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家長,請不要規定孩子考上什麼大學,也不要規定要考多少分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高考中拔得頭籌,考出一個好成績,被好大學錄取,未來能有一個好前程。但是好成績並不是想想就能有的,不僅需要孩子刻苦努力,還需要佔據各種有利條件,克服很多困難,才能順利實現高考目標。
一、請不要規定孩子考上什麼大學
每一個家長都希望孩子考上好大學、重點大學,這種心情可以理解。但是理智地想一想,重點大學、著名大學就這麼幾所,面對上千萬的同學的激烈競爭,不是靠家長的個人願望就可以實現的。更何況,能上哪所大學不但取決於高考成績,還與報志願是否科學合理有關係。「規定」孩子上哪所大學實在不是切合實際的做法。
一個考生,憑藉真實水平應該能考上一所211大學,若考985大學就需要「超水平」發揮。孩子的父母說,要有信心,要有志向,一定得衝上985。結果,那理綜考得很難,孩子拿到試卷後粗粗瀏覽了一遍題目,就感到自己的成績可能離父母要求的「理工大學」差得太遠了,心情一下子緊張起來,頭腦一片空白。最後這門課的成績可以用「一塌糊塗」來形容。
二、請不要規定要考多少分
有的家長在考前反覆跟孩子講這樣的話:數學應該考110分,語文應該考105分,英語應該考120分,理科綜合應該考240分。
家長需要明白,每年每科的考試難度都和往年不盡相同,有時今年的數學相對比較難,明年的卻偏容易,或者今年的理綜難度不大,明年就明顯上了一個臺階。所以,一個具體的分數不能說明什麼問題,趕上題出得簡單,大家的分就都上去了,題出得難,大家的分就都下來了。家長給孩子定的指標通常很難兌現,除了給孩子心理施壓,起不到任何積極作用。
三、助力孩子參加高考,家長可以做的事情有很多
1.加強親子溝通,了解並尊重孩子的想法
高三家長需要滿足孩子的基本心理需要,要以表揚、鼓勵為主,家長要多傾聽、多鼓勵、多疏導、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用孩子優勢去激勵考生彌補劣勢,需要明白自信是成功的第一要素。
高三家長需要營造寬鬆、自然、愉快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吃飯時或休息時聽聽音樂,不要在孩子複習時輕手輕腳走進他房間,又送牛奶,又送水果。無原則的約束少一點,多餘的關心少一點,自己的壓力少一點。
高三家長既不要高高在上,讓孩子覺得不可親近;更不要在孩子面前低三下四,毫無家長的威嚴。
2.家長需要關注孩子的學習習慣,幫助提升學習效率
高三家長要關注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擁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就意味著良好的學習能力,而有良好的學習能力意味著成功與幸福,習慣決定命運!
高考衝刺階段,成績不理想、學習沒有效果,孩子心理暴躁,出現厭煩情緒,這是很正常的。高三家長要積極疏導孩子,培養孩子積極的學習心態,幫助孩子一起解決出現的學習問題,讓孩子穩定情緒,再次投入到學習中。
3.家長需要幫助孩子認真反思,做好總結歸納
家長們應該告訴孩子,有的知識和題如果沒有弄懂的話就一定要記下來,然後再請教別人把問題怎麼解答的思路弄懂,不要馬馬虎虎敷衍了事。面對錯題,高三家長需要和孩子一起分析原因,尋找哪個部分有機會提高分數,讓孩子知道,自己在和他一起努力。把多次考試出現的錯題易忽視的知識點及難以突破的試題,整理歸納,總結出現問題的原因,針對性地解決。
高三家長需要告訴孩子,高考考點是有範圍的,要根據考點來梳理知識點,掌握不牢的要多次複習,把基礎知識點吃透。高三家長需要告訴孩子,高考試卷的出題是有規律的,做題自然也是有技巧的。只有把做題技巧靈活使用,在拿分上才能穩妥。
備戰2020年高考,高三家長要讓孩子心理得到自信、自立,明白所有的一切都是為自己的未來在奮鬥,以最佳的心態去面對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