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是二戰德軍精英部隊,開創了特種作戰的先河,卻被電影弱化

2021-01-10 大國將令視頻

「本文章已經通過區塊鏈技術進行版權認證,禁止任何形式的改編轉載抄襲,違者追究法律責任」

德軍傘兵都是從德國軍隊中精心挑選的優良和精銳的士兵。當這些士兵在戰場上作戰時,真正需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靈活力和戰鬥力,可是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士兵都是需要自身裝備一些武器和食物等基本品。可是這並不能夠影響德國傘兵優秀的戰鬥能力。

作為優秀的德國精英部隊,他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二戰時期為德國軍隊貢獻出非凡的能力。在某一天進攻對方的堡壘時,其他戰勝國意外的從一個落敗的德國傘兵的口袋中獲取了令人瞠目結舌的一份文件,其中這份文件被稱為是十分嚴苛的十項戒律。其中一條是指要使自己足夠優秀能配的上德國傘兵的稱號。另外一條使自己足夠優秀成為德國軍人的表率。

其中一個相當出名的戰例是救墨索裡尼。當時希特勒命令斯科爾採尼上尉率領70名傘兵,乘坐滑翔機突襲墨索裡尼被關押的酒店。即使當時現場有150名義大利警察負責看守,但是還是將墨索裡尼安全的解救出來,這次營救行動被視為開創了特種作戰的先河。

還記得有一部經典的蘇聯電影--《這裡的黎明靜悄悄》,這部電影是在1972年出版的,這一電影的問世曾經感動了一輩的中國觀眾。但是這部電影還是毫無疑問的遭到了二戰德軍傘兵舊部的反對!電影中的德國傘兵的形象確實與實際嚴重不符,塑造的低智商的形象可謂是使這些見證過歷史的人大跌眼鏡。從電影的開頭到電影的結尾,從頭被打到尾,甚至最後是被一個男軍官率一群女軍人給打敗,實在是很不可思議,這在某種程度上嚴重弱化了德國傘兵的作戰能力。即使它給人帶來的更多是感動。

相關焦點

  • 二戰德軍的特種部隊布蘭登堡部隊到阿登戰役的特殊150裝甲旅
    說二戰時期的特種部隊作戰,最開始是英國22特種空勤部隊,他們擁有一頂綠色或者紅色貝雷帽,從1940年開始在德國北非地區,挪威軍港,展開敵後偷襲行動,給德軍造成極大的損失,特別是對當時挪威地區的騷擾,讓希特勒錯誤的認為英軍的下一步攻擊解放的地點是在挪威,這導致從1941年到1945年德軍在挪威的駐軍一直保持在
  • 二戰德軍最有效率的部隊編制「戰鬥群」到底是什麼?
    二戰中,德軍最有效率的作戰編制毫無疑問就是戰鬥群(Kampfgruppe)。 戰鬥群和常見的「軍—師—團—營」的正規編制不同,而是在戰鬥中根據作戰任務需要,從各個部隊抽調不同的兵種單位而構成特遣編隊,沒有特定的編制,可以靈活的調用兵力,在局部地區執行極有效率的任務。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的悲壯空降作戰,綠魔鬼的絕唱
    二戰初期,德國傘兵從天而降,出其不意地發動了多次奇襲:在丹麥和挪威譜寫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空降作戰的篇章;空降攻佔所有荷蘭機場,為德軍迅速佔領荷蘭提供保證;突襲比利時埃本·埃馬耳要塞創下二戰中最大膽空降行動的紀錄;克裡特島戰役被算作二戰中唯一一次以傘兵部隊為主實施的攻堅戰。這些空降作戰為德軍「閃電戰」的勝利提供了重要保障。營救墨索裡尼的橡樹行動,卡西諾戰役,德軍傘兵戰績赫赫,贏得了「綠魔」的綽號。
  • 海軍特種作戰部隊 Paskal (2018)
    主演: Hairul Azreen / Ammar Alfian / Jasmine Suraya Chin / 許亮宇 / Hafizul Kamal類型: 動作 / 戰爭製片國家/地區: 馬來西亞 Malaysia語言: 馬來語 Bahasa Melayu / 漢語普通話 / 英語上映日期: 2018-09-27(馬來西亞)片長: 115分鐘海軍特種作戰部隊的劇情簡介
  • 二戰時期的德軍有多強?一個步兵師就足以單挑一個日軍甲種師團
    德軍的成長曆程是十分誇張的,從德國恢復軍備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為止短短幾年間,德國武裝部隊便由一支十萬人的小型陸軍一躍發展成為歐洲最強大的軍隊之一。而這支部隊,幾乎橫掃了整個歐洲。那麼二戰時期的德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存在?
  • 二戰德軍戰鬥工兵的制式裝備:Sdkfz 251/7型工兵突擊裝甲車
    在大部分人的眼中,工兵的主要任務就是排雷,並不直接參與前線的戰鬥,實際上還存在一種工兵,他們的主要任務是為了保障己方裝甲部隊的機動作戰,及時的排除前方的各種障礙,由於這些障礙大部分都處於對方 的火力掩護範圍之內,這就使得工兵也不得不參與到戰鬥中,成為具備突擊支援能力的戰鬥工兵。
  • 全球10支最著名致命特種作戰部隊曝光 海豹突擊隊名氣最大
    特種作戰部隊是世界上紀律嚴明,任務最強大,最強大的部隊。每名士兵經過嚴格的選拔過程和訓練,以執行超出標準軍事力量手段的非常規戰爭任務。事實是,世界可能永遠不會確切知道這些特種部隊的具體戰績,但是只根據他們的公共記錄就足以贏得全球的尊重。這裡在沒有固定順序的情況下,列舉來自世界各地的10個致命的特種作戰部隊。
  • 二戰後期德軍神秘防空武器Hs297型73毫米防空火箭炮
    ,其戰機數量的各個型號基本超過2萬架,在二戰後期由於蘇聯得到英美的戰爭資源的幫助的,蘇聯在在戰爭資源方面從不短缺而且隨著蘇聯的大面積收復失地,恢復生產德國早已經根本不是蘇聯人對手了,即使在二戰時期德軍的空軍部隊,累計擊落蘇聯戰機在已經超過1萬多架。
  • 二戰阿登戰役,德軍為何成功突破盟軍防線?從不利因素中尋找戰機
    德軍正是利用了他們之間的不和諧因素,有意向蘇軍傳遞了阿登反擊的信息,從而放緩了蘇軍在東線的進攻速度,解除了德軍暫時的後顧之憂,使他們有足夠兵力實施反擊行動。從這個層面講,德軍成功突破阿登防線並不是有高明之處,正是利用了盟軍和蘇軍的疏忽大意罷了。這個結果只能是等盟軍醒悟過來,德軍的反擊也就是曇花一現而已。
  • 二戰蘇軍的火力支柱,120毫米重迫擊炮,德軍大量仿製使用
    二戰前的蘇軍就高度重視火炮部隊的建設,不僅身管火炮種類齊全,在迫擊炮方面也同樣豐富。這其中最受歡迎的是120毫米口徑迫擊炮,不僅蘇軍多個兵種使用,德軍繳獲後也稱讚有加,並進行了大量的仿製。迫擊炮戰前蘇聯就已經有了50、82、107、120以及160毫米這樣的多種口徑的迫擊炮,能夠為連、排單位到師級單位提供必要的炮火支援,當然也有工兵鍬式的37毫米特種微型迫擊炮。
  • 二戰德軍的3個最強士兵,作戰彪悍心狠手辣,幾乎一個長相
    然而有意思的是,二戰時期,德軍有3個作戰能力最強的士兵,幾乎都一個長相,那就是都長著娃娃臉,而且他們在戰場上也都最心狠手辣。第一個,埃裡希·哈特曼。哈特曼是德軍在二戰中的頭號王牌飛行員,他在空中總共擊落了352架敵軍的飛機,此紀錄至今未被超越。雖說哈特曼的外表很瘦弱,而且總是靦腆的微笑著,看著很無害。
  • 蘇德戰爭前,蘇軍大批部隊在邊境駐防,為何反被德軍擊敗?
    可以說在這個時期,蘇軍和德軍在裝備和規模上都沒有任何差距,甚至於可以說蘇軍還略佔優勢。 二、蘇軍的軟肋 然而對於蘇軍而言,這些優勢也成為了他們的致命傷。 由於蘇聯的工業缺陷問題和體制問題,蘇軍的裝備並不全是新式的,數量雖多但作戰效果卻不佳。
  • 大名鼎鼎的特種空勤團,如何成就王牌特種部隊威名?此人功不可沒
    說起王牌特種部隊,可能大家第一時間想到的就是英國特種空勤團,該部隊從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發展至今,已經成為了世界上一流的特種作戰力量,諸如美軍綠色貝雷帽、飛虎隊都仿效其訓練方法和作戰模式,而特種空勤團幾十年來也取得了一系列輝煌的戰績,是英國軍隊皇冠上的一顆明珠。
  • 一江山島戰役:開創我軍聯合作戰先河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曲寶林一江山島戰役:開創我軍聯合作戰先河■曲寶林●針對一江山島戰役,毛澤東同志專門批示:「一江山島登陸作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聯合作戰是成功的。」聯合登陸作戰,須做到諸軍兵種思想認識統一、加強聯演聯訓為了統一諸軍兵種思想認識,浙東前指和各軍、兵種的各級黨委針對登陸作戰特點和當時部隊的思想實際,採取各種形式,對部隊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和戰鬥動員,大力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戰時立功活動。通過一系列思想工作,使廣大指戰員充分認清打好一江山島登陸作戰的重要性。
  • 走近 Nike 的 「精英特種部隊」 —— HTM
    走近 Nike 的 「精英特種部隊」 —— HTM
  • 二戰時期德軍的犀牛88毫米主炮殲擊車一度成為東線戰場死神點名者
    在此背景下,德軍利用老舊的三號坦克底盤和四號初期型底盤,分別生產出三號F型突擊炮G型突擊炮和著名的犀牛坦克殲擊車等緊急部署到東線戰場上,協助德軍坦克部隊防禦與進攻作戰,犀牛殲擊車當時一共生產200多輛投入戰場,組建獨立坦克殲擊營,作為德軍前線裝甲狙擊手特種戰車使用,德軍最先發明的這一套全新的戰術理念,之後盟軍和蘇軍才開始重視坦克殲擊車研製。
  • 二戰德軍反戈一擊,制空權美軍勉強1打1,劣勢的德軍有多難打?
    著名二戰劇集《兄弟連》裡,主角們所在的美軍101空降師E連,就參與了阿登反擊戰。101空降師在此戰中一戰成名,在巴斯託涅戰鬥中,他們一個師抵擋了德軍5個精銳師的圍攻。雖然101空降師傷亡慘重,但仍然堅守陣地10天,最後巴頓將軍趕到讓德軍被迫撤退。
  • 二戰時期,美蘇英法四國分別消滅多少德軍?
    為了打敗納粹德國,美國曾派遣四百多萬美軍進入西歐、北非、地中海等地,對戰德軍。美軍在二戰中到底消滅了多少德軍,非常難界定。因為美軍進入歐洲後,一直和英國、自由法國等反法西斯聯盟國一起作戰,幾乎沒有單獨作戰過。
  • 白色方案,二戰德軍在波蘭實施的閃電戰
    他們設法發展出了一種適用於戰爭的「學說」,徹底粉碎了塹壕裡的僵持戰。該學說的核心是高度機動性的裝甲兵團與戰機緊密協同。現在眾所周知的事實是,德國人自己並未創造「閃電戰」(blitzkrieg)這個新詞。實際上,他們更有可能使用的是「機動戰」(Bewegungskrieg)這個詞。不過,用閃電戰這個詞描述德國軍隊在二戰初期運用得極為成功的作戰學說確實很形象。
  • 曾經的德軍棄兒,現在的博物館寵兒,歌莉婭爆破小車的二戰風雲
    因此工程師在它的身上安裝了一個線纜艙,防止遙控線纜被誤絞,而且不管車體如何運動,長長的線纜都不會影響作戰。為了體現"歌莉婭"的科技感和與眾不同,德軍開創般的在車身上安裝了兩臺保時捷MM/RQL 2500/24RL2型電動機,每一臺為車身提供2.5千瓦的動力,行駛時用兩側隔艙裡的電池進行驅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