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縣」和「縣令」有什麼不同?僅有一字之差,兩者卻是天壤之別

2021-01-18 騰訊網

作為影視劇中經常出現的高頻名詞,縣令和知縣一直廣為人知,相反,如果說出「著作郎」和「諫議大夫」等職官,十個人中肯定有九個不知道的。

這兩個官都是比知縣和縣令更為高級的官,著作郎是從五品官,用於撰寫和校對一些書籍,諫議大夫則是從四品,主要是一種管理議論之類的官,主要負責向皇帝提出勸諫,著名的官員有唐朝的魏徵。

九品芝麻官中,周星馳飾演的包龍星就是一個九品的縣令,面對王爺的刁難,他善施巧計,聯合廣州將軍吳孟達一起將王爺和他的屬官一起就地正法。

不過現實裡可不敢這麼幹,在清朝,一個九品縣令敢頂撞王爺,怕是怎麼死的都不知道。

很多人印象中,縣令和知縣都是一種官,只是稱呼不同而已,有的朝代叫縣令,有的朝代叫知縣,但是果真是這樣嗎?

不然,這兩個官其實是不一樣的,縣令的出現要比知縣早一千多年呢。

秦朝的時候,秦始皇統一全國後為了方便管理,就把全國一萬戶以上的地方稱為縣,一個縣的最高頭目是縣令,一萬戶以下的也是縣,但是頭領要叫縣長。

這個縣長和今天的縣長不太一樣,今天的縣長是次於市長的存在,和區長平級,但以前的縣長並沒有這麼權高位重,充其量也是個不起眼的角色。

後來到了西漢,覺得一個縣還要分縣長縣令,太麻煩,皇帝看著礙眼,就把縣長辦了,此後不論大小一律叫縣令。

知縣的出現則相對於要晚一些,也是一千年後的宋朝,基本上中央派來的官員,如果是掛職鍛鍊的,那就叫知縣,如果是解除了原來的職務的,那就叫縣令。

這時候的知縣,相當於中央的重點培養對象外出的積累從政經驗,在回到中央擔任更高級的職務。

那麼問題來了,秦宋以前的戰國和春秋時代,沒有縣令和知縣,他們是怎麼管理國家的呢?

其實那個時候已經有縣了;在秦國率先實施郡縣制前,縣級行政單位主要的稱呼就是「大夫」、「公」、「長」等,一個地方因為國家的不同稱呼也不同,比如楚國叫「令尹」。

秦始皇滅六國後,考慮到各國的稱呼習慣,就把「令」至於「長」前面,因此一個地方的最高長官被稱呼縣令,也就不足為奇了。

西漢因為楚漢爭霸,四年的戰爭造成人口的大幅度減少,一個縣通常沒有一萬戶以上的人家。漢帝國要臉面,打腫臉充胖子,就把縣長撤了。

史學界考古一般認為知縣出現在唐末宋初,但是光大在宋朝,唐末因為藩鎮實力太強,中央控制不住,經常打仗,地方官員不是死就是被抓,變換的非常頻繁。

於是唐王朝非常需要一個能力王幫他管理縣,但必須知曉縣中的大小事,還要有解決能力,這就是知縣的名稱由來,這時的知縣並不是正式官員,是一類代理官員。

宋朝主要是掛職鍛鍊,算是兼職,這點上文已經說了,不再闡述。元朝存在的九十年中變更較大,當時的縣有兩個一把手共同管理,縣令叫縣尹,新增官職「達魯花赤」。

達魯花赤非常有蒙古特色,蒙古語中是掌權者的意思。

直到朱元璋建立明朝,恢復了縣令這名稱,和知縣一起存在。宋明兩代知縣相比,明代知縣已經失去了外放掛職鍛鍊這一功能,開始淪為單一的地方長官了。

我們大家都熟知的海瑞海大人,就曾經在浙江淳安當過一個小小的知縣,後來官運亨通,當上兵部主事,成為明代有名的清官。

由此看來知縣和縣令還是有區別的。

知縣和縣令的職權在不同的時期,有著質的不同。

漢代的一個縣令基本上覆蓋當地的大權,有軍隊,負責建築,管理縣級以下官員流動,還負責戶籍和當地的稅收。

宋代由於知縣多為掛職鍛鍊,因此國家也希望通過這些官員的任職,樹立朝廷在百姓中的良好形象,對於派誰去擔任知縣,多有較多的考察。

範仲淹擔任過潁州知縣,不久後因為直言上諫得罪了皇帝,因此被派到邊疆防禦西夏,在職期間他對西夏恩威並施,使得西夏人對他又怕又恨。

明代知縣的職權大為縮小,身邊只有一個縣丞,一個主薄,還有幾個待從當幫手,沒有兵權,儘管人少了,但是也工作內容增加,這使得明代知縣拋棄了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比如說民事,誰家打架了,誰家東西被偷了等。

這些不重要的事情都交給鄉裡有名望的人處理,如果鬧出人命,知縣就必須插手管理了。

清代和明代情況差不多,本來清代官職就是仿照明代的,畢竟也沒有更好的選擇。

作者碼字不易,覺得好的話歡迎關注~

相關焦點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不同?史學家: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那一天你若和集體脫離,那便是末路的開始。 —— 奧斯特洛夫斯基 丞相和宰相有什麼區別呢?可能很多人都沒有想過這個問題。不過如果是有心人的話就會發現,我們各種電視劇當中稱呼一個具體官員的時候會稱呼「丞相」,而在誇某個人或者某一類人的時候則會使用宰相。歷史上做過丞相的名人有諸葛亮、蕭何、胡惟庸等人,被稱為宰相的就更多了,比如「宰相劉羅鍋」。
  • 「紅秀坊」與 「紅創坊」一字之差竟是天壤之別?
    兩者是什麼關係?這樣的騙局是真的嗎?好奇的小編在與度娘的一番詢問調查下,得知「紅創坊」與我司的「紅秀坊」兩者同樣都是網紅孵化公司,在公司性質相差不多的情況下,這一字之差確實容易出現混淆和誤會。 一、總部、姓名不一致。
  • 《毛驢縣令》第二季 潘長江再當"七品知縣"(圖)
         由潘長江領銜主演的古裝大戲、爆笑動作系列喜劇 《毛驢縣令》第二季在央視電影頻道(CCTV-6)開播。第二季在延續第一季輕鬆詼諧風格的基礎上,又融入了新的元素。  《毛驢縣令》系列第二季共有9部,分別為:《草鞋公主》、《打虎上山》、《賭命考官》、《非我莫屬》、《虎口拔牙》、《天外來客》、《宛如格格》、《五官爭功》、《一奶同胞》。故事以清朝為時代背景,以遼東山區偏遠縣城為典型環境,以新任七品知縣伍四六與當地惡勢力團夥的尖銳矛盾衝突為主線,多側面、立體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獨特性格。
  • 樂器百科:長笛與竹笛,一字之差,天壤之別
    長笛與竹笛,雖然只一字之差,相差卻是天壤之別。根本來說,本身是兩種不同文化的產物,雖然同樣是樂器和演奏音樂,同屬管體振動樂器,但不同的地方太多,我僅成有限的幾個方面描述一下這兩樣樂器的區別。首先,從樂器發聲原理來說,竹笛是笛膜發聲,通過管體發出聲音,通過指按音孔來改變振動管體長度,從而改變音高,形成音樂。
  • 這些藥品和食物:一字之差,天差地別!千萬別吃錯了
    其實,有些雖然一字之差,但功效、用法卻大不相同,甚至毒性大增,不能混淆。一字之差,藥效大不同天津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藥學部陳鵬2017年在健康時報舉例介紹,確實中成藥中存在著名稱一字之差、功效天壤之別的現象。①1. 【小活絡丸】和【大活絡丸】小活絡丸功效為祛寒活絡、行血止痛。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兵」與「勇」,一字之差,地位已是天壤之別
    中華上下五千年,我國歷史源遠流長,其中有兩千多年都處在高度集權的封建專制統治下。秦朝是我國歷史上首個大一統王朝,清朝則是我國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所以清朝一直都有很大的研究價值。有細心的朋友發現,在這些清宮劇中,清朝士兵的服裝也分為「兵」和「勇」兩種,雖然只有一字之差,待遇和地位卻是天壤之別!清軍,自然就是維護清朝統治的武裝力量了,穿著「兵」和「勇」的軍服的士兵,都是為清朝服務的軍隊。相較於「勇」字軍,「兵」字軍的地位要稍稍高一些。
  • 明清傳奇——從電影《讓子彈飛》說說盜賊當知縣的那些事兒
    電影中姜文飾演的江湖劫匪張牧之打劫了前去上任的知縣,自己便盜用知縣的名字去當了知縣,而葛優演的真正的知縣為了保命,則化名成了師爺老湯,然後上演了一出感天動地的俠義故事,感染了無數影迷。電影中的故事自然是虛構的,但是清代盜匪搖身一變做知縣的事情卻屢見記載。最著名的兩例是《於公案》中的一個案例和《清稗類鈔》中記載的《盜冒太守名到任》一事。
  •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算是擢升嗎?為什麼?
    表面看起來,明朝從縣令(知縣)調任監察御史,雖然品級沒變,甚至待遇還更差了些。無論是都察院監察御史還是道巡按御史,都是搞監察的,都是拿死工資的清水衙門,不像縣令雖然官階小、品級低,但主政一方,實權在握。
  • 一字之差,曾國藩的「屢敗屢戰」
    這四字與屢戰屢敗四字相比較,其效果卻是天壤之別。感嘆漢語言之奇妙,一字之差,天壤之別。一字之差,謬以千裡。比如,不以為然,不以為意;一文不名,一文不值;駭人聽聞,聳人聽聞;無所不為,無所不至;駭人聽聞,聳人聽聞;一字千金,一擲千金,等等。
  • 退役和退伍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完全是兩個意思
    導語:退役和退伍有什麼區別?一字之差,意思完全是兩個概念服兵役是很好的一條路,在軍隊中能夠學習到很多的東西,鍛鍊自己的能力,通常從部隊出來的人相對於同齡人都要成熟一些,且他們懂得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心中有自己的目標,這是在社會經歷中學不到的,為何很多企業都願意招聘軍人,原因就在這裡,同時他們很懂得遵守紀律,做事情有很強的應對能力。
  • 蘋果ARM新MacBookAir和MacBookPro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什麼不同
    蘋果ARM新MacBookAir和MacBookPro有什麼區別 兩者有什麼不同 MacBook Air 和
  • 清朝士兵衣服上的字:兵和勇,一字之差,概念卻完全不同
    那麼問題來了,這樣的區分有什麼說道嗎?在說這個之前,必須說說清軍的軍制。眾所周知,最早清軍之後四旗,後來擴充成了八旗。如果你了解清朝,你會發現他們確實是從「馬背上收穫的天下」。作為關外遊牧民族的女真部族,別說是男人,女人都能上馬騎射,彎弓搭箭。將分散的力量統一起來,讓他們世代都要當兵,這算是軍制基本成型。
  • 「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
    導語:「丞相」和「宰相」到底有什麼區別?弄懂兩者,才不會鬧笑話在中國的封建歷史中,官僚體系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容,而在2000多年的官僚體系之中,「相」則是最高級別的官職,不過在不同的王朝中,這一官職也在稱呼上比較不同,比如今天我們所最熟悉的兩個就是宰相和丞相,那麼這兩個「相」僅僅只是一字之差,其中又有什麼區別呢?弄懂它們,往後才不會鬧出笑話。
  • 小產權和大產權的區別是什麼,兩者有什麼不同?
    提到小產權房,相信大家都能會跟大產權房聯想到一塊兒去,小產權房其實只是大家口頭上的一種說法,既然涉及到產權,也就有很多購房者比較關注購買小產權房的一些問題了,那麼小產權和大產權的區別是什麼,兩者有什麼不同?
  • 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
    在許多清宮劇或者有關清朝的文藝作品中,知縣出現頻率極高。但是,對於這個官職,很多人常常是既熟悉又陌生。所以,今天我們要聊的就是清朝的「知縣」,到底是什麼官職,相當於現在什麼職務?清代《皇朝經世文編》曾言:「天下之治始於縣,縣之治始乎令」。短短一句話,精確指出了清朝知縣的特點。
  • 生粉和澱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和用途完全不同,弄懂了你也是大廚
    導讀:每次胡師傅教大家做菜時,只要食材配料中有生粉和澱粉,總會有人在底部留言問我:生粉是什麼、澱粉是什麼、生粉和澱粉它們之間到底有什麼區別、用錯了會破壞菜嗎等等一些問題。而相信很多人看這篇文章之前,都認為生粉和澱粉是同一種物質,其實生粉和澱粉雖然只有一字之差,但是區別和用途完全不同。今天胡師傅就把生粉和澱粉的3大區別一清二楚的講解給大家聽,只要您弄懂了,也可以成為大廚。
  • 明代從七品縣令調任七品監察御史,是算平級調動?還是算擢升?
    明朝是個皇帝不愛當家的朝代,不管是萬曆、天啟還是崇禎在大大小小的事情上,都不愛當家,即便當了家也什麼事都要看下面官員的臉色。即使是剛愎自用的崇禎,想跟後金議和,派兵部尚書陳新甲跟敵方接觸,後來不慎洩密,崇禎一國之君竟然不敢擔責,把陳新甲幹掉當了替罪羊。
  • 兩檔節目今晚「畢業」,兩者關注度卻截然不同,是天壤之別
    今天是周五,也是周末的前夕,更是各大電視臺綜藝的「高峰期」,尤其是湖南臺,不光今晚就有兩檔綜藝,《元氣滿滿的哥哥》《中餐廳》連續開播。但今天是特殊的一天,因為今晚有兩檔節目迎接大結局,更是「畢業之夜」,就是《乘風破浪的姐姐》和《認真的嘎嘎們》。這兩檔節目早先三月前開播,直到今天,就要畫上句號。
  • 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明清時期「滅門知縣」真的存在嗎
    所以在各個地方、各個轄區還會有專門的地方官進行管理,且實行的是本籍迴避制度,也就是說不能在自己的老家當轄區管理,以求公正。 但是有一句話說得好,"三年清知縣,十萬雪花銀",地方官作為當地幾乎可以一手遮天的地位存在。 人們在其位就很難只謀其政,利慾私心無時不刻不在勾引他們犯罪,嚴重一點說,百姓的性命都被他們捏在手裡。
  • 《毛驢縣令》第二季將播 潘長江主演石榴姐加盟
    古裝大戲 更接地氣  《毛驢縣令》第二季的故事以清朝為時代背景,以遼東山區偏遠縣城為典型環境,以新任七品知縣伍四六與當地惡勢力團夥的尖銳矛盾衝突為主線、與麻翠姑的感情糾葛為副線,多側面、立體地展現了不同人物的獨特性格。劇中的麻翠姑、保護伍四六的四個衙役、蘿蘿格格等人物,性格生動活潑,語言妙趣橫生,表演不落俗套,接地氣的搞笑語言風格更使該系列具有超強的娛樂性和觀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