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地挺身腳部高低變化對於整體肌力訓練計劃的影響大嗎?

2020-12-28 健身Girl

要訓練胸大肌你第一個會想到什麼動作?相信有許多的人都會想到「伏地挺身(push-up)」這個千年不敗的訓練動作,這也是許多徒手訓練人士所推崇的上半身動作之一,也是許多評估上半身肌群肌耐力其中的一個方式,然而,這樣的訓練動作也被講求肌力與肌耐力的運動,例如棒球、拳擊和武術等項目當作一種基礎的訓練,並且在世界各個軍隊的基本體能訓練裡發揮重要作用。

儘管伏地挺身的負荷在訓練過程中,會受到個人體重與人體測量學的限制,但我們可以透過對於目標肌群組織施加較小或較大的負荷力道,來進行許多變化性的挑戰與肌肉刺激度。這些變化動作往往涉及改變手或腳的擺放位置,這會影響肌肉徵召的方式和關節所受的壓力;另外,還有一些變化模式是使用不同的輔助工具來進行,例如不穩定的表面(半圓平衡球或瑜伽球)、懸吊設備(TRX)以及專門設計用來進行伏地挺身的設備,這些不同的變化對於我們的目標肌肉到底有何不同?以下將透過一些研究數據告訴你伏地挺身可以怎麼做。

變化造成的負荷

標準的伏地挺身是將膝關節、髖關節、骨盆及脊椎從頭到腳成一直線,同時,肩部與肘部的彎曲伸展以及升高降低,將會促進肩關節的運動範圍。另外,伏地挺身訓練進行多種變化的模式,將會召集不同的肌肉並形成不同的刺激效應,最常見的就是透過手部間距造成不同的訓練肌群,最常見的包括寬式伏地挺身(手部間距略比肩寬150%)、標準伏地挺身(間距略與間同寬)以及窄式伏地挺身(手部間距略比肩窄50%);一般來說寬式伏地挺身能有效率的刺激胸大肌,而窄式伏地挺身較能刺激肱三頭肌,這與應用解剖學的基本原理是一致的。

具體來說,由於胸大肌是主要的水平屈肌,當我們張開肘部就可改善肌肉的長度(張力關係),進而促使其產生更大的力量,另一方面,當肘部越靠近身體會使得胸大肌處於生物力學的不利位置,因此,就必須要從肱三頭肌召集更多的肌肉參與其中;然而,依據肌電圖(EMG)所研究評估伏地挺身肌肉召集模式表明,與寬式或標準的伏地挺身姿勢相比,窄式伏地挺身不僅可以召集更多肱三頭肌的激活度之外,還可以有效的刺激胸大肌肌群。

高度的垂直力量

除了手掌間距的變化之外,最見的還有高度的變化。根據一些評估腳部高低度與最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的研究指出,包括標準的伏地挺身和在膝蓋高度進行的伏地挺身有不同的負重百分比,這幾項研究是在30.5cm和61cm的高度進行,最終發現,腳抬高的伏地挺身產生的地面反作用力,比其它所有的伏地挺身變化式要來得更高。

當我們運用總體重的百分比表示時,會發現由雙手撐於高61cm時並膝蓋著地訓練,負重只佔體重的41%,接著一樣高度膝蓋離地負重變為體重的49%;但如果將雙手高度降為30.5cm時負重就變為體重的55%,標準高度伏地挺身負重為體重的64%,然後,抬高雙腳高度到30.5cm負重就變為體重70%;最後,再將腳部的高度提升到61cm的高度,負重就會變為體重的74%,這就表示腳部的高低將影響整體的負重與困難程度。另外,根據Ebben等人的研究報告指出,將腳抬高的伏地挺身訓練比手放在不穩定表面,對於肩部的肌肉刺激要來得更大,但也更增加肩部受傷的風險。

不平衡訓練

除了固定式伏地挺身訓練之外,還有的人會使用不穩定表面來進行更高階的練習。例如採用半圓平衡球來進行,根據一些研究發現,採用不平衡的伏地挺身比標準伏地挺身,可增強肩部與斜方肌的肌肉訓練,Ebben等人也發現將雙手放在平衡球上,進行伏地挺身可顯著的增強肱三頭肌的成長。

另外,從相同角度的伏地挺身相比,採用平衡球的訓練動作還會增強胸大肌的訓練,以及腹直肌和外斜肌的肌肉刺激度。根據這點Marshall和Murphy的研究顯示,在平衡球上進行伏地挺身比在穩定表面所進行的訓練相比,肱三頭肌與腹部核心肌群在肌肉刺激度上有顯著的提升,因此,如果想要同時加強腹部核心與肱三頭肌肌群,採用平衡球進行伏地挺身會比一般在穩定表面進行伏地挺身訓練要來得更好。

結論

最後,如果你對於做正常伏地挺身沒有把握可完成,你也可以嘗試進行其它方式來減少伏地挺身的挑戰性,例如將雙手靠在垂直的牆面進行伏地挺身或是採用膝蓋著地的伏地挺身,當你有辦法將身體撐起時就可進行標準伏地挺身的訓練;另外,也可以在採用其餘的輔助工具來增加訓練的困難度,例如負重背心或是彈力帶以及各種不穩定的工具,來進行一連串的上半身肌肉挑戰。

相關焦點

  • 彈力帶的肌力訓練真的無效嗎?研究證明與重量訓練一樣
    你會想要選擇它來進行訓練嗎?接下來,我們將舉出5個阻力帶的好處,讓你知道小兵也能立大功。2.可增強肌肉耐力單純使用阻力帶對於一些非健身新手來說似乎不是非常的理想,但如果我們將阻力帶配合上重訓器材並正確地使用它,就可成為一項新的肌力挑戰項目,一項發表於NCBI的研究報告中指出,健康的女性可以透過阻力帶搭配有氧運動,能有效改善肌肉的力量與耐力之外,還可以改善肌肉性能、肌肉形態和心臟血管的能力。
  • 伏地挺身有怎樣的健身效果,這樣制定訓練計劃,伏地挺身效果才會更好
    20個伏地挺身雖然並不是很多,但是只要堅持鍛鍊,就會獲得提升,不過當我們堅持一段時間每天20個伏地挺身鍛鍊後,我們的身體就適應了這個訓練強度,此時應該根據訓練水平調整訓練計劃,通過不同的變式動作、提升組數次數等方式加大訓練的強度,從而獲得更好的鍛鍊效果。
  • 你練過伏地挺身的進階鍛鍊嗎?這幾個動作,讓你輕鬆掌握伏地挺身
    導語:喜歡鍛鍊胸肌的健友,對於伏地挺身這個動作一點也不陌生,但是對於沒有肌力基礎的小白來說,成功的完成一個伏地挺身存在著很大的難度,有的小白會通過跪姿伏地挺身來輔助完成,實踐證明效果是非常不錯的,當遇到伏地挺身瓶頸期的時候,我們訓練者就會不知該從哪裡下手,今天我們就來聊聊伏地挺身的進階鍛鍊
  • 堅持鍛鍊伏地挺身卻練不出漂亮的腹肌,你需要這套腹肌訓練計劃
    後臺有粉絲提問,為什麼每天做100多個伏地挺身,堅持了幾個月,卻還練不出明顯的腹肌來。堅持幾個月每天100多個伏地挺身,腹肌沒有明顯效果是因為伏地挺身主要是一個針對胸大肌和肱三頭肌的訓練動作,對於腹部肌肉沒有很好的直接鍛鍊效果。
  • 健身新人必修課,如何做好伏地挺身,讓訓練效果翻倍
    提到伏地挺身,相信每個人都很熟悉。不管是不是健身的人群,都做過這個動作,從上學開始,體育老師就教過。可是看似這麼簡單又方便的動作,你真的會做嗎?今天小編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伏地挺身,相信對屏幕前的你會有所幫助。
  • 女性每天堅持做伏地挺身!教你10招徒手訓練玩不膩
    別再讓忙碌的生活成為你的藉口,今天要和各位讀者分享10個徒手肌力訓練招,不用器材、不用外出,只要有心隨處都能練!011.基本伏地挺身操作要點:a.雙臂比肩膀寬一點,手肘伸直,掌面撐地。b.抬頭、挺胸、收起小腹、不塌腰、屁股夾緊、膝蓋打直、腳尖撐地。
  • 每天堅持200個伏地挺身訓練,身材會有什麼變化?
    今天筆者要介紹的是一個自重複合訓練動作,適合大多數健身人士,這個動作就是伏地挺身訓練。不要小看伏地挺身,認為這個動作難度低,現代很多人都無法達到標準的訓練水平。伏地挺身訓練是鍛鍊胸肌、手臂的有效複合動作,還能帶動肩背、腹部肌群進行發展。長期堅持伏地挺身,有助於強化上半身的力量水平,你的身體素質跟身材線條是會發生變化的。
  • 伏地挺身作為經典訓練動作,調節雙手間的間距,會有哪些訓練變化?
    我們的臀部,腿部都處於加緊的狀態,集中你的注意力去做寬距伏地挺身,感受胸大肌的變化。收縮你的胸大肌,並且彎曲你的雙臂,讓你的身體下沉,直到我們的大臂和小臂成90度的夾角。到達訓練頂端的時候可以適當的停頓兩秒鐘,能夠加深肌肉的刺激。
  • 風靡全球的tabata燃脂訓練,可以每天做嗎?
    同時通過TABATA訓練法提升心肺功能與肌力訓練的一項運動,讓身體能逐漸負擔越大的運動量。從初階到高階,TABATA可以包含的訓練項目多元,適合新手也對於進階者能達到有效訓練。健身計劃推薦忙碌、行程滿檔的名星們,TABATA訓練對於他們來說就是最有效又方便的運動方式!TABATA的好處在於做得過程會很累,但做完又有一種提振精神的神力!因此也很推薦在早晨、上班前做幾組TABATA,在家衝個澡出門,聽說比咖啡的提神功力還有效!重點是你會一天比一天進步,一個禮拜前的訓練法可能很快對你來說就如同小菜一碟!
  • 伏地挺身練不下去了練引體向上可行麼?
    當時要求伏地挺身是連續40個,我剛剛開始入職這個行業的時候做伏地挺身一次最多就只能做10個,所以40個對於我來說實在實在太難了後來為了達到考試的標準,我給自己規定一個計劃,隔天都要堅持做完100個伏地挺身,不管這100個伏地挺身到底用多少組, 累到做不動就停下,少有恢復之後馬上繼續把剩下的做完,直到做完100個。
  • 有規律做有氧運動+肌力訓練,死亡風險大降40%!
    今年7月最新發表於《英國醫學期刊(BMJ)》的研究指出,規律進行有氧運動和肌力訓練的人,死於八種主要致死原因的風險大幅降低40%,遠比只做有氧運動或只做肌力訓練有效許多。一個國際研究小組進行了一項為期17年(1997-2014年)的國家健康訪問調查,研究對象為近48 萬名美國18 歲以上成年人,並搜集了許多健康標誌和行為的數據,包括有氧運動、肌力訓練,並檢查這些行為與八種特定致死原因的關聯,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慢性下呼吸道疾病、事故與傷害、阿茲海默症、糖尿病、流感和肺炎,以及腎臟疾病。
  • 肌力訓練的原則以及基本方法
    肌力訓練是增強肌力的主要方法,肌力下降者常常通過肌力訓練恢復至正常肌力,肌力正常者可以通過肌力訓練達到代償,增強運動能力目的。肌力訓練的具體技術和方法有多種,如神經傳遞衝動訓練,助力訓練及抗阻訓練等。肌肉收縮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又稱絕對肌力。方法:1)傳遞神經衝動訓練適用範圍:肌力0~1級的患者。常用於中樞神經和周圍神經損傷引起肌肉癱瘓。
  • 斯巴達300徒手訓練計劃,考驗你的身體素質!
    斯巴達300徒手訓練計劃,考驗你的身體素質! 一套家庭徒手循環訓練計劃 斯巴達級的強度 共300次要重複的次數
  • 19種伏地挺身,你會幾種?
    身為男人,你能連續做多少個伏地挺身?如果壯年的你連30個連續伏地挺身都做不到,那說明你真該鍛鍊了,身體素質太不硬氣了。伏地挺身屬於無氧運動,對於增肌增力有很好的作用。尤其可以有效鍛鍊胸大肌及肱三頭肌、三角肌前束、前鋸肌,對腰腹肌也有相應的刺激作用。不同形式的伏地挺身,還可以分別有效地鍛鍊小臂、腕部力量。
  • 在家徒手訓練應該怎麼安排訓練計劃,又有哪些動作可以選擇
    伏地挺身是最常見的徒手訓練動作一般來說,徒手健身的訓練計劃會有兩種,一種是每次都對全身的肌肉進行訓練,另一種就是每次對一個部位的肌肉進行訓練的分化訓練計劃。全身訓練的話,我們可以根據自己的訓練情況,同時安排深蹲、引體向上和伏地挺身的訓練,達到對所有肌群都有刺激的效果,一般全身訓練計劃每周做3-4次即可,留給肌肉足夠的休息時間。
  • 易犯的10大伏地挺身錯誤,看看你練對了嗎?
    01幅度不到位一些小夥伴在練伏地挺身的過程中,不是屈臂向下時,胸部沒有貼地便向上;就是延展手臂向上時,沒有完全伸直便向下。不管是哪個,這樣幅度不到位的訓練都會影響肌肉受力、提升效果;久而久之,更容易把幅度不到位的壞習慣帶入到其他推舉健身動作中去,這對長期訓練效果的影響、削弱自然是更為「致命」的。
  • 鑽石伏地挺身相對於標準伏地挺身的優勢在哪裡,如何有效鍛鍊胸肌
    標準伏地挺身標準伏地挺身是我們常做的伏地挺身類型,是一個針對整體胸大肌有很好鍛鍊效果的自重訓練動作,除了胸大肌外,對肱三頭肌和三角肌前束也有一定的刺激效果。所以,標準伏地挺身是我們最常練的一個動作,對於增長整體胸大肌的厚度和肌肉水平都有不錯的效果。
  • 基礎如何進行伏地挺身鍛鍊,3個過程,讓你輕鬆掌握伏地挺身
    ,給大腦提供的血液較少造成的,這時人體內的新陳代謝速度也會降低,如果這時我們讓身體動起來,每天完成20個伏地挺身,可以有效的加快血液循環的速度,讓身體每一處的經絡活起來,就可以避免手腳冰冷的現象,當然對於那些中老年人而言,在做伏地挺身之前,建議先進行熱身、舒展筋骨,避免在運動中受傷。
  • 每天堅持30個伏地挺身,一年後有什麼變化?3個動作練成健碩胸大肌
    文/小白進階訓練營 小白精品,請勿轉載作為力量訓練的基礎動作,伏地挺身堪稱為男人們最愛健碩胸大肌的力量訓練黃金動作,想要激活胸大肌伏地挺身不能只看次數,組數和動作尤為重要。1.肘關節距離寬,孤立胸肌訓練伏地挺身刺激胸大肌是眾所周知的事兒,為什麼伏地挺身就能刺激得了胸大肌呢?胸大肌的位置是在胸廓最上層靠近腹部和胸肋部位的U形肌肉,常常抬手和肩關節擺動才能牽動這塊隱藏肌肉,但往往不能針對性伸縮胸大肌,非孤立訓練很難刺激這塊隱藏肌肉。
  • 每天100個伏地挺身和50個深蹲,堅持3個月後,身體有哪些變化?
    對於健身的人來說,伏地挺身和深蹲也是很好的入門動作。因為這兩個黃金訓練動作,給身體帶來的好處是多方面的,絕不僅僅只是增強力量。比如:增肌,減脂,塑造身材,提高體能素質,又或者是作為熱身訓練。很多健身的人去到健身房基本就是舉鐵,而對於伏地挺身和深蹲這兩個動作並不常做,這對增肌的發展也有一定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