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李,你來了!」這是我下隊聽到最舒心、最暖心的聲音,因為每一次都可以從他們的語氣中感受到認可與期待,每一次與他們見面,我都能夠盡力解決他們的訴求、疑問,會給他們帶來好消息。這些足以讓我覺得兩年的駐村工作沒有白費,沒有辜負組織和群眾。
我叫李燊,於2018年12月下沉駐村,到普安縣龍吟鎮北盤江村先後擔任興田組、新莊組網格員。
剛到村裡時,我第一感覺是除了交通不便、地處偏遠之外,村莊整體還不錯。但定下網格到組裡面我才發現,我包保的網格距離村委會還有10餘公裡,深處北盤江村高海拔處,大霧籠罩,一片悽冷的感覺。
第一次和群眾開會,他們對我能否真的幫扶到位表示懷疑,從那一刻起,我就知道這個組的工作不好幹。但是我沒有氣餒,與組長找了幾位年長的村民聊天,先熟悉整個組的基本情況。
大家對我印象的改觀是從春節慰問開始的。
剛駐村,我就遇到幫扶單位貴陽銀行對貧困戶及困難戶進行慰問,我幫他們提著米和油在興田、新莊兩個寨子裡穿梭,慰問下來基本了解貧困戶和困難戶家庭狀況,大家也對我有了一定的認識。
在通組路硬化工作中,有群眾對佔用土地、拆除房屋持不同意見,後經我和駐村工作隊反覆上門、一家一戶逐一做通的方法,終於說服不支持的群眾,硬化完成。接下來的串戶路硬化工作中,大家積極性較高,意願性較強,全部硬化完成。
新莊組劉遠忠戶庭院硬化
在庭院硬化過程中,我幫忙端沙子、拌砂漿,有群眾說: 「領導怕是搞不了這種活路吧?」
「領導,你來這休息。」
「領導都幹了,大家搞快點!」
我也和大家邊做邊聊:「我也是農村來的,這些活小時候常做,大家以後別叫我領導了,叫我李燊或者小李。」
當天工作結束,我就在群眾家中吃飯,喝了他們待客的米酒,晚上群眾還把我送回活動室,著實感動。
從那次起,大家都不叫我領導了,大多數老人叫我小李,我倍感親切。
為了讓村民們富起來,我積極協調新莊組發展了一批產業項目,長毛兔產業、茶葉合作社、烏金雞養殖貧困戶幫扶資金入股;林下經濟天麻種植,勞動力入股;實施黃牛、生豬等財政扶貧資金,覆蓋新莊所有貧困戶18戶68人,帶動非貧困戶40餘人,300餘次勞動就業。
興田組劉家串戶路硬化
在這兩年的駐村工作,我們通過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就業、動員搬遷、發展產業、政策宣傳等的落實,群眾的思想觀念明顯改變,一條可期可盼的光明大道正鋪展而來。
如今,新莊組貧困戶18戶68人全部脫貧,人均收入均達到5500元以上,全組人均可支配收入達8000元以上。我相信,群眾的生活會越來越好!
【人物小傳】
李燊,2018年12月下沉駐村,前往普安縣龍吟鎮北盤江村,先後擔任興田組、新莊組網格員。
貴州日報天眼新聞記者 陳義 整理
編輯 趙雨思
編審 尹長東 李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