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治不好病,他的理由令人憤慨

2020-12-24 家常事見孝心

作為我國傳統醫學,與我國文化息息相關。但自民國以來,西藥進入我國,以其見效快、效果好的特點,在全國範圍內流行,甚至有人說「中醫學廢了」。關於中醫廢絕的說法,最早也是來自於章太炎的學生俞樾,他否定中醫的藥理知識和醫學價值,認為中醫只有藥方才有價值,中醫本身沒有任何意義。

國內著名學者魯迅先生也反對中醫,這是因為他的人生經歷所致。其父年幼病重,多次向中醫請教仍無好轉,最後幼年喪父。所以他不信中醫,留學日本也是學西藥,後來棄醫從文,一生都反對中醫。

實際上,這和當時的時代背景有千絲萬縷的關係,1919年是西方西方文化發展而中國傳統文學衰落的五四時期,連孔子的儒學也受到打壓,更別提中醫了。但隨著時代的進步,中醫也逐漸證明了其醫學意義,但仍有一個北大博士,他宣稱中醫為偽科學,毫無根據,更無治病的必要。這裡發生了什麼事?

這個北大博士生的名字叫王福重,他是中央財經大學1998年的畢業生,2001年在北大獲得博士學位。但不像他所學的經濟學知識,他經常會在跨領域的專業領域做一些激動人心的演講。中醫學除了治不好病之外,還有「農夫無用功」,「戰士們冒著槍彈雨是為了虛榮」的言論,讓他在引起爭議的同時也不斷走紅。中醫學到底有沒有用呢?

回答當然是沒有爭議的,自原始社會的《黃帝內經》以來,中醫學就成為我國治療疾病的理論基礎。但中醫將五行與人體內臟聯繫起來,重視氣、形、神的學說更是以五行與經絡為基礎。中醫學從5000年前就開始治療疾病,而西方直到中世紀,仍處於痛到什麼程度呢?

公元前335年,東晉葛洪的《肘後急備方》更是記載了多種疾病的急救方略。就是這種中醫典籍,使法國的兩個國家在1500年後獲得了諾貝爾獎。「肘後急備方」中記載:

山水間多沙蝨,甚細微不可見,人入水浴,及以水浴。這隻蟲子在水裡,在身體裡,和陰天的雨行草裡,也在人裡。就鑽進皮囊,其診斷方法

斑疹傷寒的傳染者是山中的蝨子,而防治斑疹傷寒的方法也在書上一一記載。根據這一理論,法國細菌學家查爾斯.尼克爾研究了「肘後急備方」,並最終於1928年獲得諾貝爾獎。無所不用其極,我國諾貝爾醫學獎獲得者屠呦呦,也是在《肘後急備方》中: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液,服之。在指導下,青蒿素被革新。

由此可以看出,中醫不僅有其理論基礎,也是許多現代醫學的引路人,而王福重一開始個人沒有中醫的基礎,連入門的中醫知識都不懂,就敢放肆地說中醫不能治病是偽科學,這無疑是在譁眾取寵,希望借著貶低中醫來提升自己的熱度。而且,作為我國國粹之一的中醫,在任何情況下都不能輕易中傷和造謠。你對中醫學究竟是否有用有何看法?

相關焦點

  • 北大博士王福重:中醫是偽科學,根本不能治病,他為什麼這樣說?
    北大博士王福重還表示:中醫是偽科學,完全不能治病。他為什麼要下此結論?傳承幾千年的中醫,難道如此不堪? 當人們在主張引進西醫時,同時也開始使用西方醫學體系的思維模式來質疑中醫,中醫學陷入存與廢的爭論之中。即便是當今社會,中醫仍然還是治療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足以見中醫學的確是優秀的傳統文化。中醫中藥在中國的運用已經有幾千年的歷史,經過幾千年的臨床實踐,早已證實中醫中藥的有效可行。
  • 北大博士後王福重:戰士冒著槍林彈雨打仗只是為了虛榮
    在走紅之後,他的言論卻愈發走向極端化,批判中醫是偽科學,但又支持活取熊膽,怒斥「農民無用」,甚至最後還說出了「戰士冒著槍林彈雨只是為了虛榮」這一類的話,也不知道是說「真話」還是為了吸引輿論。澤國江山入戰圖,生民何計樂樵蘇。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
  • 北大教授科研新成果:農民燒柴做飯每年害了10萬人,王福重第二?
    北京大學是我們夢寐以求中的學府,教學和科研都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大學的教授們所展現出的學術和人格魅力更是讓眾生傾倒。但北大在前行的路上,也是飽受爭議。曾經的北大經濟學博士後,經濟學教授王福重,你還記得嗎?他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句話是: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昧。
  • 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沒貢獻,是譁眾取寵還是真知灼見?
    看到這個題目,大家很容易認為這是個譁眾取寵的網紅或者神經病的言論,其實大家錯了,這是,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的言論。不知道王福重是誰的可以去網上搜一下:王福重,中國著名經濟學家。標題上的言論就是出自這位之口:1、中醫不是醫,建立在現代科學基礎上的現代醫學才叫醫,現代醫學是建立在分子和解剖學基礎上的。望聞問切,全世界很多民族都有這麼一套診療體系。好吧,我們不去駁斥他,因為他有權利自己去定義名詞兒。只想問他吃沒吃過中藥?他或許沒吃過。他父母吃過沒有?
  • 北大教授: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高學歷究竟代不代表高素質?
    而前些日子,北大教授王福重的一席話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王福重當眾說:「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出大力流大汗,這是懶惰和愚蠢的表現。」王福重的話的意思就是農民是對這個社會完全沒有貢獻了,這個社會也已經不需要農民了,那麼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 【你們的罵都弱爆了】王福重傳(深度文言+曲周方言),罵得有水平!
    歡迎關注曲周公益----正文分割線-王氏福重者,無字,授博士於北大,專財經,不名,遂奔走哀嚎以求顯,崽於文安
  • 「調脾胃,治雜病」!他花10年時間把大半輩子的中醫經驗寫成書
    文/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 餘燕紅胃口不好?久咳為何難愈?……其實出現這些問題都與脾胃有關?12月15日,佛山禪城區人大代表、區人大常委會委員、佛山科學技術學院醫院主任中醫師謝海青新書《調脾胃 治雜病》在禪城區東方書城舉行新書發布會。會上謝海青分享了急症疑難病診療經驗,也把自己大半輩子的從醫經驗寫進了書中。
  • 王福重:生在農村,卻罵農村人懶的「忘本」教授
    一、著名經濟學家這個人的名字叫做王福重,他是我們國家十分著名的經濟學家。王福重在經濟界來說,還是擁有一番成就的。他是北京大學的博士後,曾經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擔任國貿系主任,現在在中央財經大學擔任經濟學教授的職位。不僅如此,王福重還曾經在各大財經雜誌當中發表過大大小小一百多篇學術論文。
  • 北大醫院名中醫坐診密雲
    11月以來,北大醫院中醫、中西醫結合科主任張學智帶領管理及專家團隊深入密雲院區中醫科調研,制定科室發展規劃,提出加強人員培養、提升科研能力、密切科室交流等建議,並增設中醫知名專家門診,為密雲及周邊百姓就醫提供便利。「以前去市裡看病可不方便了,這下您來了,辛苦了您,方便了我們......」 一位乳腺癌保守治療的女性患者激動地對張學智主任表示。
  • 從治自己的病,到成為中醫名醫(圖)
    他發現,相對於頭痛醫頭,中醫講究把人作為一個整體來調理,他開始學著給自己開藥方。他分析自己患病的5個方面:黎明洩瀉是主病、久病及腎當治腎、久洩腸薄當厚腸止瀉、久病肝鬱情憂當舒肝、醒來即瀉當脫敏——五方面整體同治,服下幾劑藥後,他「感覺好多了」,12劑中藥後,多年洩瀉基本治癒。  「我也能給自己開藥方了。」
  • 王福重專家: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子和水稻,會汙染環境
    不過最近,著名經濟學家,北大教授王福重專家呼籲:農民不要用收割機割麥子和水稻,會汙染環境。這位北大經濟學博士王福重專家出生於1965年,其父母也是河北一戶地地道道的普通農民,由於他的學習成績從小就比較好,後來考上了北京大學,一直讀到博士後,最後被應聘到中央財經大學當教授,想必應該對農村的事情比較了解。
  • 中醫怎麼治失眠
    請問中醫有緩解失眠的好方法嗎?南方醫科大學中西醫結合醫院副院長彭康教授解答:失眠有多種表現,主要包括入睡困難、睡眠不深、易驚醒、早醒、多夢等。當心情不好或過度興奮、睡眠環境改變、重大事件發生時,都有可能出現短暫的失眠,這屬於生理現象,若失眠超過1個月不能緩解,應引起重視、採取措施治療。
  • 北大教授論文表明農村燒火做飯汙染空氣?
    北大教授發表論文,文章中強調,農村燒火做飯,導致空氣中pm2.5嚴重,汙染空氣,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先不看這個言論有沒有科學依據,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家庭來說,這就是一種謬論!為啥那些教授最近都愛關注農村,都愛拿農村說事兒呢?就像鬧得沸沸揚揚的王福重「農民無用論」,最後也是證明,自己打自己的臉!沒在農村生活不知道農村的苦;沒在農村待過,分不清什麼是糧食,什麼是野草;不了解農村就不要說農村的事情!直到今天,我家裡仍然很多時候都在用柴火做飯!
  • 維基百科回應為何將針灸歸為「偽科學」
    如果一名管理者有理由相信某人違反了維基百科的政策,他們可以限制、刪除文章,並發起內部調查,並與其他的編輯一起通過多種方式來修正問題。特別是對於一些有爭議的敏感話題,管理者可以採取一定程度上的保護措施來限制公開的編輯。萊恩表示,有時管理者可以限制用戶或是對不符合維基百科政策和指導原則的編輯進行「恢復」。但是無論怎樣,維基百科的舉動是堅定致力於所有人的信息自由的。
  • 【音樂養生】吳慎教授:中醫需要創新,更需弘揚上品
    吳慎教授說。他將這樣的前景,叫做「科學中醫。」而如果沒有這樣的表述語言,中醫就會一直在人們的誤解中徘徊。吳慎教授將自己的音樂治療方法與迪斯尼癌症中心合作,積累了長達7年的臨床驗證報告,他認為,這才是他說服別人的基礎。否則,再好的言詞都是空谷傳音。
  • 走進名中醫 ——何曉暉教授
    在診室門口等候何教授時,看見一位65歲的老人正拿著足足5釐米厚的病歷耐心地等待叫號。老人樂呵呵地說:「這都是我幾十年來堅持給何教授檢閱的成果啊!每次見到他,我都不覺得自己生病,更像是在拜訪老朋友。」  從醫幾十年,何教授有了眾多老病號,有一家三代都找他看病的,也有口碑相傳遠道而來的外省病人……何教授開著玩笑說:「用你們年輕人時髦的話說,我也有很多的鐵桿粉絲呢。」
  • 北大教授: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說出這番言論的人叫王福重,是著名的北大經濟學教授,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而這一席話讓他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被謾罵不配擁有那一身頭銜:吃著農民種的糧食卻說著忘恩負義的話!王教授的言論中無疑是迎合了這個話題,只是表達非常極端。因為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戶在出大力流大汗地幹活,可他們的收成卻始終達不到期望目標,因此不作反思持續這種狀態繼續勞作的種地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但這也不能怪他們,讓一個種了一輩子田的人突然轉型去搞學習探索顯然是不現實的事。
  • 「辨證論治」不是中醫的優勢 —— 《傷寒雜病論》主要不是「辨證論治」
    (57)病常自汗出者,此為榮氣和。榮氣和者,外不諧,以衛氣不共榮氣諧和故爾。以榮行脈中,衛行脈外,復發其汗,榮衛和則愈,宜桂枝湯。(53)病人藏無他病,時發熱、自汗出而不愈者,此衛氣不和也,先其時發汗則愈,宜桂枝湯。(54)太陽病,下之後,其氣上衝者,可與桂枝湯,方用前法;若不上衝者,不得與之。
  • 中醫只有招魂復魄,才可以無病不治
    人體本身是由意識組成,意識聚合成魂魄,魂魄總稱為神,神附氣,所以神(心)決定氣的頻率高低,因此相由心生,一切疾病皆由心生,未病為心
  • 中醫加AI治未病,「鈞生漢方」中醫診所引領業界推動中醫智慧醫療
    即使隨著現代醫學發展,中西醫—元化根本在於臨床療效,許多疾病難題能從中西醫—元化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思路和辦法。中西醫—元化結合眾多科技手段在抗疫中的應用,讓人們看到了中醫「守正創新"的發展之路。守正意諭仍保有中醫的臨床經驗,創新則是提高臨床療效。 中醫守正創新就是圍繞臨床療效和產品質量這兩個核心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