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偽的迦羅呵 | 佛教故事

2021-02-16 聖空甘露


從前,在伽屍國的波羅奈城,有位弗盧醯婆羅門,他的門下有五百名弟子,是位人人敬重的國師。

有一天,弗盧醯家中有位傭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迦羅呵。迦羅呵從小天資聰穎、記憶力佳,凡是聽過的法,都能憶持不忘。

他在國師家中擔任孩子們的僕人,年復一年,日復一日,直到有次和大家起了衝突,一時負氣便逃離波羅奈,遠走他國。

到了鄰國的迦羅呵,謊稱自己是耶若達多,是弗盧醯婆羅門的兒子,離鄉背井,特地來向國師學習婆羅門法,國師深受感動,當場就答應他的請求。

聰明伶俐的迦羅呵,在波羅奈時曾經聽過婆羅門法,現在又接受國師的教導,自然表現優異,國師十分歡喜,不但指派他教授自己的五百名弟子,還把唯一的女兒許配給他。

從此以後,耶若達多的生活漸漸地豐足安樂,但是,身在福中的耶若達多,不但不知足,還常常嫌棄妻子作的飯菜不合他的口味。心地善良的妻子一點兒也不抱怨,甚至願意學習波羅奈的飲食,以討丈夫歡心。

後來,弗盧醯得知逃脫僕人迦羅呵的下落,便準備出國將他捉回。這天,恰巧迦羅呵與門徒外遊,遠遠看見弗盧醯一行人迎面走來,他驚慌不已,急著打發隨行的門徒離開,之後自行走到弗盧醯面前,頂禮跪拜苦苦地哀求說:「我來這裡,謊稱您是我的父親,才能投靠國師學習經典,娶他的女兒,請您不要張揚我的秘密,我以後一定會侍奉您。」

弗盧醯認為迦羅呵有心悔改,便不再追究,還安慰他說:「你確實是我的兒子啊!」並跟著迦羅呵一起回家。

一進家門,迦羅呵告訴家人,自己的親人來探望大家,迦羅呵的妻子喜出望外,準備了種種佳餚招待弗盧醯。

用餐完畢後,迦羅呵的妻子等到適當的時機,私下請教弗盧醯,她恭敬頂禮虛心地問:「我照三餐事奉丈夫,可是都不滿他意,希望您指點,耶若達多以前在家裡喜歡吃哪些菜,我願意學習。」

弗盧醯見迦羅呵的妻子一片真誠,卻苦於迦羅呵的挑剔,非常地生氣,於是教她一個方法,如果迦羅呵再嫌棄飯菜難吃,就在他身旁小聲地念這首偈子──無親遊他方,欺狂天下人,粗食是常食,細食復何嫌?

送走了弗盧醯,迦羅呵故態復萌,吃飯時依舊挑剔生氣,待在身旁的妻子照著弗盧醯的方法,不慌不忙地誦出偈子,只見迦羅呵滿臉怒氣,卻不敢多言。為了怕妻子揭發他的身份,從此以後,迦羅呵低聲下氣百般地隨順妻子,再也不敢發怒嫌棄了。

典故摘自:《法苑珠林●詐貴部第四》

故事裡的迦羅呵,以詐騙的方式,求得個人前程富貴,結果,為了擔心謊言被揭穿,終生受到妄語的牽制,不得自在。相反地,迦羅呵的妻子,不計較丈夫的無理對待,願意學習改變改進,最後丈夫一切言聽計從。

前者以自我為中心,為達目的欺瞞造業,不知道反省檢討自己,還一味要求別人成全配合;後者從改進自己做起,態度真誠不因他人對待自己的好壞,而有所不同。表面上,謊稱貴族出身的迦羅呵似乎事事得逞:得到弗盧醯的原諒、國師的器重以及妻子的順從;事實上,背後付出的代價卻是永遠無法自在作主,一輩子成為謊言、瞋心的奴隸。

長按二維碼

收聽『佛教故事』

/ 更多精彩 /

相關焦點

  • 傭人迦羅呵
    有一天,弗盧醯他家中有位傭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迦羅呵,這個迦羅呵從小天資聰穎,記憶力特別好,凡是聽過的話他全部記得住,他在國師家中就擔任孩子們的,那些貴族孩子們的僕人,年復一年 日復一日,直到有一次 這個小孩,跟家裡的其他的貴族的小孩起了衝突,一時 他負氣 生氣了,他就逃離了波羅奈 遠走他國,到了鄰國的迦羅呵,他一想,怎麼辦 自己是什麼身份呢,他就慌稱自己是耶若達多,
  • 迦羅呵的故事
    跟大家說一個故事,這個佛法的故事,我們可以從中得到很多人成即佛成的佛法對我們的啟示。 從前在伽屍國的波羅奈城,有一位弗盧醯婆羅門,婆羅門就是貴族,他的門下有五百名弟子,是位人人敬重的國師。 有一天弗盧醯家中有位傭人,生了一個兒子,名叫迦羅呵。迦羅呵從小天資聰穎,記憶力特別好,凡是聽過的話,他全部記得住。
  • 【釋名】天龍八部之——摩睺羅伽
    我覺得這是摩睺羅迦造像創作者比較矛盾的一面,就是,作為音樂神,應該優美抒情一點,作為大蟒蛇神,又應該威猛兇惡體現武力護法的一面?所以搞成這樣一幅惡狠狠彈奏的樣子,也是很無奈啊。可以注意,他的頭上有一個蛇頭,好像頭冠上的裝飾翹起,其實那是蛇頭啦。在看他的眼睛,可不是什麼雙眼皮,其實是5隻眼睛。左右各兩隻,腦門一隻。這一點經典沒有找到出處。大家有知道的告訴我吧。
  • 【古印度列國志】貴霜帝國(下):迦膩色伽一世2
    迦膩色伽自然亦不能免俗。如果不能在戰爭中表現強勢,那麼他很可能被內部的貴族集團和地方上的實力派所共同拋棄。歷史上,他之所以為佛教勢力所推崇,很大程度與其軍事徵伐也是分不開的。 在新國王的心目中,最適合他擴張勢力的對象首先是富裕而又軟弱的北印度諸邦。
  • 龍和虎在佛教中有什麼意義?
    佛教中有好多與動物有關的典故,動物常常與諸佛菩薩有往事因緣,而且也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妙相莊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中的龍和虎。龍在佛經中是經常出現的動物,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除了龍王之外,龍女、龍子也是經典中極特殊的一群。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依次被卵、胎、溼、化四生的迦樓羅所食。《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說,龍王有時行於地上,也常居於空中,恆常住在勝妙高山或在水中。
  •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製圖:曉愚)多數網友首次聽說「天龍八部」是因為金庸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其實,天龍八部是佛教專有術語,為善道八部眾生,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天眾-山西右玉寶寧寺欲界十二天主諸天眾(圖片來源:鳳凰網華人佛教)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迴之中,所以儘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
  • 泰迦劇場版:泰迦終於還清了債務,新一代奧特曼上門討債
    影院版的泰迦奧特曼已經在中國更新,這次泰迦奧特曼也被粉絲稱為泰迦來還債,畢竟在這個故事中,新一代的奧特曼已經失去了他的轉換能力。因此如果你想再次化身為奧特曼,你只能通過奧特手鐲中的力量再次改變他。這個圖案類似於隔壁的假面騎士decade,但是他從錶盤變成了手鐲。
  • 佛教十八羅漢,都是修成正果的凡人,最後兩位是乾隆皇帝欽封的
    如梁祝故事中的」十八相送「,羅藝的」燕雲十八騎」「十八般武藝」「十八層地獄」等。在中國佛教中,也有許多用「十八」來表達的事物。筆者今天給大家所介紹的是佛教文化中的「十八羅漢」。在佛教傳入中國之前,「十八羅漢」原為「十六羅漢」,後加進去二尊者,演化為「十八羅漢」。
  •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詳解(建議收藏)
    24 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25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26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27 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85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86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滅度後,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 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詳解.建議收藏
    24 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25 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26 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27 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85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在世時,印度忠誠擁護佛法的國王是頻婆娑羅王和波斯匿王。86 擁護佛法國王:佛陀滅度後,著名擁護佛法的印度國王有三位:即阿育王(亦譯阿輸迦王),迦膩色迦王,渴利沙王(即戒日王,他曾請玄奘法師宣講大乘佛法,非常尊敬法師)。
  • 【佛教知識】揭秘佛教天龍八部!
    很多人首次聽說「天龍八部」是因為金庸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其實,天龍八部是佛教專有術語,為善道八部眾生,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
  • 佛緣丨 100個佛教名詞解釋
    20、【三身】佛有三身:法身、報身、應化身。21、【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22、【三障】煩惱障,業障,報障。23、【三慧】聞慧,思慧,修慧。耆闍窟山是靈鷲山的異名,巴利文叫做GIJJHAKUTA。80、佛陀講經最早的道場是古印度王舍城的竹林精舍。規模最宏大的道場,是舍衛城的祇園精舍81、印度最古的佛教大學,叫做「那爛陀」,是唐玄奘法師留學的地方。82、唐朝有三藏法師,名叫玄奘,曾冒艱險,前往印度取經。83、東晉有法顯法師,往印度取經,曾經過錫蘭及南洋各地。
  • 佛教修行|「尸羅」修煉有這3個階段!
    尸羅(sīla)這個巴利文,原先的意思只解釋作品行。但以佛教在心靈部分的修煉而言,尸羅的意思就是特指某一種品行,而那就是善良的品行。從這個意思再延伸,這種善良的品行也代表著某一類性格,而那就是善良的性格。因此,尸羅除了解釋作道德的品行或以道德為規範的慣性行為之外,同時也指善性,即行持道德原則所要引生的內在質素。
  • 藏傳佛教:各種佛像及唐卡——連載第二篇
    藏傳佛教認為無量光佛是原生的,無量壽佛是他的化身。在藏傳佛教寺院裡無量壽佛的壁畫、塑像、唐卡畫像可以說觸目皆是,特別是在靈塔殿裡,長壽佛是不能缺的。長壽佛著菩薩裝,具文靜的女性特徵。頭戴天冠,梳著高髻,上身袒露。呈現桔紅或土紅色,身上有瓔珞、項圈等莊嚴的器具。
  • 佛教東傳中國,八大佛教分支戒律森嚴,為何密宗會有歡喜禪?
    佛教我們都知道,在古印度發源,早在東漢的時候就傳進我國,從此在中國向四面八方傳去,東渡日本南下緬越,宗教文化發展迅速,到了今天,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三大宗教之一。不過我們今天要說的就是佛教分支之一·密宗。佛教傳到中國,由於理念各不相同,因此因地制宜,在中國分成了八個派別,其中我們最熟悉的是佛教就是禪宗,是達摩祖師一脈相傳,千百年來,禪宗都是中國影響最大,最為成熟的教派。除了禪宗之外,還有天台宗、三論宗、法相宗、華嚴宗、律宗、淨土宗以及密宗七大教派,此八大佛門分支同出一門,卻有個不行同,而其中以密宗為最。
  • 《吉檀迦利》新譯 | 光影交錯的希冀之外
    泰戈爾《吉檀迦利》第41號獻歌 聞中譯及至結尾,徒勞的守候與心衰力竭,不正敘說著人神愛戀的故事中,那一絲若隱若現的絕望麼?詩翁的心靈晶瑩如水晶,折射出美麗而又哀傷的不同顏色,然我卻想著,這漫長的等待與無助的求告之中,依然藏有某種堅定吧?他會來。你知道的。又或。他一直都在。在你身邊,在我心裡。我們是多麼愚鈍的世間人哪!
  • 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
    在佛教的信仰之中,大慈大悲的觀世音菩薩隨緣救度眾生,因此極受民間百姓推崇,且三十三尊應身像各具不同寓意,今天就為大家介紹佛教:多羅觀音,除眾生苦惱,使一切眾生喜悅,遍入諸佛法界自性。〝多羅觀音〞在三十三觀音中位列第二十四尊,〝化身相〞是〝童女身〞的示現。其意為眼、極度、救度,故而略稱「度母」。
  • 最最基礎的100個佛教名詞解釋(入門必讀,建議收藏)
    24、【三藏】經藏(修多羅);律藏(毗奈耶);論藏(阿毗達磨)。 25、【三惡道】地獄,餓鬼,畜生。 26、【三皈依】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佛、法、僧,名三寶。 27、【大乘】菩薩的法門,以救世利他為宗旨。 28、【小乘】聲聞的法門,以修身自利為宗旨。
  • 古代世界的形成(下)——佛教中國化
    果然船沉,賢者們在大河中央,各起神通,竟然也有種種奇蹟發生……據說,阿育王深生愧悔,氣悶而絕,昏倒在地,被水潑後,才甦醒過來,趕緊派人去尋諸賢所在,使者還報,說諸賢已至迦溼彌羅,即犍陀羅。阿育王想請他們回來,被他們回絕了,這故事,出自《大毗婆沙論》卷九十九。什麼叫「毗婆沙」?佛學中,對於經的注釋稱優婆提舍,對於律及論的注釋稱毘婆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