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下執念,走出心魔

2020-12-24 三姨說事

電視劇《花千骨》中有這樣一句臺詞:「這世間最難放下的是執念,有人執著於正邪,有人執著於對錯 ,有人執著於愛恨,有人執著於生死 」。

什麼是執念呢 ?

比如說,你端著一瓢水,只想倒進正方形的玻璃杯子裡 。於是你端著水走了一天,儘管路過圓形的玻璃杯 ,圓形的瓷杯,方形的慈悲,大盤子、小碗兒等 ,但因為沒找到方形的玻璃杯子,你竟然端了一整天 ……這就是執念太深的人常辦的事兒 ,你可以端上十年八年,甚至一輩子 。

其實,每個人多多少少都有一些執念,這些執念其實是你自己不放過自己 ,有時候換個角度想一想你執著的這些事情根本就沒有什麼 。

心無掛礙,才會活的快樂 。人生一世,最重要的就是要看得開,看開了 , 便能活得自在; 看不開,就只能活在自己給自己設置的牢籠之中 ;活在懊悔,自責,憤恨之中。

凡所執念,皆成束縛,如果你一直活在自責後悔之中,那只能讓自己更加的墮落 , 你以後的每一天都將在這兩種情緒中度過,所以一定要學會戰勝自己的心魔,打敗以前的自己,才能迎接更好的自己 。

面對自己一時之間無法得到的東西,何不用別的東西來替換, 或者想一想:幹嘛非要得到那些東西呢?你在追求它的過程中快樂嗎? 如果你真的得到了它會快樂嗎? 條條大路通羅馬 。換一個自己可以實現的目標和追求,或許你會更加快樂 。

如果這種執念的困擾嚴重幹擾到了你的人生,甚至變成了你現實生活中的阻力 ,而你仍然用心中的執念來折磨現在的自己之時,是否應該要停下來靜靜地想一想,權衡一下自己的得與失 ,用一種正確的方式改變自己 ,解決困擾著自己的問題,讓過去真正地變成過去 。為此,我們每天只需輕輕地放下一點點,每天充實自己 ,當你多年以後,再回頭來看時,生活和時間,已讓我們不知不覺中放下了心中的執念 ,變成了一種回憶中的故事,我們會發現,原來放下心中的執念,並沒有自己想像中的那麼難 。

相關焦點

  • 分手後,如何放下對他的執念?這4點帶你走出困境
    繼而更加想要逼迫自己去放下、去忘記,但結果卻往往不如意。其實,分手後想起對方是一種常態,就如小孩一樣,丟失了一個心儀的玩具也總會傷心難過一陣,更何況是丟了一個心裡那麼愛的人。分手後,如何才能放下對他的執念呢?希望下面這四點能讓你走出失戀的陰霾。
  • 當你學會放下,你的心魔也會漸漸地消失
    所以,往往這些念頭越多,人就會越不滿足,慢慢地,他會屈服於自己的心魔,於是乎煩惱也會越來越多。這時,你得學會放下這些個欲望,慢慢地你的心魔也會得以解開。那麼為啥人的欲望越多,煩惱會越來越多呢?下面我舉幾個例子,你可以看看。
  • 執念太深終成心魔
    私認為,當一個人實在不堪重負時可以做到放下執念,這事基本上算是成功一大半了。"求而不得,故生執念。當斷不斷,必受其亂。執念成魔,生無可戀」很多人覺得痛苦,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心中有執念放不下,起初可能是內心很渴望某一樣東西,有著執著的期盼,而後苦苦追求,但求而不得,故生執念,執念一旦成魔,現實又有落差,當斷不斷,必受其亂,甚者會生無可戀。其實人生很多時候講究變通吧,當這種活法不行,不是還有很多種活法嗎?
  • 餘生,請放下執念,善待自己
    所以說,餘生,請放下執念,善待自己。不要過分地去認定某一個想法,也不要對某一個事物堅持不放,執念對於每一個人的生活而言,都不是一個可愛的東西。它不僅會讓你自己失掉最初美好的模樣,而且還會讓你在固執的過程當中,變得憂愁,傷悲,偏執,瘋狂……與其讓自己找不到最初的模樣,還不如灑脫一些,該放下的就放下,該看開的就看開,哪怕是在感情當中也是一樣的。
  • 放下執念,也是放過自己!
    執念是指對某一事物堅持不放,不能超脫。當執著的時候就會有怨念,唯有放下執著才會自在。哲學上這樣定義它,一個人過分專注於某事某物,長時間淪陷於某種情緒,這一情結就會成為有形,將之束縛住。先說結論,忘記一個人真的好難,只因你的執念太深,你永遠都不會忘記前任。我看有的回答教你怎麼忘記執念,說出一、二、三具體做的方法。方法對不對,非常對,真的有效,真的有人就幾個星期或幾個月就忘記了,可是,有句話忘記是更好的銘記。
  • 放下執念,請與自己和解吧!
    作者:十三書凌晨12點多在朋友圈看到了這樣一句話:這世界上最大的監獄,就是你的內心,走不出自己的執念,到哪裡都是囚徒。這世界上有太多的人,用自己的那些執念,建造了一個又一個牢籠,把自己困守在裡面,明明牢籠沒有門,可我們活的就像囚犯一樣,永遠翻越不過去執念的大門。我知道:你多麼想逃出來,正如我多麼想逃出來一樣。
  • 張藝興《老九門》放下心中執念痴情度餘生
    劇中,張藝興飾演的摸金高手、京劇名伶二月紅,隨著劇集的播出收穫了居高不下的人氣與討論度,其不舍妻子離世,久久難以走出悲痛的痴情設定打動了無數觀眾的心。  張藝興走心演繹二月紅 痴情自白引網友淚崩  《老九門》中張藝興飾演的二月紅對妻子專情一生,不離不棄,面對各類女性主動示好依舊不為所動的痴情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 「美文」人到中年,放下執念
    當我們遇到讓自己內心無法平靜,讓我們的行為無法控制的外界幹擾,我們要試著學會放下執念,不要成為這種思想和情緒的奴隸。我們不是笨,也不是傻,這是我們放下執念後向世人展示的善良。這也不是一種逃避,這反而是一種包容,一种放松,一種與人為善的處世之道。
  • 一人之下解讀:唐妙興與諸葛青有同樣執念,為何結局卻截然不同?
    諸葛青因執念選擇放下敬畏,平凡看待三昧真火同樣是因八奇技的出現對自己門派絕學產生執念,不同於唐妙興對於丹噬的愈加敬畏,諸葛青在執念的影響下選擇的是放下敬畏,諸葛青的打臉之路讓人覺得搞笑又心疼,在掌握三昧真火失敗後,諸葛青想要借參加羅天大醮的機會出來散心,但卻遇到了王也的風后奇門,武侯派的奇門術法在風后奇門面前一敗塗地
  • 菜根譚:痛苦皆因執念,放下便能釋然
    菜根譚:痛苦皆因執念,放下便能解脫。使一個人感到痛苦的永遠不是外在的挫折和磨難,而是內心的執念。一個人如果對於自己外在的痛苦不願意放下,那麼他會永遠地沉溺於痛苦的深淵之中。外界事情只是人生的片面,太過於在意,反而會成為人生的負擔,不管是名利還是人生的那一些繁瑣、矛盾、糾葛和痛苦等,你執念什麼,你的人生就會因為什麼而痛苦。就好像愛情一樣,當你愛著一個人的時候,你所愛的人才能左右你的心情,他的一眸一笑都會撩起你的心弦。
  • 殺鬼,殺的其實是心魔!
    每個人都有執念,從地域、文化、傳統、思想等方面形成的執念,深入骨髓;但在同時,除了堅守自我的本心之外,也缺乏對於外部事物的判斷和處理能力,活在懵懂、矛盾和掙扎之中。因為他的能力,成為了鬼中佐的義子,帕對所接觸到的這些日本文化很狂熱,但這恰恰跟他的阿公劉金福的執念截然相反。劉金福是一個非常執著的人,尤其對於日軍進駐臺島以後,他是一個非常純粹的抗日人士,在他看來,帕的行為簡直不能容忍,因此兩人之間的不滿與隔閡越來越大。帕與劉金福的關鍵人生都體現在戰爭期間的見聞和經歷。
  • 世間煩惱,皆在一念之間,執念,則生怨恨;放下,方能解脫
    有些人,因為對現實無能為力,卻又無法放下執念,內心便滋生了怨恨,不懂得寬容,把自己變得脆弱,怨天尤人,耗費精力,傷害自己的身體,事實上,生活中淡忘你所受的不公,放下對他人的怨憤,學會了原諒和放下,最終受益的是自己。
  • 《追逐繁星的孩子》放下執念,才不會失去的更多!
    其實明日菜和森崎兩個人都有一種執念,那是一種遺憾造成的執念,明日菜才剛剛擁有了一個朋友,還沒有想出幾日他就離奇的死亡了,所以明日菜才想要復活瞬,因為她不能接受這個奇怪的事實!
  • 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
    我不信佛,所以我認為,口中常念「繁華過眼雲煙、何必起執念」比念「南無阿彌陀佛」要對有用的多。最起碼,這能潛移默化,讓自己看淡很多事。做人其實很簡單,做人的道理其實也很簡單,概括起來也就簡簡單單16個字:欲求太多,自尋煩惱;放下執念,收穫自在。昨天滄海明日桑田,此時繁華彼時落寞。天道輪迴,世事滄桑;境由心造,境隨心轉。煩擾天天有,不撿自然無。塵世種種如雲煙,隨風而來隨風逝。當雲煙散去,天空留不下任何的痕跡,仿佛一切都不曾出現過。
  • 人到中年,要學會放下執念,隨緣就好
    有這種心態的人,心中多半有「執念」,就死盯著小概率的結果不放,覺得如果自己不拼一把,就會留下終生遺憾。而從結果來看,這種人荒廢了青春換來的並不美好的結果,才是人生最大的遺憾。對於光哥這種人來說,已經留下遺憾了,要做好兩件事:首先,要放下自作多情的執念,不要活在過去,也不要一直去想自己憑什麼會遭遇背叛,同時,還要認清自己當下已經釀成的遺憾,看淡一些;其次,要學會隨緣,就像我們上午講到的「人到低谷」應該要做的事一樣,要學會查漏補缺,在努力完善自己的同時,隨緣就好。
  • 《尋龍訣》裡胡八一沒有放下丁思甜,差點錯失Shirley,我們沒有放下執念,又會錯失怎樣的人生?
    當他放下執念,打破彼岸花的時候,一切才回歸真實。所以,只要心中有執念,身邊必定就會出現「彼岸花」。只不過每個人的「彼岸花」不一樣,因為每個人的執念不一樣。有些人會抱怨為什麼每份工作都是那麼不如意,總是同事或老闆虧欠自己;有些人則哀婉自己為什麼總是遇人不淑,喜歡的人不是已經結婚男就是隱瞞自己已經結婚的事實;家庭生活中更是如此,為什麼另一半不能像自己希望的那樣好,下一個會不會更好?
  • 在命途無常中放下執念,尋那一絲恬靜——《天龍八部》讀後隨筆
    > 「命途無常」 如果讓我以兩個詞來總結全書,我會用「命途無常」與「放下執念但金庸先生作品的高度絕不只停留在揭示悲劇的水平上,金庸先生在書中以佛家的思想勸誡世人「放下執念」,方能超脫。這在蕭遠山、慕容博及鳩摩智身上體現得淋漓盡致。
  • 《劍豪生死鬥》心魔
    男性肉體崇拜 死亡崇拜——在美學上山口貴由的這部作品契合了三島由紀夫的思想 但山口貴由用一種極端而慘烈的手法去表現這美 又用美去反映醜惡和悲涼 他不批判 他只是冷靜的陳述 無論是作者還是讀者都無法去批判 你要見證殘酷的帶來的美麗和喜悅就要旁觀殘酷帶來的醜惡和悲涼 旁觀者的立場所能做的只剩下嗟嘆      死狂的註解是:沉醉於死亡   沉醉——因酒沉醉喪失神智 因執念沉醉喪失心智
  • 《神奇女俠1984》:放下執念,面對現實,才會獲得更多!
    就必須放下自己的私心雜念。就像當年救下亞馬遜全族的阿斯忒裡亞,她就是用自我犧牲來保全大家。所以,神奇女俠必須超越「本我」,放棄她的心願,承認真愛已死的事實,拿回超能力,戰勝邪惡!這一段落看的藍雨星城是非常動容。
  • 你的心中是否有執念?想要幸福,學習放下,從「斷舍離」開始
    由身心靈作家張德芬作推薦序的《斷舍離》開篇:「想要幸福,我們需要先放下對幸福的執念。何為執念?從哲學上講是通過長期反覆不斷尋找的過程,而得知自己內心真實的需求,同時自身的觀念又被這種需求束縛,相互作用不斷上升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