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是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擁有著一票否決權。但是在人們的印象中,中國對於這個否決票使用的次數並不多,大部分投票中國都是選擇棄權。唯獨有一次,中國為了這個人,在聯合國投票上面連投16輪反對票,以非常強硬的態度跟美國硬懟到底,讓其他國家看得目瞪口呆。
這次投票事件發生在1981年,當時聯合國正在選舉下一任的聯合國秘書長。此時參與競選的一共有兩個人,分別是上任秘書長瓦爾德海姆,還有非洲的薩利姆。
瓦爾德海姆和中國的關係非常好,在周總理去世的時候,正是此人力排眾議,要求聯合國降半旗為周總理致哀。而且在瓦爾德海姆第一次競選聯合國秘書長的時候,正是中國投給他了關鍵一票,所以他在競選成功之後也是公開支持中國恢復聯合國合法席位。同時瓦爾德海姆也是第一個訪問過新中國的聯合國秘書長。
再來說說非洲的薩利姆,這個人和中國的關係更是非比尋常,當年中國能夠重返聯合國,正是靠著這些非洲兄弟的幫助。而薩利姆在得知中國成功恢復合法席位之後,更是興奮地在聯合國大廳跳起舞來。
然而就當時的局面來看,顯然是瓦爾德海姆的優勢更大一些。因為他是上一任的聯合國秘書長,經驗豐富,並且在他就職期間各個成員國對他都非常支持,更重要的是當時美蘇兩大國家對瓦爾德海姆的連任也表示同意。
但是讓瓦爾德海姆沒有想到的是,他的連任計劃卻被另一個常任理事國堅決反對。這個國家,就是中國。
其實從前面瓦爾德海姆與中國交好的情況來看,中國似乎並沒有反對他連任的動機。但是,中國的確是有一個自己的理由,那就是聯合國秘書長不能一直都是發達國家的人擔任。
從聯合國創立之初,只有第三任秘書長是來自緬甸的吳丹,而且他還是因為上任秘書長飛機失事才從副秘書長轉正的。如果說聯合國秘書長還要讓發達國家的人來當,那麼第三世界國家的聲音未免太微弱了一些。
所以,中國決定支持坦尚尼亞的薩利姆,讓他來擔任新的秘書長。
但是,當時美國和中國的關係並不算好,所以美國人也開始針對薩利姆。第一輪投票時,薩利姆得到了11票,不過有一個常任理事國投了反對票;而瓦爾德海姆得了10票,同樣中國也給他投了反對票。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中國代表團接到了國內鄧小平同志發來的指示:
一否到底!
於是在後來的投票中,美國投給了薩利姆15次反對票,同樣中國也投給瓦爾德海姆15次反對票。
後來聯合國方面實在沒有辦法,只能想出一個新的方案,那就是讓這兩個人全部退出此次選舉,重新讓其他競選人參選。
就這樣,那年最終獲得聯合國秘書長席位的,是來自秘魯的外交官佩雷斯·德奎利亞爾。
不過雖然說薩利姆最終沒能成功當選,但是中國的做法讓整個坦尚尼亞都頗受感動,以至於每當坦尚尼亞工作人員見到中國人時,都要喊上一句:「中國,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