下了非洲創業公司融資之最;奈及利亞本土的 Interswitch 在以10億美元估值出售少部分股權給Visa之後,成為了第一隻金融科技領域的獨角獸;傳音系的 Palmpay 則完成了4000萬美元的最新一輪融資。如果再加上騰訊投資的 Paystack 、螞蟻金服牽手的 Flutterwave 、非洲市場確實是波濤洶湧。
(根據「非洲版36氪」 Techpoint 數據,2019年 Opay 一共從本土創投公司挖走了13名高管,其中 Gokada4 名,Ringier2 名,Flutterwave2 名,其他6名)
目前看來,在資金量級持平的情況下,技術和持續的產品創新能力是中國團隊最大的優勢,比如 Opay推出的 OTransfer ,解決了當地支付最大的痛點——奈及利亞是全球第六大外匯流入國,但是優惠且高效的匯款渠道奇缺;最近推出的即時消息功能」朋友「,更是劍指成為下一個超級 APP ,非洲版美團+微信。
運營和市場是海外團隊更擅長的:文化上有更高的相似性,同時也更懂本地用戶——直接反映在市場活動等細節,比如中國團隊會搬用國內曾經網際網路大戰掃街掃樓策略,而本土品牌 Interswtich 會在杜拜贊助泛非洲最頂級的演唱會——畢竟非洲人民對於高大上和 BLING BLING 有信仰般熱愛——最極端的例子就是剛果的薩普文化——住最破的貧民窟,穿最貴的阿瑪尼。
(Interswitch 贊助的 ONE AFRICA 音樂節,全球範圍內的非洲頂流幾乎都會參加。)
總的來看,產品能力和技術是中國團隊最有價值的護城河,快速迭代能力也是未來趕超本地團隊最重要的砝碼。運營和市場是急需彌補的短板,尤其是怎麼樣更有效的本地化——有當地的中國團隊不代表能做好本地化,如何更深入理解當地用戶習慣,以及找到核心人才可能更重要。
其次,文娛內容。雖然現實世界的基礎設施乏善可陳,文娛內容領域奈及利亞(以及西非地區)卻是另一番熱火朝天的場景。在奈及利亞,文娛產業是三大支柱產業之一。
(「奈及利亞周杰倫」 Davido 和 Chris Brown 合作的最新爆曲 Blow My Mind)
先來看看非洲音樂。在 Youtube 非洲音樂總榜上,排名第一的是象牙海岸樂隊 Magic Sytem《Magic in the Air》,累積播放2.7億次,第二名南非組合Die Antwoord《Baby On Fire》2.3億次播放,第三名奈及利亞「周杰倫」Davido《Fall》1.5億次播放——而中國周杰倫《告白氣球》僅以2億次播放排名中國榜第二,第一名是略高一籌的鄧紫棋《光年之外》,2.04億次播放。也就是說,目前階段,華語音樂在Youtube和國際化上的表現,居然是令人意外的分庭抗禮局面。
不過音樂領域誕生了一家我認為目前為止本土化做的最好的產品 Boomplay 。除了累積近7000萬的用戶之外,Boomplay 還有許多歐美發達國家的自然增長用戶;如果要論國際影響力,已經是超過國內QQ音樂的存在。Boomplay 的強勢崛起,也引起了音樂流媒體巨頭 Spotify 的注意並重新評估非洲市場的重要性,而 Boomplay 也將在歐洲市場正面剛國際巨頭。如果能在歐洲市場再次擊敗Spotify,這絕對是可以寫入商學院教材的經典案例。
(Boomplay 與當地最知名的音樂之一 Felaberation)
長視頻整體發展較為緩慢,雖然早在2011年就有 iROKOTV 宣稱要做非洲 Netflix ,並拿到了老虎全球基金數千萬美元融資,但至今依然入不敷出,今年更是把旗下的 ROK 賣給了法國傳媒巨頭 Canal+。南非的 DSTV 和中國的四達時代都是電視盒子起家,目前在順勢拓展 OTT 業務,不過暫未形成如 Boomplay 一般的壟斷。
奈及利亞擁有全球年出品率冠絕全球的尼萊塢,但受限於落後的技術設備和人才儲備,真正有國際影響力的作品寥寥無幾,好消息是今年 Netflix 以380萬美金買下《獅心女孩》版權,同時我合作的幾位明星最近都拿到了 Netflix 片約,未來去 Netflix 作品裡跑龍套的機會也許是有指望了。
(四達時代和傳易 Vskit 跨界合作的奈及利亞第一部自製綜藝節目 Voice to Fame)
短視頻重點發力的同樣是傳音系的產品Vskit,目前在奈及利亞、肯亞等國家牢牢地把守著第一的位置。不過面臨的競爭對手更多,不管是國內外大火的 Tiktok ,還是深耕印度東南亞的 Likee ,還有美國本土寵兒 Triller ,都已經開始盯著非洲市場以及背後的黑人用戶。重點說一下 Triller ,根據 Sensor Tower 的數據,Triller在19年12月美國 MAU 已經超過了 Tiktok ,更重要的是,還得到了美國總統川普、瑪利亞·凱利的背書——美國對中國企業的遏制真的是不遺餘力。所以對於另外三家中國公司而言,如何平衡在局部地區的合作與競爭,確實是值得好好探索和思考的問題。
總體而言,內容領域是相對最活躍的,也是我個人認為未來最有價值和影響力的行業。長期來看,是最有粘性且性價比最高的流量入口;不過短期內,競爭會異常激烈。
(傳音 TECNO 在奈及利亞的首家旗艦店,也是西非零售市場的絕對標杆)
最後,跳出網際網路領域,可能才是目前非洲市場範圍最大,需求也最旺盛的行業,尤其是可以直接改善當地生活的消費品牌和基礎建設,包括但不限於物流、通信、交通等。根據非洲知名商業雜誌《African Business》於2019年發布的最受消費者喜愛的品牌 TOP100 ,非洲的消費市場幾乎被國際品牌壟斷。中國品牌在 TOP50 總榜裡佔據4席,分別是傳音系的 TECNO 、itel 和 Infinix ,華為; TOP100 佔據7席,分別是海信、OPPO 和聯想。
最值得欣慰的是,在佔比最高的科技榜單(18%)TOP10 中,中國品牌佔據4席,集團優勢明。「非洲之王」傳音表現最為突出,旗下的三個品牌 TECNO 、Itel 和 Infinix 集體上位,分別躋身第5、11和26。傳音 TECNO 排名最高,科技領域也僅次於韓國三星;按照目前的上升勢頭,很可能在2020年一舉登頂科技榜首。
然而,科技榜之外中國品牌就幾乎全部缺席了——當然這也是值得國內品牌關注的新機會。榜單排名前兩位均來自運動健康品牌 Nike 和 Addida ,在國內能與之分庭抗禮的安踏、李寧和匹克紛紛缺席。快消、汽車、服裝、奢侈品等品牌幾乎全部被歐美日品牌霸榜。非洲品牌佔比進一步下降,排名最高的是南非的電信運營商MTN;其次是來自東非衣索比亞的服裝品牌 Anbessa ,奈及利亞本土品牌 Dangote 排名第三。
關於最近很火的國內二手服裝出口,其實已經是非洲幾年的風口了——國內媒體對非洲的報導確實有些滯後。以奈及利亞為例,13年左右是二手服裝最風光的日子;隨著近幾年東西非主要大國逐步提高關稅保護本地紡織業,風口不再——上次在肯亞出差偶遇行業內部人士,現在只能前往西非多哥貝寧這類迷你小國才能維持可觀的利潤。
(北非摩洛哥的雪山和白日流星,難以相信在非洲系列)
來非洲的第一年的札記,可能是想說的太多了,一口氣寫到現在仍還意猶未盡。其他未詳盡的部分,未來有機會再敘。
是以為記,於拉各斯。
編 | 雲晞@36氪出海
圖 | 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