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攝角》之造物工藝(二)布穀鳥鐘製作 德國工藝
《攝角》頻道是由本平臺獨家推出的剪輯製作探索頻道工藝視頻合集,更多更新歡迎關注公眾平臺及微博:攝影愛上文學
有這樣一句話:瑞士看表,德國看鐘。
都知道瑞士手錶最為有名,殊不知德國的鐘更為出名。黑森林的鐘表業,至今仍然可稱得上是真正的傳統手工業藝術,「德國製造」的鐘走時準確,就如德國人做事的風格一般嚴謹。黑森林地區的農民在農閒時期,大都守在家中精心雕刻木質的器具,最為出名的就是杉木布穀鳥鐘,加以各式各樣的手工繪製,各具特色。這種有上百年傳統的家庭手工業,如今已發展成大大小小的工廠,可以說,布穀鳥鐘就是黑森林地區最有名的特產。
我在發黑森林照片的過程中,許多人都不約而同地感嘆道「好漂亮的鐘表」!
於是我腦子一熱就買了一個咕咕鐘。所以才有了這一篇專門寫一下咕咕鐘的來龍去脈。
咕咕鐘是用黑森林地區精選的木材手工雕刻而成的,其刻工精美,都是各家祖傳的手藝,鐘錶線條流暢,畫面頗具立體感,人物栩栩如生,表現了童話色彩的故事和黑森林居民們的日常生活。在已經依靠各式電子產品報時的21世紀的遊客們眼中,咕咕鐘成為了不可多得的藝術品,其報時的功能卻被人忽略了。因為都是各家純手工製造,可以說,在黑森林地區,幾乎找不到兩座一模一樣的咕咕鐘。
19世紀上半葉,安德列亞斯·赫爾(Andreas Herr)和克裡斯蒂安·赫爾(Christian Herr)兩兄弟在黑森林地區名為特裡貝格(Triberg)的小鎮專門製作布穀鳥鐘。
但到底是誰製作了第一座咕咕鐘,卻有不同的說法,流傳比較多的一種說法是:1742年,來自黑森林的鐘表商從一個吉普賽人手裡買了一座木質的布穀鳥鐘,帶回德國後仿製並展示給其他鐘錶商人們看,從此越來越多的鐘表匠開始製作咕咕鐘。
儘管布穀鳥鐘並非發源於德國黑森林,但確實是在黑森林地區得到了發展,並加以技術改進,使得布穀鳥鐘成為了世界聞名的藝術品,因此,布穀鳥鐘的歷史與黑森林緊密相連。
1850年9月,在一次鐘錶設計比賽中,負責巴登地區鐵路沿線建築的設計師弗裡德裡希·艾森羅爾(Friedrich Eisenlohr)布置了一面時鐘鐘面,從此奠定了布穀鳥鐘的造型,如同德式木屋一般的布穀鳥鐘便流傳至今。1854年,火車站候車廳上裝上了立體的布穀鳥鐘,到了1860年,鐘錶的設計也開始多樣化,逐漸變成了黑森林的標誌,遠近聞名。
世界上最大的布穀鳥鐘,在黑森林地區的Schonach。
(圖片來源於網絡)
我就買了一個最普通的咕咕鐘,一路抱上飛機抱回家的,怕託運磕壞了裡面的零件。
買了之後,研究了一下,才知道這裡面的門道可多了,由於其是純手工製作,都是機械鐘。起初只知其每到半點或整點時,小木窗裡會彈出布穀鳥報時。如果再大的布穀鳥鐘,會有轉動的水車磨坊,並且房前屋後的黑森林居民們會隨著音樂聲載歌載舞慶祝豐收,或是打掃庭院辛勤勞作。
因此,咕咕鐘也自然價格不菲,即便是不會報時的,最低價格也在三四十歐,而那些大型的會演奏音樂的,價格則會高達數千甚至數萬歐元。
和機械手錶每天要上弦一樣,咕咕鐘也是每天要「上弦」,只不過是通過拉動鐘擺前的鏈條為其上弦,據說好的咕咕鐘一周上弦一次即可,而我買的這個,就苦了不少,每天都得上弦。
回家來打開,是這樣的。
而那個帶有葉子的鐘擺更不能小視,靠上下調節葉子的位置,調節鐘錶的快慢。
裝好是這樣的,並且必須豎直完全貼牆懸掛才能正常運行。
圖文轉自微博@沙漠玫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