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 | 綰二娘 李小破
留著細碎短髮的桂綸鎂,騎著單車從《藍色大門》斑駁的樹影裡穿過,將臺灣的清新與文藝展露無遺。阿里山、日月潭、澎湖灣,是臺灣的遊記;蔣勳、白先勇、吳念真、賴聲川,是臺灣的藝文;鄧麗君、101、周杰倫,是臺灣的時尚。臺灣,似乎有太多的標識,讓人熟悉又陌生。
▲李小破(上圖)和綰二娘(下圖)在臺灣
自從2013年臺灣對鄭州開放自由行以來,我們無數次萌生出想要去臺灣看看的想法,卻屢次未能成行。作為熱愛旅行的80後「偽文藝」,在鄭州這座城市生活的越久,就越發覺得好玩的去處太少,渴望用一個假期的時間,換一座城市的新鮮。
當又一次聽到身邊的朋友聊起臺灣的感受時,恰好看到華信航空由鄭州直飛臺北的機票,我們當即決定馬上出發,把自己難得的一段閒暇時光交給臺灣。
▲貓空纜車
經過不到兩個半小時的飛行後,從中原腹地抵達寶島的那一刻起,臺灣的標識就不再局限於遊客扎堆的景點中,更不在米其林飯店的饕餮大餐裡,而是飄到了西門町的次世代文化亂鬥中,在大小河岸留言女巫店黑糖的live裡,在貓空纜車俯瞰的動物園裡,在全臺海拔最高的7-11便利店裡。
「謝謝」兩個字是人們最常掛在嘴邊的話。很多人講,臺灣男生講話很娘,其實不然。他們只是不太會直接把自己的想法說出來,會用很多修飾詞語來包裝真正想要表達的意思。
即便在最為繁華的臺北街頭,也幾乎聽不到喇叭聲。除了救護車和警用喇叭外,看不到催促按喇叭的司機。即便遇到擋路的行人,他們也只是安靜的等待,直到行人自己發現擋路後趕緊讓開,並微笑表示歉意,而司機同樣也會向行人回以微笑。
▲夜市
美食是市井煙火的代表,而夜市則是美食的主場。從牛排、鐵板燒到蚵仔煎、廣東粥、生炒花枝到甜不辣、大腸包小腸,琳琅滿目,味蕾大開。或許你與我們一樣,從來不覺得在夜市能吃到真正舌尖的饕餮。但在原生態的嘈雜市場裡,聽著最純正的臺灣音調,接觸最平凡的臺灣人,在花花綠綠的招牌前留影嬉鬧,才能真正感受到,如織人潮中溢散的市井氣息。
▲艋舺
最著名的是鈕承澤那部青春動作片中的艋舺。做為臺北最早的街市,如今呈現的仍是一幅幅老臺北的民俗風情畫:聚集了數十家草藥店而得名的「青草巷」、據說貨品都搞不清來路的「賊仔市」、巷道彎曲形如人腹凹狀的「凹月鬥仔」、香火鼎盛的龍山寺和街屋騎廊相連的剝皮寮,濃濃的草莽氣息,卻饒富樂趣。
▲青田六七
這裡的房子很舊,因為房子和土地歸私人所有,他們不會花錢改外立面。倘若你在臺南,想半夜出去喝一杯,只能在不知名的小巷裡尋一處位於2樓的古早酒吧,在曖昧的燈光中,看那髒髒的落地窗,感受90年代KTV包房的氛圍。
還有一些神秘而不可親近的地方,比如士林官邸,或是青田七六。當年遷居臺灣的那些人,在這裡留下太多回憶。後來的人,將他們的居所完好保留,供人在此重組對居所主人的記憶缺失。
▲松山文創誠品
新潮不在於服飾裝扮,或網絡流行語。臺灣的年輕人更善於用智慧,創造無數令人感動的小確幸。在我們大興文化創意園建設時,臺灣已將其做到極致。
華山1914創意文化園區前身為臺北酒廠。園區包含戶外藝文空間及室內展演空間兩部分,是一個提供給藝文界、非營利團體及個人使用的創作場域,也是一個以藝文為主的專業場地。
▲華山文創顛倒屋
還有松山文創園,昔日荒廢閒置的煙廠廠房,如今成為包含公園綠地、創意設計以及文藝展演的文化園區,她更像一個放大版的華山園區。但比起華山園區,這裡導入了更多的生態性,經常有各種鳥類在園區內散步。舉辦的展覽相比起來,華山文化園區偏知識分子一點;松山園區更適合闔家觀賞。
▲臺北當代美術館
永康街、青田巷,滿牆的蔓藤遮掩下,是一排排有百年歷史的老房子。塗鴉、雕塑,充滿意味的先鋒藝術隨處可見,讓人驚喜。哪怕草悟道只是一條再普通不過的景觀步道,都可以讓你變成「藝術家」,在喧囂的鬧市裡逛森林。
在中山捷運站與臺北站間,一個由在日據時代只有日本人才能就讀的學校改建的臺北當代藝術館,成了很多有才華的臺灣當代藝術家的舞臺。
▲松山文創誠品夜景
比如標榜閱讀不打烊的誠品,就算不愛讀書的人,也不會對誠品書店這個名字感到陌生。誠品不是一間通宵經營的書店、商場、咖啡館,而是臺灣藝文精神的寄託,是一個紋在鎖骨上的美麗花紋,令見者驚豔不已。在入夜已深,抑或晨光初現時,這裡的人沉浸在墨汁書香的美夢中,不願醒來。
▲九份
比如一個早期因盛產金礦而興盛,後來又因為礦藏挖掘殆盡而沒落的九份小鎮。九份是山,是宮崎駿筆下的街道,是陳綺貞歌中的咖啡館,是侯孝賢鏡頭下的「悲情」氣氛。這裡的房屋順山而建,鱗次櫛比;街道都很窄,高高低低,彎彎曲曲,彷佛沒有盡頭。
喜歡熱鬧的,去逛基山街,在狹窄的街道兩旁嘗遍各種傳統小食,熱鬧卻不嘈雜。偏好安靜的,順著步道緩緩前行,在清代街屋、日式洋房、閩派騎廊中偶遇一間意外的咖啡館,看雲山霧繞,無關浪漫,只是生活。
▲貓空茶屋
那天非常冷,半路還下了雨。坐在纜車上,可以看到聳入雲間的101大廈,蔓延的山道。臺灣,沒有印象裡的小清新。她淡淡的,疏離中帶著顯而易見的關懷。她的文藝,早已是一種習慣,默默地用一種執著的態度與這個變幻莫測的世界抗爭。
當文藝成為一種習慣,就很少會錯過溫暖與感動。習慣了這樣生活的人們,在任何一個角落都能找到歸屬感。當文藝成為一種生活,就會變得包容,變得更會愛。愛自己,愛彼此,愛世界,愛艱難困苦,愛喜悅悲傷,愛流過指尖的每一個分秒。
大部分攻略不會告訴你的一些事兒
▼
▲龍山寺
① 沒有哪個旅行目的地小到你一周就可以深度遊,臺灣不大,高鐵配合臺鐵甚至可以一天內環島,但是也沒有小到一兩周就可以玩透,深度遊這檔子事兒一定是在兩三次達到之後才可能的。如果你想跟著別人的攻略一周左右環島,那跟團也未嘗不可,不然你會發現很大一部分精力都消耗在了舟車勞頓之間。
▲艋舺
② 臺灣非去不可不去遺憾的景點沒有幾個,很多景點人云亦云,去了不知所云,要看大好河山江山壯美內地有大把完全不必去一個島,但臺灣的社會狀況和生活習慣跟我們還是有很大差別的,在你費盡心緒考慮去哪個景點的檔口,可以偶爾放慢腳步多跟當地人聊天也許收穫更多,語言相通幾乎是境外遊能想像的最便利也是最親切的事情了。
▲夜市
③ 臺灣各地的夜市都大同小異,去一個大概就能領略全貌,完全沒必要花大把時間泡在夜市,關於美食,重口味者可能很難在臺灣找到能和大部分媒體宣傳的一樣好吃的東西,重鹹重辣的食物在臺灣幾乎難覓蹤影,但如果你是個淡口味,那應該可以在臺灣吃得如魚得水。
▲松山文創
④ 只臺北,每10位工作者中就有1位從事文創產業,40%的企業屬於文創相關產業,其創造的產值佔全部產業總營業額的十分之一;一年有6000場文創設計活動,平均每天有16場,擁有9000本設計相關圖書與專業期刊出版;有15561家文創店家,有20座文藝劇場空間,124所博物館與美術館;在這裡,文化創意已不是高高在上的消費表象,而是腳踏實地,融入城市角落,改善市民生活的美學。
你心目中的臺灣是什麼樣的?
跟我們一起聊聊吧。
評論區見。
-END-
本公眾號發布內容均屬獨家原創,版權屬於任性娃娃(北京)文化發展有限公司。如需轉載、商務合作或提供「文藝生活」線索,請聯繫官方郵箱1528907633@qq.com或致電0371-88817611。對於任何形式的侵權行為,我們將依法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