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當地人喜歡把「老房子」稱為「古厝」,福建目前保存最多最好的古厝是建於明清,不過如今閩南的古厝,不是規模小,就是年久失修,而位於龍海的埭尾村古厝群,是福建現存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民居建築群。
埭尾村從明清時代開始就一直建著,還有281家,不可思議的是,500多年前,這個村子的祖先們計劃用一張紙,決定了不尾村幾百年甚至一千年前的建築樣式,這一點非常棒。
如果村裡的人不同意這個時代的風俗,如果想建一個適合自己生活的大房子不同的大房子,就必須建在村外,事實上,這所房子的建築有明顯的新舊比例,這是百年不變的設計。
古厝群傍水而建,布局呈軸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前後左右有機銜接等特點,屋頂多為硬山式曲線燕尾脊,紅瓦屋面,石砌牆體,裝飾工藝極為精湛,木雕、磚雕、泥塑在梁、拱、窗花等構件上的運用令人嘆為觀止,即便是梁上的漆畫、貼金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有所磨損,但從古厝精巧的構造和裝飾,仍能看出當時埭尾村富甲一方的家世。
村子的三面圍繞著水,離海很近,排水連接著大海,像孤島一樣,無尾村是由水建成的,但意外的是沒有經常受到水淹害,這多虧了村裡完善的排水系統。
四周環水,30多米寬的水道,蜿蜒繞村而過;對稱排列、多層次進深的大片古厝,構成一個水上的紅色村莊--- 這便是龍海市東園鎮埭尾村的古厝群,始建於明朝的古厝群經中央電視臺報導後,引起了各方面的關注,而且要將閩南紅磚建築文化申遺的專家們,最近也把目光投向了這裡,但是,如此重要的文化遺產正面臨著嚴峻危害。
村子最大的特點是古代的臨時埋葬十分整齊,邊門相對邊門,中間只相隔一米寬,村裡所有邊的門都打開的話,這個快捷方式的通道可以從村子的邊緣連接到村尾,村裡的老人們說以前下雨天可以不帶傘在村子裡到處走,想去古村看看嗎?不過,去無尾村的公共運輸不方便,建議您自己開車去。