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露之變:太監軟禁皇帝,一日之內誅殺600位朝廷官員,史無前例

2020-11-17 博史通今

眾所周知,東漢末年,宦官、外戚持續幹政,硬生生將一個巍巍王朝侵蝕殆盡。在東漢滅亡600多年後,唐朝的末年也陷入了宦官幹政的怪圈,比東漢末年更為甚者,唐朝的帝王廢、立、生、死全部被宦官掌握,公元835年的一場「甘露之變」,更是讓唐朝徹底變為了宦官的天下。

一、宮廷的畸形產物,為何屢屢被寵信?

宦官是中國封建宮廷的畸形產物,在《周禮》中就有宦官的記載,這意味著早在周朝時期,周王室和諸侯已經設置了宦官。但當時的宦官僅僅是一種官名,相當於「內侍」,因此,有部分宦官是不需要被閹割身體的。例如秦朝建立之前,有一位很出名的宦官,就是嫪毐。秦二世時期,宦官趙高更是權傾朝野。

到了漢朝時期,宦官基本上都是被閹割後才能入後宮任職,俗語稱之為「太監」。中國歷史上有許多出名的太監,例如,東漢時期的蔡倫,唐朝時期的李輔國、仇士良,明朝時期的鄭和、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

為何總有一些宦官能夠影響歷史呢?究其原因,因為宦官活動於深宮之中,是帝王們從小的親信,和皇帝有感情基礎。再加上宦官一般都無兒無女,執行特殊任務的時候能夠無所顧忌,一往無前。因此,宦官才能屢屢成為影響朝堂的特殊勢力。

二、安史之亂後,唐朝宦官因何會權傾朝野?

唐玄宗曾經把唐朝發展到了頂峰,開元年間,唐玄宗麾下有個著名的宦官,名叫高力士。此人曾幫唐玄宗平定太平公主之亂,他雖然被封為齊國公,但他一生對唐玄宗忠心耿耿,不離不棄,並不擅權。然而,安史之亂爆發後,唐朝元氣大傷,唐肅宗一方面為了平定叛亂,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太上皇唐玄宗復闢,因此重用宦官。當時李輔國等宦官不僅擔任唐肅宗的耳目,負責監察百官,還要幫唐肅宗主持朝政,大臣們的奏摺要先進李輔國之後,才能傳到唐肅宗手裡。因此,宦官勢力逐漸做大。

安史之亂平定之後,各地藩鎮力量凸起,唐朝皇帝為了和藩鎮抗衡,更加重用宦官。特別是在唐德宗「奉天之難」之後,宦官掌控禁軍成為定製,唐朝的君王專制遭到了極大的削弱。同時,宦官們為了鞏固自己的權柄,不僅打壓異己,而且一度幹涉到皇帝的廢立。例如,從唐穆宗到唐朝滅亡,一共8位皇帝,其中有7位是宦官擁立的。

三、唐文宗磨刀霍霍,他能完成清理宦官集團的夙願嗎?

公元826年,宦官劉克明殺死了唐敬宗,另一位宦官王守承立唐穆宗的次子李昂為皇帝,是為唐文宗。

唐文宗27歲登基,對宦官幹政十分不滿,但他剛登基不久,根基未穩,若想除掉掌控禁軍的宦官,必須有足夠的力量才行,於是,唐文宗聯合了兩位朝廷重臣,一位是李訓,另一位是鄭注。為何要聯合這兩人呢?因為李訓和鄭注都是宦官王守澄舉薦的,不容易引起懷疑。

唐文宗和李訓、鄭注秘密合作,前期非常順利,他們先設計殺死了當年謀殺唐憲宗的宦官陳弘志,然後又賜死了王守澄。接下來,他們要消滅掉的對象就是長官禁軍的宦官仇士良。

因為仇士良手握軍權,想輕易除掉他,必須使用奇謀。最終唐文宗和李訓、鄭注三人定下一個計謀:約定在王守澄的葬禮上,讓唐文宗批准仇士良等人前去「護駕」。等仇士良等人進入墓室,由鄭注下令關閉墓門,把禁軍隔離在外,裡面埋伏的士兵便出手殺掉仇士良等宦官。

可以說,這個計謀十分陰狠,若是此計能成,朝堂上有頭有臉的大宦官基本上能被一網打盡。

為了促成這個計謀,唐文宗特地把李訓先升為宰相,把鄭注派到離長安不遠的鳳翔擔任節度使。沒想到的是,李訓擔心此計太順利,鄭注的功勞會超過自己,於是單獨設計了另外一計,稱之為「甘露之謀」。

四、甘露之謀,看似完美,實際漏洞百出的殺人計劃

李訓和鄭注的原計劃定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李訓獨佔功勞,趁鄭注遠在鳳翔,他單獨設計「甘露之謀」,把時間提前到十一月二十一日。這一天,唐文宗上朝,文武百官和宦官按次序站定,李訓的心腹、左金吾衛大將軍韓約突然奏報:「金吾衛衙門後院的石榴樹上,昨晚發現甘露,這是祥瑞的徵兆。」群臣一聽,都趕緊向唐文宗祝賀。李訓等人一聽,立即建議唐文宗親自去看看祥瑞,唐文宗欣然同意,帶著幾位宰相先去觀看。過了很久,唐文宗回來,對「甘露」議論一番,然後建議仇士良等宦官也去看看,仇士良等人好奇,便帶著眾宦官去了金吾衛衙門。

實際上,要殺掉仇士良,最關鍵的一步是讓他和身後的禁軍脫離。只要仇士良能夠進入金吾衛衙門,到時候大門一關,李訓的心腹們從懷裡掏出事先準備好的斧頭,便可以將仇士良等人殺死。在這個過程中,李訓的心腹們犯了兩個錯誤:

(一)李訓讓心腹王璠帶仇士良前去,王璠因為害怕,走路的時候兩腿發抖,「股慄不敢前」,竟然走不動了。說話也結結巴巴,讓仇士良看出異樣。

(二),韓約等人身上藏的斧頭,護送仇士良等人到金吾衛衙門。在風吹之下,仇士良發現帷幕兩側藏有很多士兵,而且還聽到了兵器碰撞的聲音。

「俄風吹幕起,見執兵者甚眾,又聞兵仗聲。」(《資治通鑑》)

五、唐文宗被宦官軟禁,600名朝官被殺

仇士良畢竟掌管禁軍,對這一現象非常敏感,他立即感覺到不對勁,趁韓約不注意,立即掉頭往回跑。邊跑邊招呼禁軍跟著自己保護皇上,等他跑回唐文宗身邊,發現李訓等人正在指揮金吾衛對付自己,仇士良此時才明白,這件事是唐文宗和李訓商量好的。於是,一方面指揮禁軍奪回唐文宗,另一方面誅殺李訓的黨羽。最終,李訓抵擋不住禁軍的進攻,只得逃跑,留下唐文宗在宮廷之後,被仇士良完全控制。

仇士良非常憤恨,不僅囚禁了唐文宗,而且命令禁軍血濺長安城,逢人便殺,百姓流血千裡,朝廷官員被殺者多達600餘人。以至於第二日上朝,官員都不知道該如何排序站立。

唐文宗想用計謀殺仇士良,結果未能成功,內心有愧,只能任由仇士良殺人洩憤。

另一位宰相舒元輿被一頓毒打之後,因無法忍受酷刑,違心地承認他也參與了政變。

李訓逃走後,曾一度想削髮為僧,最終被逮捕,半路上被殺。

鄭注此時遠在鳳翔,他還按照約定等待著十一月二十七日的「原計劃」,對甘露之變完全不知情,最終被仇士良派人秘密誘殺。至此,甘露之變結束。

六、甘露之後,唐朝國不為國,君不為君。

唐文宗被宦官軟禁之後,淪為傀儡,其處境比東漢末年的漢獻帝更為悲慘,整日除了喝酒以外,連大臣都無法相見,最終鬱鬱而終。

唐文宗去世後,仇士良等宦官先後擁立唐武宗等人為帝,此時,外有藩鎮割據、內有宦官專權,唐朝皇帝不能發布政令,唐朝宰相猶如虛設。國不為國,君不為君。當時,年邁的白居易曾調侃道:

「麒麟作脯龍為醢,何似泥中曳尾龜?」

唐朝末年,黃巢起義失敗後,朱溫大權在握,一度剷除了宦官集團,只可惜,此時唐朝已經行將就木。朱溫取而代之,建立後梁,至此,梁唐晉漢周的「五代」時期開幕,唐朝成為歷史。

相關焦點

  • 唐朝後期宦官亂政,「甘露之變」後太監挾持皇帝,四位宰相被腰斬
    到仇士良這兒,雖然沒有親手殺害皇帝,但在其掌權的二十年裡,誅殺了四名宰相,刺傷了一名宰相,處決了二名親王,斬了一名皇妃,如此「成績」,可謂古代宦官史上之最了。更令人心緒難平的是,他竟然有一個這樣的結局:專權幾十年,把皇帝和宰相們也欺負夠了,最後平安地退休。
  • 甘露事變中唐文宗缺乏勇氣?懂中晚唐的生態,才明白唐文宗的智慧
    甘露是難見的祥瑞,於是滿朝文武都跟著高興,宰相李訓提出請唐文宗親自去看看這上天降下的祈福。甘露是一種露水,據說白如雪,甜如糖。在古人眼裡,甘露是異乎尋常的祥瑞,老子的《道德經》中就有「天地相和,以降甘露」之說,《列子》中也有:「慶雲浮,甘露降」的說法。
  • 仇士良的張狂揭露的是甘露之變的真相
    這一年他有過意氣風發,中過十面埋伏,也有過君臨天下,所有的一切都因為那一年李仲言發動的甘露之變。一個太監還能君臨天下,咋不上天呢?這個事問問另一個當事人唐文宗,或許他有更精彩的答案。故事開始於835年11月21日的那個早上。
  • 此人歷經六朝皇帝而不倒,竟是一個生根不淨的假宦官?
    所到之處,地方官員都需供飯奉酒,弄得到處雞犬不寧,地方官員敢怒不敢言。時人對此起了一個專門名稱,叫做"供奉鳥雀"。史書上稱仇士良一夥的胡作非為"暴甚寇盜"。元和十四年(公元819年),唐憲宗開始服用壯陽長生藥,性情變得暴躁多怒,陪侍左右的宦官,經常被斥責甚至被殺。
  • 女醫明妃傳朱祁鈺朱祁鎮結局是什麼 兩皇帝歷史原型
    女醫明妃傳兩個皇帝朱祁鈺朱祁鎮結局如何?女醫明妃傳電視劇一經播出就受到了廣大劇友們的喜愛和支持,那麼對於明朝的兩個皇帝結局如何,追劇的小夥伴們一定很好奇吧,下面小編就給大家帶來了女醫明妃傳兩個皇帝朱祁鈺朱祁鎮結局劇情曝光。  女醫明妃傳手遊下載:進入下載
  • 「天大地大老娘最大」:明朝軍功太監曹吉祥欲造反當皇帝
    【《新龍門客棧》中霸氣測漏的大反派曹少欽,其命名參考了曹吉祥之子(可能是過繼子)曹欽的名字】一位能徵慣戰的死太監曹吉祥是永平灤州人,早年經歷不詳,關於他的事跡最早見於正統初年。那時麓川(在今緬甸境內)思任發反叛明朝,明英宗下令定西伯蔣貴、兵部尚書王驥統兵十餘萬徵討,曹吉祥擔任監軍。
  • 說說唐後期的朝廷鬥爭:牛李黨爭
    唐玄宗在位期間,755年,爆發安史之亂,之後的五代皇帝:肅代德順憲。其中:唐代宗,平定安史之亂;唐順宗,永貞革新;唐憲宗,李愬雪夜襲蔡州,藩鎮皆服從朝廷,唐實現中興。最終,唐昭宗之子唐昭宣帝,則為唐末代皇帝,唐昭宗父子,皆為藩鎮朱溫所殺,唐亡。唐中後期,兩次失敗的改革,唐順宗的兩王八司馬的永貞革新,唐文宗的李訓鄭注激起的甘露之變,而牛李黨政,也貫穿了唐後期的歷史。
  • 明宣宗誅殺漢王朱高煦始末
    事出非常,大軍出徵在外,稍有不慎,始皇帝沙丘之變將重演。 隨軍文臣楊榮、金幼孜於混亂中挺身而出,安排御營內外,秘不發喪。成祖大帳日常飲食照常進獻,平常如初,皇帝駕崩之事,外人無從知曉。
  • 古代那麼多人當太監,難道太監的工資很高嗎?其實並不是
    所以,皇家不會讓他們做「義務勞動」,太監也跟皇室貴族、公卿大臣們一樣,按月領取俸祿。在明清兩代,太監們都有品級之分,其俸祿的高低,也是按照品級的不同而有所區別的。不過,雖然太監有品級,但與朝廷的官員們相比,即便是同品級的太監,其領取到的俸祿也無法與普通的官員相比。
  • 安史之亂後,朝廷唯一依仗的神策軍,為什麼會是太監統領?
    其中之一就是朝廷手中有一支軍事力量,那就是神策軍。然而還有一件事令人不解,那就是這支軍隊在大部分時間裡,其實都是太監在統領的。我們一般會認為太監專權對國家的危害是很大的,事實也是如此,到了後期,大唐很多皇帝幾乎都是太監廢立的,這是非常可怕。那麼,安史之亂後,朝廷唯一的神策軍,為什麼會是太監統領?
  • 【讀通鑑】跋扈將軍梁冀:鴆殺漢質帝劉纘,誅殺太尉李固,達到外戚專權巔峰
    這些人,有的向他大量行賄,有的跟他是姻親關係,在朝廷幹部部門登記在冊的就有四十九人。更可氣的是,此公竟然廣選商賈之徒,用這些生意人補官員的缺。生活奢侈,車馬豪華。先帝(衝帝劉炳)去世,尚在出殯之中,路上百姓都傷心哭泣,此公卻塗脂抹粉,搔頭弄姿,仿佛遊園玩樂,竟無半點傷心之態。先帝的陵墓還沒建好,他就開始更改各項制度,把好的都說成是自己的功勞,把過錯全部推給皇上。驅逐舊臣,使他們不能參加葬禮。
  • 崇禎帝是個好皇帝,是個才庸平平的好皇帝,是個生不逢時的好皇帝
    崇禎繼位時期,邊疆動蕩,在邊疆作戰的將領一般都比較危險,崇禎還要派遣太監為監軍,但是崇禎對太監又不太信任,又派人監視太監,這層層監視搞得在外將領、太監憂懼不已,所以人都抱著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心態以求自保,誰會花心思去浴血奮戰呢。以袁崇煥為例,袁崇煥鎮守薊遼,與後金對峙,使得努爾哈赤和皇太極都沒辦法向前一步。
  • 唐代中後期,太監為何不把皇帝放在眼裡?這事要從唐德宗說起
    太監不過是皇帝的僕人,但在中國歷史上常常有宦官一手遮天的事件發生,其中唐朝是宦官專權的重災區!在唐代中後期,太監幾乎完全控制了朝廷。他們可以廢除皇帝,監禁皇帝,甚至殺死皇帝!唐賢宗李淳和唐敬宗李湛被太監直接殺害,唐文宗李昂被囚禁後鬱鬱寡歡而亡。那麼,為什麼唐代太監如此放肆?
  • 平庸皇帝唐睿宗,為何被稱為「六位帝皇丸」?看完瞬間秒懂!
    如果再加上侄子唐少帝李重茂(李顯之子)的話,李旦就成為中國歷史上僅有的兩位「六位帝皇丸」之一(另一位為唐中宗李顯)。所謂「六位帝皇丸」,是網友的戲稱,指李旦和父母哥哥兒子侄子六人全都做過皇帝。李旦原名李旭輪,史書稱他他「謙恭孝友,好學,工草隸、尤愛文字訓詁之書」,永淳二年(公元683年)改名為李旦,封豫王。嗣聖元年(公元684年),武則天廢唐中宗李顯為廬陵王,改立李旦為皇帝,實際上李旦只是傀儡,被軟禁於宮中,武則天掌握朝政大權,裁決一切政事。
  • 北魏瘋狂太監:連弒三個皇帝,最終被滅三族
    文/林巖南北朝北魏時期,有個叫宗愛的宦官,籍貫不詳,生於東晉隆安五年(公元401年),曾權傾一時,歷任大司馬、大將軍、太子太師等官職,受封馮翊王,成為史上第一個被封為王爵的太監。《魏書》記載:宗愛「天性險暴,行多非法」,生性殘忍暴虐,多行不法,最初因為有罪被處以「去勢」的酷刑,成了「閹人」,太武帝拓跋燾在位時期,宗愛被朝廷任命為中常侍。正平元年(公元451年)正月,宗愛受封秦郡公。
  • 我統計了中國歷史上223位皇帝死因,得出《中國皇帝死法大全》
    高平陵政變後,司馬家族成為曹魏的實際掌權者,等曹髦即位時,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為了剷除權臣司馬昭,曹髦率領貼身侍衛企圖誅殺司馬昭,結果剛出宮門就被成濟殺害,反倒是老老實實禪位的曹奐、劉禪、孫皓三人,得以安享晚年。
  • 鄭旺妖言案——正德皇帝身世之謎
    鄭旺妖言案——正德皇帝身世之謎作者:轅固小生中國古代各朝代,由於統治階層深居高強禁院之內,其對天下之事了如指掌,百姓卻對高牆之內的事卻所知頗少。但人對禁秘之事總是持有好奇之心的,皇宮的牆雖高,但或多或少宮內的一些事會流露出來,而要數懸案數,明朝可謂不少。
  • 武俠劇中最強的六位朝廷高手,一妃一候一相一王一將,第一是太監
    而朝廷的高手都很強大,我們今天來盤點一下武俠劇中武功最強的六位朝廷中人。6 一妃這裡說的就是江玉燕了,出自《小魚兒與花無缺》,她原本是江別鶴的私生女,受盡屈辱,後來進宮成為了皇妃子,修煉了六壬神骰之內的移花接木這門絕世神功,把鐵心蘭、江別鶴等人殺死,更是吸收了劉喜、邀月、憐星等絕世高手的內力,實力登峰造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