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歲兒子殺害陪讀母親: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

2020-12-25 墩墩媽媽育兒圈

12月13日,江蘇鹽城。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學生楊某,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

辛苦撫養孩子,本想親手送他走向康莊道,卻不成想,先被孩子親手送上黃泉路。

這是何等的悲劇。

這幾年,青少年弒母案屢有發生。

2000年5月17日,浙江金華高二學生徐力,因不堪學習重負和母親逼迫,殺死自己的母親。2005年5月16日,江蘇14歲初二學生李小明,因為成績下滑,害怕面對失望的母親,向母親舉起了榔頭。2012年2月7日,鄭州市一名17歲名校高中生為擺脫學習壓力,殺害自己的母親。2018年11月22日,濟南建大花園小區,留級多次的24歲大學生殺死了自己陪讀的母親。2018年12月2日,12歲少年因為不服母親的嚴格管教,以「仇殺」的方式殺死自己的母親,並說出了那句駭人聽聞的話「我殺的是我媽媽,又沒有殺別人」。到底是怎樣激烈的衝突,才會讓這些孩子痛下狠手,如此狠心將親生母親殺害?

單看事件本身,衝突都不算太激烈。

但壓垮駱駝的,又何嘗不是一根輕飄飄的稻草?

在鹽城17歲男孩弒母案件發生後,有網友留言:

「希望媒體後續不要給他找理由、挖掘背後母親對他如何如何教育的始末,沒必要,他的行為已經脫離人的範疇了。」

只是,「惡魔」絕不是一天變成的。

一個一個悲劇都在警醒我們,費盡心力讓孩子成龍成才的同時,別忘了該閉嘴時就閉嘴,該放手時就放手,不要和孩子鬥,父母永遠鬥不贏孩子。

1

我是你媽,我還不了解你!

父母不要以打敗孩子為榮

父母總是自以為很了解孩子,你是我生的,知子莫若母,你那顆小腦瓜轉一下,我就知道你想幹嘛。再說了,誰還沒個青春期呢,我們也是過來人。

進入青春期的孩子(泛指9-16歲),自我意識和獨立意識進一步增強,無奈能力有限,還需要家長的羽翼保護,所以內心充滿掙扎和矛盾:

渴望擺脫約束又希望依賴父母;渴望被欣賞、被尊重又懷疑自己不夠好;渴望友情又各種嫉妒;憧憬愛情又壓抑愛情……討厭學習,又不得不學習……

生理在高速發展,心理不成熟卻極其渴望一夜成熟。

這些生理和心理的變化和矛盾,讓青春期孩子的情緒「陰晴不定」。

不聽話是正常,不願受父母過多的幹涉和安排。

我大了我自己的事自己會安排,道理我都懂,拜託你你不要囉嗦不要管。

情緒極其敏感,亂發脾氣是正常,自尊心忍受不了一點傷害。

為什麼我這麼做不可以,為什麼一定要聽你的;為什麼我說的就是錯的,你的就一定對了?就因為你是我媽?!

在衝動地頂撞完家長後,孩子內心也充滿愧疚,但不會表現出來,因為不能輸。

如果父母即使了解孩子的心態,卻無法理解孩子的行為,覺得孩子的頂嘴和衝撞是以下犯上不可饒恕,於是採取各種方式逼迫孩子束手就擒,那麼孩子大概率也會發起更猛烈的攻勢。

吸菸、輟學、沉迷網絡、離家出走、自殘,甚至自殺。明裡或暗裡反抗父母,不惜傷害自己、犧牲自己以懲罰父母的專制。

英國著名的兒童精神分析大師溫尼科特說過:

如果一個孩子要成為一個成年人,那麼是要踩著一個成年人的屍體才能完成這段成長之路的

我們教育孩子的真正目的,是希望孩子能夠超過父母,成為獨立自主、敢為自己爭取機會、實現夢想的勇敢的人。

只是父母走著走著,總是會忽略孩子已經長大,生活能夠自理,甚至理應分擔家庭責任,反而一直將孩子納入自己的保護之中,不允許孩子說不,以家長的威嚴、道德的綁架鎮壓孩子。

這才是輸得徹底。兩敗俱傷。

2

為什麼孩子越管越叛逆?

沒有人喜歡喋喋不休的責備

孩子的成長有三個叛逆期:2-3歲;6-8歲;12-18歲。

不論哪一個階段都不好對付。

你要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你說不要踢那礦泉水瓶子,會吵到鄰居,他假裝聽不見,先踢了再說,被強力制止了還要趁你不注意踢一下再一下。

就是要挑戰家長的底線。

你說不要玩手機了,趕緊做作業,偏要玩,或者就算手機被沒收了也不做作業。

我不好過也不讓你好過。

為什麼家長越是強調「不行、不要、不可以做什麼」,孩子只會更叛逆,越愛和你對著幹?

這其實就是心理學上的「白熊效應」。

美國哈佛大學社會心理學家丹尼爾·魏格納對人類思維抑制影響曾做過一個實驗。

他要求曾被白熊驚嚇或傷害過的參與者不要再去回憶當時害怕或痛苦情景,也不要再去想那隻白熊。

結果人們的思維卻出現強烈「反彈」,參與者們腦海裡很快浮現出一隻白熊,並不斷回憶當時的恐懼經歷。

為避免「白熊效應」,父母和孩子溝通時可儘量減少負面表達,減少催促和命令語氣,將「不行」、「不可以」等否定詞,換成一種正面的,陳述事實的說法。

噓~鄰居奶奶睡覺了,踢瓶子會吵到她。馬上就10點了,你的作業都安排好了嗎?如果要8點到校,我們7點半就要出門了,現在還有5分鐘。

對於青春期的孩子更不要動不動喋喋不休地指責和催促,甚至用家長權威強迫孩子改正或照做。

「跟你說過多少次了,要早點起床!」「跟你說過多少次了,做作業不要拖拉!」「你再不關掉手機,我就沒收你的手機!」「在這張試卷做完之前,別想出去玩!」

對於孩子的生活和學習習慣,要從小制定規則,多開家庭會議,給孩子主動權和話語權。

青春期以後更要給足愛、尊重和信任,引導孩子樹立目標,讓孩子自主安排自己的學習。

當孩子違反規定時,拿規則和目標出來提醒他。

同時,比起口頭的提醒,青春期的孩子更需要的是父母以身作則的示範引導。

心理學家榮格曾說過:

父母對孩子的最不好的影響,莫過於讓孩子覺得他們的父母沒有好好過日子。

父母對孩子最大的支持,是自我成長。

童話大王鄭淵潔寫過一句話::

作為父親,在女兒上小學、中學的十二年裡,我從來沒有對她說過你要努力,我只對自己說,鄭淵潔,你要努力。

世界上最容易被忽視的一件事,就是孩子是看著父母長大的,而不僅僅是父母看著他們長大的。

父母走在前面,做好自己的事,走好自己的路。

孩子的改變,自然而然會發生。

家不是鬥角場,父母和子女,也不是敵對關係,而是互相成長的夥伴。

父母的愛與成長,就是孩子內心的一道光。

3

收起你的「都是為你好」

學會讓孩子自我成長

如今大多數親子矛盾都集中在孩子的學習上。

父母焦慮,孩子內卷,教育競爭越來越激烈。

有人說,子女的教育是父母一生的事業,孩子的成功才是父母的成功。

前一句可以理解,畢竟子女的教育確是父母一生的責任。

但後一句就是偽命題了,乍一看有點道理,但是否也意味著:孩子的成敗關係父母的面子和尊嚴?

所以為了孩子的未來,為了自己的面子,必須抓好孩子的學習成績。

小學、初中、高中、大學,父母一路拉著孩子往前走,焦慮越來越深、孩子的壓力越來越大。

忘了停下來,問一問孩子:你開心嗎,快樂嗎,你喜歡什麼……

這些都不重要,你聽我的就對了,我是你媽,還都是為了你好。

大多數父母都意識不到,很多以愛之名、以「為你好」名義的行為,實際上都在阻止孩子成為一個自主獨立的個體。

曾奇峰老師曾說:

如果父母什麼都替孩子做主,就是在殺死孩子的生命。

靠父母的外驅力前進的孩子,一旦上了大學,失去了父母的監督,擁有了絕對的自由,反而容易迷失方向,沒有目標,惶惶然虛度青春。

《無聲告白》裡有一句話:

我們終此一生,就是要擺脫他人的期待,找到真正的自己。

我們養育孩子,不是為了給自己長臉面,不是為了老了有人養,更不是替我們完成自己年輕時未完成的夢想。

而是為了讓他有知識技能傍身,能選擇自己喜歡的人、喜歡的事業、喜歡的生活;即使面對各種困難挫折,即使看清了生活的真相,依然熱愛生活。

詩人於戈說:

你什麼都可以給孩子,唯獨對生活的經歷,喜怒哀樂、成功挫折,你無法給孩子。他經歷不到這些,他就沒有對生活的獲得感。

孩子成長的最好方法,就是父母學會讓孩子自我成長。

相關焦點

  • 17歲男生殺害陪讀母親,真相殘酷又心酸,為什麼養孩子「吃力不討好」?
    父母傾儘自己的所有,無非是想讓孩子能夠有出息回報父母,可是現在的孩子,不僅不懂得回報,還做出傷害父母的事情,這是一個多麼可悲的事情。 前幾日,網上曝出一則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這件事的結果讓所有人寒心。警方通報結果顯示,高三學生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 母親辭職陪讀被殺,17歲兒子被抓卻稱不後悔:我可以不用學習了
    在這個世界上,大部分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夠成龍成鳳,特別是現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不少父母從小就給孩子報各種補習班、興趣班,有的父母還特意辭職在家,就是為了讓孩子能取得更好的成績。不過,父母的這種愛,有時候卻成了壓倒孩子的最後一根稻草。近日,江蘇一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迅速竄上熱搜。
  • 17歲學生殺陪讀母親逃跑後被抓,發人深省
    網友爆料一中學附近的小區發生一起高三學生殺死陪讀媽媽的命案引網友關注。據知情者稱,學生殺死陪讀母親後試圖逃走後被抓獲。當地宣傳部長證實,警方已經介入。視頻中,眾多市民圍觀,紛紛議論。據準確消息,12日上午,徐某兒子楊某(男,17歲)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一顆心換來一把刀,父母的溺愛就是毒藥
    父母對孩子的愛是偉大的,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離不開父母十幾年含辛茹苦的付出。父母的愛也是無私,不求回報的,他們唯一的願望就是孩子能過上更好的生活。 父母之愛子,必為之計深遠。為了孩子以後能有個錦繡的前程,父母為孩子的教育不計成本,各種補習班和興趣班,生怕孩子落於人後。
  • 江蘇一位17歲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網友透露多個細節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長對孩子簡直是不求回報的愛護,到底怎樣的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確的,令人深思。江蘇鹽城市阜寧縣一位17歲高三的學生,將陪讀母親殺死,此事件一出,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一時間網絡上成為熱門話題。
  • 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網友:那個最愛你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這幾天,江蘇一則17歲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的新聞,迅速竄上熱搜。警方通報結果顯示,2020年12月12號上午,因不服家庭管教,17歲高三學生楊某(男,17歲),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
  • 17歲學生殺害陪讀母親,評論湧入100萬心疼:那個最愛你的人,再也回...
    在很多父母眼中孩子是家庭的希望,家長對孩子簡直是不求回報的愛護,到底怎樣的的家庭教育才是正確的,令人深思。 江蘇鹽城市阜寧縣一位17歲高三的學生,將陪讀母親殺死,此事件一出,引起很多人的關注,一時間網絡上成為熱門話題。
  • 17歲高中生殺死陪讀母親後潛逃,因玩遊戲起衝突,鄰居:過得很苦
    不滿母親管教,17歲男孩殺害母親據人民日報12月14日報導,江蘇鹽城。網傳阜寧縣一陪讀母親在出租房內死亡,隨後其讀高中的兒子被警方帶走調查。對此,13日,"鹽城阜寧公安微警務"發布通報,阜寧一小區一46歲女子在家中死亡,經排查,其子有重大作案嫌疑。
  • 江蘇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致命的15分鐘裡,媽媽沒有任何呼救
    1、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據周圍鄰居講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那個最愛你的人,再也回不來了
    一例是: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還有一例發生在上月13日,南京市第十三中學17歲高三男生李某,也是因為母親說教自己,不服母親管教,然後情緒激動用菜刀將母親殺害,同樣也是長期與母親存在矛盾
  • 縱觀多個兒子殺害母親的案件,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媽媽們要警惕!
    01 陪讀媽媽的意外死亡2020年12月14日,江蘇阜寧縣公安局發出通報:「經初步調查,12月12日上午,徐某兒子楊某(男,17歲)因不服家庭管教,與母親發生爭吵,後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死亡。」11月12日晚,在南京市第十三中學讀高三的男生李某,也是17歲,上完晚自習回到家裡,因為學習的問題被自己的媽媽說教辱罵,李某很生氣,情緒波動很大,一怒之下拿出了家裡的菜刀,一下一下地將餵養自己長大的母親砍傷,直到一動不動。17歲的男生,力氣比媽媽大,可憐的媽媽竟然這樣被自己生養的孩子殺害。
  • 奪命的陪讀警醒父母:這3條紅線千萬不能踩,真的能激怒孩子!
    ,孩子邊讀題邊寫答案,嘴裡念的9,手上寫了一個6,在發現不對勁之後,孩子把6圓圈以上的位置擦了,想著添一筆就成9了,結果粗心的孩子忘記添一筆了,留下一個圈在那裡靜靜地等待被扣分。同樣作為一個母親,看著閨蜜女兒的這些小錯誤,既覺得不應該又理解閨蜜的心塞。「陪讀不易,且行且珍惜」,這句話最近在我們這個圈子極其流行。
  • 江蘇17歲男生殺害母親後續,因不服管教,兇手已落網
    無論原因是什麼,我們都應該更加反思對青少年的心理關懷和教育,避免這樣的人間悲劇。我相信孩子今後的人生心理講被扭曲。今天,江蘇阜寧發生一起重大兇殺案,一位高三學生殺死了陪讀媽媽上了熱搜。最有這件事,剛剛江蘇阜寧警方發布通報稱,17歲男生與母親發生衝突致其母死亡,已被抓獲。
  • 江蘇17歲高三男生殺害母親,因不服管教,警方通報來了
    要和孩子建立有效的溝通,無論何時何地因為什麼事情雙方一定要及時溝通,要知道並不是人人都有讀心術,能夠了解到對方心中在想著什麼,曼聲細語的溝通往往比破口大罵、動手打人還要管用,選對教育方式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不在江蘇阜寧就發生了這樣一起悲劇,一名十七歲男生將自己的親生母親殘忍殺害,下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究竟是怎麼一回事吧!
  • 17歲學生殺害陪讀母親:急功近利的中國式教育,正在摧毀下一代
    現在的孩子壓力有多大?「你們再生一個吧,放棄我算了!」這是一個初中男孩對父母的哭訴懇求,因為男孩覺得父母太煩了。這句話反映的是:孩子覺得奶奶和父母把所有注意力放在他身上,他已不堪重負。很多父母看到這樣的新聞,下意識就會感嘆一句:「這孩子心理素質也太差了,父母把他養這麼大,他說死就死,讓父母怎麼活?太不諒解自己的父母了,太不孝順了。」但很少有父母會想一想,這個孩子究竟是受了怎樣的心理壓力,才會在對世界最好奇的年紀裡毫不猶豫的離開。
  • 江蘇17歲男孩弒母真相曝光:那個沉默的孩子,內心住著一隻「野獸」
    31天前,南京市17歲高三學生李某,跟媽媽發生口角,用菜刀把母親殺害。 31天後,12月13日,江蘇阜寧,同樣是高三學生,同樣是17歲。 因為不服媽媽管教,楊某與母親發生爭吵,肢體衝突中致母親死亡。
  • 高三學生殺害陪讀母親,網友:起因可能是母親的「都是為了你好」
    正因如此,家長們才會不遺餘力想法設法讓孩子努力學習,希望孩子能夠考上好的學校,能夠擁有美滿的人生。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所有當父母的人心裡的想法。於是為了能夠讓孩子用心讀書,很多父母選擇專業陪讀。而陪讀的目的,一方面是可以照顧孩子的生活,另一方面也對孩子起監督作用。
  • 江蘇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後逃跑,被捕後平靜向警察要漢堡吃
    12月13日,江蘇省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就讀的男同學楊某,因為陪讀母親的管教過於嚴厲,竟然將自己母親徐某親手殺害。事發之後楊某沒有進行報案處理,而是第一時間逃離現場,並將母親的屍體鎖在屋內,第二天才被發現。2020年12月13日下午三點多鐘,阜陽公安局接到報警電話,縣城觀湖書園小區中的一個居民稱徐某在自己家中死亡。
  • 江蘇一高三學生將陪讀母親殺害:自己真不是個東西
    17歲男孩楊某,就讀於阜寧縣第一高級中學,高三,母親徐某,46歲,全職媽媽,陪讀,楊某12月12日因不服從管教與母親發生了爭吵,隨後親手殺害了撫養自己17年的母親,事後逃跑,母親屍體直到第二天才被發現,男孩目前已被警方抓獲、據周圍鄰居講,楊某的性格還可以,與同學關係普遍保持不錯,母親徐某性格偏內向。12月13日,江蘇鹽城。
  • 江蘇17歲男生不服管教殺害46歲母親,潛逃一夜落網
    ,很容易出事,日前,江蘇一個17歲少年,就因為不服母親的管教,竟然弒殺了親媽12月14日,阜寧縣公安局發布報:12號上午,觀湖書苑小區居民徐某被兒子楊某殺死在家中。通報稱,徐某17歲的兒子楊某因不服從家庭管教,在肢體衝突中致其母徐某死亡,隨後丟喜愛兇器潛逃,12月13日19時許,公安機關將潛逃的楊某抓獲,目前此案正在進一步偵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