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面藍色字體「禪霖小築」關注我們!
觀眾:我的問題就是,面臨很多壓力時,我總是想逃避。就像大家所說的鴕鳥心態,把頭埋在沙子裡,當什麼事都沒有發生,然後把自己逼到一個非常被動的局面。我也想坦然面對,怎樣才能改變這種鴕鳥心態?謝謝堪布!
慈誠羅珠堪布:我們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情況。當我們的生活、工作一帆風順的時候,我們不做任何準備,尤其是心理上的準備;一旦遇到了問題,特別是像生老病死這樣的問題,卻是任何人都沒辦法逃避的,只能去面對。所以現在我們要做的就是去找一個面對的方法。
很多人認為,佛教是逃避現實的、消極的,等等。這是對佛教的一個最大的誤解。其實釋迦牟尼佛根本就不認為生老病死是誰想逃就能逃的。生老病死以及生活中很多的煩惱和痛苦,都是想逃也逃不了的。
逃不了的話,我們就需要找一個面對的方法,這是特別重要的。任何事情都是一樣:當一個樂觀主義者和一個悲觀主義者的前面發生了同樣的一個問題,或者面對同樣一個現實,那麼這個現實、這種不順利的事情對他們兩個人的負面影響是完全不一樣的。
事情發生的程度是一樣的,但是為什麼負面影響不一樣?起決定性作用的,就是他們的心態。因為一個人特別悲觀,把所有的事情往不好的方面看,本來沒有那麼嚴重的事情就變得特別嚴重;而另外一個人把一切都往好的方面看,雖然客觀上這件事不一定那麼好,但是他覺得沒問題,認為總是有辦法解決的,沒有那麼嚴重,這確實給他帶來了很多正能量,最後他也找到了好的解決方法。所以心態在這個時候就起到很大的作用。
我們以為幸福、快樂或痛苦等是由外在的東西決定,所以才拼命地往外追求。雖然也不能說外面的物質跟我們內在的感受沒有關係,但更重要的是在任何時候,我們的心態起到了更為決定性的作用。所以你就不要用這種鴕鳥的方法,這當然是解決不了任何問題的,就是因為解決不了問題,所以大家才說這是「鴕鳥政策」。
這個時候你就要面對現實。「面對現實」這句話大家都會說,但是「如何面對」是一個很大、很重要的問題。我們面對現實的前提條件是讓自己的內心變得強大,如果我們擁有一個比較強大的內心,那麼不管我們的生活當中發生了什麼事情,都可以很淡定地去面對,不會受到太大的傷害。
如果我們每一次都特別依賴外在的物質,而不去鍛鍊自己的精神,我們的精神、心理就會變得越來越脆弱。這麼脆弱的心,在一個競爭這麼激烈、生活壓力這麼大、這麼複雜的社會當中,要健康地活下來確實是不容易的事情。
我們首先要讓內心強大,內心強大後,面對什麼事情都沒問題。所以我們不要選擇逃避,而要尋找、選擇面對的方法。「面對現實」這句話誰都會說,但是需要有方法,如果沒有方法,即使我們想面對也面對不了。所以首先把自己的內心變得堅強一點,這是一個比較實用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