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歐神話》:對命運的闡釋直接通向死亡,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

2020-12-25 微讀書咖

作者:清也

說起北歐神話,它雖然沒有希臘神話那樣古老燦爛,卻也是歐洲文學的源泉之一脈,至少斯堪地那維亞文學,就和這特殊的神話有著無關分割的血脈淵源。

而從北歐人種起源來說,原為亞洲中部移民的北歐人民及神話故事,也與中國神話有著極為相似的線索。

比如,像日月蝕為天狼吞食的原因,以大地由巨人伊米爾身體所創造等等的這些傳說,與中國神話故事也是出奇相似。

北歐神話奇幻生物和獨特的世界觀,給人呈現了一個神秘又奇幻的世界。

所以在當下,很多手遊和漫畫動畫,都特別喜歡以北歐神話的濃鬱的異域風格為背景。也受到很多玩家的喜愛,藉以體驗不一樣的場景風格和不同的時代特色。

北歐神話是一個多神系統,大致上可分成四個體系:巨人,神,精靈以及侏儒。

其中巨人創造了世界,生出了眾神,但同時也是眾神最大的敵人。

關於北歐神話的起源和傳述者、增飾者,學者間因爭議而分成兩派,一派認為出版挪威的古詩人,而另一派則認為出自於冰島的古詩人。

北歐人開化比較晚,在他們尚沒有將古代的原始信仰的故事,發展成系統的記載的時候,基督教的勢力已然入侵,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北歐神話的廣大化、精湛化和組織化。

從這個層面上來講,北歐神話可以說是中途夭殤的示完作品。

但即便如此,北歐神話的軀殼,也和聳立的斯堪地那維亞群山一樣粗獷而雄偉。

如果說南方的希臘神話是「抒情詩式的」,那麼北歐神話則是「悲劇式的」。

北歐神話本身就有極大的悲劇性,它遠不如希臘神話那般豐富與完整,被基督教取代後的它,就像是一泓斷流的泉水。

相比於希臘神話的散漫之下,北歐神話的基調更像是一幅蝕刻畫,飽經風霜雪雨,眾神都目光深沉,忙著和各種邪惡力量作戰,卻逃脫不了最後一幕神道的黃昏。

從一開始,北歐神話裡面的神,就一直在和加害於人類的惡勢力——惡神和惡巨人族做鬥爭。

雖然最後諸神取得了勝利,但是也到了悲劇的頂點,命運之神預言的「諸神的黃昏」到來了,在一場不可避免的大戰之中,不管是神還是惡勢力,全都滅亡了。

這樣的結局,加重了宿命式的悲傷和沉重感。

移居到北歐的原始人民,在新的家裡創造出了屬於他們的神話。

新家的自然現象,讓他們覺察到了兩種截然相反而又同樣具有吸引力的現象:

一方面是雄偉粗獷的山川,慘澹的陽光、北極光的明亮,還有常常發怒的大海、崖石和冰山;

另一方面則是藍天和碧海,長久存在的光明和繁茂的植物。

溫暖與寒冷,北歐人面對極端的自然生態時,也同時具有辛苦鬥爭與懂得生活的特質。

這也就不難理解北歐神話為什麼是莊嚴的,也是悲劇的;善於惡的勢力之間的鬥爭,也自然而然的成為了北歐神話的骨骼。

所以也就有了北歐神話故事的起源:

最初的北歐,一切都是包裹在黑暗之中的,沒有地,沒有海也沒有空氣。

但作為「萬物主宰」的力卻存著,看不到摸不著,不知道從哪來到哪去,但就是存在著。

因為這個力,而誕生了一個龐大無比的大傢伙,他從無底鴻溝周圍的冰塊之中走出來,是一名叫做伊米爾的冰霜巨人。

與他同時誕生的還有一頭大母牛,為伊米爾提供了最初的糧食,而母牛在求食物的時候,促使了祖神布利的誕生。

此時的伊米爾正在睡覺,從他腋下的汗水中生下了一兒一女。從他的腳生出了六個頭的巨人,和另外一個巨人,這兩個巨人後來成為一切惡的霜巨人的始祖。

這裡我們可以發現幾個信息點,北歐神話中,最初生孩子的,是男人;善惡,好與壞,是從一開始就伴生的,並不是後來在某個時刻、因為某個事件才開始分離和轉變的。

神就是善的代表,而巨人們則是惡的代表,雖然可能血脈相承,但卻絕不能和平共存,註定相愛相殺。

戰勝了巨人的諸神,成為了世界的主宰,他們自稱為阿薩神族,並且決定開始建設一個可居的舒適家園。

於是巨人伊米爾龐大的身軀被丟進了無底鴻溝,他的肉便成為了大地,血和汗則成為了海洋,骨頭造成了山,牙齒成了崖石,頭髮成了樹木百草。

地面上布置好了,諸神又取來了伊米爾的顱骨,巧妙地懸掛於地面與海面之上,創造了天體,而伊米爾的腦漿則被改造為雲朵。

可天體還得有物體把它託住,不然會墜落下來。

於是,又有了四個健壯的矮人立於大地的四角,用自己的肩膀託起天體。

這樣的世界已經建造得差不多了,但是還缺少光明,所以諸神取來了火種,布滿了天空,這就是群星。

最大的火塊,就是太陽和月亮。

都布置好了後,諸神又指派了日、月、晝、夜四神,又指派了暮、午夜、晨、上午、正午、下午的神來分擔相應的責任。

同時還指派了夏神和冬神。

當諸神忙著建造天地萬物的時候,有一群蛆蟲從伊米爾的肉裡生出來了,諸神把它們分成了兩類,賦予它們形狀以及超人的智慧。

黑色皮膚的,狡猾詭詐,這些人就是矮人、魔怪、侏儒和小鬼,他們的職務是搜集地下的秘密寶藏,並把它們藏在隱秘的地方,不讓人們輕易發現。

另外一類是長得白皙的,性格也很溫和,它們就是仙子和精靈。

他們可以隨意地飛來飛去,與花草作伴,與鳥雀蝴蝶嬉戲玩耍,或在月光下翩翩起舞。

這樣,最初的十二位男神和二十四位女神,和平而又快樂地生活了很多年,也是諸神的黃金時代。

那個時候,諸神雖然創造了大地,準備給人類建造家園,但卻還沒有真正的人類。

於是,神用兩塊木板,雕刻成了一男一女的模樣,給他們靈魂血肉和智慧,幫助他們成為大地的主宰。

這對男女生下了子女,繁衍不息。

神又創造了一棵生命之樹,命運女神來照料這棵樹,而龍和蛇卻來搞破壞,因為生命之樹一死,諸神的末日也將到來,就是被預言的「諸神的黃昏」。

不可逆轉的命運,北歐神話的神也會死亡。有生必有死,是北歐神話中牢不可破的觀念,連諸神也不能例外。

北歐神話中的神,其實與巨人的血脈相承,從一開始就是善與惡的混合體。

所以在諸神的身體裡埋藏著死的根源,他們也像人類一樣,必會死亡——經過肉體的毀滅而達到精神的永存。

不管是神,還是萬事萬物,都是善惡的混合體,這就是北歐人的基本思想和世界觀。

因此,北歐神話的整體結構就變成了戲劇式的,也是不可避免地一步步走上悲劇頂峰的結果。

北歐神話的神話不僅僅只是毀滅人類的世界,所有的神袛與他們的家園也在這場慘烈的戰爭中徹底覆滅。

同時這場覆滅又是在神創造世界時便已註定了,誰也無法避免,誰也無法阻攔,這是北歐神話悲劇性的重要特點。

北歐神話的神是不完美的,他們本身也要面臨滅亡的命運,北歐神話相信萬物消亡時,新的生命將再次形成。

生也會死,死亦會生,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循環的,毀滅與重生的循環。

相關焦點

  • 命運之神掌管命運?諸神也有黃昏?《北歐神話》揭開神話的面紗
    與這些浪漫神話有著質的不同的是北歐的神話,北歐的神話充滿悲劇色彩,諸神們大多以死亡結束。在講述北歐神話的書中,茅盾先生編著的《北歐神話》全面又深刻地講述了北歐神話的起始和特點。對了解北歐的神話,及文學創作方面都有著重要的意義。
  • 從誕生到毀滅,北歐神話是一部人性與命運的輓歌
    猶如女佔卜師預言那般,命運三女神兀爾德紡織生命線,貝露丹迪拉扯生命線,詩蔻迪剪斷生命線,這就是世間萬物的命運,無能更改也無可更改。相信看過《復仇者聯盟3:無限戰爭》後,不會再有影迷覺得北歐神話是一個小眾題材。當然,對遊戲迷和動漫迷來說,裡面角色的名字已經足以讓他們對北歐神話產生極大的興趣。
  • 《北歐神話》:為什麼北歐諸神走向死亡是一種必然?
    如果說南歐的希臘神話是一首浪漫的「抒情詩」,那麼,北歐神話就是一出粗獷而壓抑的「悲劇」。不同於希臘神話的散漫基調,北歐諸神,如同高聳的斯堪地那維亞山脈一般,始終是莊重、質樸而博大的,永遠與那些對人類有害的惡神、惡巨人們鬥爭,守護生活在大地上的人類。北歐諸神命運的悲劇性,又是與生俱來的。
  • 北歐眾神丨從誕生到毀滅:北歐神話是一部人性與命運的輓歌
    而精靈與神族、巨人們,構成了北歐神話體系中的主要人物。在世界各大神話體系中,北歐神話的知名度算不上高,但它的影響力卻不容小覷。除了我們上面提到的哈利·波特系列,《冰與火之歌》《指環王》《納尼亞傳奇》《尼伯龍根指環》等著名文學作品,以及漫威系列影視劇,都或多或少受到過北歐神話的影響。
  • 遊戲科普:那些遊戲中的歐洲神話
    無論是遷徒探索到維京掠奪,北歐民族都在不停地戰鬥。戰爭成為北歐民族生活的常態,他們將命運置於戰鬥與冒險之中,這種觀念影響了北歐神話的形成,北歐神話同時也成為北歐民族的信條。在北歐神話中,世界因為戰鬥而被創造,也因為戰爭而毀滅,有生必有死,這是牢不可破的觀念,連諸神也不例外。
  • 《北歐神話》:冰與火碰撞下的悲劇性傳說
    茅盾對中國神話學也頗有研究,由他所編寫的《中國神話研究初探》,至今仍被推薦為系統了解中國神話的三本書之一。(另外兩本分別是袁珂的《中國神話傳說》、丁山的《古代神話與民族》)除此以外,矛盾對很多人了解甚少的北歐神話也頗感興趣,為此,他潛心研究相關的重要文獻書籍,從而梳理出北歐神話的總體脈絡,並深入淺出地寫就了一本通俗易懂的普及讀物——《北歐神話》。
  • 北歐神話 |《魔戒》《冰與火之歌》《進擊的巨人》的靈感源泉
    作為一隻資深宅,小編平時不看書的時候也是會打打魔獸,刷刷《魔戒》《冰與火之歌》的。 畢竟在現實裡待久了,當然也偶爾要做做夢,通過各種奇幻故事來平衡一下嘛~ 但是,作為一個資深奇幻粉,看多了奇幻的電影啊劇啊,玩多了遊戲後,總會突然覺得: 為什麼他們的設定裡老是有這麼像的部分呢? 直到看了尼爾·蓋曼的《北歐眾神》,我才知道答案。
  • 初探北歐神話譜系:神族、巨人、精靈和矮人|茅盾《北歐神話》
    相信很多人和我一樣,一提起西方神話,第一反應就是古希臘羅馬神話,畢竟西方藝術史上,以此為創作靈感的繪畫、雕塑等藝術品數不勝數,而與此相關的文學作品更是不勝枚舉。不誇張的說,不了解一點希臘羅馬神話和聖經故事的話,那麼西方藝術史上有很大一部分作品,我們都只能看個熱鬧,卻不知其所以然。
  • 《北歐神話》昔日維京人四職業,除了航海、經商、當海盜,還有啥
    近些年,《雷神》系列電影大火,雖然編劇把故事設定在現今的地球以及奧斯卡的奇幻世界,但《雷神》故事本身取材於北歐神話。網上大火的歐美劇《冰與火之歌:權力的遊戲》,雖不是直接脫胎北歐神話,但依然有著緊密的血脈聯繫。他們都給了我想看完《北歐神話》這本書的衝動。
  • 北歐神話3——眾神之王
    ,留下了三子中的老大,奧丁,成為了整個北歐神話中當之無愧的主角。神話中的奧丁形象除了我們熟知的部分,在神話中奧丁的形象還有一些別的補充,首先就是渡鴉,一般情況下渡鴉和貓頭鷹被認為是貫穿冥界和人間的信使,雖然北歐神話中,海姆冥界是死亡女神海拉的地盤,但作為眾神之王的奧丁仍然有權利和義務巡視九大世界
  • 世界經典神話:北歐神話、希臘神話、埃及神話、凱爾特神話
    編輯推薦  《北歐神話》  專攻中世紀文學的專業學者寫就的神話入門書籍  集趣味性、可讀性、歷史性、學術性於一身的神話小書  《權力的遊戲》《霍比特人》《雷神》忠實粉絲不得不讀的經典  古風的詩歌、生動的插圖、靈動的筆觸向我們娓娓道來:由男女眾神、敵對勢力、諸多英雄共同構成的北歐神話中的傳奇世界
  • 索爾、洛基與奧丁的故事,赫爾曼《北歐神話》簡體中文版首度引進
    在這外緣世界創造之初,眾神展露蹤跡,啟動了北歐神話世界的歷史。近日,德國著名古典學學者保羅赫爾曼的專著《北歐神話:世界開端與盡頭的想像》由世紀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赫爾曼曾獲頒普魯士科學院獎、丹麥國旗騎士勳章、冰島獵鷹騎士勳章。歷經百年,這部關於北歐神話的曠世巨作依舊閃耀,以其德式嚴謹領航一代又一代的讀者進入北歐神話世界,悉心梳理北歐神話的開端與盡頭。
  • 《北歐神話》:歪果仁的神話怕不是抄的中國的吧
    比如,北歐神話中的戰神提爾是獨手,只能袒護一面,也正是說明戰爭只有一面勝利,不可能戰爭中的兩方都勝;春神伊頓恩的故事,也比喻了當春離大地,鳥的歌聲亦不可復聞,但春天總是要回來的,這正是人們殷殷的希望。這本書的作者是文學家茅盾先生,他也是我國神話學的開創者之一,著有《神話雜論(理論)1929》、《歐州神話ABC(理論)1930》(又名《北歐神話》)。
  • 《北歐神話》:人見人愛的北歐第一暖男神是怎麼死的?
    在希臘神話裡,死亡,成了區分人與神最顯著的特徵:人遲早有一死,而神永遠不死。就算是神與人結合後生下的「半神」英雄,同樣免不了一死。能躲過死亡那道關卡的,唯有神。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北歐神話。在北歐神話體系中,神幾乎與人無異。不同的是,神可以預知神族的覆滅、預見個體的死亡。然而,神依然無法改變死亡的結局。可以說,北歐諸神一直在奔赴死亡的道路上,從未停止。
  • 《美國眾神》作者尼爾·蓋曼,為你解讀北歐神話和眾神的起源
    神話從遠古而來,但不止東方世界有文化,西方世界也有神話。東方神話體系是以中國為主的神仙文化,而西方神話最著名的當屬希臘神話與北歐神話。在西方神話故事裡,古希臘神話故事經久彌香,古老的愛琴海文明造就了古希臘神話故事的孕育。而大地之母蓋亞,智慧女神雅典娜,神王宙斯則是古希臘神話故事中的經典之神。
  • 悲劇的北歐神話:一個註定要覆滅的神話國度
    神話是一個民族關於生命起源和對世界與自然的思考。任何一個成熟的民族都有著自己的神話體系。盤古開天闢地,女媧造人是中國神話的一部分。而在歐洲,希臘神話體系最常被提及而為人們所熟知。北歐神話很少被提及,知道的人也相對較少,但其也自有一套自己的體系。
  • 三分鐘讀懂北歐神話,為什麼說宇宙樹是北歐神話世界的全貌?
    而西方眾多神話中都是分為天堂、地獄、煉獄和人間,在眾多西方神話中唯獨北歐神話的世界觀最特別,北歐神話中比較有意思的是神可以被凡人殺死,可以說神族和人族本質上沒多大差異,只是神族比較強大。那麼,北歐神話的世界輪廓是什麼樣子的呢?宇宙樹是北歐神話的全部北歐神話的世界輪廓非常有意思,如果採用上帝視角看,整個北歐神話就的一棵樹。
  • 戰神4與北歐神話
    聖莫妮卡可以說借這個遊戲把整個北歐神話玩的相當6,裡面出現了很多北歐神話中非常重要的概念和角色,如果你對北歐神話不是太了解,那麼很可能像我一樣玩的無比懵逼,單純的沉浸在輸出的快感上。但是都花了300大洋,為什麼不玩的再透徹一點呢?帶著好奇,我還是忍不住去知乎了一下,然後恍然大悟狀。。。
  • 《超能追緝》:是山寨版雷神還是北歐神話新起點
    本片耗資2億,本想打造一部不同於漫威的新北歐神話電影,但是整部電影故事節奏緩慢,轉折突兀,比如,在醫院裡死去青年的父親為報仇打算殺死埃裡克,但在眾人的勸說下突然就放下槍,放棄報仇的念頭了。在超能力的展示方面,電影也賦予表面,在大橋上僅只是讓天氣大變,風起雲湧,閃電肆虐,而埃裡克對自然元素的控制並沒有直接表現,超能對周圍事物的破壞也僅是擊穿大地,引起火災,遠不及同類作品中的破壞程度。其次,埃裡克對自我的認識是影片的一個重點,但很多男主內心掙扎的場景中是沒有臺詞或是少有臺詞的,單純依靠演員的肢體和面部表情來展現需要的效果。
  • 維京人帶給世界的文學瑰寶:《埃達》《薩迦》
    茅盾先生在《北歐神話》中提到,「十一世紀時,北歐人被英國人所壓迫,從大陸的半島逃到冰蘭這島上的時候,就帶了他們的神話和詩的天才一同去的……」▲《維京勇士之死》,由英國藝術家查爾斯·歐內斯特·巴特勒於1909年創作冰島學者認為,《埃達》《薩迦》是公元8至11世紀流傳在北歐的口頭文學作品的筆錄集成,是9世紀從挪威遷徙到冰島定居的移民將在北歐地區流傳已久的口頭文學作品帶到新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