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蟄
2019年3月6日5時10分迎來「驚蟄」節氣。
《七十二候集解》中有言: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驚蟄,古稱「啟蟄」,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標誌著仲春時節的開始;太陽到達黃經345°時。
驚蟄三候
我國古代將驚蟄分為三候
一候桃始華;
二候倉庚(黃鸝)鳴;
三候鷹化為鳩。
「桃之夭夭,灼灼其華。」春意漸暖,偎白暈紅的桃花李花競相開放,花開嬌色,捂了一個冬天的人們,迫不及待地想要踏春賞花了。
「有鳴倉庚。」倉庚,即黃鸝,黃鸝鳴叫,動物開始求偶。
「鷹化為鳩。」鷹,蟄鳥也,至秋則鳩復化為鷹。古人認為,鷹每年二、三月飛返北方繁殖,已經不見蹤影。只有斑鳩飛出來,於是古人以為春天的斑鳩是由秋天的老鷹變化出來的。鳩,即今之布穀。
驚蟄習俗
吃梨
在山西有「驚蟄吃梨」的習俗。傳說雍正年間,十四世晉商渠家渠百川走西口,正是驚蟄之日,其父拿出梨讓他吃後說,先祖販梨創業,歷經艱辛,定居祁縣,今日驚蟄你要走西口,吃梨是讓你不忘先祖,努力創業光宗耀祖。後來走西口者也仿效吃梨,多有「離家創業」之意,再後來驚蟄日也吃梨,亦有「努力榮祖」之念。
祭白虎化解是非
所謂祭白虎,是指拜祭用紙繪製的白老虎,紙老虎一般為黃色黑斑紋,口角畫有一對獠牙。拜祭時,需以肥豬血餵之,使其吃飽後不再出口傷人,繼而以生豬肉抹在紙老虎的嘴上,使之充滿油水,不能張口說人是非。
蒙鼓皮
驚蟄是雷聲引起的。古人想像雷神是位鳥嘴人身,長了翅膀的大神,一手持錘,一手連擊環繞周身的許多天鼓,發出隆隆的雷聲。驚蟄這天,天庭有雷神擊天鼓,人間也利用這個時機來蒙鼓皮。
驅蛇蟲
驚蟄到,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燻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黴味。
驚蟄進補
肉末蘑菇燒豆腐
【原料】豬肉末50克,蘑菇10克,豆腐200克,醬油10克,蔥花、薑末、黃酒、豆油各適量。
【製作】將豬肉剁成肉末,蘑菇洗乾淨用溫水泡,切成小方丁,泡蘑菇的水留用;再將豆腐切成小方塊,沸水焯過備用。油鍋加熱後,先把豆腐煎至兩面黃,撥在一邊,再下蘑菇、蔥、姜、肉末,煸炒至透,然後將豆腐拔下,加入黃酒、蘑菇湯、醬油同燒,燒至入味,出鍋即成。
【功效】補益氣血,健脾醒胃。
蓮子牛肚
【原料】牛肚1個,蓮子40粒,香油、食鹽、蔥、生薑、蒜、醬油各適量。
【製作】將牛肚洗淨,然後把水洗過的蓮子裝在牛肚內,用線縫合,放鍋中加水清燉至熟。熟後待冷。將蔥、姜、蒜洗淨切成末,加醬油、香油成調料。將牛肚切成絲,與蓮子共置盤中加調料拌勻即成。
【功效】補脾益胃,澀腸固精,養心安神。
芹菜粥
【原料】芹菜40克,粳米50克,蔥白5克,花生油、鹽、味精若干。
【製作】將芹菜洗淨去根。鍋中倒入花生油燒熱,爆蔥,添入水、米、鹽,煮七成熟成粥,再加入芹菜煮至粥熟,調味精即可。
【功效】平肝清熱涼血,化溼,利大小便。
驚蟄的詩
義雀行和朱評事
(唐)賈島
玄鳥雄雌俱,春雷驚蟄餘。
口銜黃河泥,空即翔天隅。
一夕皆莫歸,嘵嘵遺眾雛。
雙雀抱仁義,哺食勞劬劬。
雛既邐迤飛,雲間聲相呼。
燕雀雖微類,感愧誠不殊。
禽賢難自彰,幸得主人書。
觀田家
(唐)韋應物
微雨眾卉新,一雷驚蟄始。
田家幾日閒,耕種從此起。
丁壯俱在野,場圃亦就理。
歸來景常晏,飲犢西澗水。
飢劬不自苦,膏澤且為喜。
倉稟無宿儲,徭役猶未已。
方慚不耕者,祿食出閭裡。
春晴泛舟
(宋)陸遊
兒童莫笑是陳人,湖海春回發興新。
雷動風行驚蟄戶,天開地闢轉鴻鈞。
鱗鱗江色漲石黛,嫋嫋柳絲搖麴塵。
欲上蘭亭卻回棹,笑談終覺愧清真。
清溪松陰圖
(明) 唐寅
長松百尺蔭清溪,倒影波間勢轉低。
恰似春雷未驚蟄,髯龍頭角暫皤泥。
來源|山西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