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電影《音樂家》提前看片會:走近冼星海的傳奇人生,時空穿越演奏《黃河大合唱》
鐵漢胡軍柔情獻藝《音樂家》音樂的魅力足以跨越國界,電影亦能溝通世界人民的情感。戰爭音樂史詩《音樂家》作為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的電影,將肩負這一重任,架起中哈兩國人民友誼的橋梁。影片近日曝光高能片段,《黃河大合唱》跨越時空感動交匯,有觀眾真情實感評價其「燃到淚目」。
-
電影《音樂家》看片會在西安舉行
全文1600字,閱讀時間約4分鐘5月11日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影片《音樂家》在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西安電影《音樂家》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北京閃亮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電影集團共同出品,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
-
電影《音樂家》17日中哈同步上映!
《音樂家》在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西安舉行看片會 2017年6月8日,在兩國元首的見證下,中哈籤署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與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政府關於合作拍攝電影的協議》,《音樂家》成為該協議的啟動項目,也是中國「一帶一路」倡議與哈薩克斯坦「光明之路」新經濟政策戰略對接在人文領域的重點合作項目。
-
一曲《黃河大合唱》盪氣迴腸,電影《音樂家》揭秘冼星海生命中的...
華夏時報(chinatimes.net.cn)記者王義偉 北京報導「風在吼,馬在叫,黃河在咆哮,黃河在咆哮,……」如果說中華民族有一個抵禦外侮、強壯自身的強大的民族魂,那麼毫無疑問,誕生於硝煙瀰漫的抗日戰場上的《黃河大合唱》,就是這個民族魂中最激越的音符。
-
《音樂家》出品人:首日排片不足2%,觀眾和院線可能誤會了《音樂家》
該片前後拍攝歷時五年,地域跨越中國、哈薩克斯坦、俄羅斯三國,先後將近兩萬人參與製作,中哈兩國元首在會晤時曾多次提及,並被北京國際電影節選為開幕影片。 這就是將於5月17日上映的電影《音樂家》。恰逢近年來,隨著「一帶一路」建設的推進,中國與印度、俄羅斯、泰國、越南等國家的電影合作獲得了快速發展,交流也日趨緊密。 2013年,沈健在「一帶一路」論壇演講中聽到了一個故事:1941年衛國戰爭爆發,中國著名音樂家冼星海輾轉來到阿拉木圖,音樂家拜卡達莫夫為他提供了溫暖的家。
-
電影《音樂家》5月17日上映,在光影中走進冼星海的傳奇人生
>在古絲綢之路起點「一帶一路」重要節點城市西安舉行看片會電影《音樂家》由中共陝西省委宣傳部、中共西安市委宣傳部等聯合攝製,北京閃亮影業有限責任公司和哈薩克斯坦國家電影集團共同出品,西安曲江影視投資(集團)有限公司等聯合出品。來自中國新疆的西爾扎提·牙合甫擔任導演,中國著名演員胡軍、袁泉、劇雪和哈薩克斯坦國寶級演員別裡克·艾特佔諾夫、阿魯贊·加佐別可娃等聯袂主演。
-
觀看電影《音樂家》
5月17日,我們觀看了由中國與哈薩克斯坦合作拍攝的電影《音樂家》。票是冼星海的女兒冼妮娜給我們送來的。這部影片,她還擔任了總顧問。
-
「一帶一路」電影周,跟著電影去旅行
這個夏天,我們可能無法親身到國外旅行,但在上海國際電影節「一帶一路」電影周,我們可以跟著電影,讓目光飛向歐洲、美洲、亞洲、非洲,與那裡的生活相遇,放自己的心靈去旅行。今年「一帶一路」電影周共展映影片17部,主人公的腳步遍布五個大洲,從埃及尼羅河到美洲大原野,從山川壯美的中亞到林木蔥蔥的東歐,從都市、工廠到戰爭、探險,記憶、身份,文化與情感交織碰撞,在電影的旅行中有角色與角色的相遇,也有心與心的相知。
-
電影《音樂家》胡軍傾情演繹冼星海,令人感動落淚
電影《音樂家》作為」一帶一路「走向世界,讓世界了解中國文化窗口的重點人文領域項目,在北影節上映以來好評如潮,讓在場的觀眾們感受到了冼星海,這位人民音樂家的無窮魅力和人性的閃光點。《音樂家》這部電影是我國與哈薩克斯坦聯合攝製,前後歷時五年拍攝完成的,在開拍之前主創人員耗時兩年,走訪了中、哈、俄許多當年冼星海居住生活過的地方,採訪了大量的當事人並收集了大量相關的資料,先後有三萬多人次參與了拍攝,可謂聲勢規模之大,場景和參與的人員居多,開啟了電影拍攝的先河,也開啟了中哈兩國電影拍攝的裡程碑,對於中哈兩國人民來說,具有重要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
-
星海畢業禮大合唱秒變演唱會!畢業生被快閃求婚,現場高甜
大家一定很好奇他們的故事我們問到了↓↓男主夏先生曾就讀於星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和本科同班同學劉同學是2014年7圖據 星海音樂學院(xinghaiguanfang)星海音樂學院位於嶺南文化中心廣州是華南地區唯一的高等音樂專業學府學校以音樂與舞蹈學學科為主
-
電影《音樂家》全球首映禮舉辦,高能片段「燃到淚目」!
首映典禮映後環節,演員胡軍的父親、《我愛這藍色的海洋》的作者和首唱者、著名軍旅歌唱家胡寶善和大伯,以一曲《讚歌》名揚四海的著名歌唱家胡松華,在觀眾的淚光中登臺,盛讚《音樂家》洋溢全片的家國情懷和感人至深的中哈音樂家情誼。
-
電影《音樂家》討論專題
5月17日,電影《音樂家》上映。在紀念《黃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以及毛澤東《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發表77周年之際,該片的上映具有格外莊重的儀式感,也喚起我們對音樂家冼星海的哀思與景仰。影片記錄了冼星海在蘇聯衛國戰爭中,流離到哈薩克斯坦的阿拉木圖,在那裡與當地人民共同創作、共同生活並結下深厚友誼的故事。
-
一帶一路 中企前進哈薩克斯坦
以礦產和能源為例,中國企業來最初進入到哈薩克斯坦,以參與上遊資源為主,但這些年陸續開始出現深加工項目,如煉化廠、冶煉廠,抑或是天然氣發電這樣的項目。 「也有企業計劃到那裡建立化肥廠,原因在於,那裡的天然氣價格便宜,用電也更為便宜。」
-
電影《音樂家》重現冼星海往事,胡軍袁泉主演
金羊網訊 記者何晶報導:4月13日,戰爭音樂史詩《音樂家》作為開幕影片,正式拉開第九屆北京國際電影節的序幕。電影《音樂家》講述了蘇聯衛國戰爭期間,中國傳奇音樂家冼星海在莫斯科參加後期製作工作,突然爆發的戰爭讓他流離失所,幾經輾轉來到阿拉木圖。
-
小片之魅:「一帶一路」電影的國家敘事
這是墨西哥導演阿方索·卡隆在《羅馬》中的鏡頭語言,也是「一帶一路」國家影像表達的一個特點。從黎巴嫩的《何以為家》到新加坡的《熱帶雨》、從蒙古的《再別天堂》到伊朗的《夢中的城堡》等等,這些享譽上影節的小製作,來自不同地域,但創作美學的核心是根植自己所在的鄉土,緊扣時代衝突的命題,充滿對現實生活的觀照,飽含對人物命運的悲憫。
-
中哈合拍電影《音樂家》,還原民族音樂家洗星海的傳奇經歷!
由西爾扎提·亞合甫執導,胡軍、袁泉領銜主演的歷史劇情電影《音樂家》將於5月17日在內地公映。該片講述的是我國著名的民族音樂家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歷經艱難仍不忘創作音樂的感人事跡。電影《音樂家》劇照該劇由中哈兩國共同出品製作,為我們真實呈現了一代民族音樂家冼星海在哈薩克斯坦期間的傳奇經歷,還原大藝術家創作名曲《黃河大合唱》背後的故事。
-
電影《音樂家》獲專家好評:愛國主義融入溫暖人性
電影《音樂家》獲專家好評:愛國主義融入溫暖人性 原標題: 新華社北京6月22日電(記者白瀛、高蕾)日前在京召開的研討會上,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首部合拍故事片《音樂家》獲得好評。
-
讀懂人民日報「三張牌」,「一帶一路」已ready!
也許您也注意到了,最近無論是翻閱報紙,還是打開電視,抑或是瀏覽網頁、看看手機,「一帶一路」這個詞,正在以越來越高的頻率進入到您的視野。面對如此紛繁的信息,您是否有些眼花繚亂?別急,讀報君從5月11日的《人民日報》上看到了三張牌,把「一帶一路」講得透透徹徹,張張都用在了點子上,您也來了解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