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假聊相聲
相聲演員轉行和跨界是常有的事,但一般都是作為副業為主在做,但偏偏有一人拋棄了自己的主業相聲,在副業的道路上越走越遠,那就是德雲社的班主郭德綱。
德雲社,在班主郭德綱和眾多相聲演員的努力下已經是國內最大的相聲團體,也迎來了它的巔峰時期,無論是在市場號召力還是影響力都是毋庸置疑的,可以說短時間內沒有其他團體能影響到德雲社的發展,除非自毀大廈。
在這種「無敵寂寞」情況下,班主郭德綱的心思飄了其他的方向,相聲的「兄弟」、也就是隔壁的京劇。誰都知道京劇是國粹,但誰也都知道京劇在沒落。
近年來,郭德綱在京劇圈可謂是做到了全力出擊,尤其是在2019年春節前後,他和他的京劇團隊麒麟劇社連續多天在天津、上海劇場演出,其中包括《濟公活佛》《北漢王》以及《六國封相》等家喻戶曉的名作,在2018年甚至還以特邀嘉賓的身份登上了人民大會堂唱京劇。可以這樣說,要論京劇的推廣和傳播,德雲社應該、也在不餘遺力地進行著。
德雲社做出的不僅如此,除了班主郭德綱之外,其中德雲社張雲雷也為京劇的傳播付出了很多,他帶動了很多年輕人去接觸京劇戲曲,唯一遺憾的就是因在相聲中調侃京劇名家被京劇主流圈看不上,甚至禁止張雲雷在唱程派。
郭德綱在訪談中也多次說過,他自己最喜歡的是唱戲,最拿手的是評書,不過最賺錢的卻是相聲。說來也是有點諷刺,郭德綱補拜京劇大家趙麟童之後對京劇的演出更多了,不過很多網友也一直在批評郭德綱的京劇水平也就是一個票友,一直在糟蹋京劇,這樣的說法讓人挺無語的。
可你為啥不仔細想想,在推廣京劇方面,相聲界誰能比他付出更多?何況德雲社本身還成立一個麒麟劇社,為的就是推廣京劇的知名度。
其實,在京劇界也一直有人在發力推廣。其中,京劇專業演員的網紅王珮瑜,為京劇一直在拼盡全力,但效果和影響並不大。
王珮瑜,年少時分別在「新苗杯」、「寶鋼杯」、「梨園杯」、「藍島杯」四項全國少兒京劇大賽中獲得一等獎,在2011年獲得感第二十五屆中國戲劇獎·梅花表演獎,是非常專業的京劇從業者且獲獎無數。
這些年,王珮瑜為了提高京劇在圈外的關注度,他作為一個專業的京劇演員,一直不斷的跨界參加綜藝節目,比如說《吐槽大會》《奇葩大會》,甚至還有《蒙面歌王》,但就是收效甚微,並不能引起多少的話題關注度,讓人也是很費解。
明明花費了這麼多心思,怎麼就達不到預期,甚至連票友郭德綱的影響也不如呢?
相聲早年間能再度獲得重生是因為它在泥水裡掙扎,重回小劇場演出,自負盈虧就是它重生的第一步。說白了就是把京劇班子扔下去,讓他們自己演出賺錢自己負責,這才是讓京劇重新達到輝煌的第一步;另外郭德綱的作品大眾化強,娛樂度極高,王珮瑜的推廣,只是讓人們了解京劇,至於喜歡京劇還需要一段時間;再者說他和郭德綱相差的也不是專業度,而是自身關注度。
因為郭德綱有強大的觀眾基礎,王珮瑜和京劇的觀眾基礎很弱,所以即使唱的沒有王珮瑜專業但依然能夠賣出票去。說相聲的京劇票友郭德綱,京劇演員王珮瑜同時開唱,你會如何選?
總之一句話,京劇的普及和推廣還是任重而道遠啊!
(圖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