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點擊上方藍字關注本公眾號
基督最後的誘惑告訴我們些什麼?
李哲修神父
耶穌一生中,確有過兩次較強烈的誘惑
《基督最後的誘惑》這部電影,最近在世界各地造成了極大的轟動,同時也引起了不少的爭議。日前電視報導:法國電影院放映該片時,被砸石塊,還遭人縱火;國內各新聞媒體也有不少有關的報導和文章發表。但遺憾的是,少有直接涉及耶穌受誘本身的意義與它可能給我們的啟示與教訓。
從聖經上得知,天父派遣耶穌到世上來,是要他以「上主的僕人」和「受苦的默西亞」的身份,完成救贖世人的使命。所以,凡與此身份相牴觸的任何誘惑,他都必須加以拒絕;而在耶穌的一生中,也的確有過兩次較強烈的誘惑:一在傳教之初;一在受難的前夕。
耶穌在傳教之初先到約旦河接受前驅若翰的洗禮,然後就被聖神引入曠野,在那裡守齋和祈禱長達四十天之久,作為傳教的準備。齋期一過,耶穌餓了,撒殫就趁虛而入,試探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就把石頭變成餅罷!」耶穌回答說:「經上說:『人活著不只靠餅,也靠天主口中所發的一切言語。』」撒殫就領他到耶路撒冷聖殿的頂上,第二次試探他說:「你若是天主子,就跳下去罷!因為經上說:『他為你吩咐了自己的天使,他們要用手託著你,不讓你的腳碰到石頭。』」耶穌駁斥他說:「經上也說:『你不可試探上主,你的天主!』」撒殫最後把他帶到一座極高的山上,把普世萬國及其榮華指給他看,再度試探他說:「只要你俯伏朝拜我,我就把這一切都交給你。」至此,耶穌開始不耐,遂責斥他說:「你給我滾!因為經上說:『你要朝拜上主,你的天主,惟獨事奉他。』」撒殫雖屢試失敗,但仍不肯罷休,伺機捲土重來,這就是所謂的「基督最後的誘惑」,發生在耶穌受難的前夕;地點則是在他常去祈禱的革責瑪尼山園。
只要是人,免不了會遇到誘惑
耶穌曾對弟子們說過:「我有一個當受的洗禮,我是如何渴望早日去完成它!」這個洗禮指的就是他在十字架上的死亡;可是當大難臨頭的時候,他卻又感到極度的恐懼,且對弟子說:「我的心靈憂悶的要死!」在山園裡,他更三次大聲向天父哀求說:「父啊!如果可能,就讓這死亡的杯遠離我罷!」但耶穌既然以天父的旨意為依歸,自然就必須貫徹到底,別無選擇的餘地,因此他接著又說:「但不要照我的私意,惟照你的旨意成就罷!」
麥子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
撒殫試探耶穌的目的,不外是想確定一下,他是不是天主子?如果是的話,則要他違背天父既定的計劃,而以奇蹟(變石為餅)、權威(普世萬國及其榮華)和虛榮(從殿頂跳下)等俗世的方法去進行;而最後一次的誘惑中,更要他乾脆放棄算了。可幸地,耶穌並未掉入撒殫的圈套中去,反而更勇敢地走上十字架,接受死亡的血洗。
對一般人來說,耶穌所受的誘惑還具有鼓勵與警惕的雙重作用。誠如經上所說的,他親自經歷了誘惑,是為了鼓勵受誘惑的人。其次,耶穌也在藉著自己的誘惑告訴我們:只要是人,免不了就常會遇到誘惑,即使連他自己也無所倖免。同時他更藉此提醒我們:面對誘惑,我們必須效法他,及時而又堅決地加以拒絕,否則後果不堪設想。舊約大衛王的故事,就是一個最好的例子。他由於未能及時拒絕誘惑,終至犯下殺人的滔天大罪,根據撒慕爾紀下第十一章的記載是這樣的:
一天傍晚,大衛王在宮頂上散步,無意間瞥見一名叫巴特色巴的美貌女子正在沐浴,而心生淫念。遂派人召她進宮與他同寢,並使她懷孕。大衛王要把責任推給她的丈夫烏黎雅。他召烏黎雅前來,問他在外面戰況如何?同時為了表示慰勞之意,叫他回家跟太太同房,但烏黎雅寧願與他主人的僕役一起在野外露宿,也不肯回去。第二天,大衛王設宴款待他,把他灌醉後叫他回家,但是仍無法得逞。最後,叫他的主人約阿布將烏黎雅調到戰況最激烈的前線,然後在他後面撤退,讓他受到攻擊而陣亡。待喪期一過,大衛王就娶了巴特色巴為妻。如果不是後來天主叫納堂先知用譬喻去點醒他,恐怕大衛仍是執迷不悟。
大衛王錯誤的第一步,是他沒能拒絕美色的誘惑;跌倒後又未能及時懸崖勒馬,以致一錯再錯,終至犯下殺人之罪。「一失足成千古恨,再回頭已百年身」,自古至今,又有多少人能記取此一寶貴的教訓呢?
耶穌對他的一生,曾有過如是感人的描寫,他說:「一粒麥子如果不落在地裡死了,仍只是一粒;如果死了,才能結出許多子粒來。」如果我們不能從他一生的言行中,獲得有益的啟示和教訓,反而以有「色」的眼光去看他的話,則將不只是對人類歷史上這位偉人中的偉人最大的不敬;同時也正足以證明我們的幼稚與無知罷了!
(中國時報77.10.30)
請長按二維碼關注微信公眾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