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區:從節點城市向樞紐城市華麗蝶變

2021-01-18 中國僑網

  佛山高明區 從節點城市向樞紐城市華麗蝶變

  9月4日,富龍西江特大橋工程動工儀式在佛山市高明區舉行,這是佛山市跨徑最大的斜拉大橋,也是佛山一環西拓南環段的咽喉工程。大橋橫跨西江,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經佛山一環西接規劃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東連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將進一步拉近高明區與廣佛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

  作為佛山唯一地處西江西岸的區,高明交通環境的每一次顯著改善,都推動著產業和城市的發展跨越。高明大橋所打通的第一個東出口,推動高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廣明高速公路所打通的第二個東出口,助力壯大高明園區經濟,推動高明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和全國工業百強區。而富龍西江特大橋所開闢的第三個東出口,以及加快規劃建設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正在推動高明從「東靠西連」的節點城市,發展轉變為「水陸空鐵」兼備的樞紐城市。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高明正加快建設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打造珠西先進位造新高地,加快打造嶺南田園城市新樣本,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葉能軍

  創新發展 高新企業拉動經濟量質齊升

  8月29日,佛山市舉行2019年下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高明區共有37個重大項目計劃在下半年開工或投產,總投資約230億元,比上半年大幅增長86%。

  回顧70年來尤其是高明1981年恢復建制以來的產業發展史,堅持精選「大項目」,以優質大項目帶動全區產業大發展,一直是高明產業發展的一大主線。2003—2016年,高明招商引資額連續13年突破100億元;2017和2018年,高明區招商引資額相繼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大關,並在2018年位居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77位,比2017年上升6位,體現高明投資價值愈發受到市場認可。

  在大項目儲備更加充足、發展後勁更加堅實的同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作為衡量區域創新活力的重要指標,也實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高明區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從2015年的36家,增至2018年的162家,4年間增長了3.5倍,已基本實現每5億元GDP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支撐。「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增長,反映出高明經濟的增長不只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是質量的提升。」高明區經濟科技促進局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在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上,高明正式在各鎮街和西江產業新城啟動建設五大「專精特新」的產業園區,包括荷城街道中南高科·智匯城、楊和鎮平謙現代產業園、明城鎮松瀾(科曼斯)產業園、更合鎮萬洋空港眾創城、西江產業新城鑫創AI國際科創智谷。

  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說,依託這些「專精特新」的產業園區,高明希望把有限的新增建設用地資源,用於推動一批帶動性強的優質項目落地生根,為高明導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全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高明將力爭培育2個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集群、3個超300億元產業集群。

  近年來,高明有一批企業先後獲得「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優勢示範企業」「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強」等榮譽,高明區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且2018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8位。打造「珠西先進位造新高地」,高明這一產業發展定位正逐步變成現實。

  開放發展 全面融入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9月6日,高明區西江產業新城正式掛牌,揭開了高明沿西江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事實上,擁江發展,在高明有著長期實踐。

  早在高明恢復建制的1981年,在一次「將新縣城留在明城還是遷往荷城」的大討論中,「靠近大江大河,靠近廣佛核心區,更能推動新高明發展」的聲音逐漸佔據主流,高明新縣城最終選址荷城。這也使得高明的發展重心從西江支流滄江河,逐步轉移到西江幹流之畔。

  正是這一抉擇開啟了高明的「西江戰略」,揭開了高明開放發展的新篇章。38年來,基於自身東靠珠三角核心區、西連粵西的地理區位,一條突破西江瓶頸努力東靠、依託西江水道實現西連的發展脈絡在高明一直得到延續,引領著高明的城市發展實踐。在東靠上,高明大橋、廣明高速公路富灣特大橋相繼通車,使高明東出口更加暢通。在西連上,江肇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延長線、高恩高速建成通車,大大加快和密切高明與粵西地區的物流人流聯繫。

  如今,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包括高快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在內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正進一步向高明布局。

  「高明當前正主動對接廣佛西部通道高速、廣中江西延高速、南沙至雲浮高速(佛山機場高速)、肇慶至機場高速等新增高速線路規劃,並積極配合推進肇明高速、佛肇高速建設。」在2019年8月召開的中共佛山市高明區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高明區區長梁耀斌透露了這一信息。

  這意味著,高明境內有望新增6條高速公路,加上此前已通車的廣明高速、江肇高速、高恩高速,將形成「六縱三橫」高速網絡體系。此外,高明也正全力配合江肇高鐵、深南高鐵等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配合做好廣湛高鐵前期工作,並積極爭取佛山地鐵2號線儘快延伸至高明,確保高明有軌電車示範線首期工程年底前投入試運營。

  在此推動下,建設「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高明這一發展願景正逐步變成現實,從而全面融入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綠色發展 彰顯山水田園特質

  交通基礎設施趨向完善,成為高明城市蝶變的重要推動力。

  38年前,高明的中心城區荷城,還是偏處西江一隅的小漁村,如今已成為西江之濱的現代化城市。2018年,荷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1億元,佔高明六成以上。

  自2007年起,高明區從「零」起步,在西江之濱啟動建設西江新城。經過12年的持續努力,高明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了高樓林立、配套完善的城市新空間,西江新城成為高明發展成果和區域價值的展示窗口。近年來,西江新城先後摘得「全國創建綠色生態文明標杆城市」「廣東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東省宜居環境範例獎」等金字招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高明並未付出慘痛的環境代價。這源於高明較早就確立了綠色發展理念,並持之以恆地抓落實。

  早在2008年,高明便掀起環境整治熱潮,對當時GDP貢獻率達4.3%的水泥和陶瓷行業大刀闊斧地進行治理,依法關停了17家高汙染的水泥和陶瓷企業,有效化解了存量環保風險。與此同時,高明嚴控增量環保風險,明確所有新進項目都要先過環保關,逐步走出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高明對綠色發展的追求不但落實在經濟活動中,而且還將觸角深深紮根在交通出行上。早在2011年9月,高明便一次性投入約3000萬元財政資金,採取全資購車或補貼購車的方式,一舉投用187輛液化天然氣新能源公交車,全面替換了區內的「黑煙」公交車,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全部使用新能源公交。

  數據顯示,2018年,高明森林面積達70.7萬畝,佔佛山市的58.9%;生態公益林面積24.7萬畝,佔佛山市的57.18%。近10年來,高明每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均維持在80%以上,空氣品質長期位列佛山五區第一。

  「生態資源是高明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高明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高明最花力氣的建設。」徐東濤表示,高明將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為引領,朝著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目標邁進,加快打造「嶺南田園城市新樣本」,彰顯高明有別於灣區其他區域的山水田園特質。

  一線走訪

  西江產業新城:加快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西江產業新城9月正式掛牌,標誌著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實現全面整合,高明區由此走上了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徵程。

  滄江工業園成立於2002年,是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五園」的重要一員,先後獲評「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高明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滄江工業園17年來引入了一大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代表性企業。在早期被稱為高明產業「四大天王」的4家企業中,有3家就位於滄江工業園內,包括海天味業、中油高富、佛山照明;近年來則相繼引入了萬科集團、大唐國際等一批世界500強項目。

  西江新城2007年啟動建設,近年來高標準建設了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活動空間,先後建成麗江水廊、明湖公園、智湖公園等一批水體建設項目,初步形成了「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生態格局。同時,西江新城將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方向,相繼布局了君御國際遊艇展示中心、高登國際廣場等高端服務業項目,周邊已集聚高明區(中國科學院)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廣東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萬方智慧城、眾塑聯產業平臺等創新平臺和創新型企業。

  在過去1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西江新城形成了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品牌,而滄江工業園形成了先進位造業集聚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二者也面臨著發展瓶頸的制約。當中,西江新城有資金、有土地儲備,卻受區域定位的制約,難以吸引大規模的工業項目落地,欠缺穩定和長遠的經濟增長點;而滄江工業園有較強的工業實力,卻存在土地儲備不足、財政收入保障力度弱問題,制約著高效發展。

  為推動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優勢互補,推動產城深度融合發展,自2018年底開始,高明區委、區政府著手推動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全面整合,由此誕生了西江產業新城。

  高明區明確,接下來將舉全區之力,支持西江產業新城不斷發展壯大,承擔起優化平臺、提升產業、產城融合等重要作用,使其成為高明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發展平臺。

  其中,滄江工業園核心區年內力爭製造業招商引資超100億元,到2022年爭取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核心區年內力爭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超100億元,並爭取在3年之內完成新城二期工程,打造一個更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城,為高明高質量發展爭當開路尖兵。

  見證觀察

  高明發展樞紐經濟大有可為

  2019年1月,高明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高明發展格局進行了完善提升,新增「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定位。此舉旨在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高明發展全局性、牽引性的重大作用,引領帶動全區各方面各領域工作開展。

  時隔7個月之後,便傳出6條高速公路擬新接入高明的消息。這表明,在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的利好帶動下,高明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進而發展樞紐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高明地處珠江西岸的中心地帶,同時又是珠三角、粵西和粵西北的連接點,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可使高明發展「左右逢源」,帶動高明發展成為灣區西部雙向開放的發展高地。他建議,高明發展樞紐經濟要瞄準輻射服務空間,準確分析各空間不同需求,完善業態布局,並構築好與周邊城市的行政協調機制。

  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高明位於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位置,也是廣佛肇一體化的重要節點,隨著臨空經濟的發展,高明有望形成一個重要物流中心。她建議,高明未來的城市發展可借鑑美國孟菲斯機場的崛起經驗,找準城市定位並完善城市配套。

  在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看來,目前高明的產業發展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未來有望促進高明產業與全球新興產業的聯動。他建議,高明發展樞紐經濟,要遵循港、產、城的融合發展路徑,加強高明區內和區外的銜接,這種銜接不僅是交通樞紐本身,還包括推動老城區功能優化、新區空間拓展,以及貫徹樞紐引導、城市發展的演變策略,實現交通樞紐和發展引擎的融合共生。

相關焦點

  •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將引入不少於150家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推動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項目將立足佛山製造業產業優勢和深圳科創優勢,發揮佛山西站高鐵主樞紐的軌道交通優勢,承接深圳的科創、專業服務、高端人才等資源外溢,推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智慧園區,成為「佛山+深圳」產業合作標杆。
  • 高明區召開政企座談會,傾聽回應企業發展訴求
    佛山日報訊 記者劉嶒報導:昨日下午,高明區舉行政企工作座談會,傾聽企業發展訴求,回應企業難點問題。區長梁耀斌表示,在當前特殊時期,政企要共克時艱,政府要想方設法服務好高明企業,時刻把企業服務放在第一位,切實為企業解決發展難題,讓企業在高明做大做強。座談會上,區內22位企業家代表們踴躍發言,現場氣氛熱烈。
  • 搶抓機遇,奪取「雙勝」,高明區鎮街如何幹?
    為更好展示高明區上下篤定心志、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化危為機奮力奪取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雙勝利」,上周,在高明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閉幕後,高明各鎮(街道)鎮長(主任)、西江產業新城黨工委書記做客高明區兩會直播間,暢談下階段各鎮(街道)、西江產業新城工作落實思路和重點工作部署。
  • 佛山網評 | 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握手深圳智造,激發未來無限可能
    為什麼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選擇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佛山西站樞紐新城的發展底氣何在?交通線是城市的骨架和發展的動脈。伴隨郊區城市化和城區拓展,資源和人才流動更加依賴便捷的交通,特別是四通八達的軌道交通系統。近年來,TOD(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發展模式)已經成為城市規劃中的熱詞。
  • 佛山入選2020年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
    2018年12月21日,經國務院同意,國家發展和改革委、交通運輸部正式頒布《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選擇127個城市布局發展國家物流樞紐。樞紐定位共6類,分別是陸港型、港口型、空港型、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 2019年佛山在作為國家物流樞紐的承載城市之一的基礎上及早謀劃推進2020年申報的各項工作。
  • 佛山:把「全國文明城市」獎牌擦得更亮
    打開「中國文明網」官方網站,首頁要聞欄目中,一條佛山本周開展整潔家園志願服務活動的新聞名列其中。佛山培育市民文明健康生活方式的經驗做法,被全國平臺採用,向全國展示推介。像這樣的新聞稿件,佛山每年都有近300篇被中國文明網採用,其中有近90篇新聞選入首頁要聞、頭圖等重要欄目。
  • 鄞州又有3處退紅空間完成改造 「城市邊角料」華麗蝶變
    充分挖掘城市道路空間打造區域鏈「微循環」作為城市的動脈,道路空間不僅承載著交通、市政設施、綠化景觀等多種功能,也是市民開展活動和交往的重要區域。近幾年,鄞州區綜合行政執法局將退紅空間改造提升、背街小巷整治、最美上學路打造等工作有機結合,充分挖掘城市道路空間,打造區域鏈「微循環」,實現了「城市邊角料」華麗蝶變。鍾公廟街道麟寓路-後廟路周邊區域是城市道路空間利用的典型,該區域不僅緊鄰都市森林小區、鍾公廟中心幼兒園,還林立著各色商業業態。
  • 2020城市商業魅力排行榜:合肥、佛山晉升新一線
    除此之外,我們也通過百度地圖慧眼的人口吸引力指數、中國聯通大數據智慧足跡的外來工作人口數量與變化等指標,來關注城市對新城市人的吸引。 這也是佛山能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的原因之一。除了原本廣佛同城化帶來的居住人口,近幾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的推進、創新產業的進駐,佛山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工作人口。從運營商的手機信令數據看,佛山的外來工作人口僅次於蘇州,排在全國第八位。
  • 投資50億元 深圳科技園佛山科創園落戶佛山西站樞紐新城
    據悉,項目計劃總投資約50億元,將引入不少於150家產業鏈上下遊企業,推動區域生產性服務業向專業化和價值鏈高端發展。項目將立足佛山製造業產業優勢和深圳科創優勢,發揮佛山西站高鐵主樞紐的軌道交通優勢,承接深圳的科創、專業服務、高端人才等資源外溢,推進先進位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創新發展,打造現代化生產性服務業智慧園區,成為「佛山+深圳」產業合作標杆。
  • 下一個國家中心城市誰最能入圍
    新一線頭部城市15個分別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其餘二線城市基本是當地代表性城市比如:哈爾濱、長春、大連、石家莊、濟南、南昌、昆明等省會城市。
  • 發展大迸發,城市大蝶變!樂清這樣奏響小康「幸福曲」
    發展大迸發,城市大蝶變!全省社會救助試點工作現場推進會這份成績單體現在衣食住行的細節上更洋溢在人民群眾的笑臉上始終堅持把生態作為發展底色邁出了城市形象大蝶變的奮進徵程
  • 有一種大美,叫佛山!帶你深入私藏美景!
    用一輯輯的大片,訴說佛山的大美,最近你被這部大片刷屏了嗎?近日,由佛山傳媒集團製作的大型生態紀錄片《大美佛山》推出。在工業城市如何建設生態文明家園的問題上,佛山用綠水青山,寫下「佛山樣本」的答案。佛山三水思賢滘,珠三角的起源。日出日落,潮起潮息,江水穿越古今,靜靜地凝望著「五嶺北來峰在地,九州南盡水浮天」的這片風水寶地。
  • 省會城市建14個高鐵站,實現「區區通高鐵」,打造全球交通樞紐!
    今天介紹的這個城市,計劃建設14個高鐵站。 這個城市是廣東省會廣州,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之一,也是世界一線城市,共有11個地區,城鎮化率達到86.46%,常住人口達到1531萬人,而且每年都在增加。廣州南站是廣州現在最大的高鐵站,規模很大,一共設置了15站臺、28站臺面、28股道,知道總建築面積達61.5萬平方米。
  • 2020年新一線城市排名:成都蟬聯新一線榜首,合肥、佛山首次入圍
    摘要:2020年,15個進入「新一線」的城市依次是:成都、重慶、杭州、武漢、西安、天津、蘇州、南京、鄭州、長沙、東莞、瀋陽、青島、合肥、佛山。其中與去年相比,合肥和佛山取代了昆明、寧波,第一次進入新一線城市名單。新冠肺炎疫情幾乎打亂了城市裡正常運轉的一切。
  • 佛山五區定下新發展方向
    9月12日,中共佛山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召開。全會報告指出,報告提到,佛山要深刻把握世情國情、省情市情,從全球視野、國家戰略、全省大局中找準角色定位,提出全力將佛山打造成「一核一帶一區」高質量發展動力源。
  • 「松江樞紐」的歷史身影與今日夢想 一座千年城區蝶變的源與流
    松江樞紐是長三角更高質量一體化國家戰略和G60科創走廊的重要支點,已寫入國家發改委、交通運輸部發布的《長江三角洲地區交通運輸更高質量一體化發展規劃》,作為上海卓越全球城市的城市級樞紐,是上海市西南方向服務全市域的重點錨固節點,可有效帶動和激活松江新城南部區域功能提升,形成功能多元、開放融合的「城市客廳」。
  • 2020年高明區重點項目投資完成率123.34% 進度居五區首位​
    1月5日,高明區正式成立重大工程項目總指揮部,再次吹響高明加快推進重大工程項目的衝鋒號。2020年以來,高明區不僅經濟增速扭負為正,重點項目建設也取得歷年最好成績:截至2020年12月底,完成投資158.72億元,完成率達123.34%,超額完成全年投資任務。
  • 佛山攜手深圳構建「1小時科創圈」
    隨著深圳科技園、騰訊粵港澳大灣區工業網際網路基地等一批重磅平臺項目的落地,佛山西站樞紐新城正成為珠江東西岸兩座萬億城市產業合作的重要紐帶,通過打造成為「佛山+深圳」的第一入口和主要平臺,全方面推動「深圳創新+佛山產業」深度融合。
  • 乘勢而上建設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
    佛山市委書記魯毅作全會報告時指出,「十三五」時期全市經濟社會發展成效顯著,為開啟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徵程奠定堅實基礎。緊密結合「國家所需、廣東所盼、佛山所能、人民所願」,佛山市委明確提出今後五年佛山經濟社會發展目標定位是:粵港澳大灣區極點城市、全省地級市高質量發展領頭羊、面向全球的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