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尋​李白

2021-02-12 國學萃

李白和杜甫是唐詩中兩座不可逾越的高峰,其他如初唐四傑、王維、孟浩然、白居易、小李杜等,雖也是山嶺巍峨,比起李、杜兩座高峰的偉岸險峻,終是遜色了些。後世的詩人,距離小李杜尚且十萬八千裡,更不要說與大李杜相提並論了。

常言道:文無第一,武無第二。兩位武林高手對決,只要時間不加限制,總能決出一位最終的勝者。兩位文章高手過招,很難說誰的文章天下第一。文字是一種很個性化、情緒化的東西,對寫作者來說如此,對閱讀者來說也是如此。

兩篇錦繡文章放在一起,閱讀者的性格、閱歷、喜好、品位不同,感受會有很大不同。李白與李商隱的詩放在一起,是李白的詩總體上好;杜甫與杜牧的詩放在一起,是杜甫的詩總體上好。李白與杜甫的詩放在一起,誰的更好?這個問題的答案就見仁見智了。

清人沈三白與妻子陳芸談論李杜。陳芸說:「杜詩錘鍊精純,李詩激灑落拓,與其學杜之森嚴,不如學李之活潑。」沈三白說:「工部為詩家之大成,學者多 宗之,卿獨取李,何也?」陳芸答:「格律謹嚴,詞旨老當,誠杜所獨擅。但李詩宛如姑射仙子,有一種落花流水之趣也,令人可愛。非杜之亞於李,不過妾之私心 宗杜心淺,愛李心深。」

讀《浮生六記》時,特別喜歡陳芸的這段點評。陳芸四歲喪父,生活貧寒,沒時間讀書習字,只幼年時背熟一篇《琵琶行》,後來在書箱中找到該詩,按照背 熟的詩文逐字對照,學會認字,既而學會作詩。作詩常有佳句,評論詩文亦很有見地。這次評論李杜,不過夫妻閨房私語,正因如此,心中無顧慮,語言無顧忌,不 取媚,不邀寵,反而比文人著書立說時的評點更平和、公正。

很多喜歡李白詩歌的人跟陳芸一樣,並不是認為李白的詩歌比杜甫的詩歌成就高,只不過李白的詩天然純真,自由活潑,一副漫無遮攔的孩子氣。讀他的詩如 騎在大鵬背上遨遊,倏忽上天,倏忽落地,充滿新奇、自由的感覺,心裡完全放鬆,沒有杜詩的負重感。女人和孩子往往喜歡李白的詩,因為女人和孩子心理脆弱, 情緒化,承受不起杜詩的沉厚。

杜甫一生都是崇敬李白的。天寶三年,李白、杜甫洛陽相遇,攜手同遊,此後又同遊宋梁等地。別後十多年,李白一次次出現在杜甫的夢中,相比杜甫的依依深情,李白要淡然得多,在他的詩中,很少見到對杜甫的牽掛。

這裡面有年齡因素,李白年長杜甫11歲,杜甫在他面前是小字輩。還有性格因素,李白像個孩子,目光總被新鮮奇特的人和事吸引著,渾金璞玉般的杜甫無法吸引他的注意力。杜甫卻是羨慕李白的,與李白同遊的一年多,是他艱難困頓的生命中難得的一段歡樂時光。

李白祖籍隴西,生長於四川,青年時期出川漫遊,一度在今山東濟寧安家,城中有他飲酒的太白樓。杜甫的父親也曾在魯西南為官,杜甫探望父親時曾到濟寧 遊歷。濟寧是運河沿岸的重要城市,明清兩代,十分繁華。乾隆皇帝下江南,濟寧是必經之地。一座城市同時留下詩仙、詩聖活動的遺蹟,喜歡附庸風雅的乾隆皇帝 自然不會錯過,他多次遊覽太白樓和南池,寫了多首吟詠李杜的詩。

他在詩中是如何評價李杜的?且看以下幾首:

「李杜由來伯仲行,吾雲旗鼓異相當。應知學杜克念聖,學李防其罔念狂。」

「詩仙詩聖漫區分,總屬個中迥出群。李杜優劣何以見,一懷適己一懷君。」

「詩仙雖具出塵體,詩聖原多憂世心。問我二人優劣者,試看七字定評吟。」

這幾首詩的水平實在不敢恭維,有詩之形式,無詩之韻味,難怪乾隆寫了一輩子詩,也沒見誰把他列進詩人行列。乾隆在詩中對杜甫大加讚賞,對李白也流露讚賞之意,更多的還是批評。他認為李白太狂妄,心中只想著自己,不像杜甫那樣懷著君王和天下蒼生。

這樣的點評也不是沒道理,可問題是,乾隆自己也不謙遜。若論好大喜功,勞民傷財,他在清朝皇帝中是無可爭議的第一位。只不過他掌握著最高權力,一個 人握住權力的魔棒,看問題就跟平常人不一樣了。在自命不凡的帝王看來,他們的狂妄根本不是狂妄,而是作為一位偉大帝王的魄力和魅力。做臣子的狂妄就不行 了,大逆不道,死有餘辜。

古代帝王之中,對讀書人下手最狠最重的,除了朱元璋父子,就數乾隆皇帝。秦始皇坑儒,還有個原因,是聽說儒生背地裡罵他。朱元璋和乾隆皇帝是對讀書 人雞蛋裡挑骨頭,哪怕他們著書立說時毫無惡意,只要一字不合聖意,就會引來殺身之禍。還不是把人殺掉就算了,而是禍及族人,牽連無辜,每每釀成血雨腥風的 慘案。

乾隆年間,我家鄉有位很有名望的士紳魏塾,讀晉人江統的《徙戎論》之後寫了點評論,竟以「悖妄」之罪,全家處死,祖墳被挖,墳頭上的樹都被鋸去樹 頭,箍上鐵箍。這個「樹砍頭」的恐怖故事在當地流傳二百餘年,到我幼年時,還時常聽老人們說起。魏塾被殺後,族人四散而逃,全城籠罩在惶恐不安的氣氛之 中,有人散布謠言,說官府要把全城之人流徙,竟把全城人嚇跑,一座縣城幾乎成了空城。

一篇簡短的讀後感,竟引發如此慘劇。

若按乾隆年間的標準審查李白的詩歌,李白死一百次都不止。乾隆皇帝讚賞的杜甫,若是生活於乾隆年間,只怕也要死上幾十次。只他的《麗人行》、《兵車行》兩詩,就可以滅族了。

他從京城去奉先,不是歌頌路不拾遺夜不閉戶的盛世美景,而是在幾具凍死骨上大做文章,寫下「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詩句。皇上開疆拓土,他不但不讚美,反而說「殺人亦有限,列國自有疆。」在石壕村遇到官府徵兵,對逃避兵役者不加譴責,反而同情。

這要放在乾隆時代,都算得上居心險惡,不死也要流放或罰苦役。不獨李白、杜甫,白居易、劉禹錫、韓愈、杜牧一干人等,若生於乾隆年間,哪個也難逃一死。

可我們知道,上面那些詩人,有老死的,病死的,貧困落魄死的,就是沒有人是寫詩觸犯忌諱,被皇帝抄家滅門死的。

清朝人口比唐朝人口大大增加,詩歌總量也大大增加,乾隆皇帝一人就寫了幾萬首詩,清朝是距離我們最近的朝代,語言環境十分相似,可是,我們既想不起幾位清朝詩人,也想不起幾首清人的詩歌,一直到現在,我們還是吟詠唐詩宋詞。

這其中有個原因,清代文人埋頭於四書五經,寫詩只是業餘愛好,不像唐代詩人有崇高的社會地位。可是詩歌不同於長篇小說,寫詩耗費不了太多時間,一位受過格律詩訓練的讀書人,騎馬時、行路時、靜坐休息時,只要有所思有所感,幾分鐘就可以吟成一詩。

根本原因是,唐朝詩人的天空是廣闊的,思緒可以天馬行空自由馳騁,他們寫詩,讚美可以,哀嘆可以,諷刺可以,發牢騷可以,抨擊時政可以,吟詠宮廷秘聞可以,幾乎沒什麼不可以。

白居易的二十首新樂府,大多是政治諷刺詩,若是放在清朝,讓乾隆皇帝看見,等待白居易的只有死路一條。《長恨歌》揭先皇隱私,也夠上滅門大罪。可人家白居易在唐朝活得好好的,從沒有哪個皇帝在文字上找過他的麻煩。

他死後,唐宣宗還作詩悼念他:「童子解吟長恨曲,胡兒能唱琵琶篇。文章一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而清朝前期,除了歌功頌德,沒有一種題材是安全的。

從唐宋到明清,人們的生活狀況差別並不大,可人們的精神面貌有很大差異。我們感受各個時代人們精神面貌差異的重要途徑,就是那時遺留下來的文藝作品。我們喜歡唐詩,是從唐詩裡,可以讀到最美好健全的人格。

比如送別詩,是最容易哀婉悽涼的,唐人的送別詩卻坦蕩豪邁,有時流露出幾分擔憂和思念,也不過是高天上抹過幾絲微雲,基調仍是明朗的。我們耳熟能詳的句子無不如此:「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李白在外漫遊的時間長,結識的人多,寫下的送別詩也多。「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金陵子弟來相送,欲行不行各盡觴。」「我寄愁心與明月,隨風直到夜郎西。」「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浮雲遊子意,落日故人情。」

這樣的送別詩,只能出現在唐代。唐代中前期的送別詩,很少灰色沮喪的。他們並非背井離鄉,而是走出家門,天地廣大,今日別舊朋,明朝有新友,心裡裝著明媚的希望,四海之內皆朋友,人間處處是故鄉。唐代以後,人們再也沒有這樣壯闊達觀的情懷。

清疆域廣大,人口眾多,可我們心裡,總覺得「大唐」這個稱謂名至實歸,「大清」這個說法名不副實,因清代疆域遼闊,人們精神卑弱,沒有唐人的雍容、豁達、樂觀、自信,這才是我們夢寐以求的泱泱大國風範。

李白與杜甫同是唐代的偉大詩人,之所以說因為李白,感謝唐朝,而不說因為杜甫,感謝唐朝,是因為李白比杜甫具有更明顯的唐代特色。杜甫內心的邊界感很強,他牢牢把自己界定在儒家許可的範圍內,思想觀念上,他是符合正統的。

李白豪邁、奔放,有著強烈個性色彩與自我傾向,與正統觀念格格不入,他生長需要的社會空間比杜甫要大很多,這個空間稍微壓抑,他就有可能異化,成為人們眼中不可理喻的異類。

唐代以前無李白,那時詩歌的土壤還不夠肥腴,沒有支撐他生長的養料。唐代以後,空氣太沉悶,陽光不充足,李白還沒有成為李白之前,就被清除了,修剪了,矮化了。只有唐代的李白蓬蓬勃勃地生長,「繡口一吐,就是半個盛唐」。



相關焦點

  • 《贈李白》杜甫 |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
    【注釋】1.飄蓬:草本植物,葉如柳葉,開白色小花,秋枯根拔,隨風飄蕩。李白好神仙,曾煉丹藥。杜甫曾經渡黃河,也登王屋山去訪道士華蓋華蓋君,因華蓋君已死,惆悵而歸。「愧」即低於。因為李白和杜甫都喜歡道教而無成,所以杜甫說「愧葛洪」。這一句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於煉丹求仙,實則暗示李白不要為自己處境傷感。 所以,杜甫在第三句寫道:「痛飲狂歌空度日。」「狂」即狂放,任性豪放。「痛飲狂歌」即痛快淋漓的飲酒,並寫出豪放不羈的詩歌。
  • 贈李白——唐·杜甫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詩詞文本從《杜詩詳註》 譯文秋天離別時兩相顧盼,像飛蓬一樣到處飄蕩。丹砂沒有煉成仙藥,不禁感到愧對葛洪。痛快地飲酒狂放的歌唱,白白地虛度時光,像您這樣意氣豪邁的人,到底是為誰這般逞強?
  • 每日一首詩詞欣賞《贈李白》
    《贈李白》是唐代詩人杜甫創作的一首七絕。
  • 杜甫給李白寫了一首詩,表面看似「高端黑」,暗裡狂吹「彩虹屁」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這首《贈李白》是杜甫現存絕句中,創作時間最早的一首,天寶四載,杜甫和李白剛剛過完了「醉眠秋共被,攜手日同行」的快樂生活,即將分別,兩位好朋友都為對方贈詩,杜甫寫下這首《贈李白》,李白則寫了《魯郡東石門送杜二甫》,你看,說李白從來沒有為杜甫寫詩的人,打臉了吧。
  • 杜甫對李白很是敬仰,但這首送給他的唐詩用到的卻不是什麼好詞
    不過相對而言,李白寫給杜甫的詩歌要少了一些,杜甫思念李白的詩篇卻有很多。由此也能夠看得出兩個人在交際當中的地位懸殊。今天我們談到的這首唐詩,就是杜甫送給李白的一首唐詩。雖然表達敬佩之情,但是其中所用的詞語在今天看來卻並不什麼好詞。且看這首唐詩的全文。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
  • 一天一首古詩詞:杜甫《贈李白》
    贈李白【唐】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山西程勤學書法作品此詩表面看來,似乎杜甫在規勸李白:要像道家葛洪那樣潛心於煉丹求仙,不要痛飲狂歌、虛度時日,何必飛揚跋扈、人前稱雄。
  • 李白有多狂?杜甫在這首詩中寫絕了,還讓一個成語火了千年
    李白在當時就是全民偶像,唐玄宗親自宣召他入京,賀知章稱他為「謫仙人」,汪倫對他敬仰萬分,從皇帝到平民,各個階層都膜拜他的身影,傳頌著他的作品。杜甫則不同,他的詩歌流傳並不廣泛,也不是眾星捧月的偶像,他沒有「鬥酒詩百篇」的天賦,只能以勤能補拙,終成大器。杜甫的地位,那還是在他去世幾十年後,被元稹、白居易不斷推崇之下才樹立起來的。
  • 杜甫在這首詩中居然這樣批評李白
    李白和杜甫是非常好的朋友,兩人互相欽慕。李白比杜甫大11歲,杜甫可以說是李白的小迷弟了,因為杜甫有15首都是寫給李白的,其中專門寄贈和思念李白的就有10首。這些都是杜甫為李白而寫的。宿心親、共被、攜手等詞表明了他們的親密關係,真可以說是「好基友」。杜甫寫給李白的詩基本都是表達欽慕、思念之情,然而有一首卻是「罵」李白的。
  • 李白身上的狂氣讓他個性十足,杜甫這首詩寫得很傳神,句句經典
    李白和杜甫的友誼也是唐朝詩壇的一段佳話,兩個人惺惺相惜,儘管早期李白有些瞧不上杜甫,第一次杜甫前去拜訪李白,可是吃了閉門羹,李白沒有接見杜甫,但是後來他讀過了杜甫的詩,一時之間驚為天人,還與他一起出去遊玩了半玩,最終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 杜甫的這首詩,寫絕了李白的輕狂,還讓一個成語從此變得熱門
    李白和杜甫,又是唐朝詩人的雙子星,他們的存在,是中華民族永遠的驕傲。更讓人感懷的是,這兩位頂尖詩人,生前還是好友。李白成名很早,名滿天下,走到哪裡都是萬眾矚目的焦點。杜甫一生不得志,在當時只是名氣不大的普通詩人,元稹、白居易發現了他的價值,才使得他能與李白並駕齊驅。但是,這並未影響二人的友誼,他們相知相識,還共遊齊梁,留下過許多佳話。
  • 尋李白 余光中
    尋李白   余光中         尋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 飛揚跋扈為誰雄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把胡馬和羌笛交踐的節奏全詩以力士脫靴開篇,寫李白的失蹤;在第二節寫李白流放夜郎,籍貫成謎等李白的坎坷經歷;最後又以李白的歸去結尾。全詩始終圍繞著對李白的「尋」,結構和內容上自由飄逸,且多用典故和想像,這與李白詩作想像瑰麗神奇,典故信手拈來的特點正有著異曲同工之妙,頗有「太白遺風」。
  • 余光中 : 先生「尋李白」去了
    尋李白余光中一 一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那一雙傲慢的靴子至今還落在高力士羞憤的手裡,人卻不見了把滿地的難民和傷兵引為題句的「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是被余光中稱為「杜二」的詩聖杜甫《贈李白》的名句。杜甫寫李白的,耳熟能詳的還有《飲中八仙歌》裡「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
  • 《贈李白》
    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子曰:「益者三友,損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益矣;友便闢,友善柔,友便佞,損矣。」在這個意義上,杜甫可謂是李白的益友。我們今人讀古詩時,是不可能在缺乏訓練的情況下,避免將自己時代的好惡、價值觀自然而然地代入詩歌之中,作出自以為是的評判的。
  • 李白,你這樣對杜甫,良心不會痛嗎?
    《冬日有懷李白》:寂寞書齋裡,終朝獨爾思。起風了想你,夢裡還是想你~《天末懷李白》:涼風起天末,君子意如何。《夢李白》:三夜頻夢君,情親見君意。送個朋友都會順便想起你……《送孔巢父謝病歸遊江東,兼呈李白》:南尋禹穴見李白,道甫問信今何如。
  • 飛花令 要是能重來,打死也不要選李白!
    【贈李白】杜甫秋來相顧尚飄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飲狂歌空度日,飛揚跋扈為誰雄。【夢李白二首】杜甫死別已吞聲,生別常惻惻。【蘇端、薛復筵簡薛華醉歌】杜甫文章有神交有道,端復得之名譽早。愛客滿堂盡豪翰,開筵上日思芳草。安得健步移遠梅,亂插繁花向晴昊。千裡猶殘舊冰雪,百壺且試開懷抱。垂老惡聞戰鼓悲,急觴為緩憂心搗。少年努力縱談笑,看我形容已枯槁。坐中薛華善醉歌,歌辭自作風格老。
  • 杜甫半夜夢見李白,醒來寫詩記錄,8句話寫盡對李白的崇拜和思念
    只是,當時相遇的兩個人好像並沒有感覺到,當時的李白已經名滿天下,杜甫還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後起之秀,見到了自己很久以來仰慕的偶像,自然就被李白飄逸瀟灑,揮金如土的人格魅力給吸引了。 他們兩個帶上一個高適,在中華大地上度過了一段非常快樂的時光。
  • 飛揚跋扈為誰雄——qdc變色龍
    這兩年,從qdc358,到雙子座,再到今天的變色龍,似乎這「飛揚跋扈」四個字最能形容我對這個品牌的感受,包括它的格調,也包括它的調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