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正為何立十三歲的弘曆為嗣,而不立已成年的弘時?

2020-12-28 騰訊網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駛進,變的是那份歲月,不變的是那份永恆的足跡。

雍正元年,雍正皇帝登基伊始,便設立了秘密立儲制度,將儲君的姓名寫下,放置於正大光明匾之後。當時,大臣們心中誰也不能確定儲君是誰,但心中又似乎有了一個大概的猜想。直至雍正暴斃之後,當大學士鄂爾泰和張廷玉將匣子取出之後,宣讀了儲君人選,大家才最終確知弘曆繼承了皇位。儲君的人選也在十三年之後得以揭曉。

事實上,早在雍正元年的時候,便已經暗示了儲君年紀較小。原文是這麼說的:「今朕諸子尚幼,建儲一事必須詳慎,此時安可舉行?」

弘時是雍正皇帝的第三子,也是雍正即位之後,活下來的孩子之中年紀最大的,他的哥哥們都夭折了。弘時出生於康熙四十三年,到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時已經十九歲了,實際上已經成年,但雍正皇帝仍然說自己諸子尚幼,實際上也就暗示了皇位並未傳給弘時的打算。

那麼,為什麼弘時沒有成為雍正皇帝擇嗣的候選人呢?

第一,弘時的生母的身份問題

弘時的生母是李氏,從她的相關經歷來看,李氏初期似乎很得寵。在雍正還未登基以前,李氏是個側福晉。我們知道,除了雍正的皇后當時是福晉之外,只有年氏和李氏這兩個人是側福晉了,即使弘曆的生母鈕祜祿氏,也只不過是個格格。鈕祜祿氏地位不及李氏,原因如下:

其一可能是鈕祜祿氏年紀比較小,入門比較晚,嫁給雍正的時候只有十三歲,說白了就是不夠資歷;另一個原因可能是不太得寵,鈕祜祿氏雖然後來被封為貴妃種種,但終生只生了這一個兒子,並不是其他兒子夭折了,而是只生過弘曆一人。只不過命比較好,這一個兒子便繼承了皇位。

反觀這個李氏,似乎就很得寵了,她跟年氏一樣,同樣是生了三個兒子一個女兒,雖然只留下了弘時和一個女兒,其他的兒子夭折了,但可想見雍正還是很喜歡李氏的。

但出身終究是一個大問題。鈕祜祿氏畢竟是滿人,而且是個大家族的女子,自然在雍正即位之後,地位上升的十分快,這完全得益於娘家。而李氏就不同了,史料中雖並未說明李氏的家族,但可以知道,李氏不是漢人,就是漢軍。而雍正對於漢人、漢軍還是有一定偏見的,單憑這一點,弘時能夠繼承皇位的可能性就大大降低了。

第二,弘曆是康熙皇帝十分喜愛的孫子。

弘曆是康熙的寵孫,這點雖然沒有電視劇中所演繹的如此浮誇,但康熙確實十分喜愛弘曆,弘曆在《樂善堂詩抄》中多次提出「恩寵迥異他人」「得皇祖之澤最深」,而且弘晝也曾說過與哥哥「不可同年而語」等等,這些話都昭示了康熙對弘曆的喜愛。

在康熙晚年的時候,聽到弘曆十分嫻熟地背誦《愛蓮說》,十分滿意,而且測試了他的騎射,也是十分優秀,所以對他另眼相看。

不僅如此,還親自將弘曆詔入宮內陪伴他。有一個情節是說弘曆在山上玩,康熙召喚他,於是從山坡上下來,康熙皇帝怕他摔跤,讓他慢些。可見一個祖父對於孫子的關愛之情了。

還有一個關於射獵的情節,說一日康熙帶著弘曆去射熊,熊射倒後,弘曆上馬,但熊馬上又站起來了,弘曆面不改色,康熙見後拿著火槍將熊打死了,回營之後,康熙便說了這個孩子的福分會超過我的話。

所以弘曆因康熙的喜愛得以繼承大統是很重要的一個方面。但這應該並非最主要的方面,最主要的還是弘時能力的不足。

第三,弘時才能與品性不及弘曆

雍正元年的時候,弘曆只有十三歲,雖然現在看來只是一個初中生,但在古代,十三歲已經不小了,很多十三歲的男女都成家了。所以年齡之差在弘曆和弘時之間並非主要的限制因素,這樣,能力方面便顯得十分重要了。

天生的聰明才智,皇祖的愛護有加,加之母家的地位顯赫,所以弘曆可以說是出生在了蜜罐裡,是其他阿哥所不能及的。而反觀弘時便並不如意了。

雖然弘時當時已經快二十歲了,但資質平平,沒有什麼建樹,才能方面也是十分平庸,加之出身不好,所以並未十分突出。不僅如此,還行事放縱,不知謹慎,所以雍正皇帝對他頗有看法。雍正四年的時候,將弘時過繼給了允祀。當時也正值雍正皇帝意欲打擊八爺黨的時候,這個時候過繼給允祀,便是直接將弘時推向了對立面,無論弘時是否參與過黨爭,他一開始便沒有得到雍正的賞識是無疑的。所以也註定他的結局是悽涼的。雍正五年,便被雍正皇帝削除宗籍,抑鬱而終了。

雍正對人有著明顯的好惡之感,對於皇子同樣如此,弘時的品性差,加之出身不好,所以才決定了他在儲位方面的失敗。雍正初即位便確定了皇位的繼承人選,弘時只有通過黨爭,將雍正拉下馬,才能有機會出人頭地,這也昭示了他最終的結局。

相關焦點

  • 雍正為何立13歲的弘曆為繼位人,而不立已成年的三阿哥弘時?
    這麼說吧,弘時雖然是雍正事實上的長子,但早已出局,雍正絕不會選他為繼承人。或者說,換了誰是雍正都不會選弘時,只會選弘曆。怎麼回事呢?請看下文。康熙晚期的九子奪嫡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並不是立刻就決出勝負。一開始的時候,四阿哥胤禛和八阿哥胤禩關係還不錯,兩家王府離得也近,時常互相串門。
  • 《雍正王朝》中弘時臨死前為何要痛罵老八是「阿其那」?
    弘時本無心與弘曆爭奪帝位,純粹是被老八給忽悠了由於弘曆從小獲得康熙青睞,所以雍正繼位後,雖然沒有明確立儲而是秘密立儲,但是明眼人也都知道雍正屬意的接班人是弘曆。但是這個猜測在雍正元年的後半年就被否決了,因為雍正在雍正元年八月就立下了秘密立儲詔書,而後在康熙忌辰時,雍正更是直接讓弘曆代替自己去祭祀康熙,這都讓大家明白了雍正最終將繼承人選擇到了弘曆身上。
  • 正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如何?
    歷史上雍正的三阿哥弘時並非《雍正王朝》裡被賜酒毒殺,而是鬱鬱而終,跟他的太爺爺順治帝一樣死在24歲的年紀,這就是「可憐生在帝王家」。弘時落得如此下場主要犯了兩大忌諱:一是意圖奪嫡,威脅到弘曆的地位雍正的兒子數量相比康熙來說實在少得可憐,10個兒子有6個早夭,包括寄予厚望的嫡長子弘暉,餘下弘時20多歲,弘瞻30多歲,弘晝60歲,弘曆89歲,因此我們看到以乾隆朝為腳本的影視劇中活躍的只有弘曆
  • 歷史上雍正兒子弘時的下場怎麼樣了,和《雍正王朝》描述一樣嗎?
    此等大逆不道之事讓雍正大為震驚,關鍵時候,十三阿哥及時趕來,震懾了參與逼宮的八旗兵和內廷護衛,將隆科多賜死,把允禩削去宗籍圈禁起來,而弘時,則未能取得雍正雍正的原諒,直接毒酒一杯賜死,弘時死時年僅24歲。
  • 雍正王朝:弘曆遭到弘時的追殺,他為什麼不向雍正揭發?
    但事與願違,在雍正的幫扶下,弘曆多次外出辦差,逐漸鞏固了自己的地位。而弘時一直不被雍正重用,後來又攪入八王議政的鬧劇。胤禩等人被抄家奪爵,八爺黨土崩瓦解。胤禩在被抄家之際,還不忘與雍正鬥一鬥。他再次告訴弘時,一定要和弘曆爭,而且關鍵時刻必須下狠手。弘時繼續被蠱惑,他聚集了一批死士,打算刺殺此時正在江南辦差的弘曆。
  • 《雍正王朝》中李衛在面對雍正提問時,為何要隱晦提醒除掉弘時?
    導讀:李衛從來沒有直接提醒雍正保住弘曆殺弘時。涉及儲君人選這麼大事李衛可不敢直接參與,在雍正直接詢問時也最多不過是借著評判八爺黨來影射弘時。弘時的陰狠狡詐不但作為雍正心腹的十三爺、李衛清楚,就連雍正自己後來也非常清楚。
  • 雍正皇帝真的含淚殺子?賜死兒子弘時?乾隆繼位後,真相浮出水面
    在經典的電視劇《雍正王朝》當中,弘時由於年少放縱,為了爭奪皇位,不惜以雍正皇帝的政敵八王爺允禩暗通款曲,反而在明知道自己的弟弟,愛新覺羅弘曆,被雍正皇帝立為儲君的時候,心生不滿,甚至暗殺弘曆。關於愛新覺羅弘時的記載,小編查閱了《清皇室四譜》中的一段話:皇三子弘時,……康熙四十三年甲申二月十三日子時生,雍正五年丁未八月初六日申刻,以年少放縱,行事不謹削宗籍死,年二十四。十三年十月,高宗即位,追復宗籍。
  • 《雍正王朝》裡雍正親自賜死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的弘時下場如何?
    因此來說弘時名義上是雍正第三子,實際是雍正的長子,且弘時的年紀比乾隆和弘晝都大了很多,雍正諸子中,乾隆和弘晝兄弟二人是同年所生同歲,乾隆僅僅是生日比弘晝大了幾個月所以成為哥哥,老六弘曕年紀最小是雍正的老來子,拋開弘曕,弘時的年紀要比乾隆和弘晝大了7歲,因此在雍正登基時,弘時已經年滿18歲了。
  • 雍正為什麼要嚴厲打擊三兒子弘時,難道是為四兒子弘曆繼位清障嗎
    大家都知道乾隆是雍正的第四子,但卻是他登基當了皇帝,是因為在雍正曾經秘密立了他為儲君。而在之後的一段時間裡我們的主角就一直備受雍正的打壓。那麼雍正對弘時的打壓是想為乾隆掃清政敵嗎?當然不是。首先,雍正早早立儲本就想著減少皇家爭鬥免得讓外族鑽了空子導致政局動蕩,卻沒想到自己家裡先為自己惹來了麻煩。那就是三皇子弘時與雍正政敵的接觸,當時弘時怎麼想的,我們也能猜到一二。
  • 雍正王朝:同樣使用過尿遁,為何弘時被賜死圖裡琛卻三朝而不倒呢
    當然這是兩個人的共同點,更是兩個人的區別所在,圖裡琛這些小聰明其實是大智若愚,而弘時這點小聰明,是真的只會耍小聰明了,他也就是這點伎倆了。先分別說說這二人的尿遁小聰明。在一廢太子的熱河狩獵之中,弘曆的表現可謂是一鳴驚人,身為皇孫,拍了一個高級馬屁,稱康熙為大清第一巴圖魯,不只是獲得象徵儲君之意的金如意,更是獲得了康熙的寵愛。
  • 雍正王朝:雍正是什麼時候知道自己的親兒子弘時背叛自己的?
    這是十三爺臨終前對雍正的叮囑,也正是十三爺的這段話引起了雍正足夠的重視。「九子奪嫡」的餘煙還沒有散盡,奪嫡之爭有多殘酷,雍正最清楚不過了,人之將死,其言也善,何況這是一生忠心耿耿、兢兢業業為雍正拼了老命的十三爺臨死前說的話,雍正不想讓同樣的事情在下一代身上重演,他早已屬意弘曆,他想讓弘曆順順噹噹的接班,十三爺臨終的這番話,讓雍正開始了對弘時的調查。
  • 《雍正王朝》雍正殺了兒子弘時,歷史上真是嗎?三大證據揭開真相
    而在雍正五年,24歲的弘時就從史書中消失了。這是為何?實際上,在雍正登基的時候,已經十九歲的弘時,是最年長的皇子,也就是事實上的大阿哥,安理說這時的他應該成家分府了。為何歷史上一點事跡都沒有?到了後來,乾隆準備把三哥弘時收回譜牒之後,大臣們才開始向乾隆匯報有關弘時的情況了。在匯報中,引用了雍正皇帝的一道實錄所不載的上諭:「弘時為人斷不可留於宮庭,是以令為允祀之子。」意思就是,雍正將弘時強行出嗣為「允祀」之子。
  • 雍正要傳位給弘曆,眾人心照不宣,為何還秘密立儲多此一舉
    雖然雍正是秘密立儲,但眾人心照不宣,都知道他會傳位給皇四子弘曆,為什麼呢?因為雍正即位飽受爭議,為了穩定局勢,恐生變數,所以他無法出京。在之後的兩年裡,他都是派皇四子弘曆,代為去祭拜康熙的。要知道祭祖如此大事,除了皇帝本人以外,就只有儲君可以代替。比如當初康熙病重,就是讓雍正代為出席祭祀典禮,從這裡就可以看出來,康熙當時已有意傳位給雍正。
  • 清朝正史上,雍正的兒子三阿哥弘時,最後的下場如何?
    電視劇《雍正王朝》裡,弘時的下場是雍正賜他毒酒,令他自盡。真實歷史中,弘時的下場也不好,24歲就死了。不過不是被雍正賜死,而是他心理太過脆弱,經受不住打擊抑鬱而終,俗稱愁死的。有句話是虎毒不食子,雍正兒子不多,那真是死一個少一個。
  • 《雍正王朝》中河南生員罷考事件中弘曆為何要出賣劉墨林?
    但在老十三的勸說之下,雍正採取了一個折中方法,也可以視為妥協,那便是派寶親王弘曆和劉墨林前往河南安撫和視察。雍正自然是想通過派弘曆前往河南以後,就當地新政的成果,來堵住百官的悠悠之口。弘曆前往河南以後,順利的擺平了生員罷考的動亂。
  • 雍正王朝:圖裡琛被雍正派去救弘曆,他對雍正說:奴才明白!到底明白...
    所雍正開始覺得弘時不單純,而後來雍正怎麼知道弘時要暗殺弘曆的呢?問題就在於隆科多身上了,這一點圖裡琛早就看出來了。 圖裡琛看似憨厚樸實,但卻是極富心計,皇帝的一個眼神,一句話他都揣摩的很到位,圖裡琛對皇帝是忠心耿耿,而且他的應辯能力異常強大,早在康熙朝時,就表現的淋淋盡致了。
  • 雍正王朝:雍正為何要「含淚殺親子」?因為弘曆和李衛的勸說
    相較於康熙朝晚期的「九子奪嫡」,雍正皇帝的皇子雖然不多,但奪嫡之爭卻進行得更為慘烈、直接、乾脆,在廉親王胤禩的挑撥下,皇三子弘時竟然使出了「暗殺」的狠招。雖然皇四子弘曆最後平安歸來,但該如何處置犯下如此大錯的皇三子弘時,就連雍正皇帝也犯了難。
  • 天潢貴胄、承嗣別宗——有清一代皇子出繼宗室之事
    弘曕出生時,其父雍正帝五十六歲,已經是老年人了,所以對於這個老來子十分喜愛,同時雍正帝的兒子本來就不多,之前養大的只有弘曆(乾隆帝)和弘晝(和親王)兩人(皇三子弘時被勒令出繼、除名玉牒,已不算皇子了),所以老皇帝對這個小兒子的喜愛和關照可想而知。
  • 雍正含淚殺掉一子,背負千古罵名,卻讓乾隆安享帝位60年?
    他對所有皇子的學業都非常地重視,皇三子弘時年幼時隨鑲白旗下的屬人何清啟蒙,然何清此人居然只是個無牌教師,一直沒把心思放在弘時學業上,雍正過了五年才發現他的問題將他趕走,親自抓弘時的教育。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雍正對弘時越來越不滿,箇中緣由後人已不可考,傳聞最廣的便是弘時對弘曆高度戒備,數次出手想要謀害弘曆,被雍正發現。
  • 雍正王朝:弘曆,到底有多狠毒?為達目的,就連自己人也照殺不誤
    導讀:作為被康熙、雍正兩代帝王看重的後繼之君,皇四子弘曆一直堅定擁護雍正皇權,堅決執行雍正皇帝的所有決定,並始終以仁孝、恭敬、謙和的正面形象存在。為「酷吏」田文鏡求情;為天下讀書人的代表李紱求情;為蘇舜卿這樣一個青樓出身的女子求情;甚至為刺殺自己的皇三子弘時求情;弘曆在朝臣尤其是雍正皇帝面前,絕對是一副仁慈的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