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國的義大利語教學經歷了從無到有,從少到多,始終與中意雙邊關係發展同步,成為中意雙邊關係發展的最好見證。今年是中意建交50周年,也是中意籤署共同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諒解備忘錄1周年,在此背景下,回顧義大利教學的發展歷程,分析面臨的機遇與挑戰,展望未來廣闊前景,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與米亞一起見證義大利語在中國的歷史
一、 從艱難起步到發展壯大
新中國的義大利語教學始於新中國成立初期。為更好地與世界各國進行溝通,開展對外交往,促進外貿工作,當時對外貿易部於1954年在其下屬院校北京對外貿易學院(現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開設了新中國高校中的第一個義大利語專業。從此,義大利語作為非通用語種,在師資不足、教學資源稀缺的艱苦環境下起步。
早在20世紀50年代,中國政府就派遣了一批學生前往蘇聯、義大利和瑞士等地學習義大利語,這其中就有著名義大利語文學翻譯家呂六同先生、肖天佑先生,還有柯寶太、沈珩、費慧茹、王煥寶等泰鬥級教師。他們作為新中國義大利語言文學研究的開拓者,為義大利語教學在中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60年,當時中央廣播事業局的下屬院校北京廣播學院(今中國傳媒大學)開設義大利語專業(後因故撤銷,又於2001年重開專業)。1962年,當時外交部的下屬院校北京外國語學院(今北京外國語大學)開始了以本科教育為主的義大利語教學工作。1972年,上海外國語學院(今上海外國語大學)也開設了義大利語本科專業。國內各高校的義大利語教學工作受十年動亂影響大多被迫中斷,直到動亂結束後才逐步恢復。之後,西安外國語學院於1995年開設義大利語本科專業。總之,20世紀的義大利語教學工作可謂是從無到有,艱難成長,為進入新世紀後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師資和人才基礎。
進入21世紀後,隨著中意兩國關係的不斷深入,特別是中國與義大利於2004年建立全面戰略夥伴關係以後,中意教育領域的合作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義大利語教學在中國也進入了井噴發展階段,幾乎每年都有學校增設義大利語本、碩及第二外語教學課程。中國目前已有23所高校開設義大利語本科專業,10所高校招收義大利語碩士研究生(詳見下表)。
中國大學開設義大利語本科專業時間表
資料來源:義大利駐華使館文化處
從上表中可以看出:上海外國語大學率先招收碩士研究生(學碩);吉林外國語大學是第一家招收意語口譯專碩的院校;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和北京外國語大學將在2021年同期開始招收意語口譯專碩。此外,北京外國語大學於2012年開始招收義大利語專業博士研究生,但令人遺憾的是僅僅培養了三屆博士生便於2014年停招。
除招收義大利語本科生外,還有清華大學、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同濟大學、廈門大學等知名高校因與義大利高校有聯合培養項目而把意語作為第二外語在學校開設相關課程。此外,有一些中學也開始開設了義大利語課程,例如上海曹楊二中、天津意斯特美術高中、重慶北新巴蜀中學、湖北襄陽第24中學等。這說明義大利語受到越來越多的中國學生青睞,說明中意教育合作越來越密切,教育交流越來越廣泛,意語教學服務領域越來越寬廣。
中國義大利語教學能夠取得今天喜人的成績,不僅有廣大學習義大利語的人的努力,更有來自國家的大力扶持,還有義大利駐華大使館文化處的鼎力支持。這包括多種形式的師資培訓課程、豐富多彩的線上線下語言文化活動、不厭其煩地提供留學信息及諮詢服務等。義大利語現已經成為世界上學習人數最多的非通用語言之一,現有約6300萬人以義大利語為母語,300萬人將義大利語作為第二語言。目前國內高校開設課程類型非常豐富,主幹課程有基礎義大利語、中級義大利語、高級義大利語,配套課程有義大利語精讀、義大利語口語、義大利國情概況、義大利語口譯、經貿義大利語等,不同學校課程側重方向有所差別。但一般來說,在基礎階段,多以學生的語言能力為主,進行聽、說、讀、寫、譯多方面訓練,此後是綜合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養,例如義大利文學、藝術的鑑賞、經貿口譯等。每年都有大批具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學生畢業,有些從事相關領域的工作,有些選擇繼續進修。
國內義大利語教師群體在不斷擴大,教師水平也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教師獲得博士學位,既有本土培養的博士,也有海外學成或聯合培養的教師;既有本碩博均為義大利語相關專業畢業生擔任教師,也有多學科知識背景複合型人才投入義大利語教學崗位。
二、 從資源匱乏到碩果纍纍
義大利語教學在中國剛剛起步時教學資源匱乏、師資力量薄弱,既沒有系統化成型的教材,也沒有可以藉助的工具書,更沒有教學參考書和視聽資料。即便是在如此艱苦的時期,勇於擔當、責任心強的義大利語學人不畏艱難,孜孜以求,努力創新,取得了豐碩成果。
目前,國內已經有多套成熟的義大利語教材可供選擇,且針對課程類型更加豐富,教師們可以根據各自學校對應的教學大綱靈活選擇:凝聚了眾多前輩教授智慧的基礎課程經典自編教材有《基礎義大利語》四冊(舊版)、《大學義大利語教程》四冊、《速成義大利語》上下冊、《義大利語語法》等;經典原版的編譯教材有《新視線義大利語》三冊、《走進義大利》系列、《Ciao》等;此外還有一系列可用於不同領域課程教學的教材,經貿類課程教材有《義大利語經貿談判與口譯》、《義大利語經貿文章選讀》、《義大利語經貿口譯》、《義大利語經貿應用文》、《經貿義大利語》等;可供翻譯課使用的《意漢翻譯理論與實踐》、供文學文化課使用的《義大利文學》、《義大利國情概況》、《義大利當代文學選讀》、《義大利文學簡史及名著選讀》等;還有非常多的閱讀(精讀、泛讀)教材出版,如《大學義大利語閱讀教程》四冊、《義大利語分級閱讀》系列、《義大利語報刊閱讀》等幫助同學們鍛鍊義大利語閱讀各方面文章的能力。當然各院校也有不少自主精編的教材尚待出版。與教材相比,工具書的編纂是最耗費精力的工程,義大利語界最為經典、實用、全面的詞典非《意漢詞典》(俗稱「大綠磚」)莫屬。這部凝聚了幾代義大利語教師和多位義大利學者心血的詞典是1975年開始編纂,直到1985年8月才發行第一版,共收錄5萬餘詞條。至今它仍是每位義大利語學子經常使用的工具書。此後,專注於教學研究的義大利語學人在缺乏資金支持、成果不被認可的境遇中,秉承無私奉獻之心編纂出版了科技、外交、軍事、經貿、法律、音樂、大數據等各領域詞彙相關工具書。
除教材、工具書外,義大利語教師們在傳播義大利文化方面做出的巨大貢獻還有對義大利經典文學作品的翻譯與詮釋以及有關歷史、文化、經濟、政治等各領域的學術專著的譯作和著述。更有一些作品獲得中意兩國政府、學術界的高級翻譯獎,具有極高的影響力和學術價值。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大學教師科研能力要求的不斷提高,越來越多的青年教師投入科學研究工作中,並且取得了可喜的成績。國家社科、教育部社科均有青年項目立項,如北京外國語大學的「義大利思想家洛倫佐·瓦拉的《論快樂》翻譯及其倫理觀研究」、南開大學「義大利文學地域主義與國家認同研究」、對外經濟貿易大學「『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義大利的語言政策與規劃研究」、北京外國語大學「意漢雙向平行語料庫的構建與研究」等等。國家級、省部級科研立項的成功展示了義大利語教學屆青年教師們的科研能力,同時也助推教學能力更上一層樓。
教育的目標是為國家和社會培養、輸送高質量的人才。義大利語專業畢業生的人數從初期的多少年才只有十幾個到每年幾十個,再發展到現在的每年超過百名。幾代義大利語教師的辛勤耕耘已經為我國各行各業輸送了大量義大利語人才,他們走進國家機關、政府部門,或就職於外貿、教育、旅遊、文化、媒體等諸多領域。近年來,隨著國家、社會對於「外語+專業」的複合型人才需求的增加,有更多的義大利語專業畢業生前往海外或其他院校繼續拓展視野,豐富自己的知識結構,力爭成為複合型人才。義大利語人才在各行各業利用本身的語言優勢為我國的建設發展添磚加瓦。2019年中意兩國籤署「一帶一路」諒解備忘錄後,雙方的政治、經濟、文化交往愈發密切,在這樣重要的背景下,需要更多語言技能強、專業知識精的義大利語人才為促進兩國之間的合作與交往服務。由此可見,義大利語教學也愈加重要。
三、在機遇和挑戰中展望未來
六十六載艱辛探索,義大利語教學事業的發展凝聚了無數意語人的心血,國內各院校逐漸摸索出自己獨特風格與優勢方向,或專注語言文學領域,或側重經貿、旅遊、新聞等領域,學科建設有序進行且已經取得一定成績。隨著中意兩國各領域合作不斷拓展,無論是政治、文化方面的交流,還是對外貿易、旅遊業的發展,都需要有專業知識的義大利語人才的參與。因此,義大利語教學的廣度、深度均待進一步拓展,只有與時俱進才能滿足國家的需求,適應社會的飛速發展。
在機遇和挑戰面前,中國的義大利語教學也在不斷探索和創新對外合作模式。目前,設有義大利語專業的高校均與義大利高校有著較為廣泛密切的聯繫,校際之間的合作模式既有聯合培養也有交換生項目,學生們有機會在大三、研二時前往義大利學習進修,或選擇2+2、3+1、4+2的培養模式。從合作院校來看,各校均選擇了義大利多所著名高校作為合作對象,例如博洛尼亞大學、羅馬智慧大學、卡利亞裡大學、錫耶納外國人大學、比薩大學、特倫託大學、威尼斯大學、摩德納大學、米蘭理工大學等。出國交流對於外語專業的學生而言是不可多得的機會,可以親身領略所學語言國家的風土人情,感受國外教學方式的不同,實際運用義大利語提高交流能力、開拓視野,結識外國友人、推廣中國文化。同時,出國交流還是非常寶貴的人生經歷,有利於幫助學生找到今後發展的方向。
語言教學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語言本身,更重要的是語言背後的歷史和文化,在這個充滿機遇和挑戰的時代,義大利加入「一帶一路」倡議合作、我國對國別研究的高度重視,以及中意兩國各領域日益密切的合作,都對義大利語教學提出了更高更緊迫的要求,這不僅需要學生擁有紮實的語言技能,還要擁有國際化視野、相應的專業知識和一定的學術研究能力,能夠將所學知識真正運用到研究和工作實踐中,進而為推進中意兩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領域的交往合作做出貢獻。
語言不僅僅是交流的工具,更是了解一個民族、一種文化的重要載體,還是一種新的思維方式、一個看待世界的全新視角,每一位義大利語學人都需要帶著理性、自信的態度對待外來文化,從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領域,在學習和研究中開拓一片新的天地。相信不久的將來中國會再有學校開設針對義大利語專業學生的博士點,為義大利語學人提供進一步學習研究的機會。同時,我們也期待義大利語教學能像英、法、俄語等成熟的外語學科一樣在國內設立統一的、權威的等級考試,提高義大利語教學的規範化和標準化水平。
(作者單位: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義大利語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