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譚:痛苦皆因執念,放下便能解脫。
使一個人感到痛苦的永遠不是外在的挫折和磨難,而是內心的執念。
一個人如果對於自己外在的痛苦不願意放下,那麼他會永遠地沉溺於痛苦的深淵之中。
就好像有這樣一句話:「如果一個人罵了你一句,你難過一天,他就罵了你一天;你難過一年,他就罵了一年;但是遺憾的是,有的人卻難過了一輩子。
一個人太過於執念世俗,他會活得非常非常的痛苦,而反之,一個人能了卻身外之事,外物不入於心,一切淡然,一切看淡,那麼他會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菜根譚》中有這樣一句話:才就筏便思舍筏,方是無事道人。若騎驢又復覓驢,終為不了禪師。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說:剛登上木筏便想上岸之後捨棄木筏,才是個不為萬物束縛的得道高人。如果騎著驢又去找驢,終究也是一個不能了卻煩心,而難以參透禪機的和尚。
外界的一切都是這個世間在我們面前演化出來的虛妄,太過於在意這一場虛妄,如同一個人執著於夢境之中。
外界事情只是人生的片面,太過於在意,反而會成為人生的負擔,不管是名利還是人生的那一些繁瑣、矛盾、糾葛和痛苦等,你執念什麼,你的人生就會因為什麼而痛苦。
就好像愛情一樣,當你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你所愛的人才能左右你的心情,他的一眸一笑都會撩起你的心弦。
也正是這樣一個道理,如果你看到一個小船,在太在乎一個小船的作用,不捨得放棄,那麼即便過了河,你也給自己增加了一個包袱。
人生中的包袱還少嗎?很多人把人生的這一個過程,活成了拿著背簍撿石頭的過程,就像自己背著背簍在路上行走,不斷地往背簍裡面填石頭,填得越多,背簍越重,自己越痛苦,但是仍然不願意放下。
不如找個地方休息一下,把這些石頭倒出來,有何不可呢?
佛家中說:求心內佛,卻心外法。
佛家參禪都是這樣的道理,形式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心裏面要放得開,沒有執念,一切釋然,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莊子做了一個夢,夢裡莊子變成了一隻蝴蝶,那隻蝴蝶輕盈暢快的翩翩起舞,莊子飛翔的時候,自己的那一份舒心和得意,讓自己完全忘記了自己是莊子。
忽然之間夢醒了,忽然想到自己又變成了莊子,他心裡又驚奇又疑惑,不知道是莊子在夢中幻化成蝴蝶,還是蝴蝶在夢中幻化為莊子的這一生呢。
但是這一刻,莊子卻釋然了,他不會在意這一切究竟是真還是幻,因為無論是真還是幻,都只是一種物化形式,都只是人生的虛妄。
世間萬象,都只是由道而生出來的一種形式,當你以夢幻的態度去看待這個世間的時候,便會不執念於這一切,就會有一種真正的通透與灑脫。
人生也正是如此,我們所執念和計較的,其實並不值得。
因為你所在意的事情都讓你感覺到了痛苦,沒有任何意義,只有放下,才會遇見一個更好的自己。
本文由國學書舍原創,看了這一篇章的智慧,您有什麼不一樣的感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