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高明區 從節點城市向樞紐城市華麗蝶變
9月4日,富龍西江特大橋工程動工儀式在佛山市高明區舉行,這是佛山市跨徑最大的斜拉大橋,也是佛山一環西拓南環段的咽喉工程。大橋橫跨西江,計劃於2022年底完工,經佛山一環西接規劃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東連粵港澳大灣區廣佛極點,將進一步拉近高明區與廣佛中心城區的時空距離。
作為佛山唯一地處西江西岸的區,高明交通環境的每一次顯著改善,都推動著產業和城市的發展跨越。高明大橋所打通的第一個東出口,推動高明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轉型;廣明高速公路所打通的第二個東出口,助力壯大高明園區經濟,推動高明躋身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和全國工業百強區。而富龍西江特大橋所開闢的第三個東出口,以及加快規劃建設中的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正在推動高明從「東靠西連」的節點城市,發展轉變為「水陸空鐵」兼備的樞紐城市。
站在新的發展起點,高明正加快建設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加快打造珠西先進位造新高地,加快打造嶺南田園城市新樣本,全面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南方日報記者 葉能軍
創新發展 高新企業拉動經濟量質齊升
8月29日,佛山市舉行2019年下半年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高明區共有37個重大項目計劃在下半年開工或投產,總投資約230億元,比上半年大幅增長86%。
回顧70年來尤其是高明1981年恢復建制以來的產業發展史,堅持精選「大項目」,以優質大項目帶動全區產業大發展,一直是高明產業發展的一大主線。2003—2016年,高明招商引資額連續13年突破100億元;2017和2018年,高明區招商引資額相繼突破300億元、400億元大關,並在2018年位居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第77位,比2017年上升6位,體現高明投資價值愈發受到市場認可。
在大項目儲備更加充足、發展後勁更加堅實的同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存量作為衡量區域創新活力的重要指標,也實現快速增長。數據顯示,高明區高新技術企業存量從2015年的36家,增至2018年的162家,4年間增長了3.5倍,已基本實現每5億元GDP有1家高新技術企業支撐。「高新技術企業的快速增長,反映出高明經濟的增長不只是數量上的增加,更是質量的提升。」高明區經濟科技促進局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推動新舊發展動能轉換,在此次重大項目集中開工投產活動上,高明正式在各鎮街和西江產業新城啟動建設五大「專精特新」的產業園區,包括荷城街道中南高科·智匯城、楊和鎮平謙現代產業園、明城鎮松瀾(科曼斯)產業園、更合鎮萬洋空港眾創城、西江產業新城鑫創AI國際科創智谷。
高明區委書記徐東濤說,依託這些「專精特新」的產業園區,高明希望把有限的新增建設用地資源,用於推動一批帶動性強的優質項目落地生根,為高明導入新技術、新業態、新模式,推動全區製造業高質量發展。到2020年,高明將力爭培育2個產值超1000億元產業集群、3個超300億元產業集群。
近年來,高明有一批企業先後獲得「國家級智慧財產權優勢示範企業」「中國企業創新能力百強」等榮譽,高明區獲評「國家智慧財產權強縣工程示範區」,且2018年位列全國工業百強區第18位。打造「珠西先進位造新高地」,高明這一產業發展定位正逐步變成現實。
開放發展 全面融入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9月6日,高明區西江產業新城正式掛牌,揭開了高明沿西江推動產城融合發展的新篇章。
事實上,擁江發展,在高明有著長期實踐。
早在高明恢復建制的1981年,在一次「將新縣城留在明城還是遷往荷城」的大討論中,「靠近大江大河,靠近廣佛核心區,更能推動新高明發展」的聲音逐漸佔據主流,高明新縣城最終選址荷城。這也使得高明的發展重心從西江支流滄江河,逐步轉移到西江幹流之畔。
正是這一抉擇開啟了高明的「西江戰略」,揭開了高明開放發展的新篇章。38年來,基於自身東靠珠三角核心區、西連粵西的地理區位,一條突破西江瓶頸努力東靠、依託西江水道實現西連的發展脈絡在高明一直得到延續,引領著高明的城市發展實踐。在東靠上,高明大橋、廣明高速公路富灣特大橋相繼通車,使高明東出口更加暢通。在西連上,江肇高速公路、廣明高速公路延長線、高恩高速建成通車,大大加快和密切高明與粵西地區的物流人流聯繫。
如今,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包括高快速公路、軌道交通等在內的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正進一步向高明布局。
「高明當前正主動對接廣佛西部通道高速、廣中江西延高速、南沙至雲浮高速(佛山機場高速)、肇慶至機場高速等新增高速線路規劃,並積極配合推進肇明高速、佛肇高速建設。」在2019年8月召開的中共佛山市高明區委十二屆八次全會上,高明區區長梁耀斌透露了這一信息。
這意味著,高明境內有望新增6條高速公路,加上此前已通車的廣明高速、江肇高速、高恩高速,將形成「六縱三橫」高速網絡體系。此外,高明也正全力配合江肇高鐵、深南高鐵等軌道交通規劃建設,配合做好廣湛高鐵前期工作,並積極爭取佛山地鐵2號線儘快延伸至高明,確保高明有軌電車示範線首期工程年底前投入試運營。
在此推動下,建設「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高明這一發展願景正逐步變成現實,從而全面融入灣區一小時交通圈。
綠色發展 彰顯山水田園特質
交通基礎設施趨向完善,成為高明城市蝶變的重要推動力。
38年前,高明的中心城區荷城,還是偏處西江一隅的小漁村,如今已成為西江之濱的現代化城市。2018年,荷城實現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001億元,佔高明六成以上。
自2007年起,高明區從「零」起步,在西江之濱啟動建設西江新城。經過12年的持續努力,高明在「一張白紙」上繪就了高樓林立、配套完善的城市新空間,西江新城成為高明發展成果和區域價值的展示窗口。近年來,西江新城先後摘得「全國創建綠色生態文明標杆城市」「廣東省現代服務業集聚區」「廣東省宜居環境範例獎」等金字招牌。
值得關注的是,在快速工業化、城市化進程中,高明並未付出慘痛的環境代價。這源於高明較早就確立了綠色發展理念,並持之以恆地抓落實。
早在2008年,高明便掀起環境整治熱潮,對當時GDP貢獻率達4.3%的水泥和陶瓷行業大刀闊斧地進行治理,依法關停了17家高汙染的水泥和陶瓷企業,有效化解了存量環保風險。與此同時,高明嚴控增量環保風險,明確所有新進項目都要先過環保關,逐步走出一條資源消耗低、環境汙染少的綠色發展新路子。
高明對綠色發展的追求不但落實在經濟活動中,而且還將觸角深深紮根在交通出行上。早在2011年9月,高明便一次性投入約3000萬元財政資金,採取全資購車或補貼購車的方式,一舉投用187輛液化天然氣新能源公交車,全面替換了區內的「黑煙」公交車,在全省範圍內率先全部使用新能源公交。
數據顯示,2018年,高明森林面積達70.7萬畝,佔佛山市的58.9%;生態公益林面積24.7萬畝,佔佛山市的57.18%。近10年來,高明每年空氣優良天數比例均維持在80%以上,空氣品質長期位列佛山五區第一。
「生態資源是高明最寶貴的資源,生態優勢是高明最具競爭力的優勢,生態文明建設應當是高明最花力氣的建設。」徐東濤表示,高明將以創建國家生態文明示範區為引領,朝著天更藍、水更清、空氣更清新的目標邁進,加快打造「嶺南田園城市新樣本」,彰顯高明有別於灣區其他區域的山水田園特質。
一線走訪
西江產業新城:加快推動產城融合發展
西江產業新城9月正式掛牌,標誌著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實現全面整合,高明區由此走上了產城融合發展的新徵程。
滄江工業園成立於2002年,是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一區五園」的重要一員,先後獲評「國家火炬計劃新材料產業基地」「省級經濟開發區」。作為高明區工業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滄江工業園17年來引入了一大批帶動力強、影響力大的代表性企業。在早期被稱為高明產業「四大天王」的4家企業中,有3家就位於滄江工業園內,包括海天味業、中油高富、佛山照明;近年來則相繼引入了萬科集團、大唐國際等一批世界500強項目。
西江新城2007年啟動建設,近年來高標準建設了文化中心、體育中心等一批公共活動空間,先後建成麗江水廊、明湖公園、智湖公園等一批水體建設項目,初步形成了「山水相依、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生態格局。同時,西江新城將現代服務業作為發展方向,相繼布局了君御國際遊艇展示中心、高登國際廣場等高端服務業項目,周邊已集聚高明區(中國科學院)新材料產業研究院、廣東高明產業創新研究院、萬方智慧城、眾塑聯產業平臺等創新平臺和創新型企業。
在過去10多年的發展進程中,西江新城形成了現代服務業集聚的品牌,而滄江工業園形成了先進位造業集聚的優勢。但與此同時,二者也面臨著發展瓶頸的制約。當中,西江新城有資金、有土地儲備,卻受區域定位的制約,難以吸引大規模的工業項目落地,欠缺穩定和長遠的經濟增長點;而滄江工業園有較強的工業實力,卻存在土地儲備不足、財政收入保障力度弱問題,制約著高效發展。
為推動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優勢互補,推動產城深度融合發展,自2018年底開始,高明區委、區政府著手推動西江新城和滄江工業園全面整合,由此誕生了西江產業新城。
高明區明確,接下來將舉全區之力,支持西江產業新城不斷發展壯大,承擔起優化平臺、提升產業、產城融合等重要作用,使其成為高明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戰略發展平臺。
其中,滄江工業園核心區年內力爭製造業招商引資超100億元,到2022年爭取成功創建成為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新城核心區年內力爭現代服務業招商引資超100億元,並爭取在3年之內完成新城二期工程,打造一個更宜居宜業宜商的新城,為高明高質量發展爭當開路尖兵。
見證觀察
高明發展樞紐經濟大有可為
2019年1月,高明區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對高明發展格局進行了完善提升,新增「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發展定位。此舉旨在充分發揮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對高明發展全局性、牽引性的重大作用,引領帶動全區各方面各領域工作開展。
時隔7個月之後,便傳出6條高速公路擬新接入高明的消息。這表明,在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的利好帶動下,高明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進而發展樞紐經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景。
廣東省委黨校教授陳鴻宇認為,高明地處珠江西岸的中心地帶,同時又是珠三角、粵西和粵西北的連接點,打造灣區西部綜合交通樞紐可使高明發展「左右逢源」,帶動高明發展成為灣區西部雙向開放的發展高地。他建議,高明發展樞紐經濟要瞄準輻射服務空間,準確分析各空間不同需求,完善業態布局,並構築好與周邊城市的行政協調機制。
財經評論員葉檀認為,高明位於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位置,也是廣佛肇一體化的重要節點,隨著臨空經濟的發展,高明有望形成一個重要物流中心。她建議,高明未來的城市發展可借鑑美國孟菲斯機場的崛起經驗,找準城市定位並完善城市配套。
在中國民航大學教授曹允春看來,目前高明的產業發展還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隨著珠三角樞紐(廣州新)機場加快規劃建設,未來有望促進高明產業與全球新興產業的聯動。他建議,高明發展樞紐經濟,要遵循港、產、城的融合發展路徑,加強高明區內和區外的銜接,這種銜接不僅是交通樞紐本身,還包括推動老城區功能優化、新區空間拓展,以及貫徹樞紐引導、城市發展的演變策略,實現交通樞紐和發展引擎的融合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