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教授: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2021-01-13 萬國通看世界

俗話說民以食為天,而種植糧食以供應國民的勞動者們都是辛勞的農民。我國作為一個農業大國,在國家安全上農民同戰士基本屬於同一性質。然而曾有人卻在一期訪談節目中表示:農民出大力,流大汗,是一種愚蠢和懶惰,只有消滅農民,國家才能真正的富強。

說出這番言論的人叫王福重,是著名的北大經濟學教授,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而這一席話讓他處在了輿論的風口浪尖,甚至被謾罵不配擁有那一身頭銜:吃著農民種的糧食卻說著忘恩負義的話!然而實際上我們不能以同樣極端的看法去看這樣一句極端的評價,都知道我國一直注重三農問題,它關係到國家經濟的發展以及社會的穩定,而在三農問題中「如何在解放剩餘勞動力的同時,加快農業機械化以提高農業勞動生產率以應對入世的挑戰」是一直以來的難點重點。

王教授的言論中無疑是迎合了這個話題,只是表達非常極端。因為即使到了今天仍有一些農村地區的農戶在出大力流大汗地幹活,可他們的收成卻始終達不到期望目標,因此不作反思持續這種狀態繼續勞作的種地方式顯然是有問題的。但這也不能怪他們,讓一個種了一輩子田的人突然轉型去搞學習探索顯然是不現實的事。因此王教授的言辭中其實一直是在批評這種現狀,但他的話中也確實可以看出有個人情感,他可能比較反感農民的素質低下,還稱他們不做改變的勞作是愚蠢懶惰的行為,這是無法苟同的否定,因為太絕對了,不過或許王教授所說的消滅農民其實只是想表達消滅這種現狀而已,只是這被他人過分解讀了。

如今時代變了,農民也需要改變,解放雙手,去學習去探索如何事半功倍,這是政府與農民努力的方向。我國是一個人口大國,想要發展就得先解決掉溫飽問題,而農民群體在我國也是一個龐大的基數,未來如何實現全面化新型農民的過度不只是老一輩農民的責任,還是當代年輕一輩的義務,我們需要更多的像袁隆平先生一樣的人物,用智慧與科技讓祖國後顧無憂的走向真正得繁榮與富強。

相關焦點

  • 北大一教授為何揚言說要「消滅」農民
    最近幾天看到很多人在熱議,說北大一教授姓王,這裡就不說出他的名字了,就以王某某代替,說他的名字我怕自己要去刷牙了。那個叫什麼王教授的語出驚人地說要消滅農民,我國才能國富民強。農民不是只有我國才有,全世界的國家都有農民。
  • 農民不該被尊重?北大博士引眾怒,直言「消滅農民」?對國家無用
    雖然和發達國家還有著一定的差距,但是已經遠遠超過了印度等國家。在我國大力推進城市化建設的時候,截止到2019年,我國鄉村常住人口仍有55162萬人。    舉一個最簡單的例子,在今年的疫情之後,聯合國多次發布「糧食危機」的預警,聲稱目前正有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居民,正處在飢餓之中。並且,聯合國還強調,這可能會是50年以來最嚴重的的一次「糧食危機」!聯合國的言論使得人心惶惶。
  • 北大教授:農民燒火做飯,產生大量汙染!請給農民留條路吧!
    這幾年來,農民、農業、農村等三農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焦點,正是因為關注度高,每隔一段時間,總是能出現幾個事關三農的熱點話題。各路專家經常就農村的大事小情、農民生活的方方面面發表看法,有的深受農民支持,有的卻總讓人大跌眼鏡,覺得匪夷所思。
  • 北大教授: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高學歷究竟代不代表高素質?
    而前些日子,北大教授王福重的一席話更是引起了軒然大波,王福重當眾說:「農民沒有什麼貢獻可言,出大力流大汗,這是懶惰和愚蠢的表現。」王福重的話的意思就是農民是對這個社會完全沒有貢獻了,這個社會也已經不需要農民了,那麼事實真的會是這樣嗎?
  • 北大教授科研新成果:農民燒柴做飯每年害了10萬人,王福重第二?
    北京大學是我們夢寐以求中的學府,教學和科研都是世界一流,尤其是大學的教授們所展現出的學術和人格魅力更是讓眾生傾倒。但北大在前行的路上,也是飽受爭議。曾經的北大經濟學博士後,經濟學教授王福重,你還記得嗎?他最令人難以接受的一句話是:農民出大力流大汗在我看來,是一種懶惰和愚昧。
  • 教授請不要叫獸!
    經常看某財經節目的人,應該會認識王福重這個人,他是一個雙一流高校的教授。這段時間他在網絡上徹底火了,不少人應該已經了解了這個人。他在一場辯論中說出重磅言論:「農民只知道蠻幹,對國家無用?」之後又進而補充:「中國的農民對我們國家沒有任何貢獻,辛辛苦苦流汗、賣力沒有任何價值。其實這既是腦力上的懶惰、智力上的愚昧;這些農民貢獻不了技術、也不可能是成為我們發展的推動力量,必須予以消滅!」
  •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
    她25歲是北大的學生,30歲是北大的教授,50歲是北大的校長!1994年7月,黃如讀完研究生考取北京大學的博士,師從中國微電子領域領軍人物王陽元院士,1997年7月,黃如順利從北大畢業,拿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博士學位,並留校任教,先後擔任副教授、教授,2001年破格晉升博導。
  • 北大教授孔慶東,發表不當言論遭到質疑,這種素質如何當上教授的
    很多人都是國家不可多得的人才,為國家做出了重要的貢獻。孔慶東作為孔子的第七十三代傳人,曾經也是國之棟梁,為何後來他被網友謾罵,說他不適合當北大教授?這個社會是一個言論自由的社會,人們想說什麼就說什麼。他的人生反差太大了,早期的孔慶東是人們眼中敢怒敢言的北大青年才俊,後期的孔慶東卻變成了一個滿口髒話,脾氣暴躁的人。他經常出言不遜與網友互懟,還經常發表一些不當言論。很多人得知他是北大教授後,對他提出了質疑。作為國家的高等知識分子難道不應該為人師表嘛?
  • 北大教授研究惹爭議,燒火做飯被扣「帽子」?求放農民一條生路!
    據了解,農民對於專家的看法與建議也褒貶不一,有的深受農民支持,而有的讓人大跌眼鏡,忍不住吐槽。這不,最近有媒體曝出北大的一位專家教授在國際權威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研究論文,論文內容提到,我國農村燒火做飯與取暖會產生大量PM2.5汙染,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對於這樣的觀點,經過媒體的報導之後,立即引起了網民們的熱議。
  • 宋浩元:《以實幹助推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作者:宋浩元 長沙縣泉塘中學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三個短詞承載著的是中華兒女的最大希冀。而這希冀只有緊緊的依靠落實中央決策與人們的勤勞與實幹才能得以實現,所以說我們要以實幹助推民族振興、國家富強、人民幸福。
  • 北大教授:把人當垃圾,火葬哪點好?
    土葬是農村的一項從古代沿襲至今的喪葬習俗,早已深入人心,被農民所接受。然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土葬的弊端也愈發凸顯,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土葬需佔用土地,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因此,有專家提議,全面禁止土葬,轉而推行火葬,以避免大量良田成為墓地!
  • 農民種地是因為愚蠢?假如農民放棄種地會發生什麼
    這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則消息,說農民「不會種地」,所謂的「流汗是懶惰,出力是愚蠢」,農民其實什麼也不會,把農民全部消滅掉,這樣就能完全消除貧困,如果沒有農民拖後腿,國家會更富強。
  • 北大教授論文表明農村燒火做飯汙染空氣?
    北大教授發表論文,文章中強調,農村燒火做飯,導致空氣中pm2.5嚴重,汙染空氣,導致每年數十萬人死亡!先不看這個言論有沒有科學依據,作為一個土生土長的農村家庭來說,這就是一種謬論!早在年初,我就看到了這樣一則消息,說國家將出臺政策,嚴禁農村燒火做飯,否則將受到嚴重處罰!我們聽說過禁止焚燒秸稈,什麼時候說過禁止生火做飯了!這就是一種謠言!為啥那些教授最近都愛關注農村,都愛拿農村說事兒呢?就像鬧得沸沸揚揚的王福重「農民無用論」,最後也是證明,自己打自己的臉!
  • 北大教授:比不愛讀書更可怕的是,一個孩子不貪玩
    北大教授給新生的演講社會學家、北大教授鄭也夫,月初給北大社會學系的新生做了一場演講,著重討論了興趣對人學習的影響。興趣容易讓大家聯想到各種興趣班,但實際上興趣班和孩子自己真正的興趣,可能還是有差別的。雖然最終要說的是興趣,但只有貪玩、多玩、愛玩、會玩,才可能發現自己的興趣,所以玩其實很重要。在演講中鄭也夫教授舉了一個自己的例子:早些年,他見到自己帶的學生,第一個問題就是:你有什麼興趣?學生們都是一臉問號,過一會,表情變成無辜。
  • 著名經濟學家王福重說:農民沒貢獻,是譁眾取寵還是真知灼見?
    經濟學博士(中央財經大學,1998年)、博士後(1999-2001年,北京大學),經濟學教授。中國世界經濟學理事(第九屆),曾任北航國際貿易系主任、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商學院訪問教授(2014年)。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學和金融學基礎理論,公共經濟學、國際貿易、數字貨幣、房地產經濟等。
  • 北大天才數學家,寧願在美國端盤子,也不想回國當教授,如今怎樣了
    當然,張益唐受關注還有另一個原因,他當年在北大學習,是所有人眼裡的「學神」,師長們非常看好這個小夥子,張益唐得以赴美留學。但去了美國之後,張益唐便沒有再想過要回來,他表示自己更願意在美國端盤子送外賣,也不想回國當什麼教授。 國人向來有故土情結,當年赴美留學的詹天佑就曾經說過:「各出所學,各盡所知,使國家富強不受外侮,足以自立於地球之上。」因此,張益唐的選擇引發了許多爭議。到底是什麼樣的原因,讓張益唐說出上面那番話呢?
  • 北大教授認為知識分子都欠農民的債,毅然辭去教職紮根農村13年
    他還說,所有知識分子都是農民養活的,都欠農民的債。因此,他辭掉了北大教職位,紮根農村基層長達十餘年時間。他就是梁漱溟先生,一位有著「婦人之仁」的知識分子。這位年僅23歲的年輕學者引起了學界的廣泛注意,其中就包括剛剛就任北大校長的蔡元培。蔡元培見到梁漱溟後,就對梁漱溟提出了邀請,「以印度哲學講席相屬」。要知道,梁漱溟正經來說只有中學文憑,況且也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少年,他何德何能能做中國最好學校之一的教師呢?
  • 教授觀點 | 北大國發院管理學教授宮玉振:中國傳統領導力哲學
    題記:2020年8月1日,國發院舉辦「北大國發院EMBA論壇第42期暨北大跨文化領導力論壇第16期」活動,北大國發院管理學教授楊壯與宮玉振分別以「西方領導力實質」和「中國領導力哲學」為主題演講並就中西領導力對話。本文根據宮玉振教授的主題演講整理。
  • 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落葉歸根,入土為安
    作者:黟靈今日,一則「北大教授呼籲恢復土葬:別把人當垃圾燒」的消息引發熱議。思想跟不上前衛的我也是非常關注。畢竟落葉歸根,入土為安,是我們民族幾千年的傳統,要讓每個人心甘情願地接受火葬,也不是一件非常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