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先生》有關妙先生中邏輯的淺析

2020-10-10 又是蘇格拉底

這部影片,完全不知道在講什麼,因為他的邏輯不能自洽。

從最簡單的矛盾關係來看,影片告訴人們彼岸花只能長在擁有純潔心靈人的身上,但恰恰由於他的存在,導致身邊的人都越來越惡;又或者是因為旁邊的人越來越惡,導致彼岸花去保護這個純潔之心的人。但無論從哪一方面講,彼岸花的生存繁衍的機制都是有問題的。因為它的存在反而減少了它能繁殖的土壤條件。這完全不符合進化論的觀點。它的物種得不到進化,那又怎麼樣去一代代的繁殖呢?這也是導致我一開始就沒有入戲的原因。但影片最後又出現因為蕭篤的離開,導致村莊變得人都變得越來越聽話,懂事。那這就應該暗示,彼岸花的存在會導致身邊的人越來越惡,這個觀點是正確的。一個物種的存在會導致自身的生存條件減少,這完全是不符合常理的。這就意味著他根本就沒有辦法生存下來。

影片還講了功利主義: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大幸福角度去判斷一件事是否合理,包括人是否應該為他人而犧牲。這個觀點在羅爾斯時代的產物,但是到約翰•穆勒的時代已經完全拋棄掉了,因為他的背景條件不對等,所以他選擇的犧牲也是沒有公平性可言的,具體體現在:好心人的犧牲不是單純的目的,即為了死而死,而是處於被道德綁架的拯救其他人的約束。可以看出尋跡者的規矩是完全的功利主義的,沒有經過改良,處於一種弱肉強食的世界觀。這表面上和他殺好人就壞人的行為相違背,但實際上是允許的——為了最大多數人的最多幸福——好人的犧牲能夠讓世界變得更好,人民過得更加幸福。但行為的不正義可能導致大多數人的絕對暴政,即法西斯主義的出現。這種主義也是不被現代文明所認可的。

暫時就想到這麼多,以後有想法再寫。

相關焦點

  • 不太妙的妙先生
    說實話,我會去看《妙先生》,基本就是是衝著《大護法》去的,我相信我這樣的不是少數,這麼看來,《妙先生》的宣發是相當成功的,從一開始就和《大護法》綁定營銷,毫不費力地為自己推廣了幾個重要印象——國風、水墨、人性探索、政治隱喻、反烏託邦、暗黑童話。大護法的微博,也乘著熱度和妙先生屢屢互動,一直到最終宣傳片,屏幕印著紅彤彤的《大護法》姊妹篇字樣,都在為這部作品烘託格調。
  • 《妙先生》cr
    影片中天馬行空的設定,複雜精彩的劇情,讓人驚嘆國漫經過這幾年的發展,在世界觀和技術上都更上了一層樓。隨後,《大護法》的出品方彩條屋又在去年憑藉《哪吒之魔童降世》以50億的成績,創造了華語票房史上的奇蹟。有兩部轟動市場的珠玉在前,作為《大護法》姊妹篇的《妙先生》想要進行再次突破,可謂難上加難。果不其然,本片的市場道路可謂一路多舛。去年12月份,片方進行小規模試映,後因口碑不甚理想,被緊急撤檔。
  • 瑕瑜互見的《妙先生》
    但若將其放到歷史與未來的長河中,便可以看出價值——在某些層面或某種程度上,既超越歷史又指引未來。《妙先生》便是一部被人詬病卻有著探索價值的電影。該片對以往國產動畫電影的主題進行了新拓展。縱觀國產動畫電影史,主題較為單一,集中在成長、友誼、親情、人生道理等方面。而且,受「文以載道」等觀念的影響,大都追求精神的啟迪性,講究情節的戲劇性等。敘事方面,感性遠遠勝於理性,缺乏思辨性。
  • 《妙先生》妙先生
    《妙先生》,一部具有東方思辨思維的暗黑動畫電影。電影的主線,概括起來說就是兩個字,選擇。 是犧牲少數善良的人,拯救大多數貪婪愚昧的人;還是犧牲大多數貪婪愚昧的人,去換取一個只有少部分善良純淨的人的新世界。電影中的殷鳳,選擇殺掉少數的好人去救大多數的壞人,而主角丁果,卻給予了心懷彼岸花的善良的人一個選擇的權利。雖然電影中的確還存在一些漏洞,但是主旨的確耐人尋味。
  • 《妙先生》人性
    貫穿《妙先生》全片的善惡的討論,其實回應的,是人之初性本善還是本惡的討論。所以我在開篇時說,如果執著於善惡黑白,那請友善路過就好。因為在《妙先生》的邏輯裡,善惡本就存於一體,端看你如何使用。一念成佛,一念成魔。
  • 妙先生「妙」在哪裡?
    每年的暑期檔都會上映一部國產動漫,在今年特殊年份上映了妙先生,山水畫的筆觸與水墨顏料般濃淡有致的色彩努力將中國水墨風發揮到了極致。看過之後,會引起人的深思,也依舊會有一些人表示看不懂,深刻的故事內容,便成為了被關注的焦點。
  • 《妙先生》雜談妙先生
    整個妙先生的世界都是導演的自以為是。導演想用孝文、雲香、冰紈玉和火蟬蛻來論證人類的無可救藥,用好人的犧牲突出「惡人們」的惡來,甚至讓主角說出「這個世界不配叫人間」(大意如此)的話,卻忽略劇烈變化的環境對身處其中的人的異化,這同人性本惡或人性本善沒有關係,何況讓掙扎在溫飽線的人去追求「理想」的精神境界,大抵也是不能做到的。
  • 電影推薦《妙先生》
    妙先生7月31日由不思凡原著改編,李凌霄導演的成人暗黑動畫《妙先生》在院內上映,《妙先生》值得一看嗎?我認為值得一看。①視聽效果:作為《大護法》的姊妹篇,二者風格是一致的,《妙先生》的美術表現,堅持了水墨風的暈染與用線方式,尤其是對自然的描繪,蘊藏著中國山水的靈性與情趣。詭異的意識流畫面,極具古典特色的配樂都是影片的加分項。
  • 妙先生還是爛先生?
    三年後,姊妹篇《妙先生》創國內動畫電影史上前所未見之舉。院線上映僅七天就因票房口碑雙不佳,轉投流媒體以減少虧損。爛片?不至於。但比起前作?差太多。丁果被妙先生委以重任,他需要讓彼岸花宿主自願赴死,從而收集滿12朵金色彼岸花和一把崑崙劍,到千佛窟尋找隱藏在背後的秘密。
  • 《妙先生》,妙嗎?
    (找不到單獨可下載的版本,卑微.jpg)還是想說說《妙先生》這部片子。
  • 《妙先生》妙在哪?
    《妙先生》妙在哪?妙在犧牲善良的人去拯救更多的壞人?還是妙在因為貪婪帶給人們更多的災難?還是妙在善良的人被世界玩弄!傳說,彼岸花能實現所有願望; 但真相是彼岸花寄居在最純淨的靈魂心中,卻能給周圍帶來災難!
  • 《妙先生》妙先生,請問妙在哪裡
    這些年出過的很多部國產動畫電影,我覺得故事性都有些一言難盡,就像這部妙先生一樣,電影的寓意是好的,但是編劇明顯不是一個會講故事的人。我是學動漫製作專業的,我認為的好電影不是看它特效多麼多麼的牛逼,不是看它講的道理多麼多麼的感人,而是看整體的故事它有沒有講好,但凡它裡面的臺詞不要那麼的平鋪直敘留更多思考的空間給我們這些觀眾,我也會給它打高一點的分。(妙先生)有值得誇的點嗎?
  • 《妙先生》的「妙」只關於選擇
    這樣的觀念設定極其挑戰大眾心理防線,既有可能徹底觸怒觀者,又會引發人的反思從而自我反省,又或者,在「妙先生」心中,人們無論怎樣都只是一種選擇,存在即合理。 「一千個人眼中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具體到每位觀影者,看到的都可能是不同的世界,而我,想套用影片中的臺詞:如何表達,選擇而已,不批判,無立場,一種理解而已。
  • 《妙先生》:一個實驗
    當然這一切問題主創並非渾然不知,但有一點他們非常堅定,那就是《妙先生》重新定檔上映後,觀眾們會更加聚焦在作品的內容之上,尤其是《妙先生》中探討人性善惡的主題正好與這大半年全社會的討論熱點有著某種重合。「殺好人救壞人,這是什麼奇怪的道理?」在《妙先生》的預告片中,一個小孩站在漩渦中吶喊出這句話。
  • 【12.31】《妙先生》妙!妙不可言!建議成人觀看
    《妙先生》改編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同名高分短片,歷時四年製作,是一部兼具水墨東方美學與深刻內涵「小而妙」的影片。繼《哪吒之魔童降世》後,《妙先生》同樣不容錯過。作為國內首部自分級動畫《大護法》姊妹片,近日,電影《妙先生》釋出兩張「從善獨行」版海報,並於北京舉辦首場試映。此番海報頗具國風美學,並傳達影片關於「善惡抉擇」的主旨態度。
  • 國漫觀察局NO.10:《妙先生》撤檔 是妙還是謬?
    不過,和《大護法》不同的是,《妙先生》的動畫電影並不是由不思凡執導,而是大膽啟用了新人導演李凌霄。對於新人導演來說,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也因此,我們才能在電影版《妙先生》中,看到繼承與革新。當然還有更多需要國漫成長的空間與重任。繼承與鬥爭,是妙是謬?
  • 《妙先生》難能可貴 貴中見難
    《大護法》原作不思凡導演和《昨日青空》導演李凌霄共同合作完成了這部《妙先生》。個人觀後感,《妙先生》的故事性優和可看性優於《大護法》和《昨日青空》,是一部超出我預期的作品。而看完《妙先生》,我的觀感首先是,我看到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從發展到高潮再到收尾,起承轉合,節奏適中,我看明白這個故事了,角色性格也清晰,在我這裡,就已經能拿70分了。當然我也看到了許多影評,說看一半就能猜到結尾啊,故事很老套啊,確實,我也不否認,《妙先生》核心思想是大家都老生常談的那一套,看到一半也都多多少少能猜到後面會發生什麼。
  • 《妙先生》『妙先生』因果
    『妙先生』改編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的同名系列短片,又一部國內自分級PG-13(建議13歲以上觀眾觀看)的影片,延續了原作的暗黑風,在光怪陸離的奇異世界裡探討人性的惡意,圍繞sha一個好人能挽救一群惡人展開,看似荒唐卻極具現實諷刺意義,彼岸花的因果溯源寓意出的「生態平衡」概念性極強,
  • 偽哲學問題似是而非——《妙先生》
    今天聊聊電影《妙先生》。《妙先生》改編自《大護法》導演不思凡的同名短篇動畫,但由於檔期等原因導演換成了李凌霄。因此說是姊妹篇也沒啥大問題。而《妙先生》最大的問題就在講故事方面,電影真的就是靠著各個角色的嘴在「講」故事。推動劇情發展、解讀角色內心都是依靠一張張嘴巴。角色講的太多,給觀眾的感覺就是在說教,大家都會很累。而隱喻的部分生怕做得晦澀難懂,出品方還在微博放出了各種解讀,真的是操碎了心。
  • 《妙先生》惡之花
    我沒想到這部電影的評分只有6點多,相比之下,《大護法》我已經完全不記得了,竟然有8分,可見大眾對妙先生這類電影並沒什麼好感。我個人還是很喜歡的,相比大護法,我更喜歡本片討論的主題——善與惡。聊這部電影,我想從幾個開放性的問題入手,可以更好的梳理清楚這部電影表達了什麼。第一個問題,什麼是彼岸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