撲下身 沉下心 紮根於農村
帶領廣大人民群眾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徵程上
創造出新業績
大連的「第一書記」在行動
做一名「長海號子」的喊海人
記長海縣大長山島鎮
小泡子村第一書記董義章
人物簡介
董義章,男,1963年12月25日出生,漢族,中共黨員,長海縣財政局一級主任科員。2018年5月,任大長山島鎮小泡子村駐村第一書記。2020年,獲評大連市2019年度「十佳駐村第一書記」。
遼寧,有一個位於黃海的海島邊境縣,叫長海縣。去過那兒的人都說,長海有最藍的天、最白的雲、最清的海、最鮮的海產品、最淳樸的人民。那裡還孕育傳揚著遼寧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長海號子」。而我們故事的主人公,就是來自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小泡子村的駐村第一書記——董義章。
初見董義章,中等身材,皮膚黝黑,臉上寫滿了海島人與海風常伴的爽朗與樸實。作為一名土生土長的漁家後生,董義章從小就愛聽喊海人(漁工的別稱)負重前行、充滿力量的「長海號子」。那裹挾著海風、烙印著滄桑,高亢舒展、深沉有力、極富節奏感的「呼呵嗨吆」聲,始終伴隨著他精神的成長。
兩年前,被委派到長海縣大長山島鎮小泡子村擔任駐村第一書記的董義章,在日記本裡寫下了這樣一句話:「從今天起,我要做一名『長海號子』的喊海人,帶領鄉親們耕耘播海,強島富村。」
我就當個喊海人
一聲吆喝一身勁
01
「哎上來呀,使勁拽呀,把篷撐啊;一條心呀,乘風上呀,都很棒呀。呼呵嗨呦!」——長海號子
2018年5月8日,是董義章被選派大長山島鎮小泡子村擔任駐村書記的日子。從縣財政局一級主辦到小泡子村第一書記,董義章沒來得及考慮身份的落差,就積極轉換角色,適應環境,以高昂的精神狀態投入到小泡子村各項工作中。
也是從那一天開始,小泡子的田間地頭,海邊村路,總能看見董義章的身影。從那時候起,董義章都會堅持把一天下來與村兩委班子座談、與群眾交朋友、拉家常了解到的小泡子村基本情況與村民反映的問題進行記錄,整理出小泡子村存在的一些問題。他還組織召開村黨員大會、村民大會,聽取村黨員、村民對村委會經濟發展的意見和建議。
小泡子村是一個依山傍海的美麗小漁村,全村645戶,1154口,人均三分地,絕大多數是「靠海吃海」的漁民家庭,經濟收入比較單一。長期以來,由於受海產品市場價格浮動的影響,漁村人的日子過得是「貓一年狗一年」,大家也不知道長久的致富出路在哪裡。
如何讓資源優勢變為致富優勢?董義章陷入了深思。通過多方面的調查研究,他在主持召開的第一次村「兩委班子」會議上,提出了把「靠海吃海」變為「靠海養海」,把「靠天吃飯」變為「靠海致富」的發展思路。
有著典型海島人性格的董義章,不善言辭,說出話來卻擲地有聲:「我就當個喊海人,一聲吆喝一股勁,不把小泡子村帶富了,我就不離村。」
董義章是幹財會出身,對理財之道「門兒清」。為了小泡子村發展籌措資金,他首先盤活村集體資源型資產,將北海60畝灘涂進行產改轉包,僅此一項,每年就為村裡增加收入6萬元。同時,又將村裡閒置資產進行整合,通過招商引資對外發包,每年直接增加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達20餘萬元。對無利潤、無發展空間的村辦磚廠和部分灘涂海區資產,董義章運用市場經濟手段,依法進行拍賣轉讓,一下子化解村級債務900多萬元,小泡子村集體經濟「空殼村」的帽子被徹底拋到大海裡去了。
董義章深知,光靠一個人喊海還不夠,眾人拾槳才能劃大船。他著力扶持村裡敢於帶頭致富的能人,主動為他們排憂解難。村裡有兩個養殖戶業主,一直想擴大養殖面積,但因為產改政策不落實,只能望海興嘆。董義章了解情況後,立即表態:「這個事情我來幫你們辦。」他跑前跑後,聯繫多家行政審批部門,很快就幫助解決了海域使用權證及市場經營方面遇到的困難,在最短時間內開工經營。兩家承包業主感激地說:「有了董書記,這下致富有奔頭了。」董義章擺擺手說:「你們不要謝我,要感謝黨的扶貧致富好政策。今後,你們不光要自己致富,還要帶領鄉親們共同致富奔小康。」兩位承包業主沒有辜負董義章的期望,很快發展了養殖產業,並將村裡全部閒散勞動力吸納到養殖場務工,有效帶動了村民增收。
駐村兩年多來,在他的帶領下,小泡子村全部實現脫貧,村域經濟得到長足發展,居民人均穩定收入達到三萬多元。
讓家鄉的大海
飛出漁家人歡樂幸福的歌聲
02
「哎呀來呀,天藍藍呀,海藍藍呀;漁家樂呀,耍大歡呀,同心幹呀。呼呵嗨呦。」——長海號子
大海漲潮小海滿。小泡子漁村有錢了,鄉親們享受到了經濟發展的實惠,豐富村民們的精神文化生活也提上了董義章的工作議程。
他提出:「漁村經濟要扶貧,精神文化生活也要扶貧,不能只富口袋不富腦袋。要把活躍海島漁村文化生活作為一個章節重點體現出來。」
於是,村裡投資20多萬元建成了村老年文體活動中心,建設了供村民休閒的休閒公園、健身廣場、環海景觀帶,村民們過上了城裡人一樣的生活。
每年正月十三,是長海縣漁家的傳統習俗海燈節,寄託著漁民對美好生活的無限嚮往。過去,漁民們都是燒香祈福拜海神娘娘,把村裡的環境搞得烏煙瘴氣。董義章在村民代表大會上說:「我們祈福奔小康,要講文明小康生活,要天藍藍、海藍藍,不能把漁村折騰成髒兮兮的樣子,讓老祖宗罵我們敗家子。」他建議,要辦個「海神娘娘文化旅遊節」,搞健康向上的、富有漁家新時代新生活特點的新文化習俗。
在他的大力倡導推動下,一支全部由村民組成的60多人的秧歌隊伍建立起來了。首次亮相,就吸引了城裡村外數百人觀看,還破天荒上了長海縣的電視臺專題節目。這下子,村民們可抖起來了,漁村文化旅遊活動越搞越紅火。每當漁閒時節,村裡天天熱鬧非凡,白天,扭秧歌的、說評書的、唱二人轉的、剪彩紙紮漁燈的、大合唱的,到處洋溢著漁村新生活的歡聲笑語;夜幕降臨,海面上五彩斑斕,各式各樣的漁燈星星點點;天空上綻放的禮花,映襯著漁家兒女幸福的笑臉。董義章笑著告訴記者:「這些熱鬧可都不是白看的,如今,光村旅遊文化節這一項,家家戶戶都是賺的盆滿缽滿呢。」
下一步,董義章還要大力開發漁村旅遊飲食文化,辦更多的「漁家樂」家庭飯莊,將大海的饋贈直接搬上餐桌,「讓家鄉大海裡飛出漁家人歡樂幸福的歌聲。」
降低風險,就是保衛家園。不能讓鄉親們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被災害打了水漂。
03
「哎上來呀,起大潮啊,快打錨啊;防風險啊,要牢靠呀,幹得好呀。呼呵嗨呦。」——長海號子
風險意識,是海島人與生俱來的基因。董義章身上同樣不缺少這樣的基因。自從他擔任了小泡子村駐村第一書記,這種風險意識更是十分強烈。
小泡子村憑海臨風,資源優勢明顯,但風險也相應突出。每到颱風季節,經常面臨道路泥濘、碼頭被毀、浮筏養殖區域受災等嚴重自然災害風險的威脅。董義章駐村後,動員組建了村級海上救援救災志願服務隊,常年堅持對海上風險和村民遇險等突發事件進行應對救援工作,先後處置了近百次海上風險和村民險情,保護了大量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2019年,是全面提升農村人居環境衛生整治關鍵年。董義章把「美麗鄉村」建設與防範風險工作並在一起來抓,對全村險區險段險情進行全面排查,綜合治理,組織全村黨員群眾對山頂、溝渠、海灘等沉積多年的垃圾進行了徹底清理。先後清理出1000餘噸垃圾,疏通1000餘米河溝,修復了200餘米汙水管路。並組織重新修訂了《村規民約》、籤訂《門前三包協議》,建立健全環境整治長效機制。
2020年,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破了人們的正常生活。由於海島地理位置特殊,董義章深知「一旦發生疫情,那全島都可能危險。」
董義章反應十分迅速,第一時間召開村「兩委成員」及村民組長參加的疫情防控工作會議,成立領導小組、建立應急機制,明確責任分工,細化了防控內容和措施方法,制定《小泡子村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方案》,為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提供了有力保障。他還主動放棄春節假期,積極排查外來進島人員,發放居家隔離告知書、每天對其住所進行消毒殺菌、提供必要的生活服務。
自2月10日以來,根據上級「防指」工作要求進行全村封閉式管理,對22個路段進行封路設卡,招募志願者66人,印發通行證529張,對外來人員和車輛進行跟蹤登記管理,做到「內防擴散外防輸出」,控制住傳染源,切斷傳播途徑。
同時,董義章還安排工作人員對轄區內公共場所和公廁進行定時定點消毒,消毒面積2000多平方米;發放告知書350餘份、懸掛宣傳條幅6幅、張貼防控疫情科普畫報30餘張;利用微信群、簡訊平臺宣傳發布防疫科普知識、上級文件精神等相關內容50多條。
為了能讓志願者喝上一口熱水,調動大家的抗疫熱情,他還自己花3000多元錢買了66個保溫杯,並帶頭為抗擊疫情捐款。
疫情好轉後,董義章又馬不停蹄地詳細了解轄區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幫助解決企業關鍵人員進島問題,講解相關政策要求,落實落細企業復工前準備工作。今年,董義章被評為大連市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談到防範風險的問題,董義章有很高的站位意識。他說:「以危為機,預防第一。不能等風險發生了再想輒兒。降低風險,就是保衛家園。不能讓鄉親們辛辛苦苦積攢的財富,被災害打了水漂。」言之鑿鑿,真實袒露了一個共產黨員的拳拳愛民之心。」
採訪感言
一個駐村第一書記,從立志成為帶領鄉親們脫貧致富「喊海人」那天起,就把黨的初心和使命揣在了心裡,全副身心投入到奔小康的路上。他牢記「堅持開發式扶貧和保障式扶貧並重」的要求,敢於創新,把延續幾千年的「靠海吃海」變成了「靠海養海」,讓大海裡飛出了漁家人暢心抒懷的歡樂歌;他把黨的溫暖送到每一個貧困戶心裡,心甘情願當起了「義工書記」;他把風險意識作為駐村扶貧工作的重中之重,平時防範於未然,戰時既掛帥又出徵,彰顯了新一代優秀青年幹部的擔當精神和遠見卓識。我們由衷地為董義章點讚!
「新聞大連」編輯製作
資料:中共大連市委網信辦 二更·更大連聯合出品
原標題:《「呼呵嗨吆」,呵護海喲!》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