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山島戰役:開創我軍聯合作戰先河

2021-01-09 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

來源: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 作者:曲寶林

一江山島戰役:開創我軍聯合作戰先河

■曲寶林

●針對一江山島戰役,毛澤東同志專門批示:「一江山島登陸作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聯合作戰是成功的。」

●張震同志曾在著作中這樣評價一江山島戰役:「解放一江山島戰役的勝利,使我軍獲得了解放浙、閩沿海島嶼的重要作戰經驗,初步摸索了陸、海、空三軍協同配合,實施登陸作戰的基本原則,對於加速建設一支強大的現代化國防軍的進程,起到了重要的推動作用。」

1955年1月,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浙江省東部一江山島進行了渡海登陸作戰。此次戰役於1月18日上午8時發起,歷時10個小時,共斃俘國民黨軍1086人,擊沉軍艦3艘、擊傷4艘。人民解放軍陣亡393人。一江山島戰役是我軍首次,也是迄今為止唯一一次陸、海、空三軍聯合渡海登陸作戰,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指揮。解放一江山島,不僅有力打擊了美蔣籤訂的共同「協防」條約,迫使2萬多國民黨軍自動從我浙江沿海島嶼撤離,使蔣介石失去一個賴以進行海盜活動和部署進攻大陸的跳板,最重要的是改變了臺灣海峽的鬥爭形勢,初步取得了諸軍兵種聯合作戰的經驗,對我軍現代條件特別是信息化條件下組織實施聯合登陸作戰具有諸多啟示。

聯合登陸作戰,須做到諸軍兵種思想認識統一、加強聯演聯訓

為了統一諸軍兵種思想認識,浙東前指和各軍、兵種的各級黨委針對登陸作戰特點和當時部隊的思想實際,採取各種形式,對部隊進行深入細緻的思想教育和戰鬥動員,大力開展革命英雄主義教育和戰時立功活動。通過一系列思想工作,使廣大指戰員充分認清打好一江山島登陸作戰的重要性。在聯合演練中,陸軍戰防炮兵把火炮架在船艇上,在顛簸起伏的海浪中,苦練對陸上目標直接瞄準射擊的技術。經過訓練,登陸部隊普遍掌握了遊泳、爆破、航渡、登陸突破和山地縱深戰鬥的戰術技術。海軍參戰部隊在近似作戰地域的海區和近似實戰的條件下,依照先技術後戰術、先單兵種後多兵種、先分練後合練的順序進行臨戰訓練,統一了作戰思想和戰術動作,加強了協同指揮。空軍指揮所精心組織參戰航空兵部隊的戰前準備。轟炸、強擊航空兵以提高對海上、島上點狀目標投彈命中率為中心課題,殲擊航空兵以截擊小速度、低空目標為中心課題加強訓練,作戰能力有了提高。在此基礎上,空軍前指組織了殲擊、轟炸、強擊航空兵的協同演習。爾後,又用近1個月時間展開了三軍合練。通過合練,提高了領率機關的組織指揮效能和整體打擊能力;陸、海、空軍參戰部隊對協同作戰有了更多的了解,總結出一些協同的方法。這些經驗啟示我們:現代戰爭條件下,各軍兵種協同作戰是必需、是常態,必須統一諸軍兵種參戰指揮員的思想認識,奠定聯合作戰的思想基礎,樹立一盤棋思想。要加快推進聯合作戰指揮體系建設,提升聯合作戰指揮能力。應緊貼作戰任務、作戰對手、作戰環境,大抓體系對抗訓練,大抓複雜環境下訓練,大抓極限條件下訓練,把戰略戰術練精,把作戰體系練強,把制勝招法練過硬,提高訓練實戰化水平。

聯合登陸作戰,須注重隱蔽偽裝、提高上陸速度

一江山島戰役,準備時間長、規模較大、牽涉面廣,隨時有暴露作戰企圖的可能。因此,參戰部隊從受領任務起,就採取各種措施隱蔽作戰企圖。一是對上、下大陳島、披山、一江山島進行長期的不規則轟炸和炮擊,有效迷惑、麻痺了敵人,使其無法判明我之真實意圖。二是將進攻部隊的訓練基地移至遠離作戰地區的穿山半島。三是組織浙江省軍區部分步兵和炮兵部隊對披山島實施戰鬥佯動。四是陸、海、空軍在戰前均嚴格控制使用無線電。五是制定了嚴密的防奸保密措施。採取上述各種有效措施後,我軍有效隱蔽了作戰企圖,所以當我航空兵、炮兵實施火力準備時,敵以為是一般的轟炸和炮擊,直至我艦艇開出頭門山海面向一江山島航渡時,敵才判明我進攻一江山島,收到了出敵不意的攻擊效果。突擊上陸階段,浙東前指為了提高登陸部隊的上陸速度,採取了「萬箭齊發,多點同時登陸」等一系列措施,突擊上陸行動開始後,登陸部隊以壓倒一切敵人的氣概,勇往直前,一鼓作氣衝擊上岸,迅速突破敵人的防禦。這些經驗啟示我們:現代戰爭條件下,大量高技術偵察器材投入戰場,有效隱蔽作戰企圖,實現突然快速上陸,是奪取聯合登陸作戰勝利的前提。加強隱蔽偽裝,應充分利用地形地物隱蔽,大量設置假目標迷惑敵人,巧妙改變熱輻射誤導敵人,科學調控電磁輻射防護,設法施放煙障遮斷等。提高上陸速度,應正確選擇主要登陸方向,儘量避開敵主要抗登陸方向;儘可能排除水際灘頭的障礙體系,減少登陸部隊在戰術展開海域的停留時間;組織強有力的火力掩護,保障登陸部隊順利上陸。

聯合登陸作戰,須重視提前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制電磁權

從1954年11月1日至1955年1月10日,空軍和海軍航空兵先後8次共出動飛機226架次,對大陳、一江山等島嶼進行轟擊,達到封鎖敵佔島的目的。海軍魚雷艇在海上隱蔽待機13個晝夜後,於11月14日將活動在一江山島東北海面的國民黨海軍主力護衛艦「太平」號擊沉。空軍於1955年1月10日出動飛機130餘架次,4次突擊大陳港,擊沉「中權」號坦克登陸艦,重創「衡山」號修理艦,擊傷「太和」號護航驅逐艦等。同一天,海軍魚雷艇部隊擊中國民黨軍「洞庭」號炮艇,次日該艇沉沒。經過連續2個多月的打擊,人民解放軍掌握了戰場的制空、制海權,國民黨軍艦艇白天不敢在大陳錨地停泊,飛機也不敢飛臨大陳上空。一江山島守軍幾乎陷入孤立無援的境地。這些經驗啟示我們:現代戰爭條件下,提前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尤為重要,沒有制空權和制海權,登陸作戰將無法實施。需要強調的是,制電磁權直接制約著制空權和制海權的奪取,成為登陸作戰制勝的關鍵因素。提前奪取「三權」,一是實施海空封鎖,封閉敵方海區和相應的空域及海上通道,限制敵海、空兵力的活動,切斷敵與外界的聯繫。二是實施綜合火力打擊,力求最大限度地削弱敵空戰能力、防空能力、海戰能力和指揮控制能力,為奪取和保持「三權」創造條件。三是適時組織空中、海上交戰,削弱敵海、空力量,奪取局部制空、制海、制電磁權。此外,實施聯合登陸作戰,要求指揮員有「不唯書、不唯上、只唯實」的責任擔當。從確定先打一江山島、後打大陳島的三條依據,從登陸點選在一江山島西北角的突出部黃巖礁和海門礁,從登陸時間定在白天的幾點考慮,從1月17日向副總參謀長陳賡建議按原計劃發起渡海登陸作戰的三條理由,都能看出張愛萍作為一代戰將的睿智與實事求是。他強調,一江山島登陸作戰,必須從我國和我軍實際出發,創造出特定條件下的特定打法。現代戰爭條件下,一線指揮員要善於打破常規,敢於突破教科書,結合戰場實際情況確定作戰方案,以奇制勝。

(作者單位:軍事科學院解放軍黨史軍史研究中心)

(解放軍報·解放軍新聞傳播中心融媒體出品)

相關焦點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曾在台州這座小島上
    俯瞰一江山島。65年前,一江山島之戰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軍艦」,從「土八路」到海天雄師,「周密策劃」且「執行得很好」的協同作戰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一江山島戰役結束後,毛澤東主席評價:「一江山島登陸戰,打得很好!我軍首次三軍聯合作戰是成功的。」先打一江山,「敲山震虎」「解放一江山島戰役是我打的最後一場仗。」陳龍崗老人今年94歲。
  • 我軍首次陸海空聯合作戰,彭德懷為何說「要用牛刀殺雞」?
    65年前,一江山島之戰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軍艦」,從「土八路」到海天雄師,「周密策劃」且「執行得很好」的協同作戰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這一戰,有力反擊了墨跡未乾的所謂美蔣《共同防禦條約》,駐守在浙東沿海大陳列島的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放棄最後的堡壘,倉皇撤離,臺灣海峽的鬥爭形勢自此改變。
  • 解放軍多軍種首次聯合登島作戰結果怎樣?
    解放軍多軍種首次聯合登島作戰結果怎樣,某大國軍事幹涉最終如何收場?讓歷史事實來告訴答案:中國政府和人民堅決反對這一侵略性、非法性條約。按照中共中央、中央軍委命令,中國人民解放軍華東軍區陸、海、空軍各一部,對臺灣國民黨軍據守的浙江省東部的一江山島發起登陸作戰,用實際行動反對外國軍事幹涉和保衛祖國神聖領土。按照上級命令,一江山島戰役由華東軍區參謀長張愛萍統一指揮行,由於華東軍區戰前已經奪得戰區制空權與制海權,國民黨軍的海空軍不敢貿然出動。
  • 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毛澤東評價這場戰役:打得很好!
    65年前,一江山島之戰是我軍歷史上首次陸海空三軍聯合登陸作戰,從「小米加步槍」到「飛機加軍艦」,從「土八路」到海天雄師,「周密策劃」且「執行得很好」的協同作戰讓美國人都「大為震驚」。這一戰,有力反擊了墨跡未乾的所謂美蔣《共同防禦條約》,駐守在浙東沿海大陳列島的國民黨軍隊不得不放棄最後的堡壘,倉皇撤離,臺灣海峽的鬥爭形勢自此改變。
  • ...訓練局領導就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答記者問
    牢固立起新時代備戰打仗指揮棒——軍委聯合參謀部戰略戰役訓練局領導就發布《中國人民解放軍聯合作戰綱要(試行)》答記者問
  • 他們是二戰德軍精英部隊,開創了特種作戰的先河,卻被電影弱化
    當這些士兵在戰場上作戰時,真正需要的是他們要有足夠的靈活力和戰鬥力,可是在正常情況下每個士兵都是需要自身裝備一些武器和食物等基本品。可是這並不能夠影響德國傘兵優秀的戰鬥能力。作為優秀的德國精英部隊,他們幾乎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在二戰時期為德國軍隊貢獻出非凡的能力。
  • 開國大典剛過23天,金門戰役打響,我軍卻不幸遭遇罕見嚴重失利
    這次戰役的失利,之所以讓人心中意難平,不僅是因為這是我軍在建國後一次罕見的失利,更重要是因為,造成我軍失利的主要原因,不是別人,而是自身的多重失誤。直至今日,回想起這次戰役,依然令人惋惜和痛心。為何第10兵團當時對金門戰役顯得如此「漫不經心」?當然,並不是我軍不想認真打,而是有客觀因素導致。
  • 中國噴火器只能噴2次而外軍可射18次,為何我軍依然拒絕改進?
    早在解放一江山島戰役中,解放軍就開始使用蘇制LPO-50火焰噴射器,並發揮了重大作用。1955年1月,我軍組建了第一支噴火分隊,參加了解放一江山島的戰鬥,第20軍60師的噴火連在步兵的配合下,消滅敵人碉堡火力點共計45個,佔敵人永久及半永久工事總數的三分之一。
  • 此戰被稱為抗日最後一役,我軍的對手卻是日本和國民黨的聯合策劃
    當年12月19日,華中野戰軍司令員粟裕親自部署指揮,發動了中國抗日戰爭史上最後一役。情勢危急,粟裕親自起草長達千言的電報,詳細陳述利弊,再次建議舉行高郵邵伯戰役,最終獲上級同意。正是堅持這一戰略構想,觀照戰略全局利益和戰場實際,為戰役勝利奠定堅實基礎。 圍城打援,靈活運用攻堅戰術。高郵南臨揚州、北扼兩淮,地勢險要、易守難攻,被稱為「運河大門的鐵鎖」。自1939年10月淪陷後,日偽軍在高郵部署重兵,歷年加修工事。
  • 對越反擊戰中最慘烈的高平戰役,因為輕敵,作戰計劃大部分落空
    距離我們時間最近最大的一場戰爭是對越反擊戰,其中攻克高平就是維持時間最長規模最大的一次戰役,動用了11個步兵師加13個炮兵團,總兵力超過了15萬,且整整持續了28天,也就是說整個對越反擊其實並沒有完全拿下高平。
  • 臺兒莊戰役中,我軍傷亡5萬人,消滅多少鬼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
    臺兒莊戰役中,我軍傷亡5萬人,消滅多少鬼子,說出來你可能不信文/觀心通史上世紀三十年代,日本帝國主義對中國發動了侵略戰爭,試圖佔領中國,稱霸亞洲。在抗日戰爭中,我軍裝備相對落後,而日軍裝備精良,我軍在抗戰中吃了不少苦頭。在抗日戰爭中,打過許多大大小小的戰役,其中「臺兒莊戰役」具有非常特殊的意義。臺兒莊戰役從1938年3月16日開始,歷時1個月,最終我軍以付出慘烈的犧牲為代價獲得勝利。這次戰役的勝利鼓舞了全民族抗戰的信心,並且嚴厲地打擊了日本侵略者的囂張氣焰。
  • 金門戰役慘敗,我軍唯一一位從敵營逃回來的戰士,後來結局如何?
    經過三個月的戰鬥,先後歷經福州戰役、平潭島戰役、漳州戰役、廈門戰役之後,第十兵團解放了除金門之外的整個福建地區,將境內之敵全部肅清。 同年10月24日,為了徹底肅清福建境內之敵,取得更大的戰果,在第28軍副軍長肖鋒的指揮下,我軍三個團9000多人組成渡海登陸部隊發起了解放金門的戰鬥。
  • 抗美援朝第六次戰役,已經箭在弦上為何停止了?只因被一人攔住了
    隨後以美軍為首的聯合軍隊公然越過三八線,對我國造成了威脅。為了維護領土和國家安全,我國志願軍立馬橫渡鴨綠江,出兵援助朝鮮,也就是歷史上的抗美援朝。在這場戰爭中,我國志願軍和美國為首的聯合軍隊展開了大大小小的5次戰役,局面已經成功扭轉,然而就在即將要進行第6次戰役的時候,我軍卻突然停止了,這是怎麼回事呢?原來是被一個人給攔住了。
  • 對越戰爭,越軍在作戰前夕廣泛進行地雷戰,給我軍造成嚴重威脅
    從1978年下半年起,到我軍自衛還擊作戰打響之前,在雲南方向,除了河口大橋、船頭大橋被堵塞暫時沒有炸毀之外,中越之間所有橋梁皆被毀壞,所有邊境縱向公路皆被切斷,邊境大、小通道皆布設布雷,重要區域還拉了鐵絲網、。越軍設置的障礙中,對我軍威脅最大的是防步兵地雷和反坦克地雷,同時在重要城鎮周圍主要接近道路、我軍偵察分隊活動之區域進行重點布設或臨時布設。
  • 集寧戰役我軍為何大敗?前敵指揮犯一致命錯誤,傅作義很關鍵
    基於這個設想,中央制定了北線(晉察冀軍區、晉綏軍區)奪取「三路四城」 (保定、石門、太原、大同),南線(華中軍區、山東軍區、晉冀魯豫軍區)出擊津浦線、策應北線作戰的軍事計劃。
  • 從大榮走向大恥:林彪一生十大經典戰役回眸
    激戰臘子口一仗,紅4團強攻「人過臘子口,像過老虎口」一樣的天險,驚心動魄,奇險無比,為紅軍陝甘支隊北上打開通路。  >所轄部隊:東北民主聯軍為我軍主力中的主力,精銳中的精銳戰役特點:我軍總體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但在局部戰鬥中,卻以多吃少,以強擊弱,集中精力打殲滅戰,伏擊戰已退居次席,作戰樣式多元化殲敵情況:殲滅國民黨軍4萬餘人,收復城鎮11座我軍主要將領:林彪、劉亞樓、譚政、肖勁光、肖華、李天佑
  • 我軍避而不談的金門戰役始末
    陳誠謂之:「是共軍渡江以來碰到的第一個大釘子」; 而李宗仁謂:特急,臺北陳長官辭修兄:金門守軍奮勇應戰,予以重劊,捷報傳來,人心振奮,吾兄董督有方,將士用命,至足佩慰。希即傳令嘉獎,查明有功將士,呈報國防部,分別獎賞,並盼再接再厲,晉建殊勳,無任企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