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顏小二述哲文
在《武林外傳》中有這樣一幕,呂秀才寫了一本書,小郭覺得挺好打算出版,但是找來協議出版的書商老太太不安好心,她讓呂秀才對書稿改了又改,直到呂秀才毀約,繼而提出天價「違約金」。
老太太面對同福客棧的夥計掌柜的,最常說的一句話是:「我上頭有人」。
頗具喜感的是,老太太因呂秀才天價「違約金」一事去了衙門,衙門裡,她也擠眉弄眼,張口就是「我上頭有人」。按照劇情,理解能力簡單粗暴的錦衣衛飛身上房梁查看是不是」有人「,然後房梁塌了,無良書商老太太也壓死了。
很顯然,《武林外傳》這一集是在調侃「我上頭有人」這句話。
「我上頭有人」背後的「人情關係」,於電視劇中是「笑料」,故事外,又是多少人的那根壓死駱駝的「稻草」。
只是,那根壓死駱駝之名為「人情」的「稻草」,可能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情」,而是貪婪人性,而我們對由古至今的「人情」,或許也存在一些誤解。
為什麼這麼說?請往下看。
1、「人情」背後是儒家蘊含哲理的「愛有等差」中國講求「人情」,這是有歷史淵源的,只是,中國古代社會的「人情」,其發源之初,於顏小二的積累來看,可以在儒家宣揚的「愛有等差」中找到些「痕跡」。
一提到中國的「人情」關係,許多人可能會皺眉,顏小二也會。
一直以來,顏小二也吃過不少類似「人情」關係引出來的「虧」。
似乎當代的「人情」關係,可以無視「公平」,讓努力者的汗水付諸東流。
那麼我國為何會有「人情」關係社會出現呢?原因可能與儒家有關,但人情中不公正的「特權」,與儒家無關,僅與人性有關。
儒家維護尊卑有序「禮」,而「愛有等差」某種意義上來說,可以和「禮」相輔相成。
對於不同的人,我們的態度不一樣。
我們會更加尊敬、親近我們的父母,而不是拿一樣的態度去面對路人父母,這是符合儒家之「禮」的。
為何儒家要強調這個?其實往淺了說是告誡世人要「孝順」,往根本上說,就是告訴人們要懂得「感恩」,要「重情義」。
如果一個人對待生養自己的父母的態度,和對待一個一面之緣路人甲的父母的態度是一樣的,又如何能夠彰顯出自己對父母養育之恩的感激呢?
誠然,真正的感激是不需要刻意彰顯的,但我們不得不承認,是真正的感激表現出來,對待不同的對象,確實是有差距的,而我們能夠看到的,大多是表象。
大家可以體會一下。
2、由愛有等差衍生的「人情」關係的背後,真的是膚淺的「護崽心理」嗎聯繫現在的生活實際,許多人可能比較反感「人情」關係,認為這是膚淺的「護崽心理」,會對公平公正產生蒙蔽。
顏小二想說,蒙蔽公平公正的是貪婪人性,而由儒家愛有等差衍生出來的「人情」之精神內核,於今日來講,還留下多少?答案由大家評說。
至少顏小二在理解儒家之「愛有等差」以前,對中國「人情」是有一定偏見的。
言歸正傳,關於「愛有等差」,《孟子》一書中有這麼一句話:
「楊氏為我,是無君也。墨氏兼愛,是無父也。無父、無君,是禽獸也。」
很顯然,孟子這是以「愛有等差」尖銳批評墨家「兼愛」是「禽獸行為」。
話為何說得這樣重?
在墨翟的觀點裡面,其「兼愛」是有其邏輯合理性的,類似烏託邦,十分理想,也很誘人,但是離現實太遠。
這一點,聰明如孟子,顏小二覺得他能理解。
但是孟子能理解,普通百姓又能理解多少?
長期被欺壓,受到「不平等」待遇的底層勞動者,自然嚮往「兼愛」,但思想高度沒有達到「兼愛」的高度。
可是墨翟的「兼愛」太誘人了,雖然思想上無法靠攏,卻可以在行為上「靠攏」。
於此,對墨翟「兼愛」的膚淺理解之下,可能會驅動人去像愛別人父母一樣愛自己的父母。那麼問題來了,對於別人的妻子呢?也和愛自己妻子一樣去愛嗎?
要理解並達到墨翟「兼愛」思想高度,是需要極高的修養的,於此其「兼愛」若是粗糙地普及下去,勢必流於庸俗。
或許是看到這一點,當時的人有多追逐烏託邦般的「兼愛」,孟子就罵得多厲害,說「一個人如果像對待路人父母一樣對待自己父母,這不是禽獸嗎?
孟子的「愛有等差」更符合人性,同時又束縛人慾,其強調的是「感恩」,而非親疏關係下的「特權」。
至於為何現在社會「人情」頗具「特權」意味,或許千年來,對人性之私慾的抗衡,我們一直在路上。
3、輸給人情關係?輸給了人性!綜上所述,我們不是輸在「人情關係」,從儒家「愛有等差」觀點來看,中國社會的「人情關係」本不該參雜太多爾虞我詐的「利益鬥爭」,這本該只與「感恩」或者說「重情義」有關。
只是現在的「人情關係」,雖可以說是以儒家「愛有等差」為基,但到如今,一代一代只重形式不重內核的傳承下,更是變了「味道」,為所謂「投機取巧」的特權打掩護,這是誰的悲哀呢?
於此,我們哪裡是輸給「人情」,而是一時受困於少數人的自私「人性」。
寫在最後,您的經歷中,又有多少敗給現代「人情」的經歷呢?您又是如何消化的呢?您可以留言,說出您的故事。
本文為顏小二述哲文原創且獨家發布,轉載、抄襲等任何侵權行為,發現必究。
參考資料:《「愛有差等」與「愛無差等」辨析》、《孟子》、《中國哲學史》等。
註:文中圖片來自網絡,侵刪(兩周內),喜歡請點讚收藏哦。
想持續了解更多蘊含哲理的國學知識,想持續從電影、文學作品、人生百態中體察更多人性的高尚與悲俗,可關注@顏小二述哲文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