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

2020-12-24 牛哥談人生

我不信佛,所以我認為,口中常念「繁華過眼雲煙、何必起執念」比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對有用的多。最起碼,這能潛移默化,讓自己看淡很多事。

一個人之所以會感覺不到人生幸福,會時常覺得自己過得不快樂,有時候並不是因為生活過不下去了, 而是因為自己這腦子裡面想的太多了,「我要得到」這種偏執的念想太深了,想不通、想不透、想不開了。

做人其實很簡單,做人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概括起來也就簡簡單單16個字: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

昨天滄海明日桑田,此時繁華彼時落寞。天道輪迴,世事滄桑;境由心造,境隨心轉。煩擾天天有,不撿自然無。塵世種種如雲煙,隨風而來隨風逝。當雲煙散去,天空留不下任何的痕跡,仿佛一切都不曾出現過。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生命之花是絢爛也好,無奇也罷,終究會慢慢凋零,最後化為落花,歸於塵土。到那時誰又能記得,花兒曾經的絢麗與驚豔?

人破肚而出來到這個世界上,不是來體驗苦難的,而是來感受幸福的。生活總是會有這樣那樣的「苦」,但一個人如果沒有嘗過這些苦,就永遠也無法知道「甜」的滋味是多麼的美妙。

人生苦短,忽然而已。在短短幾十年的生命裡, 切莫讓欲望與執念帶來的焦慮、煩擾、憂愁與痛苦,去佔據自己寶貴的生命時光。開心是一天,不開心也是一天,何不讓自己開心的去度過這生命中的每一天。

人生的許多痛苦,不是因為得到的太少,而是因為計較的太多。回歸簡單的心靈,學會減法生活。心靈沒有枷鎖,才會擁有真正的快樂。

人生萬事,除了生死,都是小事;除了自己的事,其他關我屁事。所謂的繁華落寞與擁有失去,不過都是一陣從眼前飄過的雲煙,來了、走了,聚了、散了,想了、忘了,現了、沒了…

相關焦點

  •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試著放下吧!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放下那些自私的欲望和心頭的惡念,放下那些無謂的執著和頑固的偏執,生命中,得不到的,握不住的,都要學會放下。感情的世界裡,面對一段變質的愛情,放手,轉身離開才是你擺脫痛苦的唯一途徑。
  • 只有放下執念,生活才可以變得輕鬆自在。李雙林
    因為你八字比肩太多了,除了日幹己土為自己,其餘己土都代表其他女性,而這些女性都會對你的婚姻造成威脅。八字五行組合比較極端,比劫太多,沒有木來克制,故而你拿她們一點辦法都沒有。有時候,只能任人宰割,在感情上任人傷害,而無能為力。食傷貼身,在追求感情上都更加注重內心的感覺,而不會太看重外表。但內心的這種愛偏偏是最難尋找的。
  • 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也許有未知的迷茫,難測的風雨,有些欲望可以克制,有些執著可以放下,有些爭執可以退讓,當一切滄海桑田,世事變遷,你總會幡然醒悟:一生能放下多少,幸福就有多少。世上本無事,庸人自擾之。佛說: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 佛語勸人放下執念的話
    你看一切事物,無常的、苦的、空的、無我的,你能這樣觀就看得破放得下,什麼都不執著了你才能達到自在。你觀你自在,誰能觀入進去,誰就能自在。不觀呢?不自在。「心經」裡的觀自在菩薩是他觀得自在了,得到這個名號;咱們遇到任何事都不自在,我們是生活在煩惱當中。6. 世事如棋,人生如夢。
  • 人生本過客,何必千千結;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人生,一念舍,一念得,放下,便是自在。 感情如是,人生如此,是一個不斷捨棄的過程,又是一個不斷得到的過程,心有割捨,才會真正收穫快樂,俗話說,「舊的不去,新的不來」。 一份感情,從愛到不愛,內心是痛苦的,是煎熬的,捨不得,不甘心,不服氣,越是想拼命的抓住,越是容易失去;一份留不住的感情,就如緊緊握在手中的沙,終究是留不住的。
  • 世間煩惱,皆在一念之間,執念,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01塵世間,太多內心痛苦的人,大多都是執念太深,想要快樂,卻又要與過往苦苦糾纏;想要幸福,卻總是用念念不忘為難自己;想要解脫,卻又死死抓著曾經不願放手。放不下,一切都難以自在,痛苦糾纏不休,時間在變,人也在變,背不動的,要學會放下;傷不起的,就要看淡;想不通的,就別糾纏;得不到的,那就放手;贏不了的,那就願賭服輸。人生就是一個修煉的過程,用一顆平和的心,去看待不平和的人和事。
  • 一念放下,萬般自在
    放下一段情,一定是哭泣過,絕望過。經歷過,才會成長。人生在世,總會有人喜歡你,也會有人看不慣你。何必在不喜歡你的人那裡,折損了尊嚴。活在這風塵僕僕的世間,總會有幾朵祥雲祥云為你繚繞。不必事事都渴求別人的理解和認同,不怕誤解和嘲諷,不懼流言和傷害。安安靜靜做自己,不動聲色地優秀,不慌不忙地堅強。
  • 放下執念,也是放過自己!
    執念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當執著的時候就會有怨念,唯有放下執著才會自在。哲學上這樣定義它,一個人過分專注於某事某物,長時間淪陷於某種情緒,這一情結就會成為有形,將之束縛住。先說結論,忘記一個人真的好難,只因你的執念太深,你永遠都不會忘記前任。我看有的回答教你怎麼忘記執念,說出一、二、三具體做的方法。方法對不對,非常對,真的有效,真的有人就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忘記了,可是,有句話忘記是更好的銘記。
  • 「美文」人到中年,放下執念
    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內心無法平靜,讓我們的行為無法控制的外界幹擾,我們要試著學會放下執念,不要成為這種思想和情緒的奴隸。先學會換位思考,再學著泰然應對,最後也就不會那麼糾結,從而也就放下執念了。放下心中執念,神清氣爽、豁然開朗,自己也變得灑脫起來了。
  • 放下執念, 方得自在——觀《怨靈纏身》有感
    「竇疤子」在弟弟(守茶人)的勸說下幡然醒悟,放下執念,瘋子一行人成功脫險的一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大惡之人,也尚有良知,這大概是影片最大的一個亮點。所有的恩怨,你若執著於報復,便會滋生出無數的惡,自己也將陷入萬劫不復的痛苦之中。對痛苦的執念,你若放下,便得自由。梅佑坪的山上,其實並沒有那麼多惡鬼,只要你內心坦蕩蕩,走在夜路中,月亮也會一直守護著你,猶如白晝。
  • 餘生,請放下執念,善待自己
    所以說,餘生,請放下執念,善待自己。不要過分地去認定某一個想法,也不要對某一個事物堅持不放,執念對於每一個人的生活而言,都不是一個可愛的東西。倘若已經難以為繼,就不要苦苦糾纏了,放下對他的執念,還自己一個全新的人生,也還給對方一片清明。歲月的輪廓摺疊起來,就會沉甸甸地墜在心底,那些你以為難以忘懷的過去,最終都會在時間的面前消失殆盡,消解了的過往,不會成為你的心傷,更不會磨滅了你對未來的嚮往。
  • 放下執念,走出心魔
    電視劇《花千骨》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這世間最難放下的是執念,有人執著於正邪,有人執著於對錯 ,有人執著於愛恨,有人執著於生死 」。什麼是執念呢 ?比如說,你端著一瓢水,只想倒進正方形的玻璃杯子裡 。於是你端著水走了一天,儘管路過圓形的玻璃杯 ,圓形的瓷杯,方形的慈悲,大盤子、小碗兒等 ,但因為沒找到方形的玻璃杯子,你竟然端了一整天 ……這就是執念太深的人常辦的事兒 ,你可以端上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 。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執念,這些執念其實是你自己不放過自己 ,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想你執著的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什麼 。
  • 放下執念,請與自己和解吧!
    作者:十三書凌晨12點多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這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你的內心,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用自己的那些執念,建造了一個又一個牢籠,把自己困守在裡面,明明牢籠沒有門,可我們活的就像囚犯一樣,永遠翻越不過去執念的大門。我知道:你多麼想逃出來,正如我多麼想逃出來一樣。
  • 看破放下,自在法樂
  • 放下,也是一種美麗的收穫
    生活本不苦,苦的是欲望過多;身心本無累,累的是放不下的太多。曾看到這樣一個故事:一個人覺得生活很沉重,便去見哲人,尋求解脫之法。哲人給他一個簍子背在肩上。指著一片沙礫說:「你每走一步就撿起一塊石頭放進去,看看有什麼感覺。」那人照哲人說的去做了,哲人便到路的另一頭等他。
  • 人生不需要計較太多,斷離心中的執念,才能笑對人生,瀟灑處世
    一花一世界,一葉一如來,春來花自青,秋至葉飄零,無窮般若心自在,語默動靜以自然。故,無論做什麼都要留有餘地,順其自然最好,莫因求不得而放不下,不可以不到黃河不死心,不見棺材不落淚。要試著以清淨心看世界,以歡喜心過生活,以平常心生情味,以柔軟心除掛礙。
  • 你的心中是否有執念?想要幸福,學習放下,從「斷舍離」開始
    由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作推薦序的《斷舍離》開篇:「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何為執念?從哲學上講是通過長期反覆不斷尋找的過程,而得知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同時自身的觀念又被這種需求束縛,相互作用不斷上升的過程。
  • 佛說:放下布袋,何等自在
    他養了一隻狗,名字很奇怪,叫做「放下」。每到日落時分,高僧都會餵「放下」吃東西,嘴裡還呼喚著:「放下!放下!」小弟子覺得很奇怪,就問高僧:「為什麼要給狗起個這麼奇怪的名字,人家的狗都叫阿黃、來福什麼的,為什麼您的狗叫「放下?」高僧不語,讓他自己去悟。
  • 高僧:四個方法,教你活得心安自在
    我見過太多這樣的人,記得一次去寺廟還願時,在莊嚴的大殿上,一位遊客忽然崩潰大哭,正值清晨寺中沒什麼遊客,一位高僧過來把遊客接到茶房開導,我因為好奇也跟了過去。進了茶房高僧看到我並沒有介意,而是又添了一杯茶請我坐下,然後跟這位遊客聊了起來。
  • 放下,是為了活得更輕鬆
    星雲大師曾經說過:「人的痛苦往往不在所得太少,而是擁有和想要擁有的東西太多。想要獲得真自在,就要學會放下。」人這一輩子,來也匆匆,去也空空。何必執著的去追求名和利,這些都是身外之物。這一生,每個人都需要背負太多的東西。更要懂得:舍,就是得;不舍,哪有得。放下,便得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