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皈依佛,兩足尊。
皈依法,離欲尊。
皈依僧,眾中尊。
皈依佛,不墮地獄。
皈依法,不墮惡鬼。
皈依僧,不墮傍生。
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
很多人首次聽說「天龍八部」是因為金庸的武俠巨著《天龍八部》,其實,天龍八部是佛教專有術語,為善道八部眾生,是佛教的護法神。天龍八部都是「非人」,包括八種神道怪物,因為「天眾」及「龍眾」最為重要,所以稱為「天龍八部」。八部包括:一天眾、二龍眾、三夜叉、四乾達婆、五阿修羅、六迦樓羅、七緊那羅、八摩睺羅伽。許多大乘佛經敘述佛向諸菩薩、比丘等說法時,常有天龍八部參與聽法。如《法華經:提婆達多品》:「天龍八部、人與非人,皆遙見彼龍女成佛」。 「非人」是形貌似人,而實際不是人的眾生。
天龍八部:天眾-欲界十二天主諸天眾
一、天眾。「天」就是神。著名的護法二十諸天的大梵天、帝釋天、四大天王、韋馱、閻王等皆是。二十諸天常被供奉在大雄寶殿兩側。
「天眾」,佛教宇宙觀有三界(欲界、色界、無色界)六道(天、人、阿修羅、畜生、餓鬼、地獄)之說,欲界有六重天;色界有十八天;無色界四天。「天眾」就是生活在各層天的眾生,他們的生活比人間優勝得多,壽命也長得多。天眾當然也包括天王,如帝釋天主、大梵天王等,民間常稱天王為神。中文常用省略語,所以「天」字至少包括四義:一、蒼穹;二、天界;三、天人;四、天王。天眾指的就是天人和天王。佛教認為一切事物無常,六道眾生處於輪迴之中,所以儘管天人的福報大,但他們的壽命終了之後,還是要死的。天人臨終之前有五種徵狀:衣裳垢膩、頭上花萎、身體臭穢、腋下汗出、不樂本座(第五個徵狀或說是「玉子離散」),這就是所謂「天人五衰」,是天人最大的悲哀。帝釋是眾天人的領袖。
天龍八部龍首像,出土於北魏永寧寺遺址
二、龍眾。佛經上說,有無數龍王,專管興雲降雨。「龍眾」中的「龍」,跟我國傳說中的「龍王」或「龍」不同,主要生活在水中。我國「龍」的歷史已經被推到8000年前,佛經中有五龍王、七龍王、八龍王等等名稱,古印度人對龍非常尊敬,認為水中生物以龍的力氣最大,因此尊稱德行崇高的高僧為「龍象」,如「西來龍」指從西方來的高僧。古印度人以為下雨是龍從天海中取水而灑下人間,這點也和我國古代文化中的龍很相近。曆書上註明幾龍取水,表示該年雨量的多寡。龍王之中,有一位叫做沙竭羅(意為海)龍王,他的幼女八歲時到釋迦牟尼說法的靈鷲山前,聽釋迦牟尼講說《妙法蓮華經》之後,向釋迦牟尼佛進獻寶珠,即刻轉為男身,騰空而起駕祥雲往南方無垢世界示現成佛度眾。這一罕見盛況,為天龍八部所見。
天龍八部:夜叉明王
三、夜叉。
「夜叉」是佛經中的一種鬼神,其中首領有「夜叉八大將」、「十六大夜叉將」等。「夜叉」本義是能吃鬼的神,又有敏捷、勇健、輕靈、秘密等意思。「維摩經」註:「什曰:『夜叉有三種:一、在地,二、在空虛,三、天夜叉也。』」現在人們說到「夜叉」常指惡鬼。但在佛經中,很多夜叉受佛教化轉為護法善神,夜叉八大將的任務是「維護眾生界」。
天龍八部:乾達婆
四、乾闥婆。是香神,又是樂神,多達6000多位。他們在佛面前彈琴唱讚歌時,"三千世界皆為震動」。這是佛國的中央民族樂團。
「乾達婆」稱為「香神」,是一種不吃酒肉、只尋香氣作為滋養的神,是服侍帝釋天的專管奏樂演唱的樂神之一,身上發出濃烈的香氣,「乾達婆」在梵語中有「變幻莫測」的意思,魔術師也叫「乾達婆」,海市蜃樓叫做「乾達婆城」。香氣和音樂都是隱約縹緲,難以捉摸。我國敦煌莫高窟中大量飛天壁畫形象,其中手持鮮花、瓔珞等供品的即是乾達婆。
天龍八部:阿修羅
五、阿修羅
「阿修羅」這種神道非常特別,男的極醜陋,而女的極美麗。阿修羅王常常率部和帝釋戰鬥,因為阿修羅有美女而無美好食物,帝釋有美食而無美女,互相妒忌搶奪,每有惡戰,總是打得天翻地覆。大戰的結果,阿修羅往往戰敗,上天下地無處可逃,於是化身潛入藕的絲孔之中。阿修羅王性子暴躁、執拗而善妒。釋迦牟尼說法,說「四念處」,阿修羅王也說法,說「五念處」;釋迦牟尼說「三十七道品」,阿修羅王偏又多一品,「說三十八道品」。《大智度論》卷三十五:「阿修羅其心不端故,常疑於佛,謂佛助天。佛為說『五眾』,謂有六眾,不為說一;若說『四諦』,謂有五諦,不說一事。」「五眾」即五蘊」,四諦是佛法中的基本觀念。阿修羅王權力很大,能力很大,就是愛搞「天下大亂,越亂越好」的事,阿修羅又疑心很重,在聽佛說法時,疑心佛偏袒帝釋,故意少說了一樣。
天龍八部:大鵬金翅鳥
六、迦樓羅
「迦樓羅」指「金翅鳥神」。這是一種大鳥,翅有種種莊嚴寶色,頭上有一顆凸起的如意珠,此鳥鳴聲悲苦,以龍為食,每天要吃一條龍及五百條小龍。到命終時,體內積聚諸毒,無法再吃,於是上下翻飛七次,飛到金剛輪山頂上命終。因為一生以龍(大毒蛇)為食物,體內積蓄毒氣極多,臨死時毒發自焚。肉身燒去後只餘一心,作純青琉璃色。
天龍八部:緊那羅
六、緊那羅。歌神。與乾闥婆各有分工,幹閱婆專管演唱俗樂,是流行歌曲音樂家,緊那羅則專門演奏法樂,是專業音樂家。或許是我們比較熟悉的形象,敦煌莫高窟壁畫中著名的那些飛天形象,其中手持各種樂器演奏飛行的,即是緊那羅。是專門演奏法樂的音樂家。在梵語中為「人非人」之意。他們形狀和人一樣,但頭上生一隻角,所以稱為「人非人」,善於歌舞,是帝釋的樂神。
天龍八部:摩睺羅伽
八、摩侯羅迦。是大蟒神,人身而蛇頭。古印度是個多蛇並崇拜蛇的國家。大蟒神也被吸收為護法神。在《楞嚴經》中對摩睺羅伽有以下解釋:「摩睺羅伽,此雲地龍,亦云蟒神,腹行之類也。由痴恚而感此身,聾呆無知,故樂脫倫。修慈修慧,挽回前因,脫彼倫類也。」也就是說,摩睺羅伽是與天龍相對應的地龍,原本是腹行類,但「由痴恚而感此身」,由於「聾呆無知」,反而能「故樂脫倫、修慈修慧。"
本平臺重在分享,很多內容來自網絡轉載,我們不對文章完整性或完全準確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如有異議,請與我們聯繫,歡迎各位提出寶貴意見建議,您們的支持與提醒,是我們將平臺做好的動力。南無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