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的《刀馬旦》裡真有穆桂英和花木蘭

2021-02-08 亂彈山

2002年,我剛上大學一年級。耳邊縈繞著的,中文世界裡是周杰倫、王力宏、陶喆的三駕馬車,歐西卦則是林肯公園、酷玩、艾薇兒。除此外,有一個一開口便如火山噴發、排山倒海的歌手忽地斜裡殺出,他那如過山車的高音飛速駛過,隨著《死了都要愛》、《One night in Beijing》等歌曲的熱播,成為了往後十數年裡華語樂壇最具標誌性的嗓音,甭管這名字是叫「信樂團」,還是「信」、「蘇見信」。哪怕用媚俗一點的話來說:信,是命中注定要來《我是歌手》的男人。


因工作關係,曾和Keith Stuart(司徒松)有過合作。1984年,Keith更拿到音樂教育學位,沒想到老家Arkansas出臺一項新政,取消所有小學音樂課程,Keith由此轉道來到臺灣學習中文,音樂仍是他放不下的牽絆。1989年,Keith和王明輝、陳主惠合組「黑名單工作室」,在滾石唱片下發行《抓狂歌》,被李宗盛譽為「這是臺語人、歌、文化的驚人突破!」此後老Keith接連給齊秦、齊豫做監製,直到他遇上了信樂團和信。Keith本人的音域非常高,輕鬆唱到High C沒有任何問題。可他的弟子信完全是青出於藍。同一首歌,師傅和徒兒兩人都能在高音區遊刃有餘(可聽兩人合唱的《棋王》感受下),可徒兒卻天生地具有摧枯拉朽的勁,甚至會讓你覺得,是不是信唱的時候,這歌又往上拉了半個Key啊?沒有?那為啥就覺得信高不可攀啊?


黑名單工作室。左為司徒松。

信於2002年正式出道,那已經是唱片時代行將就木的年份,可他依然憑藉著獨一無二的嗓音,攻陷了一個又一個地山頭。長著一張娃娃臉的信,舞臺之外也並非是張牙舞爪之輩,這和舞臺上他的狂野之氣有天淵之別。比如,他會在《One Night@火星演唱會》裡,把《死了都要愛》唱到五體投地,唱到長跪不起,唱到全場鼎沸,唱到天地輪迴;他也會在自己的MTV不插電上,把同一首歌唱得千迴百轉,肝腸寸斷。當老Keith給他一首Demo的時候,他馬上能賦予這首歌不安分的「惡靈」,老師便閉上嘴,默默地坐在一旁,任由徒弟揮霍。這就是信的天賦。

所以,「我歌」上,信唱完《刀馬旦》,卻只拿到末位這一成績,我覺得並不公平。


《刀馬旦》寫於十五年前,這是周杰倫為他人所作嫁衣中最優秀之列,無論是R&B的節奏韻律還是中西合璧的歌詞,和李玟的個人特質貼合得絲絲入扣。信選《刀馬旦》自有他的理由,甫登上樂壇時,他的《One night in Beijing》,用真假聲倒騰著地安門外百花深處才子佳人的一問一答,把陳昇原曲的悲涼孤冷,唱出了風蕭蕭兮易水寒的英雄之氣,似大河劇裡的一幕離別。《我是歌手》上,對《刀馬旦》的演繹可謂是《北京一夜》的延續。李玟唱這首歌時,是ABC,和王力宏《龍的傳人》中的午夜夢回有異曲同工之妙,「耍花槍,一個後空翻,腰身跟著轉,馬步扎的穩當」,展露出的是李玟關於性感的渾身解數,讓臺下所有男人臣服。編曲上,周杰倫也更多的是大寫意的潑灑,並沒有實踐他後期的中國風。


可在信的《刀馬旦》裡面,虞姬和霸王不再是紙上談兵,信把他們請到了舞臺上。

歌曲前段,聽似平平無奇,信一副大夢初醒的狀態。一句「我用英語跟小販交談,突然畫面一下就全暗」後,樂隊齊鳴,吉他手和鼓手接管了場子。重金屬吉他Riff(連復段)與強力和弦對於信來說實在再熟悉不過了,這本就是他賴以成名的法寶。在歌手之家中觀看的李玟眼睛裡一直發出興奮的光芒,她知道刀馬旦的真正含義,當年她只需要把女生的輕佻嫵媚詮釋出來就好了,李玟或許有一絲遺憾,可這時的信,背後是千軍萬馬,他的每一句咆哮,都代表了那些真正意義上的「刀馬旦」: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扈三娘三打祝家莊、花木蘭替父從軍、樊梨花下西涼……《我是歌手》的舞臺上瞬間旌旗在望,鼓角相聞。而到了中段Rap的部分,信一股腦兒地把英氣噴薄而出,「一匹蒼狼一身風霜,走過絲路回家鄉」,周杰倫在即興創作這段詞的時候,估計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有一頭真正的狼唱出它們。曲末,二胡——這一傳統戲曲不可或缺的樂器成為舞臺的主角,對著拉二胡的女神,信跪地彈著空氣吉他,這一設計把整首歌的燃點推到極致,連鼓手也把雙底鼓的節奏推到極限,這是真正意義上的「演出風靡全場」吶。

遺憾的是,真槍實彈的「刀馬旦」並沒有得到大多數現場評委的認同。或許有人認為信是「瞎吼」,或許是李玟的版本太過深入人心,太平盛世呆久了,忘了巾幗英雄到底該是怎麼樣。


無妨,信武器庫非常充足。大家覺得他只會獅子吼一招,可如果有細心聽過他的唱片,包括他那張《Special (Thanks to...) 感謝自選輯》裡,他唱蘇芮《變》,唱陳奕迅《你的背包》,便可知道他還有多少本事沒在《我是歌手》中使出來。那就等下一回合吧。

亂彈山

在同萬馬齊喑的亂世裡,

透過音樂,

我們記錄當下。

微信:freesang     微博:@亂彈山

相關焦點

  • 武旦和刀馬旦的區別
    長靠武旦是武旦的一種,通常也稱刀馬旦。旦角行分青衣、花旦、武旦、彩旦。武旦用於表演精通武藝的女性角色,分短打武旦和長靠武旦。  刀馬且是京劇旦行的一支,《中國戲曲曲藝詞典》解釋說:「大抵扮演搜長武藝的青壯年婦女。武打不如武且激烈,不用打出手,較粉重於唱做和舞蹈,如《戰金山》的梁紅玉、《穆柯寨》的穆桂英等。」
  • 戴錦華: "花木蘭"背後, 是女性解放的精巧騙局
    ✪ 戴錦華 | 北京大學【導讀】近期上映的《花木蘭》引發熱議。西方人或許很難理解,「花木蘭」這一角色在中國文化中的意義。從古至今,「花木蘭」一直是「巾幗不讓鬚眉」的象徵典範。「木蘭從軍」故事的全稱應該是「木蘭代父從軍」。木蘭出現在讀者視域中的時候,是一個安分於女性位置的形象:「唧唧復唧唧,木蘭當戶織」;而木蘭從軍的動機是別無選擇的無奈:「昨日見軍帖,可汗大點兵。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阿爺無大兒,木蘭無長兄」。
  • 劉亦菲《花木蘭》造型和動畫一模一樣?差點就信了!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於2019年就高調宣傳,儘管陣容空前、聲勢浩大,無奈遇上2020年這特殊的大環境,《花木蘭》至今仍無法與觀眾見面。據悉,《花木蘭》已經確定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以網絡點播的方式上映,雖然這個消息讓人有點失望,但粉絲們早已望眼欲穿,想要一睹劉亦菲版花木蘭的風採。
  • 劉亦菲《花木蘭》造型和動畫一模一樣?差點就信了
    劉亦菲主演的迪士尼真人電影《花木蘭》於2019年就高調宣傳,儘管陣容空前、聲勢浩大,無奈遇上2020年這特殊的大環境,《花木蘭》至今仍無法與觀眾見面。據悉,《花木蘭》已經確定在美國、日本等國家以網絡點播的方式上映,雖然這個消息讓人有點失望,但粉絲們早已望眼欲穿,想要一睹劉亦菲版花木蘭的風採。近日,有網友發布了一組劉亦菲版花木蘭和動畫版花木蘭的造型對比,並聲稱真人版的造型和動畫裡一模一樣,疑似就是照著動畫還原的。
  • 迪士尼版《花木蘭》北美預售撲街,與中國版《花木蘭》有何不同?
    不過相比其他幾部的未知和期待,《花木蘭》據說已經在北美提前預售了,並且此前在宣傳過程中國外觀眾對《花木蘭》的評價非常高。這個消息也被網友們熱烈討論,劉亦菲出演《花木蘭》這個消息在國外和國內的反應似乎不太一樣。
  • 信演繹《刀馬旦》致敬李玟 誠意編曲點燃舞臺
    信演繹的《刀馬旦》引爆全場氣氛,受到樂評人及同場竟演的戰友的一度好評,更是獲得觀眾超高的呼聲,李玟更在節目中直接表示稱讚:「我喜歡,我看的好過癮,希望他唱的很很過癮」,而節目播出後,網絡討論熱烈,網友對於信的編曲紛紛表示非常有想法,而極具視覺衝擊力的表演也點燃舞臺和現場500位大眾評審的熱情。
  • 不愛紅裝愛武裝,淺析巾幗英雄花木蘭的文化內涵
    京劇大師梅蘭芳改編京劇《木蘭從軍》時比較慎重,京劇裡沒有給木蘭加上姓氏。豫劇大師常香玉將京劇改編為豫劇時,木蘭又被稱呼為「花木蘭」。豫劇《花木蘭》在全國巡演,影響深遠,「花木蘭」的叫法也就流傳開來。根據各地的記載和流傳,木蘭有姓「魏」、姓「朱」、姓「韓」、複姓「木蘭」等多種說法,並且各有依據,只是流傳不及「花木蘭」深遠。
  • 我是歌手丨大馬金刀—信《刀馬旦》[附下載]
    小編一直覺得,信在舞臺上有一股子獨特的魅力。喜歡的人會覺得他的性感猶如一臺強而有力的荷爾蒙發射機器,不喜歡的人會覺得他只是在舞臺上粗糲地撒野。但不可否認的是,他是華語樂壇唯一一位敢如此在舞臺上撒野的歌手。而他的撒野,時而是即興的囂張,時而是細心編排的颱風。暫不論唱功,他的颱風也是當今歌壇首屈一指的搖滾歌手。
  • 電影《花木蘭》到底用意何在?(有劇透慎入)
    昨天在家裡牆上投影看了迪斯尼的真人動畫電影《花木蘭》,沒有期待也沒有失望,完全符合我的預期。對於這部電影,微博和推特上是冰火兩重天,微博上罵聲一片,而老外卻多有讚譽。此處註明一下,是現實生活中活生生的老外觀眾,而非影評。對於劉亦菲,非粉非黑,所以談不上吹捧或者黑,從整體角度出發,來看看這部明顯有「任務」的電影,到底是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
  • 《木蘭詩》中的花木蘭,不僅不姓花,還有4位木蘭?
    從這句詩中我們可以看出,花木蘭不是我們現在所謂的女漢子,她在戰場之外,是一個恬靜溫婉的女子。我們喜歡說很多女人美則美矣,毫無靈魂。因為她們身上那種軟塌塌的「好看」,沒有力量,而花木蘭的美,則是骨子裡的力量美。但她又不像穆桂英那種能把男人綁回家來強娶了的女漢子。因此,剛柔並濟的花木蘭,被稱為是最完美的女性形象。
  • 各大版本《花木蘭》大比拼,終於知道木蘭沒有固定cp的原因了
    但到目前為止,四位女英雄中有歷史可考的僅梁紅玉一位。花木蘭、樊梨花和穆桂英三人並不真實存在於歷史中。隨著年代的更迭,花木蘭的故事也在被中外不同的導演翻拍。目前已經有了八個版本。這版《花木蘭》是由託尼·班克羅夫特和巴裡·庫克聯合執導一部迪士尼系列動畫片,上映與1998年。可以說是大多數90後的童年記憶了。不過以我兒時的審美來說,這動畫片裡的花木蘭,長得挺磕磣的。
  • 迪士尼真人版電影《花木蘭》定檔9月11日!
    >「忠、勇、真」的美德 面對題材優勢,導演妮基·卡羅減弱了愛情線 增加戰爭和武戲場面 傳遞「忠、勇、真」的美德
  • 骨子老戲《穆桂英大破天門陣》明日精彩上演!
    穆桂英下山,將楊延昭打落馬下。宗保喝破雙方身份。楊延昭羞愧回營。楊延昭責宗保臨陣招親,決按軍法斬之,眾人為宗保求情,楊延昭執意要斬。穆桂英來獻降龍木,入帳求情,並承擔攻破天門陣重任。穆桂英掛帥出徵,楊宗保在點兵時誤卯,穆桂英欲正軍法,經眾將求情方得赦免,隨即領軍大破天門陣。
  • 4.7的《花木蘭》,真有網傳那麼差?
    這裡對於木蘭心理轉變的刻畫,也未免太草率了之後,不管是在軍營裡,還是戰場上,電影都在圍繞一個「真」字走。這把「忠勇真」的寶劍,在電影裡出現了很多次什麼是「真」?電影給出的解釋是,勇敢地承認自我的真實身份/性別,不隱藏自己所擁有的超能量。
  • 敢在李玟面前唱《刀馬旦》,信先生耍的花槍比誰都漂亮
    信,是這一季裡最奇特的存在。身為一枚長腿叔叔,191cm的信先生站在黃致列、李克勤、趙傳身邊,就如同一個亂入小人國的巨人。而堅持將「信式搖滾」在《我是歌手》舞臺上原汁原味呈現的信先生,顯然也與大部分歌手的風格不太一樣。必須承認的是,這種「亂入」,信很樂在其中,並總是完成得恰到好處。一直以來,信都堅持以搖滾介入社會。
  • 《花木蘭》:忠勇真孝的新木蘭傳奇?
    《花木蘭》2020真人版電影,無疑成了迪斯尼的包袱,自11日在中國院線上映,根據「貓眼」即時票房,截至發稿,累計票房達1.64億元人民幣,遠不及同期的《八佰》和《信條》。但從華人世界來看,《花木蘭》電影版已模糊了不少歷史背景和中國元素,這次改編可說是從《木蘭辭
  • 劉亦菲,真·花木蘭
    看了看評論,槽點基本都在於2020版的《花木蘭》沒有迪士尼1998版的《花木蘭》精彩,多處改編顯得極其生硬和缺乏合理性。《花木蘭(2020)》定檔9月11日,官方海報土到沒眼看。倒是她轉發的一條微博裡,可以窺見劉亦菲從白秀珠到花木蘭的轉變。
  • 貂蟬、花木蘭居然只存在歷史小說中,正史中沒有關於他們的記載
    歷史上有這三位女英雄,其實她們在正史中是不存在的。第一,貂蟬,大家都知道貂蟬是中國古代四大美女之一,但是在正史中卻完全不存在的,正史中記載呂布和董卓的一個侍女私通,董卓知道以後勃然大怒,此後,兩人便結下了梁子,想必貂蟬也是以這個侍女為原型逐漸演變出來的。
  • 雌雄同體最致命:徐克電影裡的性別越界和易裝狂歡
    中國的《花木蘭》、《梁祝》,西方的《奧蘭多》,幾乎每代人心中都有屬於那一代人的跨性別經典形象。在電影《刀馬旦》裡,林美人剪掉長發,飾演身為督軍女兒卻整天男裝示人,大義滅親的革命志士曹雲。「刀馬旦」本身就是京劇裡一種「雌雄同體」的女性角色:它指的是各種提刀騎馬武藝高強的巾幗女英雄,比如樊梨花、穆桂英之類的旦角。以《刀馬旦》為名,自然要讓男性退居配角或飾演反面角色,突出大女主形象。
  • 新版《花木蘭》真沒眼看!
    這次真不能怪影迷群體太苛刻,從服化道中被濫用的中國元素到無腦無邏輯的故事劇情再到「工具人」般的角色設定,真人版的《花木蘭》從內到外完全就是360°無死角的爛啊!中國元素濫用也就罷了,故事上更是毫無邏輯可言,尤其是花木蘭與女巫之間的故事線,你要說她倆之間沒有百合情,打死我都不會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