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洪門」到致公黨

2021-02-26 尋找童聲

 

多虧了金庸先生,一部《書劍恩仇錄》,一部《鹿鼎記》,讓絕大多數中國人都知道了「洪門」這個組織。而兩部小說中,關於「洪門」的描述,可以說是關於「洪門」的民間傳說的集大成者。

我就是通過這兩部小說才知道「洪門」的。

對於「洪門」的源流,眾說紛紜,從來都不一致,因為在他口口相傳的前上百年歷史中,一直是作為一個地下秘密組織存在,因而,它化名特別多:天地會、紅花會、三點會、三合會、萬順會……等等,甚至,上海小刀會、四川哥老會有時也以洪門作為他們的起源(存在不同說法,但都無據可考)。

但可以肯定的是,「洪門」是創立於明末清初,是一群不甘於臣服於滿清的仁人義士,以推翻清朝統治為目的創立的。這從「洪門」所供奉的牌位就可以看出來,始祖、五先賢、五宗、五祖、五義、五傑、三英、二師等等,裡面多有是明末反清的知名人物。但由於由於清廷對「洪門」嚴刑究辦,殺戮株連,所以洪門多以囗頭傳述來秘密結社,對具體來源出處也就難以考證了。

在隨後的歷史中,有關「洪門」的記載並不多,大抵隨著清朝統治的穩固,「洪門」的反清事業也遙遙無期,而隨著清廷的打壓,「洪門」組織也逐漸離散化,衍生出各種流派,成了很多人眼中的神秘組織。

而「洪門」以一支政治力量,再次登上歷史舞臺,則又到了清末轟轟烈烈的革命時期。而且是從海外而來。

 

 

隨著中國國門的打開,「洪門」也隨著華人華僑大量出國,在海外落地生根。但由於人口來源、所從事的行業等因素,「洪門」最初在海外是一個大的概念,其實分為了很多不同的堂口。其中,1876年成立於夏威夷檀香山的洪門致公堂(義興公司)無疑是其中的佼佼者。致公堂的三大信條是「以義氣團結,以忠誠救國,以俠義除奸。」

致公堂屬於洪門組織,最早成立於1848年,是洪門二房「洪順堂」的嫡系,洪門致公堂和安良、協勝一起,是全美歷史最悠久的三大華人社團,而且至今仍活躍在全美各地的華人聚居地。1876年,「致公堂」在美國檀香山正式登記成立,接著致公堂在美洲普遍出現。從那時起至今,美國洪門致公堂已有一百多年歷史。「致公堂」也漸漸發展為洪門組織在美洲的統稱。

而洪門致公堂與中國革命的淵源,則要從1904年說起。

1904年1月,孫中山赴檀香山。為了發動洪門人士參加革命並把洪門組織改造成為革命力量,那年1月11日,孫中山毅然加入了洪門國安會館(會員名冊至今保存在檀香山國安會館中)。他的加盟使洪門領袖和會眾大為振奮,視為洪門的殊榮,除了熱烈歡迎外,還授予孫中山「洪棍」的崇高職務(「洪棍」為主管紀律的高級職務),大家熱情地尊稱他為「洪門大哥」。

1904年3月,孫中山到了舊金山,會見了洪門致公堂的領袖黃三德等人。為了改變洪門組織「章程陳舊,組織渙散」的狀況,他於當年5月,正式向洪門致公堂提出改革、整頓致公堂的建議,當即被接受。

孫中山與黃三德

其時,1899年,梁啓超在加拿大成立保皇會,到1900年前後,在美洲會員已經達到百萬之眾。革命黨與保皇黨爭奪華僑資源就此開始,一直持續到辛亥革命之後。而孫中山加入致公堂,對與保皇黨的鬥爭,對致公堂的改革無疑是關鍵。

孫中山起草的《重訂致公堂新章》,新章共80條,其中最重要的是:統一了組織的名稱,一律稱為致公堂,在舊金山設置致公堂總堂;規定的宗旨是「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等。

致公堂新章程制訂之後,孫中山開始了在美國的長途旅行和宣傳。這是一次歷史上著名的巡迴演講,長達半年。因為有黃三德的陪同,孫中山少了一份孤獨,但同樣坎坷。所到之處,孫中山都聚眾演說,宣傳救國,黃三德則招收新會員拜盟行禮。但保皇黨在洪門中的廣大勢力,對於總註冊措施仍是一個沉重的桎梏,「惟是時洪門團體異常散漫,各埠分堂職員身跨保皇會籍者,實繁有徒。雖經總理舌敝唇焦,多方勸諭,而各分堂對於總註冊事,仍屬虛與委蛇,延不舉辦」。

 

據說他加入的過程是這樣的,姑且當做小說看:

1894年,孫中山到天津上書直隸總督李鴻章,要求「改革」,結果無人理睬,滿腔熱血的孫中山決定「單幹」,並開始付諸行動……

被李鴻章拒絕後,孫中山就遠赴美國檀香山(夏威夷州首府)求助。少年時期的孫中山曾在那求學,有一大幫的同學和親戚。

在當地,他的哥哥孫眉更是被稱為「茂宜王」。他在夏威夷茂宜島有著大片的農場,養著幾千頭牛羊。

不過,孫中山的「求助」過程卻是一番坎坷,夏威夷距離中國十萬八千裡,當地人一聽說孫中山的「謀反」言論後,大驚不已。

「這可是要誅滅九族的啊。」一群親朋好友全躲著孫中山。

幾個月的辛苦下來,孫中山僅僅拉攏了幾十人。

然而,就這幾十人,當下便決定成立「興中會」,同盟會的雛形就此形成。孫中山甚至還藉助銀行力量,發行「革命成功後,加倍償還」的債券,籌得幾萬元。

當年冬天,孫中山先帶「興中會」幾名會友回國。就在準備大幹一場時,孫中山聯繫到了另一個超級政治偶像——梁啓超。

兩偶像相遇,無比激動,兩人細談後,甚至要聯合改組,成立新黨。

這時的梁啓超正奉康有為的命令,將去檀香山開「保皇派」會議。孫中山說那是我的地盤,給你張介紹書吧,到那自有人相助。

於是,「忠厚」的孫中山就上了梁啓超的當。

梁啓超一到檀香山,拿著介紹書,四處召見「興中會」成員,趁機對他們「洗腦」——「革命即是保皇,先讓光緒帝復闢,才能救大家。看介紹書,孫中山也同意的。」

幾個月後,「興中會」變成了「保皇會」,梁啓超籌得十幾萬離開。

在國內的孫中山聽聞此事,臉色大變,去信大罵梁啓超「失信背約」,梁啓超大概也覺得自己做得太過分,任由孫大罵。

不過,梁啓超的工作質量實在太高,「保皇」思想一旦形成,竟無法根除。

1904年,孫中山再次去檀香山想澄清事實時,竟無人響應,甚至當地媒體還攻擊「革命」,讓孫中山很是無奈。

孫中山在檀香山感覺「孤立無助」,於是抽空去拜訪了「茂宜王」孫眉,家人相聚,自然無比高興。

此時的「茂宜王」也正臨困境,因為當地政府取消土地私有,讓孫眉損失慘重,家道開始沒落,無法贊助孫中山。

孫眉的母舅楊文納曾在1896年去過美國內地,幫孫中山遊說,但成績不佳,他覺得原因是沒人幫助,特別是缺乏當時華人最大勢力——「幫派」的力量,於是他勸說孫中山加入當地幫派——「洪門」,一可增加實力,二可與「保皇派」一鬥。

洪門,當時在美洲最大的無疑是致公堂。

可是,在孫中山加入前,「保皇派」早已有人是洪門弟子,一聽到政敵竟然加入,紛紛反對。

這時,孫中山的入門介紹人——洪門前輩叔父鍾水養發話:「洪門宗旨,在於反清復明,孫某未入洪門,早為這宗旨而奮鬥,我們是一家人。」

大哥發話,小弟不敢吭聲,於是挑選吉日,讓孫中山拜盟,正式成為洪門弟子。

洪門有著等級之分,分洪棍、紙扇、草鞋三級。洪棍為元帥的別名,是當家、執行者;紙扇是幕僚、參謀;草鞋是外勤、聯絡員。

剛進門的孫中山,立即被洪門大哥封為洪棍,可見當時「政治偶像」的力量。

1904年冬天,孫中山前往舊金山,為革命籌集資金。

沒想到,輪船靠岸後,孫中山還是被「保皇派」暗算了一次。

美國海關上船檢查旅客護照,檢查到孫中山時,稱他為「亂黨」,暫留船上聽取訊問。

根據美國海關規定,如果護照現場查出問題,應勒令該人返回原地;如果護照有疑問,該人應被關進海關,等待二次問訊,再由法院裁定,時間可長達幾個月。

被人「舉報」的孫中山就屬於第二種情況,被關進海關的小木屋,幾天後,二次問訊結果——孫中山被勒令退回檀香山,不服的話,可上訴法院。

關在小木屋的孫中山束手無策,託人向洪門求助。

舊金山致公堂為全美洪門總部,總部大哥黃三德平時熱心革命,早聽過孫中山的威名,這次聽到「偶像級」的門徒竟然受此大辱,大為氣憤,請律師依法相助,並繳納500元保證金,孫中山在洪門弟子的歡呼聲中,走出木屋。

3個星期後,法院判決到達,孫中山在美國橫著走路都沒事。

 還有很多學者說,孫中山在致公堂地位並不高,也沒有取得多大的成就,等等,但是,聽聽公認的洪門大佬司徒美堂(1868-1955)是怎麼說的吧。他在1954年10月所寫《國外洪門歷史和它的新情況》一文中說:「1904年孫中山第二次赴美,用『洪門大哥』的身份振刷了洪門,取得美洲20多萬洪門兄弟的熱烈支持,把洪門帶上了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道路。」

 

1911年孫中山親自提議,全體同盟會會員集體加入致公堂。1911年5月22日,同盟會在《少年中國晨報》上刊出布告,致公堂則在《大同日報》上刊登啟事,共同宣布同盟會與致公堂的聯合。

同盟會和致公堂合併後,孫中山向致公堂提議,組織洪門籌餉局,為國內武裝起義籌集軍餉,對外則用「國民救濟局」名稱。經過努力,僅五個月時間,便籌集資金14.4萬多美元,有力支援了國內革命事業。辛亥革命前,曾先後發動了十次武裝起義,歷次起義中購買槍枝彈藥、創辦報刊等經費,以及孫中山、黃興等革命領袖奔走各地的車旅費和生活費,很大部分是海外洪門組織及其成員以及華僑捐贈的。據不完全統計,1910年至1911年,革命黨人所得到的海外捐款約20萬美元。

為了推翻清朝的封建統治,革命黨人發動了多次武裝起義,歷次都有海外洪門成員回國參加,有的還是起義軍的領導者和骨幹成員。如1895年廣州之役、1900年惠州之役都是以洪門成員作為基本力量的。黃花崗七十二烈士中,其中大部分為洪門志士。

1911年武昌起義勝利後,海外洪門組織和廣大成員為勝利歡欣鼓舞,立即籌款歡送孫中山從紐約返回祖國。

1911年12月29日,孫中山當選中華民國第一任臨時大總統。

孫中山親歷、親見了海外洪門和華僑在辛亥革命中可歌可泣的愛國表現,感觸至深,由衷讚嘆說:「華僑為革命之母。」

在這段歷史中,洪門的作用,讓我們列舉幾個人物就很容易說明。

秋瑾(1877-1907)

浙江山陰(紹興)人,1896年,與王廷鈞完婚,生了一對兒女。1903年隨丈夫女兒赴京,,加入馮自由、梁慕光的洪門三合會,被封「白紙扇」。1905年回國,加入了徐錫麟、蔡元培的光復會;8月在日本加入同盟會,秋瑾被選為評議員,兼任浙江省主盟人,在此期間還重組了共愛會。1907年和徐錫麟約定7月共同起義,徐錫麟提前刺殺恩銘失敗,被捕犧牲,秋瑾問訊沒有馬上起義響應,錯過了時機,不久事洩清兵來抓,秋瑾不走,冀望「犧牲我一人」,「革命成功至少可以提早五年」,被捕就義。辛亥勝利後,孫中山為杭州秋瑾墓題詞「鑑湖女俠千古巾幗英雄」,楹聯:「江戶矢丹忱,感君首贊同盟會;軒亭留碧血,愧我今招俠女魂」。

秋瑾

劉道一(1884-1906)

湖南湘潭農家,1904年初,黃興組華興會,劉氏昆仲加入。華興會派劉道一去聯絡說服湘潭的哥老會,劉說服了哥老會大佬馬福益。3月赴日留學,和秋瑾等人組十人會,隨後又加入馮自由、梁慕光的橫濱三合會,秋瑾白紙扇,劉道一草鞋。1905年加入同盟會,任書記、幹事。1906年,遵黃興指示,與蔡紹南等人回國運動謀反。12月,與龔春臺領導萍瀏醴起義,不幸被捕(湖南巡撫岑春煊),自認是劉揆一,長沙瀏陽門外犧牲。劉道一是同盟會成立後,為革命犧牲第一人,享年22歲。黃興孫文寫詩憑弔,有「英雄無命哭劉郎,慘澹中原俠骨香」,民國成立,孫文發布《命黃興優恤劉道一令》,供祀於大漢忠烈祠。

馮自由(1882-1958)

其祖馮展揚就是會黨分子起義被捕,死於獄中,其父馮鏡如憤而東渡,在橫濱開店,趕上1895年廣州起義失敗後孫文東渡,馮鏡如熱心結交和招待,作了興中會橫濱分會的會長。馮自由也入會,年紀最小,人稱革命童子。1904年馮自由參與組織橫濱的洪門三合會,被封草鞋。1912年元旦,馮任總統府機要秘書,後袁當政,馮作了稽勳局局長。隨後二次革命護法戰爭孫文成立中華革命黨,也是緊緊跟隨孫中山。一支筆桿子,年輕時各種辦報,老了寫了幾部革命史,包括最著名的《革命遺史》。老來50年代任總統府顧問,58年腦溢血去世。

 

據黃三德回憶,辛亥革命後,孫中山能當選臨時大總統,以致公堂為首的華僑團體出力最大,「於是連日籌劃發電報,用各埠致公堂名義,各華僑團體名義,一日而發三數十封,電報之費逾千,果然南京諸代表皆震驚孫文之虛聲,謂臨時總統非孫君莫屬」。

民國成立後,曾經的洪門致公堂想蛻變為政黨,「洪門人士之有識者,亦知在民國時代,政治公開,洪門宜將秘密會祉之行動,光正磊落組織為政黨,方足以收羅人才,應付國變」。

為洪門建黨立案一事,黃三德於民國元年到國內奔波。但洪門的這種政治覺悟四處碰壁。甚至發生了著名洪門人士黃世仲和許雪秋被槍殺的事件。

而且洪門立案一事始終沒有被提上議事日程。中國華僑歷史學會理事、五邑大學副教授梅偉強分析,「當時民國剛建立,孫中山很忙,面對著一個爛攤子,哪有心過問這個?於是他把洪門立案這個事交給胡漢民,但胡漢民不搭理,拖著。胡漢民對洪門歷來有看法,認為是黑社會。黃三德回國一次,就將立案的事對孫中山提一次,提的多了孫中山就煩了。黃三德對孫中山的印象就不好了,認為他不夠朋友。」

釐定洪門性質至今仍極為困難。褒揚者將洪門視為促成華人團結互助的社團,貶抑者將之視為黑社會。孫中山淡化與洪門的聯繫,不能排除避嫌「黑社會」這個因素。

當洪門要求建黨立案無果後,黃三德和洪門與孫中山產生了裂痕。1915年5月24日,孫中山建立的中華革命黨致函洪門,勸其全體加盟,期望各埠洪門團體改組為中華革命黨支部。信函寄到各埠致公堂後,洪門大多數人都不以為然,沒有遵函改組。

1916年倒袁後,洪門再次爭取立案,已獲得黎元洪等要人批准。但洪門在廣東建五祖祠的設想被孫中山反對,不肯籤名。

孫中山任非常大總統後,曾當面讓黃三德通函致公堂,一律改為中華革命黨。此舉遭到了黃三德的拒絕,雙方嚴重到當面翻臉。

洪門建黨計劃並未因與孫中山鬧崩而擱淺。與陳炯明的合作是洪門建黨邁出的重要一步。陳炯明與孫中山分離後,謀求在政治上創立新黨,這個訴求與洪門的建黨設想相一致。雙方建立了聯絡並日益趨近。在共同政治目標的推動下,

1923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在美國舊金山召開。司徒美堂、黃三德及海外不少洪門團體的代表出席了這次會議。這次大會著重討論了改堂為黨,成立中國致公黨的問題,所以實際上了也是第一次正式籌備組黨會議,並通過了《中國致公黨黨綱草案》,會議決定成立中國致公黨籌備委員會。在會的《緣起》中,對成立中國致公黨的宗旨作了說明:「我洪門為復國而起,為保國而存,為富強國而力圖進取。肩斯重任,宏濟巨難,舍我洪門其誰與歸?我洪門人士其奮興乎。務使這次懇親大會計劃成功,進行順利,則令中華民國真正共和之實現」。

1925年8月籌備委員會總會又發出《通告全體洪門人士書》,就有關建黨的具體事項,通告了全體洪門人士。

  1925年10月10日,五洲洪門第四次懇親大會在舊金山召開。來自美洲各地、香港、澳門和上海等地的洪門組織代表參加了會議。大會的主要內容是:決定以洪門致公堂為基礎,組織華僑政黨,定名為中國致公黨;通過《中國致公黨黨綱》;選舉陳炯明(1878-1933)、唐繼堯(1883-1927)為黨的正副主席總理。這一次懇親大會為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

陳炯明

中國致公黨第一次代表大會的召開,宣告了中國致公黨的成立,標誌著華僑政治力量的新的崛起。中國致公黨成立後,在美洲凡是有堂的地方都建立了黨的組織,其他國家和地區的致公堂組織也實行改堂為黨,使致公黨的組織遍布亞洲、美洲等30多個國家,但由於洪門之間有較強的獨立性,改堂為黨的決議,未能在海外各地洪門團體中普遍實行,實際上形成了黨堂並存、堂黨不分的格局。

1931年在香港召開第二次代表大會,決定在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在中國致公黨第二次代表大會後,又決定存堂保黨,以黨領導堂,這一決定和「一大」相比是很大進步。「九·一八」事變後,致公黨領導廣大黨員投入了抗日救國鬥爭,通過致公堂等洪門團體發動華僑積極支持國內一切抗日救亡運動。司徒美堂也立即聯合各僑團組織,發動了募捐救國,又親自攜帶僑胞及捐贈物資到上海慰問十九路軍。

1937年「七·七」事變後,司徒美堂以古稀之年,奔赴呼號於美國、加拿大、古巴、秘魯、巴西、巴拿馬等國之間,宣傳抗日救國。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總部停止活動,但日軍南下侵略南洋各國,激起東南亞各族人民的憤怒反抗,海外的致公黨(堂)組織也運用各種方式進行抗日救亡宣傳工作,或組織華僑抗日武裝,參加當地人民的抗日軍。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的洪門人士許志猛、官文森、陳演生秘密組織發動華僑青年回國參加抗戰。

 

 

1947年5月,致公黨在香港舉行第三次代表大會,進行改組,發表宣言和告海外僑胞書,提出聯合一切民主力量、建立新中國的政治主張,走上了接受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和新民主主義革命的道路,會上,李濟深當選為主席。

1948年5月,致公黨響應中國共產黨「五一」號召,與各民主黨派聯名通電錶示擁護召開新的政治協商會議,並發表宣言,號召廣大僑胞積極支持祖國的革命,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貢獻力量。

1949年,應中國共產黨的邀請,致公黨代表參加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參與制定《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現在,洪門在海外是這個樣子的。

      而在國內,就沒有了洪門,只有「中國致公黨」,是這個樣子的。

 

 

 

 

也還沒有關注這個公眾號

相關焦點

  • 香港洪門檄文火了:為你講述洪門往事,致公黨的由來
    1903年9月,孫中山先生從日本赴檀香山,為了爭取和發展革命力量,掃除保皇黨對洪門的影響。他到各地發表演講宣傳革命思想,還創辦《檀山新報》,親撰《敬告國民書》、《駁保皇報》等文章。並於1904年1月在檀香山加入致公堂,此事在當地引起很大影響。由於孫中山先生加盟致公黨並對其組織進行了改組,使致公堂組織得到了進一步的發展和壯大。
  • 【解碼】中國臺灣致公黨與中國致公黨
    中國致公黨由華僑社團美洲致公堂發起,於1925年10月在美國舊金山成立,是以歸僑、僑眷的中上層人士為主和有海外關係的代表性人士組成的政黨。  不論是中國臺灣致公黨還是中國致公黨,都和洪門有千絲萬縷的聯繫。那麼,怎樣理解致公黨與海外洪門組織的歷史淵源關係呢?  致公黨與海外洪門組織有歷史淵源關係。
  • 洪門江湖沉浮錄
    在洪門的發展壯大過程中,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發揮了重要作用,所以他被很多人視為洪門的創始人。清朝末年,洪門的勢力遍布臺灣、兩廣、雲貴等十多個南方地區,並由一部分身為洪門的成員傳播到海外。洪門經常以天地會、三合會、小刀會,哥老會等多種名號進行活動。我國有八個民主黨派,其中致公黨的前身,就是由海外最大的洪門社團——「美洲洪門致公堂」發起成立的。
  • 洪門發布「洪幣」涉足區塊鏈,洪門總會發聲明闢謠
    洪門這個名字大家一定不會太陌生,雖然洪門行事低調但是屢見於影視作品中。洪門是明末清初的一個秘密組織,旨在恢復中華,後來演變成名稱不一的多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而遠播東南亞至全球。諸多名人,如孫中山、秋瑾、陶成章等辛亥革命黨人都曾先後加入洪門相關組織,並創建「興中會」等組織。孫中山先生稱「洪門」為「民族老革命黨」。
  • 洪門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揭秘幫會鼻祖洪門發家秘史
    今天,洪門的一篇檄文火遍網絡!具體內容不做展開,網上可以搜索得到。 這裡主要來洪門,它究竟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為何在民間有著如此大的影響?這篇解讀,或許能給到你答案!
  • 400年洪門與香港!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總部在舊金山召開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由舊金山洪門致公堂發起,決定組織致公黨,通過《黨綱草案》,成立了籌備委員會。 在陳炯明的協助下,「洪門」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為首任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 1931年,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
  • 【洪門】的創始人是洪熙官兒子洪文定還是洪金寶大哥?
    」是香港導演洪金寶、劉家良自編自導的,現實中根本就沒有洪門的存在。鄭成功為了推翻清朝派陳近南到中原聯絡南少林弟子及其他反清志士,在福建紅花亭聚會,設立10堂,韋小寶所在的青木堂便是其中之一。洪門因「拜天為父、拜地為母」而得名「天地會」。
  • 檄文罵港獨 | 洪門竟是天地會?孫中山是會員,堂主居然參加了開國大典​
    尤其到了太平天國運動後,清末洪門起事者如李文茂、陳開、洪全福等,已只談「反清」,不談「復明」。 天地會中最著名的人物,莫過於孫中山。有歷史記載,在孫中山起事的時候,許多海內外洪門團體轉而支持革命黨人。在天地會系統中的光復會部分骨幹——秋瑾、蔡元培、陳其美等,紛紛加入同盟會,還有徐錫麟、陶成章、王金髮等,也積極從事反清義舉。
  • 歷史上真正的洪門?
    想必大家都對洪門這個名字並不陌生,十多年前,比較火的港片古惑仔也是打著洪門的旗號那麼洪門是咋樣的組織,是不是和我們說的上海灘斧頭幫青幫,黑社會組織一樣呢?海外機構其實洪門是明末清初的一個地下秘密組織,起源於「漢留」,經由南明東寧總制使陳近南先生大力發展,進而由「漢留」轉化為洪門,故陳近南被尊為洪門創始人。
  • 洪門發香港問題公開信,他們的標誌為啥像共濟會?
    洪門把它的全視之眼變成了五角星(這應該是五星紅旗上的星星),將「G」化作了梅花(中國人很喜歡的花種)。雖有本土化改造,仍具共濟會風格。這封信的發出機構名稱叫中華民族致公黨,創建於2000年1月,原名中國臺灣致公黨,前身是華僑社團洪門發起的海外組織。在此貼裡我泛稱其為洪門。他們的宗旨是專注於提升社會福利、環境保護及民生經濟等,也為呼應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此黨支持中國統一,反對民族分裂。
  • 國父孫中山竟是洪門弟子,還是三把手
    1904年1月,孫中山先生在叔父鍾水養(洪門前輩)的介紹下,於檀香山國安會館(又稱同興公司)正式加入洪門,受封「洪棍」,按照當時洪門組織結構即三把手。作為一個革命志士,孫中山先生為什麼要加入帶有黑幫性質的洪門呢?
  • 驅除「港毒」,洪門出手!
    當時的洪門經過長時間的發展,已經演變成名稱不一的多個地下社團或會黨,並隨著華僑移民南洋而傳播東南亞,在海外多國建立起分堂。當年孫中山正正是藉助洪門在美國的分支「致公堂」所提供的財力和人力,才得以推翻清朝統治。1925年,致公堂決定成立「中國致公黨」,是正兒八經的致力於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的政黨。1931年,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
  • 【史海鉤沉】洪門與青幫
    三位祖師爺在雍正四年開始創立糧運道路,而水路糧道上,也就是從通州到杭州這段路程,建設了72個半碼頭,就是72個專門做南北小買賣的碼頭。當時大家基本都是大字不識幾個,所以用宗教的力量去約束大家,又設立了128幫半,而這個就是幫規。後來翁,錢二人相繼去世,只有潘清獨撐,用家規法則把底下的一群市井船夫治理的井井有條。設立大小字輩。把一個幫派搞成了一個家族。所以在青幫,大家的感情都特別深厚。
  • 四百年歷史的洪門,終於對香港出手了
    1923年10月10日,致公堂總部在舊金山召開五洲洪門第三次懇親大會,由舊金山洪門致公堂發起,決定組織致公黨,通過《黨綱草案》,成立了籌備委員會。 在陳炯明的協助下,「洪門」轉型為中國致公黨,陳炯明為首任總理,唐繼堯為副總理。 1931年,香港設立致公黨總部。
  • 一中國人建立全球最大黑幫洪門:現有成員90萬人,擁有數百年歷史
    說到黑幫,很多人腦海中浮現的就是打打殺殺,為了爭地盤大打出手的畫面。二十世紀上海灘的青幫、日本的山口組織、義大利的黑手黨等,可以說是不少人都知道的黑幫了。但是,這些都不是世界上最大的黑幫。世界上最大的黑幫叫洪門,現在成員已經高達90萬。
  • 洪門總會緊急闢謠:首個黑幫入場區塊鏈發行「洪幣」,這一事與總會無關!
    6月4日,一份關於世界洪門總會的聲明迅速流傳,稱在柬埔寨召開虛擬幣「洪幣」發行大會、散播以洪門的名義發行虛擬貨幣一事實屬謠言。
  • (黑幫)洪門歷史文化協會成立發幣 2億枚洪幣1分鐘搶購一空
    此次儀式的舉辦,得到柬埔寨政商界、全球華人的高度關注,吸引來自全球政商界共計千餘人到場出席,柬埔寨王國副首相兼議會聯絡兼監察部大臣棉森婉女士、世界洪門歷史文化協會會長尹國駒先生等一系列政商文化界名流發表重要講話。  在現場,柬埔寨副首相棉森婉女士代表柬埔寨王國政府以及洪森首相,鼓勵世界洪門歷史文化協會在柬埔寨王國的法律範圍內大力開展工商業活動。
  • 洪門大佬發號令欲28日集結元朗後又傳出最新視頻
    (崩牙駒)向全球洪門兄弟發出號令,本月28日集結香港元朗,犂庭掃穴回擊掃蕩暴力港獨勢力。」這是因為尹國駒不但是總部設於澳門的世界洪門歷史文化協會的總會長,而且還身兼中國臺灣致公黨榮譽主席——對,就是發出洪門檄文的臺灣「洪門·中華民族致公文化總會」的榮譽主席。
  • 從張無忌到韋小寶,孫中山到蔣介石...你不知道的天下第一幫洪門的前世今生
    這次,他們有了一個新的名字——洪門。據說,洪門有兩個來歷,一個是來自於朱元璋的年號洪武,一個是來自於繁體的「漢」字。「漢失中土」即為「洪」,表示漢族天下沒有了。因此洪門的基本宗旨就是反清復明。洪門尊從的領袖就是鄭成功。所以我們在《鹿鼎記》中看到,天地會總舵主陳近南對鄭成功的孫子鄭克爽總是禮讓三分。既然說到天地會,那麼天地會跟洪門又是什麼關係呢?下面咱們就具體說說。
  • 司徒美堂—開國大典站在毛澤東身旁的「洪門大佬」
    12歲為生活所迫隨鄉人遠渡重洋到美國謀生,在唐人街一家餐館做雜工。當時,為了保護自己利益,很多華僑加入了洪門致公堂等組織。洪門致公堂是當時北美華僑下層群眾的一個最大的民間結社組織。它以「忠心義氣、團結互助」為信條,以「反清復明」為旗號。1885年,17歲的司徒美堂拜堂盟誓,加入了洪門致公堂,走上了一條影響他一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