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宰治——人間不值得,只有寫作值得

2021-02-19 文化客

而作為私生女,這一紙薄薄的證明在當時對她來說又有何用呢?對於這個對她來說毫無責任感的男人,太田治子或多或少意難平。但在《向著光明》一書中,太田治子卻罕見的冷靜客觀,以旁觀者的口吻追述了父親太宰生前與母親靜子的交往,還原父親生前想死又不想死、借靜子日記創作《斜陽》的複雜矛盾心跡。

今天就借這本書,來走進太宰治吧。

文丨米粉隊長

文摘|  《向著光明:父親太宰治與母親太田靜子》

十一月十二日,一個女嬰降生了。通專門到三鷹的工作室走一趟,要來了太宰的證明書。太宰取了名字中的一字,給孩子取名「治子」,讓母親感到格外高興。她在日記中寫下了一行躍動的字:「日本第一好男人。」著實讓人感到害羞。

「若金錢方面有困難,請隨時告訴我。」

把證明書交給通時,太宰還說過這麼一句話。當時正好在場的野原先生記了下來。想必,通也把那句話告訴了母親。因此她才覺得,自己面對大和田的舅舅更有底氣了。

「我要一個人撫養孩子。」

自己主動斷絕親緣的感覺實在太好了,然而那句話並不正確。她只是想,既然不依賴叔父,只要依賴孩子父親太宰就好了。這充其量只是槲寄生的活法。太田靜子絲毫沒有獨自工作養育孩子的決心。在考慮今後以「未婚母親」身份與孩子相依為命的困難方面,母親對現實太過無知了。

《新潮》七月號開始連載的《斜陽》,到十月號和子的信便告完結。

瑪利亞即使生下不是丈夫的兒子,只要瑪利亞滿懷自豪,也會成為聖母和聖子。

生下所愛的人的兒子,養育他成長,這就意味著我道德革命的完成。

信中每一句話都深深觸動了母親內心。直到太宰死後,母親才意識到,在現實面前,「未婚母親」瑪利亞的自豪經不住半點揣測。

十二月,新潮社出版《斜陽》單行本,瞬間成為最暢銷書。而此時,她最擔心的是太宰治的身體。昭和二十三年四月,母親在日記中寫下:「孩子他爸,請您不要死。我任何時候都會跟隨您。」讀到這些文字,我心中滿是惆悵。她這是在說,因為有了治子,我才沒有死。當時我剛出生五個月。如果太宰死了,他的孩子該怎麼辦。莫非太宰比孩子更重要嗎。母親雖然決心像《斜陽》和子的信那樣活下去,可一想到太宰,她就把那個決心忘到腦後了。

昭和二十三年六月十三日深夜,太宰治與山崎富榮女士在玉川上水投河自盡。母親當時很是感慨,只有山崎女士才能陪他走到這一步,而她絕對做不到。在決意死亡之際,太宰心中活下去的願望反倒愈發強烈了。他像哈姆雷特那樣,直到最後一刻都無法停止內心動搖。

投水前一天下午,太宰治穿著白襯衫、踩著木屐,獨自跑到大宮去找築摩書房的古田晁先生。太宰對古田先生信任有加,此次造訪恐怕是為了尋求他的救贖。然而古田先生卻沒在家中。他當時回了家鄉信州,正在為太宰到御坂峠靜養籌備糧食。得知古田先生不在時,太宰心中受到了多大打擊呢?他一定感覺到,一直潛伏在背後的「死」突然露出微笑,來到了他身旁。

投水之後,人們在他工作室桌上找到了太田靜子的日記。或許,對無意中摘抄了大量日記內容一事,太宰還是非常害怕的。我想,他在面臨死亡時,強迫性焦慮也愈發強烈,甚至想到了自己可能被起訴。他腦中想到的並非太田靜子,而是正氣凜然的弟弟通。這樣一來,又讓他十分眷戀自己與美知子夫人組成的家庭了。他心裡可能會想,自己果然是個異常拘泥古老道德觀的人。他借《斜陽》和子之口說出了「我因無視舊道德和有個好孩子而感到滿足。」這種話,同時卻一直懷抱著與之相反的觀念。儘管如此,太宰治最後還是堅持自己為文學獻身的意志,選擇了死亡。

 那個人誠實而正直,從不遮掩真實面孔。

古往今來的歷史中,勇氣如他者寥寥無幾。

連基督都只在被人殺害之際才面對死亡,可見那人面對宿命的從容和坦率,實屬人間稀有。

 不知母親何時寫下了這些文字。不久前,這張字跡潦草的便籤從母親的舊手札中滑落下來,彼時我才意識到,如今我也對太宰有著同樣想法。夏末黃昏,我與萬裡子走在下曾我蜿蜒的坡道上,心想總有一天,我也要把這種心情告訴女兒。

相關焦點

  • 《人間失格》:人間不值得,不如隨心而欲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發表於1948年,這是一部關於太宰治青年時代的自傳小說。太宰治用細膩的筆觸,告白了自己前半生。在《人間失格》發表後的數月,太宰治便自殺身亡。這本充滿極致頹廢氣息的作品,卻大受年輕人追捧,直到今天。說句實話,讀完《人間失格》後,陷入一種壓抑狀態是通常反應。
  • 渣男文學家的後半生,《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
    算不上經典,卻貢獻了出了無與倫比的色相享受,給到觀眾不錯的感官體驗,就好比卷川實花導演,小慄旬 主演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全片講述了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和三個女人的感情糾葛,以及如何寫出來那部頹喪又唯美且被廣為流傳的作品《人間失格》。一開頭,小慄旬飾演的太宰治一邊抱著兩個孩子無憂無慮地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邊他的流言在圈子裡任人肆意傳播。太宰治和一個女人相約殉情,那個女人死了,可他活下來了。這一下,他在圈子裡臭名昭著。
  • 太宰治:人間失格|所謂世間,不就是你嗎?
    1948年,太宰治的遺書裡寫道:「生而為人,我很抱歉「,然後太宰治自殺身亡了。這已經是太宰治第五次自殺了,他終於成功地殺死自己了。在他死前,他的小說《人間失格》發表了。《人間失格》(又名《喪失為人的資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
  • 太宰治《人間失格》:我這一生,儘是可恥之事.
    或許是因為正如喜劇的內核是悲劇一樣,悲劇的內核是更加耐人尋味、值得思考的真理。《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有的人天生敏感憂鬱,太宰治正是這樣的人。《人間失格》 其實也是太宰治本人的真實寫照。獎運不佳的太宰治也從最初的心高氣傲,逐漸變得抑鬱憂愁。他開始依賴酒精和鎮定劑,還因中毒被送進醫院。
  • 太宰治《人間失格》:生而為人,我很抱歉
    圖片來自《被嫌棄的松子的一生》我平時比較喜歡讀書,一年大概讀個100本左右,今天跟大家推薦一本值得閱讀的好書---《人間失格》可能很多朋友都聽過《人間失格》,這是日本著名作家太宰治最著名的作品,這本書寫成的當年,太宰治就投水自盡了。
  • 一代喪神太宰治誕辰110周年:對人間最後的求愛
    努力的搞笑,服務這個世間,那也許是他「對人間最後的求愛」。這樣一說,好像理解了周星馳多一點點。第一次自殺殉情未果,被控「幫助謀殺」罪太宰治出奇地有女人緣。用《人間失格》裡的話:「眾多的女性依靠本能,嗅出我無法訴諸任何人的孤獨的氣味。」
  • 太宰治《人間失格》《愛與美》《虛構的彷徨》
    沒有人生來絕望,對比太宰治苦難的一生,我們更多的應該感到慶幸和珍惜今天,小編為大家帶來了太宰治最經典的五本作品集,讓我們一起走進他的內心世界。希望他的故事能滋生出一股反向的「正能量」,讓你有更堅定的信念去好好生活本書收錄太宰治最具代表性的小說《人間失格》《斜陽》以及文學隨筆《如是我聞》《人間失格》作為必讀的日本經典小說,更是太宰治的最後一部絕筆之作。大多數人了解太宰治都是從這本書開始的。
  • 《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能把《人間失格》拍得這麼「色」的,也只有這位女導演了
    2012年,時逢太宰治誕生100周年,《人間失格》電影版上映。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人間失格 太宰治と3人の女たち即,太宰治和他的三個女人之間,不得不說的愛欲故事。有人說,太宰治的一生,就是一部歐洲人的藝術三級片。
  • 沒有人間失格的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電影畫面精美,製作精良,講述了太宰治與三個女人的故事,和人間失格無太大的關係。影片中看的出太宰治對生活抱有失望,但全片沒有看出太宰治去死的意願,最後選擇去死,更像是對情人的順從,一時的衝動。歷史上太宰治選擇死亡的原因是令人費解的。影片最後一幕,太宰治在水下猛睜開眼,是影片給出的解讀吧。不是說小慄旬演技有問題,而是中氣十足的小慄旬咋看也不是一副要死的樣子。
  • 薦書 |《人間失格》電影翻拍,其實太宰治也是個陽光boy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很多人並不陌生,它是一個憂鬱且頹喪的故事,但實際上我們在梳理太宰治的作品時,發現他並不只有絕望的故事。或者說,他的絕望更像是一把劍,刺穿殘酷的現實,讓人滋生更澎湃的勇氣,更堅定的信念好好生活。太宰治人們常常抱怨生活不容易,可是如果非要比對生活的失望,可能誰都比不過太宰治。
  • 三大女優豔麗復現太宰治在人間的最後失格
    不過對另一個人來說,「人間失格」這四個字所營造出的嘈雜語義場,卻剛好成了她的巨大遊樂場,圍繞著太宰治的「墮落」,「無賴」,豔情與風流,通通成了她手中的珍奇玩物。她將其抹殺,揉捏,重新塑型,塗上豔麗而失真的色彩,最終造就了屬於她自己的《人間失格》,這個人,便是蜷川實花。即使沒有聽過她的名字,但她那色彩豐富到不計平衡的攝影作品應該是人人都有印象的。
  • 人間失格:動漫太宰治與現實太宰治有幾分相似,但性格卻完全不同
    ——太宰治初了解太宰治這個人是在動漫《文豪野犬》中,第一印象太宰治(噠宰)是個自殺愛好者,無論自殺多少次都沒有死成功,他甚至還在研究怎樣才能死掉。其座右銘是「清爽明朗且充滿朝氣地自殺」。其實在我看來他那各種奇葩的自殺方式不過都是他的藉口罷了。
  • 太宰治的《人間失格》:現代人有多不浪漫呢?他們把殉道者叫做喪
    《人間失格》這部作品亦是如此,它雖然講述了一個敏感的人在社會的疏離中最終墮落的故事,但消極、墮落和喪絕不是這部作品的精神內核,引導著讀者喪失做人的希望也絕不是作者寫作的目的。 用《人間失格》裡的話來講就是「生而為人,儘是不如人意的事但我不想改變,這很抱歉」,是一種宿命論演變出來的夾雜著軟弱跟自嘲的消極文化,而縱觀太宰治的一生,非但不消極,反而充滿著積極的昂揚鬥志。 早年的太宰治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他認真勇敢、堅持寫作,是虔誠的馬克思信徒跟左翼革命人士,並且熱切的憧憬著芥川龍之介。
  • 太宰治最有意思的作品,不是《人間失格》?
    《浦島太郎》在日本傳統文學裡講的是曾被浦島太郎救過一命的烏龜知恩圖報的故事,最後由於「天上一日人間早已百年」,重回故裡的浦島太郎,眼前的一切早已物非人也非,十分傷感又很無奈。而在太宰治重新改寫的版本裡,倏忽之間便錯過人間三百年的浦島太郎,後來忘記了這三百年的光陰,成為一位快樂的老人,幸福地生活著。「歲月,是人的救贖;忘卻,也是人的救贖」。
  • 李誕《冷場》:人間不值得,但你值得這人間
    這是一本平行宇宙中的書,其中有千千萬萬個不一樣的李誕。 情人們、狠人們、大人們,每個人也能從中發現自己。在這本書中,對於生活,李誕發出這樣的嘆息「他說;生活已經那麼難了,可還能更難」。是啊,我們每個人的生活都不容易也不是那麼稱心如意。只要還活著,我們總能體會到生活原來不止這麼難,還有更難的時候。
  • 她鏡頭下的太宰治是「豔」還是「色」
    蜷川實花導演的新片的《人間失格:太宰治和三個女人們 》一早就放出了消息。這位日本最「豔」的導演加上日本自殺次數最多的文豪,會有怎樣的化學反應,想必是不少人期待的重點。但如果並不了解其中的背景,和細節,對於只聽說過太宰治或《人間失格》的人來說,會有不小的觀看難度。
  • 《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究竟是文學巨匠還是社會廢人?
    這句在《人間失格》中也提到過,引自波斯古典詩人歐瑪爾·海亞姆的《魯拜集》。用這句做視頻文案的也不少。世人對《人間失格》作者太宰治的評判褒貶不一。有人認為太宰治是一個真正的「勇士」,他的勇敢在於他敢正視自己的罪行,他的很多作品中都在反思自己所犯的罪惡,而這恰恰是大多數人不敢做的一件事——反思自己所犯的罪行。也有很多人覺得太宰治的作品太過消極。
  • 太宰治筆下的自己:我雖身在人間,卻惶惶如夜
    源於《人間失格》在人間也並不是一件非常美好的事情,太宰治獨自生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畏首畏尾,但同時又渴望著生活的美好。可最後幸福總是得不到,選擇了放棄生命,就是這一種生活狀態,才有了《人間失格》這一本書。作者太宰治作為二戰以後日本崛起的作家,面對戰爭前後的日本國力的變化給日本民眾帶來了很大的變化,同時人們的心理也變得脆弱了。
  • 《人間失格》日本無賴派文學大師太宰治
    1930年他進入東大法文系就讀,1933年開始用太宰治為筆名寫作,1935年以短篇《逆行》入選第一屆芥川賞候補,1937年起,正式投入小說創作。自1936年發表《晚年》後,被推崇為天才作家,並於1939年以《女學生》獲第四屆北村透谷獎。但始終與他最想贏得的芥川賞無緣。他五次自殺未遂,最後於1948年,在《人間失格》發表後,和女讀者於玉川上水道投水自盡。
  • 《人間失格》中最經典的10句話,值得收藏!
    《人間失格》日本小說家太宰治創作的中篇小說,發表於1948年,是一部半自傳體的小說《人間失格》以「我」看到葉藏的三張照片後的感想開頭,中間是葉藏的三篇手記,而三篇手記與照片對應,分別介紹了葉藏幼年、青年和壯年時代的經歷,描述了葉藏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喪失為人資格的道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