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上海東方傳媒集團有限公司融媒體中心創作團隊耗時3年製作完成的我國首部系統探秘並記錄中國水下故事的微紀錄片——《水下·你未見的中國》,於9月30日在東方衛視播出。
該記錄片共分為六集,分別為《向海而生》、《時間膠囊》、《水下長城》、《高原秘境》、《又見白鶴梁》和《珊瑚海》六個主題,每集時長十分鐘左右。
這不算長的時長,是因為製作團隊希望打造的是一款滿足絕大多數人收視習慣的文化產品,拒絕「尿點」,拒絕「水分」。
紀錄片從西沙群島的海底秘境到滇蜀交界的高原湖泊,從新中國第一座水庫到浩大的三峽工程;奔襲數萬裡,足跡遍布大半個中國,超過200小時潛水拍攝,錄製16000GB的4K素材,全方位、多維度地展現了沉寂在中國水下鮮為人知的故事。
和以往單純地從第三人稱視角進行記錄不同,這一次,攝製組更多地和人物進行互動,甚至把自己化身為影片的一部分,推動故事的前進。
在第一集,《向海而生》中,影片就以一位漁民為主線,通過跟拍其的捕魚生活,記錄了人類為生存,潛水捕魚,與大海搏鬥的故事。
同時,也向觀眾展示了我國南海海域富饒的水下生態。
根據2017年中國海洋生態環境狀況公報顯示,南海浮遊植物477種,主要類群為硅藻和甲藻;浮遊動物471種,主要類群為橈足類和水母類;大型底棲生物1196種,主要類群為軟體動物、節肢動物和脊索動物;海草6種;紅樹植物10種;造礁珊瑚83種。
南海海域存在著富饒與希望的同時,也存在著危機。
在最後一集《珊瑚海》中,製作團隊用影像,記錄了珊瑚礁在南海海域的生存狀態。
50年來,珊瑚礁平均覆蓋率從接近80%,下降至不足20%。
水面之下,色彩暗淡。
但值得慶幸的是,這種生態的倒退,終於被人類察覺並重視。
近年來,政府對粗放作業方式嚴令禁止,限制性捕撈也從被動執行到深入人心。漁民和科學家,民間和官方,都在攜手努力,讓水下重新煥發生機。
在《珊瑚海》中,劇組還記錄了中科院南海所的張浴陽博士及其團隊,為保護珊瑚拯救珊瑚,潛入南海,組裝人工珊瑚支架——「珊瑚樹」的事跡。
張浴陽博士及其團隊所植入的每棵「珊瑚樹」高達7米,可以懸掛50株珊瑚。
短短一年,小珊瑚長勢不錯,個體平均增長了4-5倍。
最讓人欣喜的是,成群的魚兒圍繞著它們,生命已經開始繁榮。
茫茫大海中,這些小珊瑚,究竟能給南海的水下生態帶來怎樣的改變?還需要等待時間的檢驗。
水面之上,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裡
水面之下,是無法丈量的未知
黑暗,不是生命的終點
綠洲,不是陸地的獨享
千百萬年來,人類享受著它的饋贈
留下生活的痕跡,生存的故事
然而,我們卻沒真正的了解過它
沒有真正的了解過
人類留下的「痕跡」是否會帶來傷害
沒有真正的了解過
它以及它正孕育的生命的處境是否危險
江河湖海,皆為家園
水孕萬物,生生不息
這部紀錄片顛覆以往
形成一次全新的對中國水下世界的科普
這部紀錄片不僅僅是冰冷的影像
它們蘊含著隱忍、堅強、守護、純真、善良
它們銘刻著一代代中國人,精神的力量
那麼,就讓我們
先從這片國土的海域開始
了解中國的水下世界
了解海洋
《水下·你未見的中國》預告片↓↓↓
點擊「閱讀原文」查看完整視頻
來源:海洋網綜合整理自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