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和虎在佛教中有什麼意義?

2021-01-08 冥帝支招兒

佛教中有好多與動物有關的典故,動物常常與諸佛菩薩有往事因緣,而且也常被用來比喻佛陀的妙相莊嚴,今天給大家介紹一下佛教中的龍和虎。

龍在佛經中是經常出現的動物,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西方世界認為龍是傳說中的一種怪物,通常被想像成一隻巨大的蜥蜴,長著蝙蝠的翅膀、身披麟片、能噴火;也有人把它想像成一條蛇,有帶刺的尾巴。 在希臘語中,龍原來是指任何一種大蛇。 在中東,蛇或龍都蔽看作致人死命的邪惡象徵, 例如埃及的阿佩皮神,就是冥界的一條大蛇。

龍更是中國神話中多數是表示正義和尊貴。傳說龍能隱能顯,春分時登天,秋分 時潛淵,又能興雲致雨,後成為皇權的象徵。歷代帝王都自命為龍,使用器物也以龍為裝飾。 但在遠古傳說中,龍是可馴養的,如帝舜時董父、夏孔甲時劉累和師門都能馴龍。

在佛經中,龍可說是經常出現的動物。 龍族居住在水中,能呼雲興雨,為蛇形鬼類,亦為守護佛法的八部眾之一。 愚痴嗔恚特重的眾生,因業報的緣故,而投生於龍族,出生於戲樂城。 龍族的領袖稱為龍王,他們具足強大的威力,常為佛的守護者。 另外有一類「非法行龍王」,由於不順法行,行不善法,不敬沙門及婆羅門,所以常受到熱沙燒身的苦果以及被迦樓羅捕食的苦惱。在諸尊龍王中,以五大龍王及八大龍王最為著稱。除了龍王之外,龍女、龍子也是經典中極特殊的一群。龍族有卵生、胎生、溼生、化生之別,依次被卵、胎、溼、化四生的迦樓羅所食。《佛母大孔雀明王經》中說,龍王有時行於地上,也常居於空中,恆常住在勝妙高山或在水中。至於他們的形貌,或有一首、二頭,乃至於多頭的龍王,或有無足、二足、四足,乃至多足的龍王。與龍相關的諸尊有妙見菩薩、龍樹菩薩、難陀和優波難陀龍王、娑伽羅龍王、摩那斯龍王俱利迦羅龍王、水天以及西方廣目天等。

虎也是佛教中常見的動物,禪宗中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及詞語。

虎是最大的貓科動物,一般人都認為虎會吃人。 其實,絕大多數的虎都怕人,吃人的虎其中大多為老的老虎或病虎,因為捕不到其他的野獸,只好吃行動最慢的人類。在印度,薩堙太子捨身飼虎的故事廣為流傳,在禪宗也有許多和老虎有關的故事。 據《續高僧傳》卷十六《僧稠傳》中記載,北齊僧稠曾在懷州西王屋山修習禪定,聽聞門外兩虎交鬥,咆響震巖,就以錫杖從中調解,各散而去。此外,隋代曇詢禪師亦有此事跡。而《永嘉玄覺證道歌》中所說:「降龍缽,解虎錫,兩股金環鳴歷歷"即是指這個典故。 依《妙法蓮華經玄義》 卷二下所載,圓教認為肉身可超登十地,故十地菩薩的肉身雖超登十地,已破煩惱而無地獄之業報,但還是有前業所感的肉身不能免去被虎狼所食之畏。餘教則說肉身一生之中不登十地,所以虎狼作煩惱解。佛經與虎相關的用語有:

虎溪三笑:描述儒者陶淵明與道士陸修靜相攜訪問在廬山修行的高僧慧遠。慧遠修行以虎溪為界,不曾跨越過至山下。 但是在二人探訪的歸途中,三人談笑而行,送客的慧遠不覺間跨越了他禁足的虎溪,三人因此相視而笑。 這就是虎溪三笑的由來。

似虎奔山:禪宗用語,意為「如龍得水"。 於禪林中,轉指修學者如果能證悟生死大事,則猶如虎之靠山、龍之得水,而自然顯現出大作為。

千地虎狼:出自合部《金光明經》卷三《陀羅尼最淨地品》,指十地的菩薩猶有虎狼之畏,世尊為說十種陀羅尼咒,菩薩各誦持其咒,可度脫一切怖畏、惡獸、惡鬼、人、非人等災橫煩惱,解脫五障。

相關焦點

  • 【書裡畫外】 上山虎和下山虎,有什麼分別意義?
    虎在我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祥獸之一,是百獸中的王中王,是統治力量的象徵。長期已來在民間,也被示為是權力,同力量的象徵。龍虎齊名龍在前虎在後,但在十二生肖中,虎排行第三,虎又在前龍在後,總之都是權力,英勇,力量的象徵。龍是雲裡來霧裡去,虎是風裡行如閃電,兩者各有特徵區分,各自獨特神威一面。虎在上山虎和下山虎,分別有著不同的意義。
  • 木魚在佛教中的作用和意義都是什麼
    社會的發展誕生了許許多多繁華大都市,給人創造了非常多的工作崗位,城市生活的節奏也越來越快,長期高負荷的運轉也在潛移默化中改變著人的性格,暴躁易怒表現的最為突出。許多人為了緩解生活中的壓力 ,選擇在節假日時走進大自然。領略大自然的風光,以此來緩解心中的壓力和煩惱。
  • 蓮花在佛教中的象徵和意義
    蓮花在佛教中的象徵意義極為深廣如《華嚴經》的《華藏世界品》記載,毗盧遮那如來的華藏莊嚴世界海,有層層無盡的世界。菩薩雖然處於五濁惡世之中,但因持戒的緣故,得使身心清淨無有染著,就像蓮花雖然處於汙泥中,但是自然潔淨而無染著。菩薩的心常安住禪悅,諸相圓滿,使見者都心生歡喜,就像蓮花開放時,使一切見者都心生喜悅。
  • 「龍」與「虎」一樣厲害,為何龍成了中國帝王化身,而虎不行?
    光就銘文字數而言,這就足以讓文物工作者興奮的了,要知道,在安徽出土的青銅器中,除了一九五九年壽縣出土的鄂君啟節,還沒有哪件青銅器有這麼多的銘文。那麼它到底是個什麼青銅物件呢,又有什麼用途呢?考證結果出人意料!
  • 《虎與龍》觀後感
    虎與龍真是好看啊!!雖然也沒有說很吸引人,但是每一集堅持看到最後的話就會覺得很佩服編劇啊!非常了不起的劇本啊,類似於把單口相聲和劇情連在一起,創意和關聯性簡直沒得說!每次聽到結尾都想說給編劇跪了!【附圖Babe的一秒變臉11.7虎與龍太好看了沒話說,又哭又笑超級感人的。
  • 北京上空出現「真龍」 揭秘佛教天龍八部中的龍
    近日,微信佛教圈中流傳著一組照片,有網友聲稱在北京上空拍攝到「真龍」,據稱照片拍攝於2015年6月8日下午,是否「真龍」,還請各位親們自己趕腳。以下是原圖和經小編效果增強後(未做其他修改)的照片對比:
  • 宋朝是刺青鼎盛時期,卻和唐朝差別很大,為何以紋龍虎之類居多?
    宋朝是刺青鼎盛時期,卻和唐朝差別很大,為何以紋龍虎之類居多?《水滸傳》裡的史進號稱「九紋龍」,就是因為他身上刺了九條栩栩如生的龍,魯智深諢號「花和尚」也是因為他滿背的刺青,最著名的青樓女子李師師也是因為燕青的刺青而迷上了他。
  • 佛教中的咒語有什麼功德利益?
    咒語,聽著看似非常神秘,你可能會有這樣一些疑問:佛教咒語到底是什麼?為什麼我們聽不懂?持誦咒語又有什麼利益?佛教最常用的咒語有哪些?今天,小編就和大家一起探討一下。佛教咒語,是一種不能用言語說明的特殊力量秘密語,是在祈求息災、增福開慧時所唱誦的密語。
  • 佛教中的「天龍八部」指的是什麼?
    大家聽過「天龍八部」很多是因為金庸的小說不過,「天龍八部」這個詞本身卻來自於佛教天龍八部是佛教中八類與人不同的眾生分別是:天、龍、夜叉乾達婆、阿修羅迦樓羅、緊那羅、摩睺羅伽因以「天眾」和「龍眾」為代表故稱為「天龍八部」「天龍八部
  • 周易玄老師講易經名言——雲從龍,風從虎
    《西遊記》十二回也有一段關於老虎的描寫:「過了山坡,又聽得呼呼風響,伯欽道:『長老休走,坐在此間,風響處,是個山貓來了,等我拿它家去管待你。』……只見一隻斑斕猛虎,對面撞見。」     從上面描寫中可以看到,老虎行動總是伴隨著風聲。從中國大量的有關龍的繪畫雕塑中可以看到,龍出現總有雲霧相隨。
  • 佛教法器簡介,那些杵、鈴有什麼特殊意義?
    眾所周知,我國的佛教來源於印度,在傳承上卻有漢傳和藏傳的區別,藏傳佛教在吐蕃王朝之後,隨著藏地戰亂興起,漸漸式微,最終伴隨著各地封建領主、軍事將領、貴族和義軍首領割據一方,形成了各個宗派,其中不乏像密宗一樣神秘的宗派,他們誦經時手拿法器,顯得莊嚴神聖,其中左手拿的應該是鈴鐺,右手拿的應該就是金剛杵
  • 生肖虎和什麼屬相最配:生肖龍,互相尊重,舉案齊眉、相互扶持
    那今天小編卓卓就和大家一起來探討了解一番:屬虎的和什麼屬相最配?屬虎的人天性樂觀、精力旺盛、性格勇猛,在為人處事方面積極、擁有高效的執行力,生活中,屬虎的人遇挫會不服輸,越挫越勇。
  • 比上山虎和下山虎更可怕的虎是啥?
    虎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是,不可缺少的祥獸之一,是百獸中的王中王,是統治力量的象徵。長期已來在民間,也被示為是權力,同力量的象徵。
  • 《虎與龍》小小評價下宮九
    對於氣氛和人與人之間的關係渲染的太到位,這種正面的.和諧的.有趣的交際關係,一旦渲染出來,其氛圍是讓觀眾沉迷其中的。但是一旦過分,就會形成一種「烏託邦」式世界。但這不就是影視作品對於觀眾來說最大的意義嗎。去體會在現實生活中體會不到的故事,情感,世界。
  • 地理論龍虎圖文要訣
    或無龍而湊外山為龍,或無虎而湊外山為虎】。註:《地理指南》「有龍無虎多為吉,有虎無龍亦不兇;若得外山連接應,分明有穴福常豐」。5.【或有龍而無虎,須水自右來;或有虎而無龍,必水從左轉】。其實不論龍虎,下水宜高,上水宜低,不必拘於龍高、虎伏。8.【貴員秀而相讓,取彎抱而有情】。註:相讓者,或前或後,不相鬥競也。《雪心賦》「龍讓虎,虎讓龍,只要比和」。彎抱者。勢彎而抱穴也。《明堂經》「龍蟠臥而不驚,是為吉形」。又曰:「白虎彎彎,光淨土山,䚠而臥角,員如合環。虎具此形,乃得其真。《尋龍經》「龍虎轉彎彎,田地遍鄉間」。
  • 龍穿虎肚
  • 佛教為什麼造像?有什麼依據?
    佛教在公元前六世紀初發源於印度,最初流行於印度恆河的中上遊一帶。佛教的創始人釋迦牟尼以無常和緣起思想反對婆羅門的梵天創世說,以眾生平等的思想反對婆羅門的種姓制度,很快得到流行。佛教造像始自印度貴霜時代的犍陀羅,在印度各地不斷完善,之後才傳向東南亞各國和中國。
  • 又是龍又是虎,為什麼文玩的名字都這麼「霸氣」?
    很多的文玩都叫什麼龍,什麼鳳,什麼虎的,這是為什麼?龍作為圖騰,在遠古時期,人們敬畏自然、崇拜神力,於是就創造了這樣一個能呼風喚雨、法力無邊的偶像,對其膜拜,祈求平安。數千年來,龍在人們的心目中是神秘而又神聖的,龍的形象綜合了各種生物的特徵:鹿角、牛頭、驢嘴、蝦眼、象耳、魚鱗、人須、蛇腹、鳳足。對於美好的寓意,所以名字中帶龍也不言而喻啦。咱們看看哪些文玩,帶龍,第一個要說的就是龍眼菩提。
  • 中華虎文化—虎的別名
    虎是亞洲特有的動物,在古代中國廣泛分布於全國各地。人們對虎既怕又敬。更在上古伏羲氏族以虎為圖騰,認虎為祖先,又虎崇拜的傳統。由長期以來,歷史演化,虎仔中國就有了各種不同的名字。中國畫虎名家鞏大川作品忽的早起別名可見於帶有深化色彩的《山海經》中。如《中山經》中的人面虎「馬腹」,其狀如人面虎身,其音如嬰兒。《海內西經》中的九頭虎「開明獸」,身大類虎而九首,皆人面。《海內北經》中的千裡虎「名曰騶吾,乘之日行千裡」,案曰:是謂騶虞。這些稱呼都帶有人的幻想。
  • 聖經中的龍和中國傳統文化中的龍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題圖攝影:隨手君羅馬書1:20隨手傳福音自從造天地以來, 神的永能和神性是明明可知的,雖是眼不能見,如果非常有興趣,非要弄明白不可,那就需要從語言學、生物學、考古學以及歷史、中國傳統文化等多方面進行研究。幸好,已有前人對此進行的探討,我們不必再從頭再來了。在《唐崇榮聖經問題解答》中,有這樣一個問題:聖經中的龍不是好東西,中國的龍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