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完《一點就到家》,我心潮澎湃,餓著肚子寫評論,為這部電影點讚。
用實際行動證明,我誇獎它不是吃飽了撐的。
觀影后的第一反應,《一點就到家》是國慶檔中很有爆款相的新片。
其一,口碑不錯,豆瓣評分長期徘徊在7.5分左右(目前7.3分),超越《姜子牙》《奪冠》。
其二,影片像極了前些年陳可辛的爆款作品《中國合伙人》,可以說是電商版《中國合伙人》。事實上,陳可辛擔任此片監製。兩者都非常懂得討好觀眾,是精明人創作出來的電影。
當我看完字幕,最後一個離場,一個經理氣質的影院工作人員問我,感覺怎麼樣?
我說「或許能爆吧」。他說,也覺得有爆款相。
三天後再看這段對話,我應該自信點,直接告訴別人《一點就到家》成不了爆款。
《一點就到家》公映第四天,票房不到8000萬,國慶檔已經接近尾聲,1.5億票房極可能就是它的天花板。
在影片公映時,很多聲音都認為《一點能到家》或成國慶檔黑馬(比如我,我檢討)。
許宏宇用《一到就到家》證明了自己的才華。
他是剪輯師,也善於把玩各種好玩新潮的視聽語言。快速剪輯搭配漫畫式的鏡頭語言,對年輕觀眾非常友好。看完影片,相信很多人都會期待許宏宇的下一部作品。
陳可辛應該也為影片貢獻了笑點。劉昊然彭昱暢尹昉三兄弟在雲南鄉村創業,儼然就是在農村搞事業的中國合伙人。
事業夥伴也有兄弟情,劉昊然飾演的魏晉北說了句,「有人告訴我,不要和朋友做生意」。另外兩個人問,誰說的。
回「三個教英語的」。
看過《中國合伙人》的觀眾都能對此會心一笑。
輕鬆好玩,熱血勵志是該片最有魅力的地方。這也是我看完影片之後,為啥會認為它有爆款相的主要原因。
然而,這部電影在細節上的打磨再自然真實一些,才配得上好作品的讚揚。
比如說,創業失敗的魏晉北(劉昊然飾)經歷多次創業失敗,跳樓自殺的心都有了。因為快遞員要回家創業,就果斷放棄了自殺。這樣的設定突兀生硬,讓人無法理解。
當然有人說,這就是一部娛樂片,認真你就輸了。
退一步講,咱們再來看看這部電影的主線劇情,下鄉創業。
魏晉北化身人生導師,帶領兩個小夥伴成功走向人生巔峰,只是他們的創業路太不真實了。
彭昱暢飾演的彭秀兵回家開快遞公司,被父親揍,認為他沒出息。事實上,這是兩種價值觀的碰撞。彭秀兵認為農村大有可為,彭父認為,城市才有未來。
為此影片用搞笑的視聽語言展現彭父追著彭秀兵各種打。
彭秀兵經歷退貨風波,賠掉近20萬的家底。影片有意忽略彭父對彭秀兵的影響,於是前面營造的戲劇衝突全部坍塌了,犧牲了彭家父子價值觀的碰撞,變成為了搞笑而搞笑的設定。
另一方面,尹昉扮演的李紹群,像個幹啥啥都成的天才型選手。為了反抗愛茶的父親,他選擇培育的普洱咖啡,輕輕鬆鬆就能拿到世界級別的銀獎。
作為三人創業的王牌,普洱咖啡為啥這麼牛?李紹群付出了哪些努力?影片都缺少讓人信服的展示。因為影片在敘事上偷懶,會給觀眾一種感覺,只要我不服老子,我就能有更大的作為。事實上,一個人拋棄原生家庭的加持,重新開闢道路,則會遭到更大的困境。
從某種程度上講,討好年輕人更像是《一點就到家》緊緊握住的財富密碼。
一邊為票房考慮,迎合年輕人,一邊又為了影片質量,用口碑擴大路人盤。世俗與藝術,虛構與現實,《一點就到家》能用嫻熟的視聽語言講一個並不真實的故事。
然而,即便它的形式做得再好看,也依舊無法掩蓋這樣一個事實,《一點就到家》是一個懸浮虛假的故事。
它沒有《中國合伙人》的便利,可以向現實生活取經。即便有陳可辛坐鎮,故事的塑料感依舊很強。
影片中最讓人動容的一段,恐怕還是結尾處老太太訴說電商對農村集市的毀滅。當觀眾正在為這段鄉愁式的敘事落淚時,影片突然一轉,讓老太太拿起支付碼,歡天喜地迎接網際網路生活。
電影能炮製一頭頭迎著風口起飛的豬,為觀眾書寫一個個簡單的財富神話。出了電影院,大多數觀眾面對豬肉價格就會發現價格又漲了,哀嘆豬肉也快吃不起了。
生活不是電影,生活比電影苦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