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天下】世界十大螳螂 中華大刀螳上榜,第一名實力最強悍!

2021-02-18 蘭州成功美術館
1、非洲綠巨螳

  詳細介紹:非洲綠巨螳的性格是非常兇猛的,力量也非常大,是所有螳螂中實力最為兇悍的種類,不僅可以捕食昆蟲,蛇、鳥甚至是老鼠和青蛙都不在話下。

2、中華大刀螳

  詳細介紹:中華大刀螳遍布我國各地,是一個生存能力非常強的物種,它的體型非常大,足部呈細長狀態。

3、廣斧螳螂

  詳細介紹:廣斧螳螂在我國的南方最常見,它身型屬於比較有色的,翅膀上還長有一對白斑,分布寬大且短小。

4、蘭花螳螂

  詳細介紹:蘭花螳螂主要分布在熱帶雨林地區,這種螳螂的偽裝能力非常強,它能夠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形態和滑板特別的相似,也因此得名。

5、刺花螳螂

  詳細介紹:刺花螳螂全身布滿了荊棘,和蘭花螳螂的習性是比較類似的,但是這種螳螂目前主要分布在分粥地區。

6、魔花螳螂

  詳細介紹:魔花螳螂有著「螳螂之王」的稱號,是目前世界上最稀有的螳螂種類,體型非常的士,並且身上的顏色非常複雜,目前在非洲地區比較常見。

7、馬來樹枝螳螂

  詳細介紹:馬來樹枝螳螂的體型是所有螳螂種類中最大的,長相很特殊,其視力和靈敏度極高,抓捕獵物時會很迅猛,並且只吃活著的生物。

8、小提琴螳螂

  詳細介紹:小提琴螳螂因為體型與小提琴特別相似而得名,這種螳螂主要捕食飛行類的昆蟲,比如飛蛾、蒼蠅等等。

9、枯葉螳螂

  詳細介紹:枯葉螳螂由於外形和枯葉非常的相似而得名,主要分布在馬來西亞。它的翅膀在收緊之後就和普通的枯葉看起來沒有任何區別,甚至能夠看到它身體上的「葉脈」和「葉經」。

10、金屬螳螂

  詳細介紹:金屬螳螂由於身形非常的有光澤,像金屬材質得名,這種螳螂主要分布在樹林和草叢地帶,性格好鬥,喜愛吞食昆蟲和幼小的動物。

相關焦點

  • 世界十大螳螂 中華大刀螳上榜,第一名實力最強悍!
    1、非洲綠巨螳  詳細介紹:非洲綠巨螳的性格是非常兇猛的,力量也非常大,是所有螳螂中實力最為兇悍的種類,不僅可以捕食昆蟲,蛇、鳥甚至是老鼠和青蛙都不在話下。2、中華大刀螳  詳細介紹:中華大刀螳遍布我國各地,是一個生存能力非常強的物種,它的體型非常大,足部呈細長狀態。3、廣斧螳螂
  • 地球上10大螳螂,非洲綠巨螳和中華大刀螳領銜,你知道幾個?
    1、非洲綠巨螳:非洲綠巨螳的性格是非常兇猛的,力量也非常大,是所有螳螂中實力最為兇悍的種類,不僅可以捕食昆蟲,蛇、鳥甚至是老鼠和青蛙都不在話下。 2、中華大刀螳:中華大刀螳是全國性品種,廣泛分布於南北各地,是一個生存能力非常強的物種,它的體型非常大,足部呈細長狀態。
  • 螳三彩:天藍色的螳螂卵
    上一期簡單講了講中華螳小蜂的故事,這次我們再來觀察一種出現在螳螂卵上的有趣現象,要講述這種現象,我們依然用廣斧螳的卵作為模板。
  • 誰是螳螂的天敵?
    廣斧螳,是中國最常見的螳螂之一,它們身形壯碩、儀態威武、表情豐富,很是令人喜愛,同時它們也擁有較強的捕食和生存能力,下至螞蟻上至胡蜂,只要一個不留神都有可能成為廣斧螳的盤中餐
  • 這朵「蘭花」原來是螳螂啊
    在眾多的擬態中,最讓人賞心悅目的當屬蘭花螳螂了,聽名字就知道,螳螂和蘭花之間有了關係。蘭花螳螂跟我們經常見到的中華大刀螳不同(就是全身翠綠翠綠舉著兩把大刀的傢伙),屬於螳螂目的花螳科,和中華大刀螳的體型不同,成年的雌性蘭花螳螂體長為5-7cm左右,而雄性只有2-3cm。
  • 螳螂的愛,是那般死去活來
    另一個成語是出自《莊子 人間世》的「螳臂擋車」,說的是齊莊公在出獵時,車行至路途,見一螳螂高舉其臂站在路中間,紋絲不動,似想與來車相搏之狀。用以比喻那些自不量力的人。從這兩個成語故事看,好像螳螂是一種妄自尊大的傻乎乎的小蟲。在中國還有一種高深莫測的武術叫「螳螂拳」,就是模仿螳螂的動作創造出來的一套拳法。騰躍收放自如,往往能出奇制勝,一招見乾坤。從這個層面上來看,螳螂又好像是一種聰明勇敢的動物。
  • 大虎頭蜂被螳螂秒殺,外國網友拍手叫好!
    若昆蟲綱最TOP的兩個選手,螳螂VS金環胡蜂,你會覺得哪個物種的勝算比較大?這段不到2分鐘的視頻顯示,一隻螳螂(狹翅大刀螳)在幾釐米遠的地方靜靜地注視著大黃蜂,而大黃蜂背對著螳螂。螳螂突然迅速撲向大黃蜂,用自己的「大鐮刀」死死鉗住了大黃蜂的頭、頸部。大黃蜂試圖掙脫,同時可清晰看到大黃蜂尾部那無處安放的「毒針」。幾秒鐘後,大黃蜂被KO了。
  • 大刀螳螂有兩把「大刀」就敢嘚瑟?被金環胡蜂落地刺殺
    原來是在捕食一隻螳螂,金環胡蜂發現這隻螳螂在地上行走,螳螂作為隱藏高手,難得那麼明顯被發現,金環胡蜂自然不會放過這個獵食機會,只是這隻螳螂也不簡單,是大刀螳螂!    大刀螳螂個性非常兇猛好鬥,是一種肉食性昆蟲,在自然界很多昆蟲或害蟲都被它兩把「大刀」獵殺,大刀螳螂是昆蟲界的頂級獵食者,只是這一次,遇到胡蜂,大刀螳螂失去了所有優勢!
  • 喜歡養各種昆蟲的看這裡啦,這裡有各種你沒見過的!
    喜歡養各種昆蟲的看這裡啦,這裡有各種你沒見過的!各位朋友們大家好,這裡是微微一笑素養。在我們國家,一直以來都有鬥狗鬥雞的傳統,京城遊手好閒的八旗子弟們也有鬥蛐蛐的玩法。不過小編今天要給大家介紹的是一個比較冷門的日本節目——《蟲皇帝》。
  • 為避免交配後被一口咬掉腦袋,澳洲螳螂開發新姿勢:69式摔跤
    螳螂這種益蟲大家印象頗深,特別是有農村生活經歷的朋友,不僅是它們那完美的保護色,還有大刀一樣的前臂,連很多天敵在捕獵前也得注意下角度。全世界總共有2000多種螳螂,我國有147種,其中中華大刀螳、狹翅大刀螳應該是大家最熟悉的,它們的捕獵方式比較特別,鐮刀狀的前臂可以輕而易舉的捕捉其他昆蟲,即使是很小的蒼蠅,還是體型不相上下的蝗蟲,甚至體型比較小的天敵蜥蜴都能手到擒來
  • 《寶可夢劍盾》鎧之孤島蘭螳花怎麼樣 蘭螳花屬性圖鑑
    導 讀 蘭螳花是《寶可夢:劍/盾》中一種草系花鐮寶可夢,外形是一隻粉色的螳螂,非常漂亮。
  • 魔花螳螂——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螳螂有多美?
    螳螂是昆蟲界的頂級殺手,螳螂目下擁有超過2400個品種。魔花螳螂是螳螂界的擬花高手,將身體變成花朵的顏色是擬花螳螂的絕技,而魔花螳螂是其中體型最大的一種。先來個證件照魔花螳螂是魔花螳屬下唯一種,學名Idolomantis diabolica,生活在非洲衣索比亞、肯亞、索馬利亞、坦尚尼亞、南蘇丹和烏幹達。據說,這批非法入境的魔花螳螂來自坦尚尼亞。
  • 武俠劇中風華絕代的十大刀客,三大刀神皆上榜,第一邪皇僅排第二
    在武俠劇中強者輩出,其中強大的刀客不在少數,這些強大的刀客實力強勁,在江湖中享譽江湖,說他們是風華絕代也不為過,今天我們就來聊一下武俠劇中風華絕代的十大刀客。而他除了這兩大神功之位還有別的奇遇,曾學得大悲賦這門絕學,實力強大,無愧刀神之名。9、小李飛刀李尋歡出自:多情劍客無情劍、小李飛刀小李飛刀的飛刀絕學名動天下,號稱例不虛發,位列兵器譜排名第三,不過他卻擊敗了排名第二的上官金虹。
  • 10種螳螂已經進化成妖孽......
    除極地外,分布世界各地,尤以熱帶地區種類最為豐富。世界已知2000種左右。今天,來感受10種螳螂之擬態絕技。蘭花螳螂它們有最完美的偽裝,而且能隨著花色的深淺調整自己身體的顏色。蘭花螳螂應該算是螳螂目中最漂亮搶眼的一種了。
  • 你知道為什麼螳螂的英文名叫「祈禱的修女」嗎?
    ——《植物保護學報》官方微平臺螳螂是一個神奇的昆蟲,關於它們的故事和傳說有很多,螳臂當車、一葉障目都與螳螂有關。來源:dariokormanjec.deviantart.com螳螂有著非常厲害的武器—一對「大刀」,上面長有利刺,一旦抓住獵物,獵物就很難再掙脫。
  • 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螳螂,雙臂似鐮刀能捕殺小鳥和蛇!
    這個成語的意思我就不再延伸了,但是從這句成語裡面大家也可以看出,鳥就是螳螂的天敵,螳螂如果遇見了鳥那多半是要兇多吉少的。可是偏偏有一種螳螂,它們就不怕鳥,甚至可以將鳥反殺,餓極了的時候它們還會捕殺小型的蛇。這種螳螂就是世界上體型最大的螳螂——非洲綠巨螳螂。非洲綠巨螳螂的體型有多大?
  • 地球記憶工作室「走進螳螂的世界」親子活動火熱招募!
    而如何可以成功地飼養,甚至繁殖出這些美麗的小殺手則更是成為螳螂愛好者們共同的問題。在這次活動中,工作室還會為前來的同學們提供兩種平時並不常見的螳螂種類——霍氏巨腿螳 Hestiasula hoffmanni 與雲眼斑螳 Creobroter nebulosus 。來一起體驗一下飼養螳螂的樂趣與成就感!
  • 以螳擋車的出處、釋義、典故、近反義詞及例句用法-成語知識
    以螳擋車,用螳螂的胳膊來阻擋車輪前進。比喻自不量力。出自:梁啓超《論專制政體有百害於君主而無一利》:「以人力而欲與理勢為御,譬猶以卵投石,以螳擋車,多見其不知量而已。」近義詞有:螳臂當車,以螳擋車是貶義成語,可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 學生黨養爬之路+螳螂飼養指南+捕鳥蛛飼養指南| 肆養來稿
    趙忠祥老師的那句「春暖花開,又到了…」在我心中總比「我一定會回來的」動聽百倍,在看《動物世界》的時候,那些節肢動物和爬行動物引起了我大大的興趣。田壟邊的葎草上總有中華大刀螳。那是我的「百草園」。所以螳螂成了我一生中第一隻寵物,我會把抓來的螳螂放在窗紗上,每天給它餵蛐蛐和短額負蝗。後來,我離開了我的「百草園」去了我的「三味書屋」。在小學,同學們還在追劇的時候,我還是一如既往的愛著紀錄片。初一時,我遇上了那個和我志同道合的人,他也在紀錄片的薰陶下長大,他最喜歡的動物也是螳螂,但他早已入坑,在網絡上找到了「黨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